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医学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思考与改革应用效果分析

2024-02-02张燕妮赵碧仪罗雯熙蒋咏春伊力法特安尼瓦尔邱雅贤郑煜欣陈泽纯欧海宁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1期
关键词:医学康复教材

张燕妮,赵碧仪,罗雯熙,蒋咏春,5,伊力法特·安尼瓦尔,邱雅贤,郑煜欣,陈泽纯,欧海宁,林 强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广州 510700;2.广州医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1436;3.广东高校生物靶向诊治与康复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700;4.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5.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广东 深圳 518107

1 康复医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困境

根据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教学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和跨文化交际3个部分[1]。通用英语教学内容、知识技能等主要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所需[2]。专门用途英语ESP,又被称为专业英语,主要是指某一特定领域的专门英语[3],如医学专门用途英语。医学ESP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去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促进学生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转化[4]。医学作为实证性和实验性科学[5],需要ESP交流实验结果、发表论文、进行学术会议交流等。对于医学本科学生来说,在未来研究生阶段、工作阶段,了解医学前沿动态、撰写学术论文或者进行学术交流时,均需较好的专门用途英语能力以及过硬的专业知识[6]。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要求的提出,如何将ESP课程设置与医学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从而匹配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全球发展趋势,是值得广大从事医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中国医学院校ESP课程教学开展普遍存在以下问题[6-7]:教学教材缺乏且针对性不强、医学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尚不健全[6,8]、教学方法单一、课时数偏少且忽视实训课时等[5],而我国康复本科教育起步较晚,缺乏其他医学领域的经验,针对康复医学ESP课程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较少。如何提高ESP课程教学效果一直是康复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

2021年国家卫健委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康复人才综合能力培养[9]。ESP能力的提升将有利于满足我国对日益增长的高水平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并提升我国康复医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随着国际康复医学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生的专门用途英语能力愈发重要,能够准确有效阅读和翻译相关医学专业文献、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掌握学科最新发展情况、学会用英文书写病历和撰写学术论文等能力已是高水平康复医学人才之必需,这也正成为康复医学《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时,学生ESP水平的提升使其未来工作和继续教育中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口头及书面交流、通过该工具强化其自主学习康复医学专业知识,进而提高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水平,满足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另外,康复医学ESP课程是康复本科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专业延伸,学好该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帮助培养国际化思维,开拓国际视野,满足学科国际交流的需要[10]。

综上所述,分析我国康复医学ESP教学面临如下难点:

目前,我国现行的康复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匮乏。在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检索页面以“康复英语”为正题名检索并限定“查看指定类型”为“图书”,得到15条检索馆藏,剔除词(辞)典、康复类专业知识书籍英语翻译等非教材类图书,仅剩下4本康复英语相关教材。该4本教材其中2本为教程,1本针对高职高专类康复专业,1本针对康复工程类专业其出版年代为2014年且未进行更新。余2本为康复医学ESP类相关教材。其中世界图书出版社(2020年)刘浩主编的《康复专业英语基础读本》,为针对康复医学专业编制的中英文结合学习教材。该教材主要聚焦康复医学相关解剖学的术语和行话,但总体教学内容较少。现我国关于医学院校ESP教材体系建设的文章少[13],主流医学ESP教材缺乏各个医学亚专业的专业性[14],医学ESP教材同质化难以满足不同亚专业医学生对医学ESP的学习需求;教材未充分吸收和应用ESP领域的研究成果[15],研发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14],而因为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生学习医学ESP的基本需求包括阅读理解医学专业领域最新进展的研究文献、撰写专业英文论文等[8,16],以匹配他们未来工作参与科研或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需要。

其次,ESP课程课时数少也是一大难点。ESP教学理念倡导以能力为导向,结合专业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以满足专业领域的需求[5]。康复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本质仍是语言工具类教学。由于对ESP课程认识不足,高校ESP课程设置以理论课时为主且课时数少,缺乏实训课时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从而不能最大程度帮助学生用英语提高专业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水平。

再者,同时具备较高康复医学专业能力和英语能力的师资不足。康复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与师资水平具有密切关系,授课教师需要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英语能力。我国为非英语母语国家,康复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多数由公共英语教师承担,教师缺乏医学背景,使康复医学英语的教学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如何针对以上问题设置ESP课程,以满足康复医学本科生特定需求,是目前康复医学ESP课程设置亟须解决的问题。为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也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广州医科大学康复医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团队率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教改选取广州医科大学康复学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该系2019级学生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组),该组学生接收传统ESP课程时为大学一年级第2学期,对照组共111人,其中男43例、女68例,年龄(21.53±0.68)岁;2020级学生为实验组(改革ESP教学模式组),该组学生接收改革ESP课程时为大学二年级第2学期,实验组共112人,其中男36例、女76例,年龄(21.43±0.87)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为了解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采用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开展教学效果评价。

