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数学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的有效路径
2024-02-17章小君安徽省合肥市长淮新村小学
章小君 安徽省合肥市长淮新村小学
随着国家教育的发展,课堂评价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当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的评价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小学数学的教学需求,为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数学教师要立足多元角度,对评价体系的构建做出适当的创新,并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步实现课堂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笔者将结合多年实际教学工作的经验,简要对新时期小学数学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的有效路径展开探析,以供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一、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课堂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最后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夯实课业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性与实效性。而多元评价体系,则是常规评价模式的进阶表现。该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打破以往固化的课堂评价格局,让评价活动更具清晰度、趣味性以及科学性;其次,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尊重学生学习的各种意愿,让学生可以更加自主、更为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与练习的环节当中,并帮助学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最后,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还能够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水平,让教师可以更加理性、更加准确地判断学生在学习、练习环节中的得与失,在助力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从根本上实现数学教学工作、评价工作的质量提升与效果增长。
二、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的具体途径
(一)以“镜”为辅构建评价体系
《旧唐书·魏徵传》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见,“镜子”是古人评价、判断某一事物变化的有效依据。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新时期的课堂评价体系时,便可以以“镜”为辅,借助不同的镜子来辅助评价体系、评价框架的设计,由此实现课堂教评工作的提质增效。
1.以“放大镜”为辅,提升课堂评价清晰度
“放大镜”通常是指用来放大物体、事物的凸透镜,能够让观察者更加清晰地看到被观察物体的细节。以“放大镜”为辅,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落实课堂评价任务时,先要对学生课堂学习、练习行为的细节做出深入、细致的观察,而后,再围绕此给出相应的评价。该角度的评价设计,不仅能够提升课堂评价的针对性,还能够有效增长评价本身的清晰度。
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程时,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辅助课堂的评价工作。该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 的定义,知晓其周长的计算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放大镜”式的评价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如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的影像设备,动态呈现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事物,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该环节的评价,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观看预习视频时的表现进行展开。课堂教导环节,教师不仅需要对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做出深入浅出的讲解,还需要围绕课程主旨,提出简单的思考问题,借此来夯实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该环节的评价,教师不仅需要考量学生聆听知识时的表现(即,精神集中度、思维敏捷度),还需要根据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给出相应的评定。课堂练习阶段,教师则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布置一些简单的生活化应用题目,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演练。该环节的评价,教师则需要再度转变角度,既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还要结合学生合作练习的表现,判断其对课程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授课环节结束后,教师还需要对课堂学习、练习的全部环节做出系统化的评价,以此来总结此次授课的得与失,并予以表现优异的学生赞扬、予以表现有待提高的学生鼓励。进而,在“放大镜”辅助的课堂评价中,切实提升评价工作的细致性与全面性,切实增强教师对课堂教学进度、教学各环节的把控,实现课堂评价工作的提质增效。
2.以“哈哈镜”为辅,提升课堂评价趣味性
传统课堂评价方式多表现为:数学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和在课后的所学、所练、所行之事,以口头的方式予以评定。这一模式的运用,不仅会使评价活动本身更枯燥,还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与负担。为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小学数学教师则可以以“哈哈镜(即,能够使事物产生形变效果的奇异镜子)”为辅,通过发挥其特有的优势来弥补以往评价管理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升课堂评价活动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与“数字运算”相关的课程时,可以借助“哈哈镜”来辅助课堂评价工作。授课时,教师同样需要先对课程涉及的所有理论内容作深入浅出的讲解,以此来奠定学生的知识基础。而后,教师可以将备受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带入其中,并围绕此展开评价。具体游戏为,教师营造“菜市场”的热闹情景,让一半学生扮演贩卖蔬菜的商贩,另一半学生扮演想要购买蔬菜的居民;“小贩”需要给出具体蔬菜的价格,而“居民”则要根据自己“想要”购买的蔬菜,自行计算应该支付的金额。落实评价工作时,教师应围绕“教导”“游戏”两个环节展开。“教导”环节,教师需要使用趣味性的语言进行指导式的评价,如“同学们,数学运算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能够有效运用到生活当中,哪些同学可以简单举些例子呢?”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注意力便会集中到问题当中,并说出自己心中所想。此时,教师可以使用轻松的语气、诙谐的语言点评学生发表的见解,合理则予以表扬、不合理则再度进行引导,从而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应用”的认知。“游戏”环节,教师则可以融入学生的游戏活动中,通过扮演“市场监管人员”的角色进行评价。这一身份的融入,不仅突出了游戏所产生的效果,还在无形之中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互动过程变得更加有效,进而在“哈哈镜”辅助的课堂评价中,活跃了数学课堂的学练气氛,改善了学生学习知识、接受评价时的体验,实现了课堂评价工作的提质增效。
3.以“后视镜”为辅,提升课堂评价科学性
