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优化策略

2024-02-17福建省浦城县光明中心小学

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美术创作

周 影 福建省浦城县光明中心小学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小学美术课程应助力学生感知与欣赏生活中的美,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这体现出在生活化视角下,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优化探索的必要性。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回归生活、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及感知能力。

一、引入生活化元素,激发美术兴趣

过去的美术教学容易陷入误区,教师注重美术理论与技巧的教授,迫切希望学生掌握一定美术技能,这对小学生而言过于枯燥,不能培育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整体教学效果较差。在生活化视角下,教师应该引入生活化元素,让学生能够活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开展美术学习,激发其对美术的兴趣,更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引入生活情境、生活素材、生活观察等生活化元素,并推动其落实。

(一)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能力有限,尚未形成抽象化思维,理解美术知识的过程较为缓慢,必须通过外部的情境,使其理解学习内容,对美术产生更深的感知。教师应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熟知的生活场景中开展实践,并融合相应的美术知识,迎合学生的思维层次需求,使美术知识更为通俗易懂,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为后续的生活化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生活情境要与学生的真实经历相符,使其更有参与感。例如,教学“我们班级的标志”一课时,教师以谈话引入,询问学生是否在生活中见到好看、有趣的标志,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路牌、商品标志等。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进行作品欣赏,都是学校内部其他班级创作的班级标志,精妙的设计引起了学生的关注,教师组织学生创作班级标志,学生积极配合,呈交具有内涵的作品。最后全体学生一致选择了带有荷花、荷叶元素的标志,认为其与班上热闹的气氛极为契合。教师先构建情境导入课堂,再通过学生作品构建生活情境,与学生的生活体验非常接近,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并给予学生创作灵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真实素材

生活中有丰富的现实素材可供美术教学使用,这些素材容易获取,数量庞大,可以充分应用到美术实践中。美术作品的创作必须要有载体,载体越丰富,创作的广度越大,越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在选取美术素材时,教师可以主动提供,也可以安排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不要限制材料的类型,跨越美术创作的条条框框,让任何素材都能为学生所用,实现灵感的迸发。

教师应选择容易获取的真实素材,收集难度不高,也便于实际创作。例如,在“彩线贴画”的教学中,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收集彩色的线。教师本人带过来了毛线,而学生带来了卫衣帽绳、皮绳、鞋带、电器线等各式各样的线。教师为学生示范如何制作彩线贴画,用毛线制作了彩色花束,学生跃跃欲试,借用部分教师提供的线,与自己准备的线相结合制作彩线贴画。根据线的不同,学生的彩线贴画作品也风格不同,如用电器线做的汽车、用编织线做的小动物、用鞋带和帽绳做的蘑菇、伞等。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并令其用这些素材进行创作,使学生发挥了创造力,极大地增强了美术作品的创意性。

(三)鼓励观察生活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学生都逐渐忽视生活中的美,未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也会影响学生的美术理解,使其缺乏创作灵感,难以创作出满意的作品。教师应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记住生活中的美好,将生活经验融入自身的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美术感知力。为保证观察效果,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主动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促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教师可拟定观察生活的主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观察,以初步形成观察习惯。例如,对“重重复复”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重复图形的现象,可以口头描述,还可以拍摄照片,也可以将实物带到课堂中。有部分学生带了有图案的手帕、玉米等实物,有部分学生拍摄了花纹瓷砖、动物园的斑马和豹子、床单枕套等图片,还有学生说学校里挂着的彩灯和三角旗、庙会的灯笼,甚至春夏秋冬、周一到周日等现象。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重复情况进行二次创作,获得了同类主题,但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教师鼓励学生以“重复”主题进行生活观察,组织其分享并创作,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边界。

二、组织生活化实践,强化美术素养

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活跃学生思想,不断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在生活化视角下,教师要理解生活化实践的重要性,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美术实践中实现创新,强化学生的美术素养。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层次,选取合适的生活化实践活动,如小组合作、课外活动、户外创作等,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开展指导,让学生在生活化实践中真正实现成长。

(一)安排生活小组

小学生天性热爱与伙伴交流,在美术教学时不应扼杀其天性,在适当时机安排生活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与其他美术能力有所差异的学生取长补短,还能在互相交流的同时获得更多创作灵感,学生不仅完成学习目标,也能获得生活体验。教师在安排生活小组时,不要顾忌学生是否存在个性冲突,而应该大胆地让学生进行灵感与思维的碰撞,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美术的生活小组应当自由分配,可赋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例如,在教学“难忘的朋友”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基于具体的人物创作人物肖像画,让全体学生自由组队,选择创作的对象,还有几个不愿选择的学生,教师沟通后进行组合。各组学生面对面坐下,一边观察一边创作,偶尔进行沟通和互动,课堂氛围十分融洽。教师发现虽然各个学生的创作水平不同,但都能把握对方的特征。创作完成后,教师将所有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猜人物,基本都能做出正确猜测。为贯彻生活化教学,教师安排了生活小组,让学生自由创作,增强了学生抓住人物特征的塑造能力,也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达到远超预期的美术创作质量。

(二)实施课外活动

美术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美术思维的发散是无限的。除了完成美术教材内容外,教师还应该实施课外活动,作为教材内容的扩展。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创造力丰盈的时期,教师应趁机打造学生的美术基础,带领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开拓学生的眼界,获取更多的创作素材,使学生产生奇思妙想,将迸发的创造力用于美术创作。

