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语文高效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2024-02-03平俊芳
平俊芳
摘要: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业设计的核心在于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掌握与运用,不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可采取以下策略:设计以语言应用能力“增效”为核心的知识与素养类作业,设计以创新思维能力“增效”为核心的差异性作业,设计以审美能力“增效”为核心的审美作业,设计以文化理解为核心的文化素养作业。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高效;策略,创新思维;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3-0121-04
作业设计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减轻学生负担,践行“双减”理念和契合新课标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为深入实施“双减”政策,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成效,学校不断强化“主阵地”作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下面,笔者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对语文作业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1.缺乏完善的作业管理机制
目前,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制度相对完善,但缺乏完善的作业管理机制,对作业内容、监测、评价等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一环,鲜有针对作业管理制定专业规章制度与要求,作业管理缺乏具体细则、标准,导致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缺乏依据。尤其是作业总量审核监督、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尚未建立。
2.缺乏强烈的作业设计意识
随着“双减”政策深入实施,作业设计内涵得到丰富,要求教师及时更新作业观,通过作业设计赋能教育质量。然而,部分教师缺乏强烈的作业设计意识,作业设计形式没有及时更新,存在设计的作业消耗时间多,作业内容以知识为主,忽视学习能力培养,以及作业形式单一等问题,影响“双减”成效。
3.缺乏层次性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导致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此外,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与学生的学情不相符,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得作业质量不佳。
4.缺乏单元整体性作业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设计的语文作业缺乏单元整体性。部编版语文教材虽然在每个单元都有语文园地、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等模块,并且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也贯穿语文要素培养,但难以体现单元体例导向性和相互之间的联系[1]。
1.完善作业管理机制
第一,优化作业管理方法。加強作业管理改革,不断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发挥评价优势。在教务处主导下,定期检查作业落实情况,确保作业管理实现统一规划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作业设计可采取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以不断创新作业内容,优化作业管理。教师要注重开发实践探究性作业,做好选题规划,提出指导意见,使得作业具有较强的导向性。第二,强化作业统筹管理。学校要不断规范作业布置、批改、评价工作,结合实际制定管理制度,大力实施统筹管理。要以教研组为主体,设计多样化、科学化作业,不断创新作业形式。第三,深化作业公示制度。作业公示制度是针对作业建立的审核公示机制。定期审核公示作业内容、时间、数量,确保出现问题得到及时反馈。第四,研究制定教学目标。在作业公示准备环节,教研组要结合教学进度、新课标要求、教材、学生,制定每周教学目标,明确作业要求,既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制订作业设计整体规划,确定作业量、作业形式,又要结合教学目标与要求,确定作业内容,使所设计的作业具有精简精练及层次性特点。教研组要对作业内容进行审查,把握“教”与“学”的一致性,确保作业质量。
2.优化作业设计意识
第一,以教材为基础设计作业。教师要关注语文要素,结合课后习题,明确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设计作业目标。第二,以需求为导向设计作业。在加强教材研究的基础上,教师要认真分析学情,结合学生需求设计作业。要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设计作业类型,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第三,作业设计要渗透和传递价值观。比如,教师可设计实践类作业,锻炼学生习作能力,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所传递的价值观[2]。
3.优化作业布置方式
第一,秉承分层设计理念。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要秉承分层设计理念,设计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相符的分层作业。分层作业可包括选做类和必做类。其中,必做类作业要确保所有学生同步掌握基础知识,选做类作业可要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确定作业难度,将学生内部动力激发出来。第二,优化作业设计方式。目前,学校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学生很多作业在校内完成。因此,作业设计方式需要进行针对性调整。(1)设计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在多维度学习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成就感,帮助学生找准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合作完成更多综合性作业。(2)设计层次性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3)设计综合类作业,以语文基础知识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此类作业主要适用于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字词积累、基础不牢固的学生。因此,必做题应采用打卡的方式,基于学生兴趣点,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第三,优化作业设计类型。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可秉承差异性与多样性原则设计作业。作业可包括基础必做类、提升选做类、拓展挑战类,分别对应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秀生。在每个等级的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同,设计的习题内容也不同。一般而言,基础必做类、提升选做类为课堂作业,旨在巩固知识。基础必做类一般3道题即可,要求学生全都完成;提升选做类一般为3道题即可,其中第一道题必做,另外两道题选做;拓展挑战类则为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突破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延伸知识面,通常设置1道题即可。第四,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填写自评表,做好自我评价,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分层,在基础分层的基础上,重视作业分层,注重学生综合发展。
4.优化作业布置内容
作业内容布置,不能局限于教材,应以教材为基础,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实践性与社会性的优势,为夯实学生语文素养奠定基础。语文与生活联系紧密,作业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作业设计要注重字、词、句等基本语文要素,设计拓展类和综合性作业,使其与单元学习结合得更加紧密,助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作业设计要注重系统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实现对知识的高效整合。如在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中,除了语言积累能力外,知识整合能力培养也十分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将知识整合作为重点,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规则和规律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部编版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整体性、连贯性和系统性。以阅读模块的设计为例,低年级要求根据上下文,联系实际生活,掌握课文词语的含义;中年级要求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并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高年级要求掌握课文写作顺序,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情感,学习课文写作手法。系统性作业设计主要是将每周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为实现学科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联系构建桥梁,发展学生整体思维[3]。
1.以语言应用能力“增效”为核心的知识与素养类作业设计
语文作业设计旨在强化学生语言能力,为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增效。在设计知识与素养类作业时,教师要紧密结合文本,增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参与感;要构建TSF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TSF学习共同体,就是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建立师生共同体、家校共同体、生生共同体,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语用能力。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借助本单元的课文促进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融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在《草原》一文中,教师可借助声像资源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体会优美语句的内涵,促进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与联想,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在《丁香结》一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之美。比如,作者在写丁香时,主要是从形状、颜色和香味来描写,理解丁香结的幽怨。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文字描述,感受作者对丁香结的热爱之情。在《古诗词三首》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强化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之中,了解作者在描写自然景观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教师要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在《花之歌》一文中,教师可让学生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揣摩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知道作者是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将花的生存空间、所作贡献与高尚追求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4]。