何谓“后视镜”呢?简单来说,就是“用于观测后方的镜子”。它的运用是在数学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全部任务后,通过整体梳理、对比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由此提升评价工作的全面性、科学性。
例如,教师完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程的教学任务后,可以利用下课前的时间,借助“后视镜”对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展开评价。例如,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整合导入时所运用的素材,围绕课程知识点,设计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解答,而后,再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导入”工作予以评价;课程教导与练习环节,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进行评价;教导环节,对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的学生给予高分值的评价,对消极或拒绝与教师进行互动的学生给予低分或减分的评价;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应围绕课堂提问或课堂练习,对表现活跃、思维敏捷的学生,给予适度的加分评价,反之则给予减分评价。待各环节的评价结束后,教师还应对整堂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不足与漏洞,归纳收获与成果,进而在“后视镜”辅助的课堂评价中,切实提升课堂教评工作各环节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增加课堂教评工作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实现课堂评价工作的提质增效。
(二)以“生”为核构建评价体系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师在落实教学工作时,需要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在落实评价工作时,同样需要以此为核来构建评价体系。
1.指导学生构建评价框架
评价工作的开展应围绕课堂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构建评价框架的细节时,也应紧扣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将之落到实处,教师可以拆分评价体系的框架,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构建,如框架名称为“课堂多元评价体系”,下属分支如下:
第一分支,自我评价。该部分,教师应安排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做出细致且客观的判断,并使用简洁的文字,书写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优缺点、学习目标以及在学习中仍有待提高的部分,以此来确定未来的学习、努力方向。第二分支,评价分层。该部分,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规划框架的细节,具体表现为“课前预习评价”“课堂学习评价”“课堂练习评价”以及“课后巩固评价”。第三分支,多元评价。该部分,教师可以将之拆分为四大板块,分别为学生自主评价板块(即,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评价板块、家长评价板块以及最后的评价总结板块。
2.细化评价框架的具体细节
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是为了提升评价工作的有效性,更是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有效展开。因此,教师完成评价框架的构建后,还应具体设置评价内容、评价对象等更加细致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程时,可以将评价工作细化到教学的不同部分之中。以第二分支为例。“课前预习评价”部分,教师的评价对象是“学生预习课程知识时的表现”以及“对知识的预习掌握情况”;“课堂学习、练习评价”部分,教师需要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参与学习、练习活动时的状态”以及“学生与同桌、前后桌及教师互动的实际情况”;“课后巩固评价”部分,教师则需要与家长进行联动,由家长监督学生完成具体的课后巩固、复习任务,而后,再与教师沟通,确定该部分的评价内容。
3.围绕评价开展教学活动
围绕评价开展教学活动,顾名思义,即教师完成前两部分的设定任务后,遵循评价框架的指导来讲解、教授学生现阶段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完成相应的评价任务。
例如,教师完成“分数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程的“教学”环节后,可以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来引发学生的课堂练习兴趣。例如,趣味抢答游戏,该项游戏主要是指教师围绕课程主旨提出问题,学生结合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独立计算,快速抢答,最先得出正确答案的学生计1分,游戏结束时,得分最高的学生获得游戏的胜利。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速度、计算准确率、思维集中度进行评价。又如,生活模拟游戏,该游戏主要是指教师立足生活角度,将学生熟知的生活元素与现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而后,再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生活情景,并使用习得的数学知识解答具体的生活难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判断、对数学解题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进行评价,进而在更加欢乐、更加愉快的数学游戏活动中,实现教学工作和评价工作的高效展开和落实。
4.多个角度落实评价项目
“课堂评价”本就有着极为多样的表现形式,较为常见的形式便是教师、家长、学生根据被评价者现阶段的学习情况,予以相应的评价。这一评价形式的运用,虽然可以完成“评价”的任务,但却难以激发被评价者的学习天赋与学习创造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构建评价框架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通过构建多元评价项目的方式来提升评价工作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例如,指导式评价,该评价形式的运用主要是指,教师在融入学生的学习、练习过程当中,以辅助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完成当前的任务、解决现阶段的难题,并以指导、指点的方式进行评价;动态化评价,该评价形式的运用主要是指教师使用微信、钉钉等社交软件与学生的家长联动,根据学生在家中、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更加综合、更加全面的评价;作品式评价,该评价形式的运用主要是指教师将评价的视角聚焦于课后巩固活动,让学生结合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独立完成作业或制作某一作品(模型、图画或其他与课程相关的作业),而后,再围绕于此进行评价。进而,在多角度、多方向的评价中,实现课堂评价工作的提质增效。
三、多元评价体系构建所起到的实际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立足多元的角度,构建全新的数学课堂评价体系,其产生的效果不仅弥补了以往评价活动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还促进了学生的学业进步和个人成长。而对“效果”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以“镜”为辅构建评价体系,能够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在改善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让学生保持更为高效的学习状态;其二,以“生”为核构建评价体系,可以凸显学生在学习环节中的主体位置,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且,可以更加独立、更为高效地完成现阶段的数学学习任务;其三,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促进教师教评工作观念的更新,助力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课堂教评工作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