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绘画》视角下现代漆画的平面性
2024-02-15余楚灵
摘 要:在艺术发展的长河中,《现代主义绘画》作为现代艺术理论的重要文献,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绘画在观念、形式和审美等方面的变革,而现代漆画作为传统漆艺与现代艺术观念融合的产物,其平面性特征在现代艺术语境下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通过对《现代主义绘画》的理论剖析,探究现代漆画平面性的内涵、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其与现代艺术精神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漆画的艺术特质和发展脉络,为其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现代主义绘画》;现代漆画;平面性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35-00-03
一、格林伯格与《现代主义绘画》
格林伯格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也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言人。他出生于物质丰裕、商业氛围浓厚的家庭,自幼便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商业理念熏陶,这对他后来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推崇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一个崇尚自由的知识分子,格林伯格的成长环境也深刻影响了他的艺术。其价值取向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对纯粹的现代主义艺术的拥护和对庸俗艺术的反对。格林伯格从小就在艺术与人文社科方面很有见解,自学多种语言和阅读大量文史哲作品的积累为其艺术批评和艺术理论方面的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在理解他的基本理论之前,先来了解一下现代主义的定义和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后续的内容。现代主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代表艺术或文学作品的风格,类似于艺术史中的古典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二是代表一种思想和信念的集合,理性、进步、自由是它的核心理念。因此,现代主义艺术可以理解为现代主义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艺术。在现代主义理念的支持下,人类社会迅速向工业化推进,但这一进程中的弊端引发了各种战争、经济和社会灾难,艺术家在对此的应激性反应中创作了现代主义艺术。
格林伯格在《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基本观点如下。首先,他强调现代主义的自我批判。格林伯格认为,康德批判手段自身的做法是现代主义派别的起源,因此视他为第一个真正的现代主义者[1]。这种批判传统在18世纪以后逐渐由哲学领域拓展到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等。因此,艺术也理应通过自我批判的方式来去粗存精,实现自我独立。其次,格林伯格提出了媒介论。他认为,现代艺术的质量取决于其能否传达媒介的本质,而媒介的特性决定了艺术的本质。艺术批评也应通过分析媒介的使用方式来表达艺术的内涵,从而揭示艺术本身[2]。简单来说,在创作和批评层面,他都主张从绘画的媒介出发进行探讨,才能更接近绘画本身的学科本质。
那绘画独有的媒介又有哪些呢?格林伯格认为,其包括扁平的表面、基底的形状以及颜料的属性。正是现代主义绘画对这些媒介的强调和发扬,才使得绘画变得更加独特和富有生命力。他举了艺术史中的马奈、印象派和塞尚的例子来论证这一观点。这三幅作品分别是马奈的《吹笛少年》(见图1)、莫奈的《日出·印象》和塞尚的《静物写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对前面述三个媒介特性的不断突出强调。马奈的画公开承认平面效果,尽管也是画少年,但与一个世纪前的托马斯作品相比,马奈对人物和背景的塑造更平面化,更强调色彩的表现。到了莫奈,色彩的地位更加突出,甚至作品中部分画布的基底会露出来,基底成为画面的一部分。而塞尚则直接摒弃了逼真性、准确性,他所描绘的并非景物的再现,而是形状的和谐、色块的组合、素描明暗和构图的安排,这一切都指向了绘画媒介的本质。
但是到这里,绘画艺术还没有找到它最具代表性、其他艺术无法替代的属性。雕塑也可以有色彩,舞台艺术也可以有边框,建筑也可以有空间等。因此,格林伯格总结出,平面性是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最明显的区别,成为绘画不可替代的特征。按照他对现实主义绘画自我批判的逻辑,绘画走向平面性是必然的结果。但是他也提到,现代主义绘画的平面性并不排斥立体视觉效果的出现,只不过这种立体感不同于古典主义大师所创造的那种可以身临其境的立体效果。它只存在于画面上,是一种纯粹的视觉表现效果。比如,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见图2),这些色块给人一种起伏跳跃的效果,但画面所营造的空间让观者无法真正进入,会有一定的距离感。
