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历史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思考

2024-02-05许星

中学历史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欧亚大陆帝国文明

许星

一、跨单元主题教学典型案例及问题分析

2022年版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设计和实施上提出了原则性、系统性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并采用适切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实施。因此,如何做到合理整合且有效实施已成为当下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需要迫切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诸多的历史课堂仍然存在着机械背诵、随意提问、面面俱到、浅层思维、学习路径繁琐等现象,导致历史课堂容量庞大且学习枯燥乏味。这些现象既不利于学生构建有梯度的知识结构体系,也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无法实现历史学科的本质和价值。以统编教材世界古代史教学为例,这一段历史约从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1500年,地域覆盖欧亚非三大洲,涉及九年级上册四个单元。面对这样一个时间跨度极长、地域覆盖极广、距离学生过于久远的跨单元内容,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下面呈现一种典型的教学思路:

将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具体流程如下:

1.东方文明的起源

教师展示早期文明产生的世界地图,指导学生分析四大文明古国产生的相同地理环境,随后逐个讲解各文明古国及其成就。

2.西方文明的起源与东西方文明的早期交流

教师依然展示早期文明产生时的世界地图,指导学生分析东西方文明产生的不同地理环境,并讲解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发展成就。随后介绍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指导学生了解这两个事件对东西方文明交流带来的影响。

3.中世纪东西方的封建社会

教师再次将世界一分为二,亚洲主要介绍日本大化改新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欧洲介绍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基督教会、西欧庄园、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东欧的拜占庭帝国等部分。

目前許多课堂的教学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其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思路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原有的结构进行讲述,并且能够完全涵盖课标要求的所有知识点。但这样的主题教学无异于照本宣科,依然停留在片段化、零碎化地识记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的教学层面,远远无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主要弊端体现在以下方面:

1.缺少主题的立意。每一堂课的设计都必须要有一个且唯一的立意中心,这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跨单元主题课更应如此,否则整堂课就会如同一盘散沙。而以上的教学方式只是简单地以两个时间段为线索,将知识点进行了逐一的罗列。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缺乏系统且索然无味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2.忽视各地区间的联系与交往。在2022年版课标解读中明确提出:“即使在古代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欧、亚、非大陆之间也出现了交往交流。”[1]但以上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感觉各个文明从起源到中世纪这一漫长时期基本是孤立发展起来的,学生自然很难将各种文明联系在一起,这就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方式。

二、跨单元主题教学的改进策略思考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跨单元主题教学应摒弃知识点全覆盖的教学思维,首先应确立一个中心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删繁就简、抓大放小地选取相关的教材内容,并利用这些内容设计指向主题理解的清晰明了的问题路径,将分散在各课中的知识联结为一个整体,赋予它们除了识记层面的新的意义。以下依然以世界古代史的讲授为例:

世界古代的文明中心无疑主要出于欧亚大陆板块。欧亚大陆文明在这一时期的总体发展趋势不仅仅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特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也表现出联系逐步密切,趋于整体化的过程。以此为立意,我们就可以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点间的逻辑结构。以下就结合统编教材世界古代史内容,阐述笔者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1.古代早期文明的类型与隔绝状态

教师呈现约公元前1500年时的世界地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早期各个文明国家,从中发现当时东西方早期文明在地理位置上存在着巨大的不同,东方文明基本产生在大河流域附近,属于大河文明,典型的有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西方文明则是产生在海洋附近,属于海洋文明,典型的有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这些古文明在当时都各自拥有着巨大的成就,如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荷马史诗》等等。再结合材料说明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它们无法探索到更远的地区,几乎完全被限制在各自所在的大河流域,或局部海域内,如同大海中的几座孤岛,与外界的联系极其有限。因此,当时各文明之间没有很好地相互融合,它们基本上是处于相互隔绝、独自发展的阶段。

2.古典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所谓古典时代,大约是指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500年。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公元1世纪的地图与公元前1500年的地图,以便清楚地看到在公元1世纪时,世界上出现了几个地域较为广阔的帝国,如罗马帝国、安息帝国、汉帝国等。这些帝国的出现根源就在于一种新型农具——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从此,人类可以拓展到更远的广大地区,为之后东西方交流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东西方的文明开始产生重大的相互影响,并且是持久、多样化的。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古典文明时代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欧亚大陆趋于整体化。” [2]

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从商业和文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商业的联系,学生回顾教材中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的扩张内容,并结合地图感受这些帝国的扩张消除了贸易的阻碍。多条贸易商路的开通和各国商人的往来,如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促进了这一时期东西方贸易的大发展。

其次是文化的联系。这里教师可结合希腊文化、以及基督教和佛教两大宗教在这一时期的传播与影响进行讨论。通过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辉煌的希腊文化被传播到了东方,并与当地文化融合,这是人类首次将东西方两种文化合二为一。而基督教和佛教在古典时期的后期也开始从各自的发源地向外传播,基督教向西传播到了整个欧洲,而佛教向东传播到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至今仍对各地区的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3.中世纪的文明类型与东西方交流的发展

在古典时期,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建立了更为密切和持久的联系。而到了中世纪,也就是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由于出现横跨欧亚大部分地区的大帝国,以及造船业、航海业的发展,欧亚大陆上东西方的交流进一步发展。

首先,教师可呈现课本中提及的中世纪时期的政权,主要包括阿拉伯帝国、法兰克王国、日本、蒙古帝国以及拜占庭帝国。这其中以阿拉伯帝国和蒙古帝国的版图最为辽阔,它们都横跨欧亚大陆。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使得东西方建立最为直接的联系成为可能。

然后,回顾教材中关于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发展部分。穆斯林以伊斯兰教为纽带,首先统一了中东地区,随后扩展到欧洲和中亚、南亚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该帝国的建立对东西方的交流起到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众所周知,中东地区是东西方连接的枢纽,因此阿拉伯商人自然就成为了当时最为著名和繁忙的商人,他们游历于欧亚大陆的各个地区,并将各地区的物质、精神文化传播开来。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等都是先传入阿拉伯帝国,再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而伊斯兰教也随着帝国的建立得到空前传播,对欧洲、非洲、中亚、南亚地区有着深刻的影响。

最后,还可補充蒙古帝国。它是欧亚大陆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它的存在使欧亚大陆间进行安全的、直接的旅行和贸易成为可能,中国的商人、学者开始游历到中东、中亚、欧洲等地区,欧洲人也不断来到东方。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是在这一时期从欧洲来到中国的。由他完成的《马可·波罗行纪》成为当时欧洲人了解中国最为全面的一手资料,使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扩大了一倍。

基于以上的设计与活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从早期文明的产生时期到中世纪,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欧亚大陆上的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愈加深入,不仅仅是商业上的联结,还有技术上的联结以及文化上的联结,而这种多层面的交流最终也使世界形成文化多样性的丰富景观。以此为线索可以将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完成跨单元主题知识体系的构建。

历史的发展永远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纵向发展的特征和和横向发展的联系。正因如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自然也不能割裂历史、剥离历史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唯有围绕历史现象内在逻辑进行重构、阐释,建构体系化的知识结构,才能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最终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

【注释】

[1] 徐蓝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142页。

[2] [美]斯塔夫利阿诺斯等:《全球通史(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49页。

猜你喜欢

欧亚大陆帝国文明
恐龙帝国(6)
恐龙帝国(5)
恐龙帝国(4)
请文明演绎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新时代中俄全面合作与欧亚大陆经济空间再拓展
漫说文明
如何在几分钟之内往返欧亚大陆
考古发现的舌头琴与欧亚大陆东部的古代游牧文化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