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自觉意识
2024-02-17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
毛 金 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
问题自觉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会立即质疑和提问,从而产生一种探究意识的心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可见问题是锻炼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各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自觉意识。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问题自觉意识培养现状、问题自觉意识缺失的原因、问题自觉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以及问题自觉意识培养的策略来进行相关探究。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课堂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采取科学化的教学手段来促使小学生实现全面提升。为了全面实现这一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将自主学习以及创新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但往往受限于应试教育的框架,绝大部分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问题自觉意识上采用的教学方式单一,也没有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合作,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地位依旧被动,这就非常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被传统教学方式束缚,一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这也是导致当今数学教学中学生依然消极被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面对这种困难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没有及时整改,长此以往就会使得课堂效率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问题自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二、小学生数学问题自觉意识缺失的原因
问题激励思考,然而问题的产生则在于学生良好的质疑品质。就现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没有敢于提问的态度,学生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主动提问,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机械地接受知识,并且在回答教师问题时也不是那样的积极主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小学数学问题自觉意识缺失呢?对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学生的智力因素影响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初步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没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他们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同样也没有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任何事情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他们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来思考这些问题,无法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于问题的提出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
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一切。倘若小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那么他就不会主动去思考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无法辨别教师所说答案的准确性,也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挖掘。在学习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对待学习不认真,马马虎虎,他们根本没有想过去质疑问题,这样显然不能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三)学校的教学思想陈旧
虽然在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深入素质教育理念,但是也有部分学校教师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仍然没有摆脱以往的教学束缚,灌输式教育仍然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方式。利用这种方式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高低与他对这门课的喜爱程度有关,这种模式下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空间,问题自觉意识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四)家庭教育监管不到位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教育方式之一,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许多家长同样只关心自己孩子的考试分数,并不关心学习过程,他们认为只有取得了好的成绩才是一个好孩子。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孩子就认为只有最终取得好成绩才是家长眼中的优秀孩子,他们对此很少产生怀疑,最终也影响了学生问题自觉意识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问题自觉意识的重要性分析
带着一颗求学好问的心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让思维更加灵活。由于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考性,它本身在培养学生问题自觉意识上有着便利的条件。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问题自觉意识培养方面多花费时间,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问题自觉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缺乏问题自觉意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可能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且具有威严的,再加上数学课堂氛围没有那么活跃,有的学生不敢提问,即使发现了教师教学中的错误也没有及时指出,这就导致教师的错误无法纠正,其他学生对于这个也并不知情,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比较浅显,无法拓宽知识面。
(二)发现并解决问题是学生所需能力之一
问题自觉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养成质疑的习惯,他们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怀疑并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不再觉得教师所讲述的就一定是正确答案,这种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有问题自觉意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和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同样还要让学生有创新思考方式。问题激发思考,思考促进创新,因此问题自觉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创新思维发掘的必要条件。在当今时代的教学中,没有创新是显然不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来促进问题自觉意识的形成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一。
四、培养小学生问题自觉意识的意义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自觉意识的重要性,并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来进行重点培养。小学生在未接触到数学时只是单纯地认为数学只是数字的计算,但在不断学习过程中不难发现,数学这门科目不仅仅是数字,其中还包括理论性较强的概念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会出现新的看法。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这一过程中明确自身的引导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而树立和锻炼学生的问题自觉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观念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可以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进行一定程度的锻炼。
学生在课堂上养成问题自觉意识,开始主动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善。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课堂主体地位也将得到改变,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以引导者的身份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借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样这对学生问题自觉意识的形成也有着积极作用。
五、培养小学生问题自觉意识的策略分析
(一)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唤起学生的问题探索动力
一位教育家曾言:“关键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这表明在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过程中,生硬地输出知识给学生的教学效果比不上激发出学生问题自觉意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课堂问题情境,例如“有一天,一只羊要和他的同伴去果园里摘苹果,当他们摘了很多大小不等的苹果后,有一只羊提出一个问题:谁摘得的苹果最多,谁就拥有那个最大的苹果。然而,所有的苹果的大小都不一样,虽然有大小相似的,但在短时间内无法确定哪一个苹果最大。此时有一只羊提议:能借助长方体的体积来计算哪个苹果才是最大的。那么怎么实现这一目标呢?”这时肯定会有许多学生的探索欲被激起,当这些“小侦探”们了解到可以用长方体体积计算时表现得十分好奇,都积极投入到这个问题的思考中,同样在思考中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为未来的数学学习起到一定奠基作用。由此可推断,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铺路石,在学习兴趣的牵引下学生会变得非常积极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他们自发产生问题意识。
(二)设置课堂问题悬念,促进学生主动提问
问题自觉意识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若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就得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就是制造悬念,以此来点燃学生的主动性。
具体来说,在向四年级同学教授“小数的意义”时,笔者通过白板演示的方式用0.6、0.60、0.600等数字为学生举例,在我讲授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不禁发问:“老师您在课堂上标注的这些数字,哪一个更大一些?哪一个更小一些呢?” 面对学生的这个问题,老师能够抓住机会提高他们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指导他们使用直尺测出这些数字表示的长度,然后他们就可以自行得到答案。随着学生们开始实际操作,最后他们会发觉这些数字代表的长度相同。因此,他们在实践中就会感受到小数的特点:在小数末尾添加零或者抹去零,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产生疑问,从而点燃他们提问的动力,随后借助实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把握小数的特征,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
(三)拓展课堂教学场所,激励学生发掘问题
常言道,数学知识有着生活的根基,也能够超越生活。所以,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出将课堂内容拓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努力,指引学生留意并发觉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自觉意识。
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入手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很多学生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很少去用数学思维来思考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各种情况,因此教师的任务应该是立刻向学生传授图表的使用方法以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数据统计情况。然而在学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就会发现,单一的统计图没有办法很好地适用于所有的统计现象,这时就会有学生发现有些现象不能用条形统计图来阐述,那就产生一个疑问:不同类型的统计问题应该使用哪种类型的图表来呈现呢?于是此疑问点亮了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这类学生在统计中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样利用这种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自觉意识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应用数学知识。
(四)借助数学运用问题,鼓励学生建立数学思维
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正是数学思维形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此阶段的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形成认知规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联系新的知识点,借此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促进问题自觉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这一节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应用问题来促进学生思维培养。首先,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引出学生之前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这一知识,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进行有机串联,引导学生采取联想思考的方式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将平行四边形二分之一的面积推算出三角形面积,利用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结合来进行探究。这种新奇的方式必将引起学生的质疑,很多学生就提出疑问:能不能用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面积来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三角形学习心得,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利用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五)挖掘数学问题内涵,促使学生善于提问
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培养问题自觉意识的关键,同样也是创新的基础。但是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和创造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提问由简到难,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小数”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当学生知道一角钱还可以用0.1 元来表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对0.1质疑:看到0.1这个小数后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在这以后有的学生就说道:“为什么要在前面写0 呢?这里的1 又表示什么呢?”有的学生则提问道:“0 和1 之间为什么要有小圆点呢?这个小圆点表示什么?为什么一角不能写成1.0呢?”这些问题既提出了本节课所教学的重点,同时又引发了学生求同存异的心理。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学生眼中高高在上的形象,对学生未来数学的学习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高效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自觉意识刻不容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循序渐进。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情况的前提下为学生创新教学方式,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来养成学生的问题自觉意识。此外,教师也需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思索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敢于提问并善于提问,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学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