2.以创新思维能力“增效”为核心的差异性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注重学生抽象、创造、想象思维培养,不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素养。要以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增强作业内容设计的差异性,在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兴趣基础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换言之,就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设计作业,以适应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例如,在设计差异性作业时,首先,教师要分析作业属性,再根据作业属性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和兴趣完成作业。作业属性包括课程目标、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量、作业时间、作业难度、作业完成方式等。其次,教师要将作业分成基础类、提升类和创新类,每个类型要对应相应的题型。要做好作业反思与调整,便于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从而使评价更为客观全面。最后,教师要构建基于思维整合的1+X作业体系。其中,“1”是指阅读、写作等常规性作业,旨在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X”是指社会调查、艺术鉴赏、体育锻炼、科学研究、社区活动等实践性作业。这既能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以审美能力“增效”为核心的审美作业设计
第一,审美作业设计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审美需求得到满足。教师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从被动完成作业向主动完成作业转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强化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爱写、乐做。高年级学生处于审美萌芽期,教师可根据学生审美发展特点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审美欲望,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和欣赏美。例如,在阅读《草原》一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句式和结构以及情感表达,从中感悟文字美、语言美。第二,審美作业设计要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使学科知识在融合中得到迁移。例如,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设置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在融入文本的同时,深入理解其所蕴含的美感。第三,要加强作业评价表、作业设计反思表设计,增强学生审美情趣。作业评价表要明确评价标准,主要的评价标准是:作业整洁,字迹清晰,作业完成态度端正;观点明确,表达清晰;思维活跃,具有创造性、独立性;掌握写作手法,感受艺术性;了解课文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并进行拓展。作业设计反思表要从作业目标、作业结构、作业效益等方面进行设计,以促进作业质量的不断提升。作业目标要契合课程目标,渗透核心素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作业结构要以教材为基础,属于“1+X”作业体系,作业量、难度、时间要合理;作业效益要契合学情,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巩固和应用,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有助于学生审美技巧掌握,有助于学生文化修养提升[5]。
4.以文化理解为核心的文化素养作业设计
第一,以强化文化理解为导向,不断创新作业形式。要增强作业内容开放性,结合教材内容来确定,且不能局限于教材,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升华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则是设计灵活性作业内容,根据学生兴趣,多形式再现文本内容,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例如,在教学《京剧趣谈》一文时,教师可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搜集和整理京剧方面的内容,并进行分享。学生可利用多媒体和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搜集,在课堂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自己对京剧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故事进行分享,或以表演的方式加以呈现。第二,尊重多元文化,开阔学生文化视野。部编版语文教材文化多元,教师可结合多元文化发展趋势,设计实践性作业,增强学生的文化感悟。实践性作业具有拓展延伸的特点,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达到深化的目的。实践性作业要以展示为主,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点评。实践性作业比较适用于难以明确表达自身想法和对知识理解片面的学生,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比较内向和积极性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帮助和引导。实践性作业设计,通常包含三个环节。第一,课前3分钟环节,即课前环节,由学生花3分钟展示日常积累,每天一个学生,轮流利用课前3分钟向其他同学分享一本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沉淀知识。第二,每日一句环节,利用日常空余时间,要求学生每天抄写一句自认为优美的语句,在语句赏析时加强引导,通过情感表达、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赏析,引导学生明确写作表达方向,进行优美语段分享和互助学习。第三,自主创作环节,针对节假日、特殊事件等拟定主题,自主完成创新作业。在设置作业主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延伸知识,为学生搭建桥梁,寻找方向。内容做到精细深刻,以培养语感为设计方向,通常10分钟内完成即可。第四,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例如,在六上第二单元学习红色文化后,教师可带领学生探访红色教育基地,了解英雄事迹,体会红色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6]。
综上所述,语文作业设计还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作业设计意识不足、设计方式缺乏层次性和整体性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作业质量,就要优化作业管理方法,建立作业公示制度,不断完善作业管理机制,树立以教材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的作业设计理念。同时,要不断优化作业布置方式,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不断优化作业布置内容,整合多学科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以“双减”政策为引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从语言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培养等方面发力,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作业设计路径[J].天津教育, 2023(23):114-116.
[2]毛林梅.“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3(08):139-141.
[3]陈爱宁.提升小学生文化素養的语文课外阅读作业的开发[J].天津教育, 2023(23):153-155.
[4]王院丽.“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 2023(08):107.
[5]秦斌,赵薇.单元读写一体化视域下的略读课文作业设计[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3(04):3-8.
[6]谢海燕.优化作业设计落实提质增效[J].小学阅读指南,2023(08):23-25.
Exploration of Efficient Chinese Homework Design Strateg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Reduction"
Ping Junfang
(Siqiao Primary School, Siqiao Township, Jingni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Jingning 743400,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basic subjec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core of homework design is to deepen students’ learning, understanding, mastery,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knowledge,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Chinese core literacy. The design of Chinese homewo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can adopt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designing knowledge and literacy homework with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increasing efficiency" as the core; Design differentiated assignments with innovative thinking skills as the core to enhance efficiency; Design aesthetic assignments that focus on enhancing aesthetic ability; Design cultural literacy assignments with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s the core.
Key words: "double reducti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homework design; efficient; strateg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culturallite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