2.2 研究方法

基于目前本科生ESP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程教材匮乏、课程设置学时少且缺乏实训课时、师资人才匮乏等关键问题,本次教改在经过校内外专家、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及第三方用人单位广泛调研以及本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7],从教学模式及实训教材编写、教学内容、能力培养、教学形式、教师队伍五方面进行如下改革(见图1)。

(1)样本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测温情况对比;(2)样本温度计变温灵敏度测试;(3)温度计的使用性能、安全系数;(4)温度计的方便程度(由小组学生指导盲人后亲身试验)。

图1 ESP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框架

2.2.1 教学模式改革及实训教材编写

2020年广州医科大学启动《关于进一步推进 2020 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教学团队积极组织,按照规定和流程完成本校ESP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教改后的课程将选用修订版新教学大纲。我校旧版教学大纲由16个学时的纯理论课组成,围绕包括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等人体8大系统,每个系统2个学时,授课内容仅围绕纯理论的系统相关词汇的词根、词缀,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上有待优化。新教学大纲采取“16+8”课时设置分配(16学时理论课时,8学时实训课时),并根据康复专业特点,增加神经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等4个人体系统章节比重,教学内容补充相应章节的最新临床指南、康复相关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前沿文献,进而编写实训课教材。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其中线上授课选取相应重要章节及资源,内容丰富,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于学生反复学习且有利于师生课程前、中、后的互动[7],让学生在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方法等问题上有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2.2.2 教学内容改革

首先,针对授课内容进行改革。我校旧版教学大纲选用的教材以人体各系统为结构,注重介绍人体解剖结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作用等,学生只需掌握各个系统相关词汇的词根、词缀,然而却忽略了课程“专业性”的体现。教改后的ESP课程其授课内容紧贴康复医学专业特色,以相关系统为主要理论教材、前沿SCI文献为实训教材,并增加了国际通用康复相关专业教材(Handbook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Marlís Gonzlez-Fernndez editor-in-chief,2022)为参考教材,三者结合既保证了课程的基础知识教学,又与康复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有利于结合专业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其次,对各章节学时进行改动。调整理论课时部分的8大系统所占学时,重点突出康复相关4大主要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呼吸系统);在理论课对于学生进行充分的词汇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后,实训课时部分围绕4大重点系统展开,以经典文献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文献、分析文献结构,并采用SCI文献汇报(Scientific Paper Presentation)的形式,利用专业英语所学呈现文献摘要内容,培养学生用专业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再以SCI论文写作(Scientific Paper Writing)的形式引导学生撰写英文综述,培养学生用专业英语进行写作的能力,在掌握专业英语口语和写作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科研思维,为日后进一步深造和工作做准备。

此外,针对开课时间进行调整。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情、课程设置分析,我校康复学生一般在大学一年级时仅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如《系统解剖学》《康复医学概论》等,大学二年级才开始深入学习《功能解剖学》等专业知识,因此,学生在二年级时才对康复治疗学专业有较明确的认识。此外,学生大一大二开设的《公共英语》课程也会讲授部分医学英语的内容,在二年级时学生才具有一定的医学英语词根词缀基础。因此,为更好地匹配学生的能力及需求,教改后《专业英语》课程授课时间由大一第2学期改为大二第2学期。

2.2.3 能力培养改革

本次教改注重培养学生结合专业知识提高运用专门用途英语的综合能力。课程围绕康复4大主要系统,注重学生“三个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康复医学相关“英文文献阅读、英文文献汇报和英文摘要写作”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在学术层面的读、说、写能力。通过阅读高水平SCI文献,有利于学生实时掌握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拓宽专业视野,同时培养其在日后临床工作中捕捉新的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见解的能力。SCI文献汇报可提高学生文献检索及阅读能力,锻炼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17];同时,采取小组协助互助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课前先自主学习阅读材料,课中小组内分工和讨论、集体解读及整合成果进行PPT展示,最后由学生进行组内评价以及教师点评[18]。英文摘要是中文医学论文科研成果进行国际交流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电子数据库检索的依据,目前医学论文大多要求书写中、英文摘要。因此,培养学生英文摘要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

2.2.4 教学形式改革

理论课以“词根词缀和词汇”讲解为主,并结合文章阅读巩固所学词汇,采用“教师讲为主”的教学形式;实训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高水平SCI文献的结构讲解为主,采用“文献汇报(Journal Club)学生说为主”的教学形式,达到综合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课所学知识就具体科研内容思考表达的能力,既有利于互动性教学课堂的实施,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课后作业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英文摘要,使得本科生尽早接触、了解学术论文,锻炼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科研思维,为日后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19]。

