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的临床药师培养与实践*
2024-02-16郑芳芳丁跃辉索金帅陈红斗
薛 芝 郑芳芳 丁跃辉 索金帅 陆 瑶 陈红斗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药学部,江苏省宿迁市 223800
我国医院药学服务正从以药物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模式转型[1],药师的工作职责正从以药品调配、药物制剂为主向以临床药学为主转变[2],培养具有较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专科临床药师已迫在眉睫[3]。借鉴国外临床药师培养模式,有学者提出众多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念和观点[4],但是真实世界的临床药师培养更为复杂。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是目前比较规范的培养方式,培养模式和考核方式已基本健全,但是各培训基地开展的药学服务内容、形式和标准各不相同,结业考核模式多采用笔试、案例汇报和药学问诊相组合的模式,笔试和案例汇报脱离药学服务真实场景,针对不同患者的药学问诊又难以保证公平性[5]。本研究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药学服务内容和形式,并采用客观化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进行胜任力培养与考核,以期为临床药师培养提供参考。
1 临床药师岗位胜任力与OSCE
胜任力是由David McClelland博士首次提出的,其定义为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胜任力模型广泛应用于人才选拔、绩效评价、能力培养和员工激励等方面[6]。中国药师协会在2017年发布的《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评价标准》中对于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的相关标准较少。笔者参照钱蕾等[6]建立的临床药师胜任力评价标准,从知识、技能和个人品质三大方面培养和评价临床药师的岗位胜任力。
OSCE最早用来评估医学和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我国用于临床药师的教学和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7]。OSCE实施过程需要标准化教案和标准化患者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需要提前设计考核知识点及评分细则,从知识掌握程度和沟通能力两方面由考官和标准化患者扮演者分别评分,考官进行反馈性点评,促进学员有针对性地发现不足。
2 信息化平台设计思路与模块设计
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的类型和形式多种多样,为规范药学服务流程和内容,形成标准化的药学文书,笔者所在医院紧密结合药物治疗管理理念[8],建立了临床药师信息化平台。该平台设有药学门诊、临床药学、药学助理、专业培训、科研互助与个人中心六大模块。其中,临床药学模块包括药学问诊、医嘱审核、药学监护、个体化用药、出院教育。软件特色功能模块在于药物咨询数据库的建立,由临床药师集体讨论制定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编写SOP,保证药学门诊、用药咨询、出院教育等多种场景下用药教育的同质化。根据人员性质设置权限,学员可借助平台完成标准化用药咨询、药学问诊、医嘱审核、个体化用药指导、出院教育等药学服务项目,上传药学监护、会诊分析、病例分析等,从而获得相应的积分。带教老师可以在平台设置学习任务及任务完成时间,制定每月学习计划和药学服务任务量,通过平台和短信同步发送学习任务提醒,审核、批改学员作业并进行推荐评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再利用程度。
3 临床药师培养过程
3.1 学情分析和能力评估 开展临床药师培养前,应当对学员基本能力进行评估。采取问卷调查、日常观察和交流座谈的方式进行学情分析,包括从事临床药学年限、已开展药学服务内容、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服务意识等方面,学员运用胜任力模型进行能力自评,明确薄弱环节制定培养计划。鉴于药师具备药学教育背景,药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可作为自学内容,将医学专业知识、信息化药学服务能力、沟通能力等作为培养重点。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采用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信息化平台上收录的课程用于集中学习,学员针对遇到的临床问题进行文献检索,获取药学服务中所需医学、药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由于沟通能力贯穿药学服务始终,对于临床药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沟通工具的应用应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带教老师应注重讲解WWHAM原则(Who:患者是谁;What symptoms:主要症状;How long:症状持续时间;Action:是否自行采取措施;Medication:是否在用其他药物)和ISBAR原则(Introduction:自我介绍;Situation:当前情况;Background:背景;Assessment:评估;Recommendation:建议)的适用人群和使用技巧,与患者沟通时应具备同理心和共情能力,让患者感受到药师的理解,建立信任,将有助于开展后续沟通。
3.2 住院患者全程化药学服务 临床药师办公地点设在临床医生办公室,参与早交班、医疗查房,提供医生、护士的用药咨询服务。针对住院患者,临床药师建立从药学问诊、医嘱审核、用药咨询、药学监护、出院教育与随访的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将药学服务延伸至病房。