理解了平面性的逻辑,去理解纯粹性和去文学性就变得容易了。找到绘画独属的平面性,实际上就是去除文学性,实现绘画纯粹性的过程。文学性可以简单理解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是文学的专长,三维性是雕塑的专长。绘画就应该把这些属性剥离才能实现自我发展,这是对格林伯格纯粹性观点的理解。此外,这并不意味着画中不能表现三维效果和现实中的物体,而是要切断这些元素引发的现实联想,专注于画面效果本身。
格林伯格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推动下,现代主义绘画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同时,他反对一味追求以工业与科技产物所带来的庸俗艺术,以及以波普艺术为代表的中庸艺术,认为这些艺术媚俗肤浅,缺乏艺术的自律。
格林伯格的理论发展是在经济大萧条和资本主义危机的背景下的。而《现代主义绘画》这篇论文写于1960年,当时世界环境充满矛盾和动荡,格林伯格和其他知识分子因此得以更深刻地思考社会现象和艺术的发展,他的理论也渐渐走向成熟。
格林伯格的理论也有很多反对者。几乎所有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批评家和理论家都对他的观点进行过分析与批判。对形式主义的过度追求和对主体精神创造的忽视是反对者的主要批判点。也有人认为他的审美趣味带有偏见和利害关系。格林伯格的理论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他在现代主义艺术领域的地位不容置疑,同时是后现代主义发展的分水岭,对艺术批评史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他的理论也有局限性,过于自成体系,未能为艺术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留下太多空间。因此,应该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既借鉴他在创作上的平面性和装饰性的启发,也不要让自己的思维受到局限。比如,当代作家冷军的超写实油画,虽然是再现性绘画,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因为他能画得比相机更加真实、细致,并且有主观处理的美感,这是对格林伯格理论另一种的反向思考了。
在《现代主义绘画》中,格林伯格提出现代绘画的“平面性”是其本质特征之一。他认为,现代绘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了传统绘画对三维空间的模拟和透视法则的依赖,转向二维平面化。这种平面性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是现代绘画摆脱文学性、叙事性和对现实的简单模仿,追求艺术自律性和纯粹性的重要体现。在立体派绘画中,毕加索和布拉克将物体分解、重构,把多个视角的形象同时展现在画面上,打破了传统绘画单一视角的空间幻觉,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平面化的拼贴感和节奏感。画面的各个部分不再是为了营造深度空间而存在,而是在平面上相互交织、碰撞,形成一种新的视觉秩序和艺术表达,凸显了绘画自身的形式语言和内在逻辑。
二、现代漆画平面性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漆画历史悠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着传统审美观念。从古老技艺中走来,漆画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如长沙马王堆的主棺上,漆画装饰图案的平面性展示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历史根基。在形式语言上,漆画技艺独具一格。从材料看,大漆的光泽与质感是基础,结合金、银、蛋壳等多种材料,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在技法上,漆画运用了涂、绘、刻、填、镶嵌等多种方式,形成或古朴,或华丽,或抽象的画面效果。漆的特性使得色彩呈现出深沉、含蓄等特点,纹理丰富多变,极具艺术魅力。
(一)材料与技法对平面性的构建
现代漆画的材料和技法是其平面性特征形成的基础。漆的平流性、黏稠度和覆盖性使得艺术家能够在平面的漆板或画布上进行多层次的涂抹和描绘。例如,在髹漆过程中,通过反复的推光和研磨,可以使漆面呈现出平整、光滑且富有质感的平面效果。同时,镶嵌技法中的蛋壳、螺钿、金属片等材料的运用,也是在平面上进行布局和组合。这些材料以其独特的形状、色泽和纹理,在漆画的平面上构成丰富的视觉元素,它们并非为了塑造立体的物象,而是通过与漆的结合,在二维空间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装饰性和形式美感,强化了画面的平面性特质。
