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创新上谱写宁波新篇章

2024-02-06金彦

党建 2024年1期
关键词:宁波文明群众

金彦

习近平文化思想主题鲜明、体系完备,逻辑严密、博大精深,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必须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宁波贡献。

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强大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当作定盘星、主心骨、压舱石,努力把握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原则要求和实践路径,在高站位谋划、系统性布局、法治化推进上下功夫见实效。

坚持战略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高的是群众素质,优化的是城乡环境,改善的是社会治理,既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尺度,也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宁波坚持以文化创新推动思想进步、以文明提升推动社会进步,聚焦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牵引性工程,列入城市发展战略,写入党委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各个方面,推动市民素质提升、城乡品质提升、治理能力提升。

坚持系统推进。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职责。宁波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工作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努力为中心工作助力添彩。围绕信仰坚定政治强、文化厚重人文优、和谐宜居生态优、民生服务品质优、营商便利发展优、安全稳定治理优、创建深入成果优“一强六优”目标,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指标清单、评价清单,系统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诚信建设、城市治理精细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乡风文明建设、数字化改革等“八大行动”,着力打造高水平常态化的“全域文明之城”。

坚持法治护航。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运行、保障社会安定稳定的基石,文明行为的教育、引导和规范,需要德法兼治。宁波充分发挥副省级城市具有地方立法权的优势,积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立法工作,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治理成功经验做法加以固化,实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制定实施《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宁波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等多部地方文化文明法规,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宁波特色的文明法治体系,推动全民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公德意识稳步提升。通过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与文明理念的柔性浸润,“文明就餐”“随手志愿”“守序排队”等生活好习惯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创新,必须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做到群众在哪里、精神文明建设就延伸到哪里,努力让人民群众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丰润道德滋养。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宁波堅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着力点,把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时代新风、造就时代新人统一起来,大力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一方面,强化“培养”和“教养”。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全国率先制定《宁波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行动纲要》,建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文明有礼宁波人”等四级道德荣誉体系,涌现出“时代楷模”钱海军等一大批重大典型,打响“爱心宁波·尚德甬城”品牌。另一方面,推进“礼遇”和“礼赞”。统筹“声、屏、报、网、微、端”开展“六位一体”先进典型宣传,建立道德典型工作室,打造道德模范示范展示街,组建道德典型宣讲团,成立好人基金,开展住房、就业、养老等帮扶,推出地铁“道德荣誉卡”、就医“绿色通道”等礼遇,让“德者有得、好人好报”行稳致远。

丰厚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要全面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宁波系统构建重大文化标识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文化创新创造体系、文旅融合发展体系,让人民群众在看得见、可参与、可享受的美好生活中获得文化熏陶和精神升华。既在供给侧改革,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强基行动、提质行动、融合行动,在全国率先提出构筑“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创新打造十个示范性主题文化公园、百个样板文化服务空间、千个精品“微嵌入”文化空间,成为全国首个“全民艺术普及推广示范中心”,形成了高效、普惠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又在需求侧发力,创新打造文化盛宴“宁波春晚”,引进举办“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为群众奉献了一场场经典文化盛宴,以阳明文化、藏书文化等为重点内容,推动特色文化课程和本土教材在全市高校、中小学和党校主体班次全覆盖。

丰富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是内化于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和行为实践,是文明培育和文明创建的基础工程。宁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依托,以大众化、日常化、生活化和互动式的实践活动为牵引,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三级全覆盖,这些家门口的“小阵地”肩负起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大担当”。通过整合全市科技、文旅、卫生、教育等部门的人才、资源、项目,每年提供千余个服务“菜单”进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引导420多支宣讲队伍、5500余名宣讲员奏响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的“最强音”,组织200多万名志愿者、1.4万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对接基层常态开展志愿服务,实现了党的声音有宣讲、群众困难有帮扶、文化活动有依托、志愿服务有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的核心内涵与根本要求。精神文明建设虚实结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坚持不断创新、虚功实做,以新思维、新模式、新路径指导新实践,激发工作内在动力,增强工作实际成效。

以理念创新开新局。思想认识有新飞跃,工作落实上才会有新视角、新方法,才能打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宁波将“共建共享”作为创新的关键。一方面,动员群众“共建”。通过“文明宁波随手拍”微信小程序等平台,鼓励群众主动发现、上报城市管理、交通安全等身边问题,平台自动将问题派发到所在的乡镇(街道),形成“发现问题—反映问题—整改问题—查询结果”的完整闭环,便捷的参与方式、快速的整改效率、可视的效果评价,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方便群众“共享”。从群众关注关切的身边小事着手,打造了100余处由群众自发参与改造的鲜花绽放、风景宜人、文化丰厚的“共享花园”,建成“席地而坐”城市客厅135个,实施“创意点亮城市角落”行动优化美化人居环境,不断释放精神文明建设的“红利”,让人民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满满幸福感。

以手段创新破难题。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宁波充分认识把握万物互联、数据泛在的大趋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以“浙里甬文明”数字化应用为突破,横向联合交通、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87个部门,纵向贯通12个区(县、市、功能园區)、156个乡镇(街道)、2865个村社、12652个网格,做到了一键直达、快速响应、限时反馈,精准地对群众需求、突出问题、整改效率等进行分析研判,实现全时、全域、全员、全景智管智控。基层创建发现的问题受理时长由以往2天至3天缩短到1小时左右,90%以上的问题都在乡镇(街道)层面解决。

以机制创新聚合力。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宣传部、文明办唱独角戏,而是各个部门一起的“大合唱”。宁波致力打破各自为政的思想壁垒,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大统筹工作格局,实行市、县(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文明委主任的“双主任”制,落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联区包片督导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制度,建立“点线面”责任落实闭环机制,深化日常督查、测评督导、媒体监督、纪律保障等“四位一体”督导机制,打通属地和部门协同链条、数据孤岛、工作梗阻,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模式。近年来,针对空中飞线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探索建立了城区空中飞线专项整治工作机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联席会议制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一批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齐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作者系中共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郭慧)

猜你喜欢

宁波文明群众
请文明演绎
多让群众咧嘴笑
漫说文明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