“药学问诊”模块提供问诊项目提要与问诊要点,参考WWHAM原则进行问诊,同时借助8项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评分[9-11],对于依从性差(依从性评分<6分)的患者,临床药师增加查房频率、用药宣教频率和随访频率。临床药师每天进行医嘱审核,发现问题医嘱时,根据ISBAR原则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根据患者特征和用药情况实施分级药学监护,以心内科为例,将使用华法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实行一级监护,每日进行药学查房和药学监护。患者出院当日进行出院用药教育,交予出院用药教育指导单,并进行用药依从性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3.3 OSCE考核 参考相关文献,设置共用站点和专科站点,共用站点为幽门螺杆菌根治方案用药教育、高血压用药建议与指导、胰岛素笔的使用法、常见吸入剂的使用方法。以心内科为例,增加华法林用药监护与患者教育、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教育、心衰患者用药与生活方式指导等。在药学部招募标准化患者扮演者,考核过程中按照学员要求可以转换扮演多种角色。以1例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例进行用药依从性管理考核(见表1)。
表1 用药依从性管理考核
3.4 培养成效 学员独立开展多项药学服务,覆盖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沟通能力、药学和临床知识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升,与医师、护士合作紧密,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2020年和2021年两年时间,培养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药师8名、本科实习生10名、本院药师15名,完成药物咨询10 340人次,药学问诊6 043人次,医嘱审核2 955人次,药学监护191人次,出院教育3 723人次,除2名本科实习生升入硕士研究生外,其余培训学员全部从事临床药学工作。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学员对信息化和OSCE教学模式满意度达98.7%,不满意原因集中在信息化平台的稳定性和界面功能设计。
4 讨论
国家实施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以来,临床药师培训模式和标准已基本形成,下一步需重点关注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升[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具备良好的医疗卫生岗位胜任力是医药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求[13]。临床药师培养应以实战型能力为目的,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传统带教模式阻碍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培养实践能力的目标相悖[14]。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沟通交流、临床思维能力等实践能力是当前临床药师培训面临的巨大挑战。
首先,应明确临床药师应具备的岗位胜任力。临床药师要达到懂医精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最终目标,必须进行胜任力建设,从理论和国外药师实践经验看来,药师培养可通过建立基于胜任力的培养模式来实现[15-16]。临床药师岗位胜任力包括药学专业知识、国家法律法规、临床医学知识、沟通能力、用药咨询与用药教育、信息化药学服务能力等多方面。胜任力模型为临床药师对标提供了标准,沟通能力在各项药学服务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研究以合理使用沟通工具为抓手,重点突出沟通能力这一底层能力的培养。其次,信息化助力临床药师培养。有学者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临床药师培养,如利用超星学习通实现在线互动教学[17],开发培训管理系统[18-19]实现信息化管理,但是对于胜任力培养和标准化药学服务的探讨较少。本研究中,建立的临床药师工作站用于临床药师集体学习、自我学习、规范药学服务流程和记录内容,对于新进入临床工作的临床药师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促进药学服务标准化,并将药学服务记录转化为相应积分,调动了临床药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后,临床药师考核应重视实践性。OSCE作为药师胜任力考评工具,是一种基于场景的标准化考核方式,能够模拟临床药师实际工作场景,实现沟通能力、信息采集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等胜任力的考核,弥补了传统的笔试和案例汇报等考核方式的不足,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临床药师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OSCE考核方式不同于现有的考核模式,能够贴近真实工作场景,考察到的胜任力更为全面,为学员今后的工作提供良好的过渡,体现出药学服务实战型和经验性强的特点。运用OSCE选拔出胜任力强的药师,有助于构建团结向上的学习型团队。
综上所述,笔者初步建立了一种以信息化支撑,融合OSCE理念进行临床药师胜任力考核的模式,该模式与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相结合,丰富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与内涵,将药学服务具体化、培养资料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有价值的药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