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2024-02-05王力蒋玉红刘辉
王力,蒋玉红,刘辉
(1.蚌埠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安徽 蚌埠 233030;2.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3.检验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医学本科教育是以培养高质量医学专门人才、培养为社会卫生保健服务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为目标的医学教育模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思政教育贯彻始终,实现三全育人[1]。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为谁培养,这是我们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该精神的指导下,高校越来越注重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引入思政教育理念,摸索二者之间如何融合的可行途径,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2]。近年来,我校也一直致力于思政教育及三全育人的全面实践,集思广益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新医科提出依靠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以预防治疗、生命健康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为医学发展方向;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医工理文融通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在全民健康的大环境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以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他们即将服务的对象是广大人民,受众非常广。他们的任务是利用自己所学帮助群众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因此,对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将思政元素的精华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将使得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公卫人才事半功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18 级预防医学131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课程组在课程教学中采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1.2 方法
1.2.1 思政内容实施的方式与方法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以营养、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为主要研究领域的一门科学[3]。主要讲授的内容有营养学的发展史、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评价方法、各类食物的营养、营养相关疾病、食源性疾病、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等。授课选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 版)。通过对专业课内容的全面剖析,首先制定课程思政教育的总目标,根据教学大纲,通过查阅文献和讨论等方式,探索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中可以融入的思政要素,如和科学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荣誉、制度自信、爱国情怀、哲学思维、世界观、价值观、传统美德等进行多方位全面结合的元素。然后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课前教案讲稿的准备、课堂教学讨论、案例分析及课后网络作业等各个环节。课程思政最好的融入是在专业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在教学中融入,而不是片面、刻意地将专业课当作思政课来上[4-5]。鉴于此,本研究挑选了适当的切入点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见表1。
表1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行策略设计
具体示例:(1)神农尝百草——严谨的科学精神。在绪论中主要介绍营养学的中外发展史以及营养史上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尤其强调本门课程的内涵和意义,向学生提纲挈领地介绍整门课程的教学理念,建议他们该如何学。在介绍中国古代营养学发展史时,除了书上已有的内容,我们主要向同学们介绍了“神农尝百草”的典故:神农氏以身涉险,通过最原始的亲身尝试的方法,将身口感觉与百草的“气”“味”“形”结合,来辨别药性,这一做法,至今在某些方面仍然是行之有效的。从中引出作为一名即将从事营养事业的学生,在对待专业问题上,一定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凡事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必要时加以科学验证,方能定论。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另外还通过介绍唐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存不忘亡、安不忘危”的观点及辩证施治的理念,额外补充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饮食与养生。(2)“食医”——最早的营养师,职业荣誉。通过国内外的营养学发展史的比较,与国外400多年的营养记载相比,中国早在3000 年前就已在正规的官方典籍中记载了“食医”,这可称之为最早的营养师。并且明确了食医的工作范畴和理念,与现代营养师的定义有很多相似之处。从中我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是非常有价值的,不要妄自菲薄。对我们所学的专业以及以后可能会从事的职业,要有认同感,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另外通过对近几年国家的营养政策的解读,引领学生关注健康中国、全民健康的理念,为健康中国的实现和职业荣誉感的培养奠定基础。(3)蛋白质——诚信及勤俭节约。在蛋白质的章节学习中,我们主要做了两部分的融合和嵌入。第一,由氮平衡切入勤俭节约。当说到负氮平衡出现的主要原因时,首先强调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从而引出饥荒在现实中依然存在。世界上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仍然无法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提醒学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以及与现在提倡的“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等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珍惜劳动果实和学会感恩的人文情怀,鼓励学生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第二,由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为切入点,回顾“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强调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诚信意识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的宝贵。(4)“碘之大爱”——地方性缺乏病的攻坚战。在矿物质的章节学习中,结合我国实情,重点讲述了中国人容易缺乏的几种元素。钙、铁、锌、碘、硒是我国居民较易缺乏的几种元素,国家为了改善元素缺乏对人民健康带来的影响,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为了避免由于碘缺乏所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以及克汀病的发生,在食盐中添加碘元素,预防碘缺乏。并且随着学科的发展以及多次全国性的营养状况调查,按照不同地域碘元素的分布特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断探讨、修正碘元素的参考摄入标准。国家在营养科学发展的投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中国居民的健康大计。由此向学生传达理想与信念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人民意识。
