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下的试题命制探索

2024-02-05周敏志

中学历史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命制跨学科试题

周敏志

一、理论指引

1.溯源理论

“跨学科”概念是心理学家伍德沃思在1926年提出的,“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学科或已确立领域中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整合起来的过程,旨在促进对主题的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理解,该理解超越了单一学科的范围”[1]。也有学者认为是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开展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学科的探究活动,包括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等各自领域的学科“小交叉”,以及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之间的“大交叉”。[2]从史学领域来看,中国古代就有“跨学科”的实践,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涉及到了礼、乐、音律、历法、天文、水利等多类别内容的考据与整合;近代梁启超提出“地理与历史最有密切之关系,是读史者所最当留意也。”[3]由此可见,打破单一学科界限,综合其他学科进行学习,便是“跨学科”的主要内涵。

“跨学科”涉及到学科间的组合,“主题”与“跨学科”学习是不可分割的,“主题教学”兴起于美国,《小学单元教学》中将“主题教学”定义为“针对某一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进行理解,并展开有目的学习体验”[4]。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关注和研究“跨学科”和“跨学科主题”教学,刘仲林用三层定义阐释了“跨学科”的概念[5];一线教师也在实践中通过具体案例,不断丰富跨学科主题教学领域的经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注意与思政、地理、语文、艺术、信息技术等课程关联……共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6]。《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内容上新增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指出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7],并提供了具体案例指导,这是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重要引领。

2.研究缘起

在“双新”与“双减”的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是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方法。如何有效评估学生在跨学科视角下的学习成效?除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外,跨学科主题试题的命制也成为新课改理念下的逻辑产物,命制科学且有效的跨学科试题成为深化教学改革和中考改革的关键因素。

二、命制策略

朗格朗曾说:“基础教育主要不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序曲。它不是提供各种不同学科的课程,而是应该为未来的人提供表达自己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工具。”[8]由此可见,命制跨学科主题的历史试题不仅要立足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和学业质量的标准,坚持导向性、科学性、规范性等原则,还要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笔者认为,在历史学科的命题策略上,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遵循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和标准

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其主要目的就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学业水平的标准。跨学科试题命制涉及一个或者多个学科的融合,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利用不同学科的优势和特点,丰富历史学科试题命制的内容,试题的构思、材料的选择、语言的组织和表达,以及参考答案的分析与标准化,都需要经过多次的推敲和实践,以确保在符合教育测量和评价的标准下,达到保证考试信度的目标。

2.学科主次分明

教师在跨学科试题命制的过程中,应始终站在历史学科本位的角度,以历史时代背景为主、跨学科内容为辅的理念,恰当地选择材料和设置问题,通过不同学科与历史学科的联系,着眼于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把分散的知识整合到试题中。通过试题命制,让学生体验不同情境下历史试题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广泛性,开拓新的视野,提升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并彰显跨学科主题的试题命制的特色和價值。

3.克服知识负迁移

“知识的迁移在学界也被称为学习的迁移,按照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心理学上把两种学习间的正向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把两种学习间起到的干扰或逆向抑制作用称为负迁移。”[9]试题的命制中,容易出现知识的负迁移现象,例如:将跨学科内容生硬刻板地套入不匹配的环节中,造成主题不明、知识冲突的问题,违背试题命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因此,整体的试题命制需要有规划,针对整体的结构和试卷、试题的要求,合理地布局,兼顾各板块、各领域的纵横联系,克服知识负迁移对试题的质量和考查效果的影响。

4.重视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

跨学科融合并非简单的学科知识叠加,而是通过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整合资源,考查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选拔出具有综合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比如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和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存在交叉,这就要求命题人打破学科界限,借用地理思维,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维度,整合课程资源,构建一个立体化的历史跨学科考查模式。

三、学以致用

1.案例解读——以2020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第33题为例

试题从“历史+英语”跨学科展开,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突出了学科素养,不仅考查形式多样、情景创设合理,而且在架构时空观念下进行主题设置。节选试题如下:

