APP下载

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模式探讨

2024-02-18李开祥郝培颖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1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管理制度医疗

李开祥,郝培颖

(枣庄市立医院,山东 枣庄 277100)

随着医保以及社保政策的推进,人们对医疗行业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的医疗水平也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医疗设备作为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与质量的关键,受到了各大医院的重视。各大医院在新形势下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以此提升医疗工作效率与质量。医疗设备的先进与否不仅与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息息相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的长远发展。若想保证医疗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医院必须重视维修维护管理。通过维修维护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医疗设备中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但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当前仍有部分医院在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致使医疗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进而影响医院医疗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对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模式进行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现意义。

1 医院开展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设备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但医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磨损,进而影响医疗设备的功能,致使其无法发挥其作用。对此,医院要重视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工作,推动我国医疗卫生标准进一步改善。首先,有助于提升医疗设备的利用率与完好率。医疗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磨损,进而影响诊疗结果。而维修护理管理是减少医疗设备故障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医疗设备高效运转的基础。因此,加强维修维护管理可有效提升医疗设备的利用率与完好率。其次,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众所周知,医院的主要职责就是救治患者。医疗设备作为医疗救治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其可为医护人员诊断疾病提供依据与支持。一旦医疗设备出现故障,那会势必会影响疾病诊断及患者救治工作的开展,进而引发医疗纠纷。而通过定期有效的维修维护管理,可减少医疗设备故障,保证诊疗救治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减少医患纠纷。最后,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医疗设备作为医院的固定资产,其在推动医院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一旦医疗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医院的形象,同时也会增加医院运营成本。而定期有效地维修维护,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而减少医疗成本支出,而这部分资金可投入医院其他建设中,为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现状

为了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水平,各大医院积极引入各种先进医疗设备,以提升诊疗工作的效率与治疗。医疗设备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磨损,而这些磨损会引发设备故障,不仅会影响诊疗结果,同时也会增加设备使用成本,甚至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因此,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管理应引起医院的重视。下面我们就对医院当前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众所周知,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当前大部分医院会根据实际运行状况制定管理制度,如监督制度、考核制度等,但很少有医院制定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制度,进而也就无法对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工作提供指导与约束。另外,虽然有少数医院制定了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并未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一味追求形式化,致使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不足,无法满足当前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需求。

2.2 职能部门定位不明确

当前,大部分医院仍存在“重医轻工”的现象,这也就从侧面反映出医院对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的重视度不足,进而致使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存在以下问题:(1)部门不全,名称不一。例如,器械科、维修科以及医疗设备科等,这就导致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难以落实,甚至因为绩效分配清晰,工作积极性差。(2)未能履行部门职责及设备调度权限。当前,仍有很多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仅负责维修工作,并未履行其管理职责。例如,部分医院的临床科室比较强势,忽视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的意见,不仅使得医疗设备运行效率低,同时,维修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2.3 临床工程人员缺乏

临床工程人员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临床工程人员配备不足;另一方面,则是专业能力不足。首先,工程技术人员配备不足。依照国家三甲医院评定标准,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在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中的占比必须大于1%。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医院根本无法达到这一标准。据相关统计显示,国外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人员配备情况为2.5 人/100 张床位,但我国远低于该标准。其次,专业能力。当前很多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工作人员并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再加上缺乏专业培训,导致工作人员的维修维护技能单一,远远落后于医疗设备发展速度,根本无法满足当前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需求。

3 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措施

新形势下,面对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强化需求,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创新维修维护管理模式,为更好地推进医疗事业发展打下基础。

3.1 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制度

维修维护管理制度是保证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因此,医院要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医院制定管理制度时,可参考行业标杆单位的管理制度,但不可直接照搬,应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与细化,提升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进而保证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指导与约束作用。另外,医院还要设置昼夜值班机制与定期巡逻机制。昼夜值班机制的落实不仅能提升设备维护管理力度,同时还可以在发生事故时得到及时处理,进而将设备故障带来的影响控制到最小。定期巡逻机制以预防为主,排查出潜在问题的同时,还可以纠正医疗设备操作的不当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对医疗设备的损坏,有效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医院还可构建设备维修维护确认机制。维修维护人员对各科室设备的维修、维护以及保修等填写相应记录,与各科室的协同管理仪器设备。

