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24-02-03廉洁
廉洁
摘要:传统的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十分关键。高校要通过课程设置与内容更新、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和交流平台搭建、数字化教学与在线学习、跨学科融合与学科边界拓展以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竞争力培养等创新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综合和实用的学科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C96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3-0009-04
基金项目: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GH22Y1473)
当前,高校办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新文科”的出现,是对传统文科的再定义和进一步发展,强调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因此,新文科”背景下,研究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教育改革中,高校应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人文素养、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作为英语专业人才,需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深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除此之外,英语人才还应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在国际事务、外交和跨国公司等领域工作的能力。在“新文科”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则要重视学生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支持[3]。
分析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问题,对“新文科”背景下探索创新路径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让教师认识到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从而推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1.知识传授过程中的问题
现行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侧重于知识传授,如语法、词汇等。但是,这种单纯的知识传授往往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4]。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这导致其在实际英语应用场景中的表达能力不足。
2.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
虽然很多普通本科院校提供了一些实践训练课程,如英语口语训练和写作课程,但是这些实践课程往往独立于课堂教学,并且时间和资源有限。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与母语为英语的人士进行对话、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实践应用等方式来提升[5]。在现行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实践机会的获取和活动参与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导致实践能力有所欠缺。
3.缺乏与行业需求的对接
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与市场需求相衔接,但现实情况是一些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过于传统,无法紧密地与时下的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对接,造成毕业生与实际就业岗位之间的脱节[6]。这说明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有更多与外国教师、外籍同学以及国外研究机构合作的机会,并且应增加与企业合作的实习机会,以了解并提前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4.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的评价体系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论文评分来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然而,这种评价方法往往只能度量学生在书面考试和论文写作方面的能力,无法全面评估学生在口语交流、跨文化交际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7]。这就需要普通本科院校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语表达能力测试、项目实践报告和综合能力评估等方法,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5.学科边界封闭
传统的英语专业往往将重点放在语言技能上,忽略了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只接触到有限的学科内容,无法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且学科边界封闭使得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应用范围受限,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这就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中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因为企业更倾向于聘用那些具备跨学科背景和应用能力的人才[8]。学科边界封闭,也使得学生容易陷入思维定式,难以进行跨领域的思考和创新。对于复杂的社会问题,部分学生会缺乏探索不同领域的能力、熟练运用多学科工具和方法的能力。
6.就业匹配度不高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英語专业的就业需求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但是总体来看,部分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培养。这样,就使得学生对于现代商务沟通、市场营销、社交媒体运营等实用技能的掌握较为有限,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不足。还有部分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仍停留在传统的语言、翻译等方面,与实际就业市场的需求相脱节。而很多企业更倾向于聘用具备跨学科背景和综合能力的人才,不仅仅是擅长语言技能的毕业生[9]。部分学生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职业规划的指导,会导致就业匹配度不高,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
针对“新文科”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以及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普通本科院校可从课程设置与内容更新、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实践和交流平台搭建、重视数字化教学与在线学习、注重跨学科融合与学科边界拓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竞争力培养等角度出发,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路径。
1.注重课程设置与内容更新
在课程设置方面,普通本科院校可以引入更多与实际应用相关的课程,如商务英语、跨文化交流、口译和笔译等。这些课程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技巧,并增强他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在课程内容更新方面,普通本科院校可以考虑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如与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等相关学科融合,以使学生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和视野[10]。这种跨学科融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除了语言技能的培养,普通本科院校还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可通过开设创新与创业课程、组织实践项目和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新文科”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可借助信息技术,推广线上学习和资源共享的模式,并通过提供在线教学平台和优质教育资源,让学生可以在更自由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并获取来自全球师资和研究成果的启发[11]。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普通本科院校要重视教师在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普通本科院校可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开展教学能力培训和交流活动等,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普通本科院校可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项目和教改项目,并提供相应的支持,以激发教师的探究热情,促进他们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取得更有价值的成果。普通本科院校可通过邀请海外专家来校授课、派遣教师赴海外进修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等方式,开阔教师的国际化视野,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其跨文化背景下的教学能力。普通本科院校还可通过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如讲座、学术研讨会和教师办公室开放日等,搭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渠道。这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普通本科院校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团队合作,共同承担课程建设、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工作。这样的合作互助,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借鉴经验和方法,提升整体教学水平。通过以上创新路径的探索和实施,普通本科院校可以建设高素质的英语专业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拓展教师的国际化视野。这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培养更具包容性、创新性和国际竞争力的英语专业人才。同时,还能够促进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学术研究与发展,提高其在学科建设、实践应用方面的影响力。