材料一:从英语的发展过程看,每一个重大历史阶段都会产生大量反映鲜明时代特征的新词。

组别 时期 新词

1组 15~17世纪 potato;banana;maize

2组 19世纪 telephone;telegraph:electron

3组 20世纪后期 e﹣mail;website;blog

示例组 20世纪初 tank;machine gun;gas mask

(注:maize﹣玉米;electron﹣电子;blog﹣博客;gas mask﹣防毒面具)

材料二:17世纪初,英语作为英国的民族语言,第一次远离欧洲本土,开始了征服全世界的旅程。伴随着英帝国的殖民扩张,英语的地理平台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英语”,英语的地理平台语言霸权地位最终确立了起来。

——摘编自郭蔷《英语霸权的历史演变研究》

从跨学科视角看,试题的材料都是历史与英语的有机结合。古今中外,整合跨越时空的材料,形成学科融合的新视角。材料一是选取15世纪到20世纪后期产生的新词汇,这些英语词汇的选择符合初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在词汇上设置阅读障碍,有效达到考查的目的。材料二将情境聚焦在英语这门语言的扩张上,考查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对外政策,以及建立日不落帝国的历史,从语言推广的视角,侧面分析英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从主题命题的角度看,本题的主题是“语言反映历史的变迁”,从古到今的时间线索组织材料和设问。材料中的词汇分别反映的是英国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工业革命史、人类文明史等历史信息,让学生以语言演变为线索,认识到语言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新航路开辟之后,这一现象更加明显,从而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2.原创拓展

(1)21世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式英语词汇纳入西方语言体系,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彰显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案例进行了如下拓展:

材料:国际上管航天员叫 astronaut,因为中国在宇航事业的成功,因此我们针对中国宇航员创造了一个新的词,叫 taikonaut。可以看到,taikonaut 的前缀出自 “ 太空 ” 的拼音,是 taikong 和 astronaut的结合,目前该词收录至牛津词典。

——改编自杨利伟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①“taikonaut”收录至牛津词典折射出中国航空航天领域怎样的发展现状?

②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语言发展与历史变迁的感想。

本题在广东省中考试题的基础上,跨英语学科并融合“语言反映历史的变迁”的主题,以时间为线进一步延伸,结合时政热点,通过英语词汇的更新,考查中国载人航空航天事业的成就,并以成就为背景,展现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不断增强的影响力,体现了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设问,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

(2)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它既深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经济全球化是现代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力之一,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促进了美洲的开发,但也给美洲原住民带去灾难,使非洲精壮人口严重损失。从哥伦布发现美洲以来的大规模人口迁徙,至今仍在国际局势上产生重要影响。以此为线索,笔者进行了以“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的互动关系”为主题的跨学科试题命制。试题如上表:

①根据材料及所学,事件A是指哪一事件?材料中18世纪中期—19世纪英国的人口流动对英国城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根据材料,归纳15世纪末到19世纪推动人口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②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清晰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四、反思与展望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从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试题的命制,从表面看,这种方式比较容易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不同學科的知识是相互联结、相互促进的。尤其是历史学科综合度高,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互动性比较强,若仅从单一历史学科体系进行命题,容易造成学生整体知识体系的割裂。伴随“双减”政策的实施,跨学科主题下的命题逐渐得到重视,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跨学科试题命制过程中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牵强附会、机械杂糅和生搬硬套等问题,失去跨学科试题命制的初心和本意。为避免上述现象,命制试题应当:一是要坚持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二是以历史学科为主线,整合各学科知识,赋予新的视角和内涵;三是充分发挥跨学科主题命题的优势,为“双新、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助力。

【注释】

[1]秦瑾若、傅钢善:《STEM教育:基于真实问题情景的跨学科式教育》,《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第4期,第38—39页。

[2]贾川:《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页。

[3]梁启超:《中国史绪论》,《饮冰室集合之六》,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4页。

[4] [美] Hanna L A:《Unit teach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New York: Rinehart,1955年,第177—183页。

[5]刘仲林:《跨学科学导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20—21页。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1页。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39页。

[8]陈凤兰:《我国农村高中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93—96页。

[9]吴智园:《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策略》,《教育纵横》2005年第12期,第60页。

猜你喜欢

命制跨学科试题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例谈不等式题的命制方法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