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关键要素
——以“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为例

2024-02-17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二中学校

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安全观新课标

赵 琰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二中学校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的深入探究,将会赋予课堂新的活力,使学生和老师发生积极的变化。“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需要关注主体与客体两大元素。针对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元素,应通过明确教学设计与评价的意义以及应注重的几个问题等入手;针对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等客体元素,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策略及教学实践进行探究。教师不要把“教学评一体化”当成是教学模式,而应把其作为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指导思想,让课堂真正生动起来,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推行“教学评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一)唤醒教育意识,助推教师探寻教育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不是教书。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学评一体化”需要回答的是:我为什么要学?我要学什么?我该怎么学?我要学到什么程度?就教师而言,要实现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灵魂三问:我要把学生带向何处?我怎样把学生带到目的地?我如何确定学生已经到达?“教学评一体化”虽备受关注,但一些教师并没有将此理念根植于心,日常教学中,教、学、评严重分离。只关注终结性评价,比如把测试题作为教或学之后的一个独立环节来进行,每次学习都是一段旅程,教学评价是导航,教师是导游。摆在初中生面前的是人生第一次大考,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是既要保证学生的成绩,又要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真正成长。一门课程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具体知识,更应关注的是学生习得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核心素养方面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二)激活深度思维,助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显的苍白无力。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学生的成长才是课堂教学的追求,以学生为基准,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将“教学评一体化”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让评价作为教学工具促进学生的学习,让评价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紧密融合。这有助于学生不断体验学习的进步和成功,全面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初中生的认知还比较浅显,教师可以设计沉浸式学习体验活动、小组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激活学生思维。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把学生的特点与现实情境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拨开心中的阴霾与疑虑,有力提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反馈,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学生也能够通过每一个任务的学习,利用评价结果来提升学习效率,调整自身学习状态,发展核心素养,为进入人生的新征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要素

(一)精选情境,让课堂充满生活味道

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教育理论,其核心是“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理应把教育与生活熔于一炉。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经验的积累是我们必须考虑的要素,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必将失去色彩。我们主张教学有趣化、生活化。这里所谈及的有趣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有趣,其次是课外有趣。课堂有趣应与情境相联系。情境非摆设,有效的情境是符合学生经验、符合知识呈现的要求,切忌情境、知识两张皮。看上去是教师给了学生探讨发言的机会与时间,实则仍由教师掌控课堂话语权,用表面的热闹代替了大脑的沉思,不能起到为学生服务的作用。课外有趣味拓展,教师不应只局限于教学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教会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不要自作主张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或归纳,布置拓展延伸作业,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巧心设问,让课堂充满悬疑味道

心理学上有“鲇鱼效应”一说,即通过刺激和冲突,让物种重新产生活力。矛盾是推动事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因,没有矛盾,事物就只能在一成不变的状态下维持原有面貌,因此学生的深度思维火花就无法被充分点燃。怎么设置问题?设置什么样的问题?道德与法治在选取情境素材时要注意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切忌胡编乱造。真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自然走进问题情境,而非游离在外,达不到思考的价值。在真问题下,学生有话可说,各自发表观点,可能引发共鸣,也可能产生冲突,此时的火药味便是思维升级的开始。此外,不管是学生辩论还是小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习得学会倾听、尝试协商、开展合作等社交技能,思维能力在一次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教师要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勇敢提出问题,在生生探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形成观点,并回归到生活中得到进一步实践验证。

(三)有效引导,让课堂充满自信的味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互动的语言相当重要,不仅能调控课堂氛围,还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期待。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运用妥当的评价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一些没有价值的评价语“你回答得很好”“你真棒”,缺乏指导价值,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无法起到指导作用。当学生答不出要点时,教师不要急于打断学生说出答案,剥夺学生继续思考的机会,可以现场设计几个过渡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到正确的要点上来。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在组织学生就某一情境展开讨论发言后,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总结。教师应对学生的提问或者回答及时肯定,指出所问所答的价值,提示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做到声声入耳,句句入心,促使学生获得长远的发展和进步;也可以让其他同学一起来议一议、说一说,设置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更愿意去分享想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路径探究