3.注重实践和交流平台搭建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普通本科院校可以与企业、组织或社会机构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和提供实习机会[12]。这会使学生有机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获得与行业接轨的工作经验。普通本科院校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活动,如学生论坛、研讨会和国际交流项目等。通过与国内外优秀学者和同行的互动,学生可以拓宽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通本科院校可设立英语角等,鼓励学生参与英语社团组织,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交流的平台。这样的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其他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人士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普通本科院校要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合作与项目团队,如与设计、传媒、文化等专业的学生合作,共同完成相关项目。这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普通本科院校要借助数字化学习平台和开放教育资源,建立虚拟实验室和学习资料库,通过在线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有助于学生通过实践与交流,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社交能力和职业素养,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全球视野的英语专业人才。
4.重视数字化教学与在线学习
普通本科院校要引入在线互动工具,如在线讨论平台、虚拟课堂和群组等,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13]。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和协作,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普通本科院校要借助语音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教学辅助系统,提供听力训练和口语评估服务,让学生通过语音输入与电脑进行对话,获得针对性的反馈和评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普通本科院校要整合多媒体资源,如英语电影、音乐、新闻等,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可以利用在线平台进行文化交流,增加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普通本科院校要构建在线英语学习成果考核体系,为学生提供在线英语能力测试,并颁发相应的证书。这能帮助学生评估自身的英语水平,并为他们以后求职和发展提供有力的证明材料。
5.注重跨学科融合与学科边界拓展
普通本科院校将英语专业与国际关系学科进行融合,能增强学生对国际事务和全球问题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交谈判能力。普通本科院校将英语专业与文化研究进行融合,能促进学生在英语国家文化、跨文化交际和文化冲突等方面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文化分析的能力[14]。普通本科院校将英语专业与传媒学进行融合,能促进学生在国际传媒、新闻报道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和编辑能力。普通本科院校将英语专业与商务管理进行融合,能促进学生在国际商务、跨文化交际和市场营销等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在跨国企业和国际贸易中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与商务谈判技巧。普通本科院校要设计跨学科的课程,包括选修课和实践课程等,使学生可以学习和运用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方法。例如,开设英语与国际政治课程、英语与文化研究课程等。普通本科院校要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的研究项目,与其他学科的学生和教师进行合作。通过参与研究项目,學生可以拓宽学科边界,增强对不同学科的了解,提高语用能力。
6.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竞争力培养
普通本科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开设创新创业相关的选修课程或实践项目,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在英语专业课程中,普通本科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实用技能的培训,如英语口语表达、写作与编辑、翻译和传媒技术等。通过提供实战性的技能培训,学生能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普通本科院校要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实习机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普通本科院校要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和规划支持,使他们及时了解就业市场动态,掌握就业技巧,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职业发展计划。通过职业指导和规划支持,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提高就业匹配度。普通本科院校要建立创业孵化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如创业指导、项目资金、合作伙伴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普通本科院校要鼓励学生参与跨界行业对接活动,并与其他学科、行业的学生和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跨界行业对接,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领域的需求,提高自身在多领域合作中的应变和沟通能力。
在“新文科”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路径的探索是必要且紧迫的。并且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需要适应新的时代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实用和创新的教育方案。而普通本科院校通过跨学科融合、学科边界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竞争力培养等路径,可以培养更多具备跨领域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晓琳.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新路探索[J].现代英语,2021(12):118-120.
[2]王立非,宋海玲.新文科指引下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J].外语界,2021(05):33-40.
[3]姜智彬,王会花.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外语人才培养的战略创新———基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实践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9(05):3-6.
[4]邓世平,王雪梅.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新路径———新文科背景下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论坛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20,41(02):133-135.
[5]谷莉莎.新文科理念与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创新[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2,26(05):71-76.
[6]董莉.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的“递进—融合”创新培养路径探索[J].教书育人,2021(36):89-91.
[7]徐伟,白婧.新文科背景下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路径与创新实践———以湖北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为例[J].英语广场,2022(17):114-116.
[8]马福华.新文科背景下大学外语教育改革创新路径探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02):17-20.
[9]田秀坤,贾丽雪.“新文科”背景下外语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0,8(04):79-84.
[10]常辉.新文科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英语专业改革与人才培養探索[J].当代外语研究,2021(04):92-96+102.
[11]曹玉洁.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索[J].林区教学,2021(03):67-70.
[12]张志刚.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02):79-84.
[13]曾婷.“一核两翼三融合”:新文科背景下师范院校外语创新人才的培养[J].学园,2023,16(01):60-62.
[14]张银花,尚艳春.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实践[J].高教学刊,2022,8(29):168-171.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Path for English Majors in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Lian Jie
(Shangluo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Shangluo 726000,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l for English majors is no longer 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it is crucial for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innovate in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majors. Universities should provide students with richer,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subject content through innovative paths such as curriculum design and content updates, faculty building, practical and exchange platform construction, digital teaching and online learning, as well as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subject boundary expans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society, 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ness 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make them high-quality English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new liberal arts;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glish major; talent cultivation; course set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