(二)画面构图与形式语言的平面化
现代漆画在构图上常常采用简洁、概括的形式,摒弃了传统绘画中复杂的透视和景深处理。画面元素的布局注重平面上的分割、平衡和节奏。例如,在一些以抽象几何图形为主要构成的漆画作品中,三角形、圆形、方形等图形相互排列、重叠,通过色彩的对比和线条的穿插,构建出一种稳定而富有动感的平面视觉效果。如陈金华的《心记》《镜像》(见图3、图4),色彩在现代漆画的平面性表现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平涂的大块色彩相互并置,如同蒙德里安的冷抽象绘画一般,利用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差异,在平面上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氛围,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画面的色彩关系和形式构成,而非对深度空间的感知。
(三)现代漆画平面性的形成原因
1.传统漆艺的传承与发展。漆画作为从传统漆艺中衍生出的艺术形式,继承了传统漆艺注重平面装饰的特征。在古代漆器的制作中,无论是在器物表面绘制图案,还是采用镶嵌、雕刻等技法创作的装饰纹样,都主要以二维平面为基础,追求与器物造型相融合的装饰美感。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制作工艺为现代漆画的平面性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根基,现代漆画在保留传统漆艺平面装饰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艺术观念和审美需求进行创新,使平面性特征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得以延续和发展。2.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现代艺术思潮的兴起,如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等,强调艺术的自主性和精神性表达,反对传统艺术的模仿和再现。现代漆画艺术家受到这些思潮的影响,开始摆脱对具象物象的如实描绘,转向对内心世界、情感体验和抽象观念的表达。平面性作为现代艺术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成为漆画艺术家表达自我的有力工具。通过漆画的平面性,艺术家摆脱了现实空间的束缚,更加自由地运用色彩、线条、图形等元素构建艺术世界,传达出独特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意蕴,从而使漆画与现代艺术精神相契合,推动了现代漆画平面性的深化和发展。
三、现代漆画平面性与现代艺术精神的契合
一是对艺术自律性的追求。现代艺术追求艺术自身的独立价值和内在规律,摆脱对外部现实的依附。现代漆画的平面性特征正是这种艺术自律性的体现。通过将画面简化为二维平面,漆画专注于自身的形式构成、材料质感和色彩表现等艺术语言的探索,不再是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描摹。艺术家在平面上进行创作时,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漆材料的潜在表现力,使漆画成为一种独立的、具有自身审美标准的艺术形式,彰显了现代艺术自律的精神追求。
二是审美观念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从传统的具象审美向更加注重形式感、抽象性和观念性的现代审美转变。现代漆画的平面性符合这种审美趋势,其简洁的画面、强烈的形式感和丰富的材料内涵,能够激发观众的审美联想和情感共鸣。观众在欣赏现代漆画时,不再局限于对画面中具体物象的识别和理解,而是更加关注画面所传达出的整体氛围、情感色彩和抽象观念,这种审美体验的转变也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人们对艺术审美多元化和深度化的追求,进一步凸显了现代漆画平面性的时代价值和艺术魅力。
四、结束语
从《现代主义绘画》的理论视角审视现代漆画的平面性,可以清晰地看到现代漆画在传承与创新中所展现出的独特艺术价值。其平面性特征不仅是对传统漆艺的继承和发展,更是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下的必然结果,与现代艺术精神高度契合。在当代艺术的多元格局中,现代漆画应继续深化对平面性特征的探索和运用,充分发挥漆材料的独特优势,结合现代艺术的创新理念,不断拓展漆画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内涵,使其在现代艺术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推动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贡献独特的力量,同时也为世界艺术的多样性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林娜.格林伯格美学与艺术思想研究[D].上海大学,2021.
[2]傅颖.论蔡国强艺术的当代性[D].浙江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