2.2.5 教师队伍改革

参与ESP课程的教师共9 位,全部具有一年及以上境外高校留学或访问经历。在学历上,教师团队中2人为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22.2%),3人为作业治疗学硕士(33.3%),3人为物理治疗学硕士(33.3%),1人为物理治疗学学士(11.2%,课程秘书);在职称上,2人具有高级职称(1人为教授,1人为副教授),5人具有中级职称(2人为讲师,3人为主管技师),2人为初级职称(初级技师),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教师梯队合理;在分工上,拥有博士学历学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一名教师为课程负责人,在课程负责人的统筹安排下,拥有硕士学历及以上教师担任课程主讲讲师,并负责实训教材的编写。授课教师团队知识背景同时包括康复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为教改的开展提供保障。

2.3 康复医学专业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

课程知识掌握情况由授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出一套关于专门用途英语内容的试卷(100分制,记忆性知识占30%、理解性知识占30%、综合应用知识占40%),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两周内完成该课程的闭卷考试。

另外,为进一步了解学生能力培养情况及调查学生课程满意度,本研究在实验组学生课程结束两周后展开问卷调查。问卷由本课题组教师设计,通过“问卷星”小程序以匿名的形式展开调查。调查问卷项目围绕学生对课程、新编教材、课时结构、教学内容、教学团队反馈开展,每个问题项均采用 5级评分法,分别为:非常反对、反对、不确定、赞同、非常赞同5个选项,由学生选出最符合自身学习情况的一项。无应答和漏项不能提交均视为无效问卷。

2.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每组数据的正态性,使用Levene’s检验每组数据的方差齐性。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成绩

对照组共收集111名学生的期末成绩,平均分为(79.79±11.02),56.80%(63/111)的学生考试成绩为优秀(≥80分),40.50%(45/111)的学生考试成绩为合格(≥60分);实验组共收集112名学生的期末成绩,平均分为(84.57±9.42),78.60%(88/112)的学生考试成绩为优秀(≥80分),18.80%(21/112)的学生考试成绩为合格(≥60分)。两组学生的平均分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说明在期末考试上,实验组学生的成绩优于对照组。

3.2 问卷调查结果

共向实验组发放11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7.50%。调查结果显示:有81.82%的学生认为其在本课程中的学习效果好,72.73%的学生表示喜欢该门课程。此外,63.64%的学生认为新设置的实验课对其专业能力帮助很大。同时,90.91%的学生赞同新编写的教材与本专业特色贴合。对于教师团队,学生普遍对其授课效果表示满意,同时有的学生认为该授课团队对其学习帮助非常大(27.27%)或有很大帮助(72.23%)。值得一提的是,93.23%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课程有助于提高其文献阅读、学术论文撰写和学术交流水平。

4 结论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改革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难点。本次教改采用“16+8”理论结合实践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授课形式。同时教学内容紧贴康复专业特色,以相关系统为主要理论教材、前沿SCI文献为实训教材,有效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本次教改还将有助于发展和完善教学系统。通过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完善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等途径发展和完善教学系统。最后,本次教改还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ESP课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英语能力,抓住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本次教改的顺利实施将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 思考与展望

基于目前存在的本科生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材匮乏、教材未能与康复专业特色相结合、师资人才匮乏等关键问题,本次教改从教学模式及实训教材编写、教学内容、能力培养、教学形式以及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采用“16+8”理论结合实践的创新性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紧贴康复专业特色,以相关系统为主要理论教材、前沿SCI文献为实训教材,注重学生“三个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采用理论课“教师讲为主”、实训课“小组SCI文献汇报结合摘要写作为主”的教学形式;且主要授课教师均有境外留学经历,英文应用能力强,博硕士占比大,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同时,我校康复作业治疗专业和康复治疗专业获“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且作业治疗课程于2021年获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Occupational Therapists,WFOT)国际认证,成为内地第六家、华南地区第一家获此国际认证的高校,物理治疗课程申报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orld Physiotherapy,WPT)认证中。本教改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专业英语综合应用水平和学术交流水平,加快本专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如此将专业英语结合科研思维教学的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教改思路还有助于康复专业学生及其他医学技术专业借鉴。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林强:研究设计、实施教改、论文撰写和修改、经费支持;张燕妮:研究设计、实施教改、论文撰写和修改;赵碧仪、罗雯熙、蒋咏春、陈泽纯:收集数据、撰写论文;伊力法特·安尼瓦尔、邱雅贤、郑煜欣、欧海宁:实施教改、设计问卷。

猜你喜欢

医学康复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