1.2.2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课程结束后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问卷内容包括:(1)学生对融入思政元素课程认知的统计,包括课程设计满意度、拓展专业知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思政内容与课程的契合度等;(2)学生对融入思政元素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知识掌握、启发思考等。问卷设计评价选项包括3个等级,优、良、一般。在问卷正式填写之前,由调查员对所有学生进行调查前统一培训,主要包括问题的解读、等级的判定标准等,以保证问卷结果的有效性。发放问卷131份,回收131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通过统计发现,94.65%(124/131)的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设计表示满意,97.71%(128/131)的学生认为对拓展专业知识有帮助,93.13%(122/131)认为在立德树人效果方面有作用,整体反馈较好,对课程思政教学普遍持认可态度。从教学效果来看,适当加入思政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且能够启发思考。总体教学效果理想,但是在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以及学习氛围的营造上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见表2、表3。
表2 131名学生对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评价情况[n(%)]
表3 131名学生对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效果评价[n(%)]
3 讨论
高校课程思政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保障其健康成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7]。近年来,实践证明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必要且可行的,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专业课内容,提高学生兴趣,使“立德树人”真正能够在专业素质培养上落到实处。尤其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更要加强思政教育[8],帮助大学生树牢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为人民服务”的新时代精神,国家力量、民族力量才是人民幸福的强有力的保证。
从国家纲领的角度引导学生关注公共卫生、关注人民健康。课程思政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6],鲜活的实例是最好的教材,因此我们采用最多的方式是选择历史事件或发生在身边的社会事件等导入思政内容,意在全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良好的道德情操、严谨的科学精神等,鼓励学生正确地实现自我价值。
对于课程思政而言,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紧密,课堂缺少活力等问题仍然存在[9]。因此,结合专业特点及领域特色充分挖掘凝练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政元素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永远的命题。我们的教学团队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集思广益,挖掘整理了大量的专业特色思政素材,进而应用到了实际教学中。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反馈,便于找准学生兴趣点,增强课堂吸引力。譬如:时事热点问题的结合可以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讨论的参与度;结合职业规划及就业形势分析,可以使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得到提升。在本次实践中,有93.89%的学生都认为结合实际的思政元素有利于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培养学生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需要注重专业意识、责任感、精神、品质、素养等[10]。
本次实践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设计表示满意,认为对拓展专业知识及立德树人效果方面有作用,整体反馈较好。因此,在应用型公卫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可行的,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专业课内容,提高学生兴趣,使“立德树人”真正能够在专业素质培养上落到实处。
课程思政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11],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2]。新时代下的“新医科”背景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互联网导致的信息海量化加大了育人难度,新媒体的“热点”、“流量”、“精简”、“生动”、“直观”等特点,导致学生接受系统化、理论化知识的能力受到冲击。而高校课程尤其是医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则是“逻辑”、“系统”、“完整”、“抽象”、“枯燥”。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13]。因此,我们在后续的教学中已经开始尝试“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逐步提升教师混合式教学应用能力,从而提高专业课思政教学的教学效果。接下来我们要不断思考:如何提高教师的思政素质;如何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如何行之有效地将这些元素无痕嵌入;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在课程思政结合专业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吸收先进教学经验,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在后续教学中,挖掘出更多的相关思政元素。建立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将是各科主讲教师的重任和职责所在。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和医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14]。通过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专业课内容,提高学生兴趣,使“立德树人”真正能够在专业素质培养上落到实处。只有持续深入地在专业培养中全面开展这项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