3.2 构建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体系

由于医院的医疗设备种类以及数量比较多,在维修维护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医院可通过构建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体系实现有效管理。当前,大部分医院都设立了医学工程科,医院可以根据设备维修维护管理需求进一步细化,设立操作组、维修维护计划组以及档案组。其中维修维护计划组有医学工程科室管理人员管理,与各科室不同设备的主管人员协商制定维修维护计划,推进常规检查、日常维护等工作有序开展。操作组主要是一线维修人员,其主要是借助各种专业检测仪器与设备执行维修维护计划。档案组主要是对医疗设备的检修、维修以及维护等进行记录,为后续开展各种维修维护工作提供参考。在具体实践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周密详尽的计划。常规检查时,需依据医疗设备的类型明确检查内容,不仅要对其外观等进行检查,同时,也要检测其各项功能是否正常。日常维护时,根据医疗设备的磨损程度以及技术文件确定保养周期,在做好清洁、润滑以及除尘等基础工作的基础上,检查各部分的输出情况,保证医疗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定期检查时,则需要对各种不同设备的运行以及使用情况进行确认,多维度评估医疗设备的状态,为后续制定检修与养护计划提供参考。

3.3 加强工程人员队伍建设

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支持,因此,医院应重视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但工程人员队伍建设并非通过单一地招聘引进人才就能解决,还要留住人才,并加强现有工程技术人员培训。首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医院根据自身维修维护管理需求通过多渠道招聘专业的工程技术人才,如猎头、宣讲会以及校园招聘等,为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提升医学工程科室在医院的影响力,明确医学工程在医院中的地位,进而引起医院领导的重视,为后续推进科室人才梯队建设与人员技能培训奠定基础。其次,加强现有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培训,全面提升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技能水平。医院在开展培训活动时,应秉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在培训前,可通过调研的方式了解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培训工作形式化。定期培训的方式可确保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更新,进而满足当前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工作需求。培训内容不仅要包含最新的维修维护管理理念、维修维护知识以及技能,同时,也要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思想教育。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可有效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进而使其能够在岗位上始终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保证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质量。培训形式也要多样化,如第三方提供的专业培训、定期邀请厂家上门培训、与行业标杆单位交流学习等。此外,为了留住人才,医院不仅要提高薪资待遇,同时,也要给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晋升空间。具体而言,医院将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工作量化,加强考核管理,以提升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4 引进先进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技术

随着智能化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医院也应加快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方面,可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维修技术,如在线电路监测技术。在线电路监测技术的应用可规避医疗设备长时间停运问题,有助于提升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对于高端大型医疗设备,可为其配备ICT 测试仪,其可辅助工程技术人员检修芯片以及电路,进而快速判定故障,然后根据故障采取有效维修措施。ICT 测试仪可实现在无电路图技术图纸情况下的设备数据采集,通过智能算法分析、诊断定位故障位置,可有效缩短医疗设备的维修时间。另外,对于价值高、故障频率高的医疗设备,可借助RCM 软件结合设备运行功能以及结构特点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评估,进而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通过预防性维护降低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此外,工程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软件分析结果确定各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周期,为保障医疗设备稳定运行打下基础。

3.5 对医疗设备实施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

依据医疗设备风险评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以及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的情况,对医疗设备实施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具体而言,第一,医院在采购前不仅要对其固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如设备价格、使用范围等,同时,也要对其进行现场质控检测,比较各种型号设备参数的精准性,进而保证所采购医疗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第二,医院在医疗设备时再次进行现场质控监测,比较检测性能参数是否与采购时一致。此外,工程技术人员还要结合风险等级确定预防性维护周期计划,依据计划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与质控检测,确保医疗设备在维护后其性能参数处于正常范畴,进而保证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减少医疗纠纷。

4 结语

医疗设备不仅与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息息相关,同时,也与医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关系密切。但医疗设备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进而导致其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可见,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医院要重视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工作,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创新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模式,为推进我国医疗事业改革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管理制度医疗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