(一)与新课标保持一致

只有将“教学评一体化”与新课标高度匹配,核心素养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认真研读新课标,让“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符合新课标要求。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一框“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教师在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课文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同时介绍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危机意识。教师如果只在意教什么、怎么教、不问学生的学习结果,课程的实施就会偏离新课标理念,学生的学习思维将难以形成。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知识面正在逐渐展开,对国家安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长期生活在和平与安定环境中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于国内外安全领域面临的复杂形势缺乏切实的感受,很难有充分认识,认为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因此,帮助学生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分必要。

根据新课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通过学生观察“毁麦事件”,了解国家安全的含义,懂得国家安全法等法律颁布的意义,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第二,通过学生分享安心的事情和经历,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知道维护国家安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第三,通过学生参与“乡村保卫战”小组合作,进行“发展是中心工作,安全得让路”和“安全是头等大事,发展得让步”的思辨,理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第四,通过“安全大家议”情境体验活动,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当然,为突破“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这一重点,让学生明白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历史材料和时政材料,进行今昔对比或中外对比,让学生深刻感受没有国家安全,人民就要受到欺凌,国家才是我们背后最大的依靠。“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本节课的难点,内涵比较抽象难懂,需借助时政素材,宣传我国面临的多方面的安全威胁,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或是通过创设情境来一次沉浸式体验,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我们的安全处境,并从国家、公民等层面思考解决策略,进而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二)与学习者保持一致

课堂新授与表现性学习评价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型学习清单,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在某个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指定任务;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果,了解学生学会了哪些,距学习目标还有多少差距,及时调整教学,以促进教学目标最大化达成。例如,在新授“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时,教师可以将时政引入课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把国家安全作为报告独立的一部分作了系统的阐述,“安全”一词贯穿全篇,共出现91 次,创历史之最,由此可见党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当教师讲到此处时,则可以反问学生——“说到安全,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当即展开思考,畅所欲言,不仅考验了学生的知识广度,也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接着,以袁隆平院士的故事和经历来启迪学生,袁老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颗粒又大又饱满,是他让中国人民远离了饥饿,进而保证了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这是天道也是公理。然后,教师用真实事例进行反向论证:在夏季小麦还有20 多天就能丰收的关键时节,河南、安徽等地突然有人高价毁麦当作牛羊的青贮,显得极不寻常。在看完上面事例的视频后,教师趁机提出四个问题供学生探讨:第一,导致毁麦事件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毁麦会带来哪些危害?第三,请你用“国家好大家才会好”的知识来分析相关农民和养殖户的错误之处。第四,粮食安全属于国家安全,国家安全还包括哪些内容?

围绕以上四个问题,教师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并邀请学生进行时事述评。当学生回答完成后,教师则需要及时进行点拨国家安全的含义,紧随其后的便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热点探讨,探讨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相关农户和收购青小麦的养殖户,只注重自己的小利益,心中没有大局。第二,把小麦当作饲料,暴殄天物,容易引发效仿,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第三,粮食并非普通物品,是生活之必需,关系到人民福祉,关系到国家利益。部分农民没有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只注重个人利益,没有顾全大局。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可以沉浸式体验,在活动中进行积极思考。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教师应多引导,聚焦到需要重点讲解的知识点方面。

(三)与出发点保持一致

留白是最好的升华,课堂小结牵涉到一节课所有的重难点回顾,对学生起到点拨与回顾的作用。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时,出发点是学生,落脚点仍然是学生,针对“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节课,教师在总结回顾时,应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并学会做一个知足的人。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从电影《万里归途》中的叙事情节到2011 年利比亚撤侨事件这一原型,中国向世界充分展示了强大的实力。此时,教师拓展延伸,让学生回想百年前的中国,危机重重,暗无天日,民不聊生,被列强肆意践踏。请学生与时空对话,“你想对百年前的中国说些什么?”这样的开放性问题,不仅可以兼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能实现情感上的升华,挖掘生活,学生从国家稳定、综合国力、疫情防控、公平正义、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分享祖国带来的安全感,全方位感知国家安全。首尾呼应,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情或经历真正体会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也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关系到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能够真实地了解和测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审视自己的教学,从而调整教学。

总之,正确地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开展学习、进行有效评价,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与学习成就。“教学评一体化”并不是新名词,是对新课标的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要看教师是否树立了“教学评一体化”观念并围绕核心素养设计课堂。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坚持素养导向,以新课标为依据,精选素材,创设情境,提高设问质量,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新课堂,推动师生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安全观新课标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教学评一体策略在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研读,孕育成长勇气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