课外活动要富有趣味,也要有美术素材,不能只是玩耍。例如,在教学“家乡的塔与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对桥或塔等建筑造型进行观察,教师组织学生去离学校最近的公园开展课外活动。公园内有各种造型的塔与桥,都是人造的,但颇具设计感,近看比远看更为精巧。教师与学生交流这些建筑的巧妙之处,让学生记录这些美术素材。有学生发现,桥和塔要和背景融合,才更加好看;也有学生认为,背景作为衬托不能太显眼,要适当弱化。经过本次课外活动,学生或多或少积累了创作素材,汲取了创作经验,在开展创作时也更得心应手。教师实施课外活动,与教学主题相契合,启迪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让学生产生更多创作感悟,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开展户外创作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大多在教室内,教室内的环境对于生活化教学并不理想。在生活化视角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开展户外创作,让学生走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从自然中获得更多丰富的创作素材,形成鲜明的创作主题。而除自然环境之外,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户外场景,比如建筑、城市景观等,都能成为美术创作的佳处。

户外创作要正确选取地点,以写生为基础,给予学生更多创作空间。例如,在“未来的建筑”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爬山,爬到山坡的平台上就具有开阔的视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进行写生,教师强调在写生作品中加入创想的未来元素,发挥自身想象力。学生表现得非常兴奋,有独自一人安静地创作,也有与朋友一起创作的。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山脚下的城市景观,加上宇宙飞船舱、入云电梯、机器人屋顶、树屋等未来要素,创意十足。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由,选择了适合写生的山坡,让学生在真实的写生中进一步加入创想,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也获得了具有科幻感的作品,教学成效极佳。

三、开发生活化资源,拓展美术视野

培育审美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美术教学不仅有创作教学,还有鉴赏教学。而具备良好的鉴赏水平、审美能力是美术创作的关键基础,因此在美术教学时应开发更多生活化资源,让学生接触更多种类的美术资源,拓展美术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使学生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生活化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可以选择传统文化资源,也可以通过媒体鉴赏、关联其他学科的形式呈现生活化资源。

(一)融合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疑是美术创作的巨大资源库。现代小学生接触的传统文化较少,教师应该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让学生接触传统美术作品,探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基于传统文化进行美术创作,并真正热爱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美术鉴赏、创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学生最熟知的传统文化是传统节日,教师可以将此作为切入点。例如,“快乐的节日”一课以国内外的节日为主题,教师让学生谈论自己经历过的热烈场景,学生回答了过年包饺子、街上舞龙舞狮、庙会、赛龙舟、赏月等节日场景。教师强调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庆祝传统节日是了解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自豪感的途径。学生倾听后,以认真的态度通过画笔诠释热烈的假日场景,作品中可见学生在庆祝传统节日时的快乐、自豪,强化了学生的美术情感体验。教师借助美术课堂,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怀着热爱传统文化的心情展开创作,令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二)导入媒体鉴赏

美术教学的条件有限,很多生活化资源难以快速获取。为提升美术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导入媒体鉴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生活化资源。小学生很容易被感官刺激所吸引,多媒体可以在视觉、听觉上实现多方位的感官刺激,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拓宽思维广度。当然,美术教学也不能单靠多媒体,其只是克服条件限制的资源补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择最优路径。

有很多美术素材很难通过现实获得,而多媒体恰好能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在教学“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一课时,考虑到很多珍稀野生动物在动物园里也无法见到,教师截取了野生动物纪录片的部分片段,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视频。通过视频,学生了解到珍稀野生动物的严峻处境,表示要认真保护他们。教师还展示了知名艺术家创作的野生动物作品,以及其他学生创作的保护野生动物宣传图,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了解作者创作意图,并学习其构图、色彩等美术技法,提升学生的美术审美及情感意识。教师将多媒体作为鉴赏教学的主体,为学生带来生动的教学,使学生快速理解作品,构建高效的美术鉴赏课堂。

(三)关联其他学科

综合性学习是新的发展趋势,不单纯指的是单一学科综合化,更是各个科目之间的综合化。美术学科既与生活紧密结合,也与其他学科有关联。美术的包容性较强,学生同时学习多类课程,能产生更深的理解,尤其是语文、音乐等学科,与美术学科的适配度高,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美术思维,提取更多的美术创作元素,对各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帮助。

例如,“感受音乐”一课与音乐的联系紧密,教师通过昂扬的音乐导入课堂,让学生跟随音乐开展学习。教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根据旋律画出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态。音乐舒缓时,学生画出舒缓的线条;而音乐激烈时,学生画出充满棱角的线条;当音乐缠绵时,学生则画出缠绕的图形。在不同的音乐下,呈现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教师让学生继续对即兴创作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将音乐与美术学科相关联,让学生通过倾听音乐获得灵感,完成了融合美术与音乐的作品,确保综合学习质量。

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更加鲜活,能显著提升美术教学效率与质量,培育学生的美术素养。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应当坚持贯彻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持续优化教学方法,让美术学习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改变教学方法时,难免会遇见较多的困难,美术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对生活化美术教学加以完善,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生活化美术创作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