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调查

2024-02-02文春波孟超左孟迪范福磊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调查

文春波 孟超 左孟迪 范福磊

摘要 设定了政府推动力、管理持续力、平台支撑力、生态自觉力、监督保障力5个方面指标,采用统计数据与现场调查相结合方式,开展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的重要因素,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不受地理区位影响,但存在明显的县域差异;政府对生态振兴投入较大关注,建立了生态振兴的基层执行机构,而农村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自觉力有较大提升空间;乡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基本健全,而生活污水处理体系是突出短板。对此,提出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 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调查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2-025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2.05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nvestigation on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WEN Chun-bo,MENG Chao,ZUO Meng-di et al

(1.Institute of Geography, Henan Academy of Sciences, Zhengzhou,Henan450052;2.Henan Academy of Sciences,Zhengzhou,Henan450046;3.Henan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Zhengzhou,Henan450046)

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has set five indicators: government driving force, management sustainability, platform support, ecological awareness, and supervision and security. The analysis of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combining statistical data with field surve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is not affected by geographical location, bu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counties. The government ha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nd established a grass-roots implementation agency for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However, there is much room for rural residents to improve their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The rural domestic waste treatment system is basically sound, while the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is a prominent weakness. Propose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Long-term mechanism;Investigation

基金項目 2020年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项目(202400410163);2023年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项目(232400430233)。

作者简介 文春波(1978—),男,河南新乡人,研究员,硕士,从事乡村生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通信作者,副研究员,从事区域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2-14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生态振兴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河南省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乡村生态振兴,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出现了资金持续保障能力不足、环保设施运维管护滞后、环境整治后再反弹、民众生态自觉意识薄弱等问题,亟待建立乡村生态振兴的长效机制。

乡村生态振兴的机制问题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受到了国内外社会学、经济学及地理学领域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乡村生态振兴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典型案例调查、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机理和机制构建等方面,呈现通过实例探讨建设机制和模式、路径的趋势。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生态振兴长效机制的研究将进一步集成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生态学及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在研究中更加强调内外因素综合作用,包括政府社会衔接、城乡统筹、村庄变迁等领域的影响和应用,研究成果将更加适合新时代发展特点。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河南省的6个县,调查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现状,提出构建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的策略。

1 调查区概况

选取相对有代表性的6个县,分别位于豫东平原、豫北平原、豫西伏牛山区、豫南桐柏山区、豫西北太行山区、豫北平原。A县地处豫东平原,城镇化率为28.2%,2021年实现人均GDP2666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98元。B县地处豫北平原,城镇化率为22.8%,2021年实现人均GDP2111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13元。C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城镇化率为32.5%,2021年实现人均GDP2386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09元。D县地处豫南桐柏山区,城镇化率为32.6%,2021年实现人均GDP457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33元。E县地处豫西北太行山区,城镇化率为38.6%,2021年实现人均GDP5619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2元。F县地处豫北平原地级市城郊,城镇化率为56.1%,2021年实现人均GDP8648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52元。

2 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分析

2.1 調查方法

采用统计数据与现场调查相结合方式,优先采用统计数据,没有统计数据再问卷调查。数据收集2021年的数据,统计数据按照优先次序分别来源于统计年鉴、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统计监测,没有统计数据再开展现场调查。现场调查中涉及县级、乡镇级数据来源于主管部门访谈;涉及村庄数据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保每个行政村机会均等,每个县随机抽取10%的村庄(行政村)现场调查,调查方式为项目组成员进入村庄进行调查,每村通过询问2名村“两委”干部和2名村民,由调查组成员填写调查表,最后计算抽查村庄的平均值为该项指标在该县的取值。

2.2 调查内容

根据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特点和数据得可获得性,调查内容为政府推动力、管理持续力、平台支撑力、生态自觉力、监督保障力等5个方面一级指标和18项二级指标。具体见表1。

2.3 计算方法

由于乡村生态振兴机制表征的复杂性,每一项指标均从不同方面反映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的现实状况,村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算术平均方法进行计算。一级指标采用二级指标标准化后的算术平均值,二级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为该项指标调查村庄的平均水平;S为各村庄i项指标的调查值;n为调查村庄总的个数。

2.4 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得出调查区乡村生态文明长效机制的调查结果(图1)。

从一级指标看,政府推动力、平台支撑力、生态自觉力3个指标为E县最高,管理持续力、监督保障力指标为F县最高,其中E县、F县分别为调查县中人均GDP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次高、最高的县,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建立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高,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相对更完善。从调查县横向比较看,5个指标中得分最高者为得分最低者的1.32~1.79倍,说明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存在明显的县域间不平衡。5个指标中平原地区3个县均值与丘陵山区3个县均值差距均不超过10%,说明地理区位条件不是影响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的因素。

从二级指标看,政府投入资金占比、政府投入乡村生态振兴项目占比平均分别为11.55%、12.88%,均超过了10%,考虑到地方政府需要投入的项目类别众多,说明乡村生态振兴在县级政府的资金投入中占有一定份额,也反映出政府对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视程度;政府出台支持政策占比为5.10%,不到前两者的一半,反映出政策滞后于资金和项目对乡村生态振兴的支持。所有调查县的乡镇均有专职环保机构,说明乡镇从形式上建立了生态振兴的基层执行机构。生活垃圾规范收集和处理的村庄占比、乡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统一运行平台分别为91.08%、87.80%,生活污水规范收集和处理的村庄占比、乡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统一运行平台分别为19.48%、12.58%,反映出乡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基本健全,而生活污水处理体系是乡村生态振兴的突出短板。农村居民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比例为67.95%,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自觉力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后需要加强乡村生态振兴的宣传教育活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为17.55%,超过了15%,说明生态文明作为乡镇政府众多工作的一项,政府给予了较大关注。

3 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构建的对策

3.1 政府推动力方面 尽快建立乡村生态振兴的资金长期投入制度,从机制上完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的资金筹资渠道,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支持、村民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形成良好的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为生态振兴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探讨乡村生态振兴后期管理资金的保障机制,加强项目资金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

3.2 管理持续力方面 结合新时代下乡村振兴的需要,不断完善乡镇环保机构的职能和人员配备。针对乡村生活污水处理体系这一突出短板,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方式补齐,具备条件的城郊村庄主动对接城镇污水管网,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具备建设条件的村庄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水管网建设,建设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的污水处理设施;居住分散且短期无条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应与“厕所革命”相结合,推广大小三格化粪池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模式。

3.3 平台支撑力方面 构建生态环境设施的长期管理维护机制,把污水和垃圾处理纳入村庄公共事务管理。在乡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运维体系方面,可考虑推行全县运维一体化,县级建立垃圾和污水管控运营中心,构建城市、乡镇、行政村、居民点的“1+4”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体系运维模式。不断完善控药控肥、绿色有机农业、生态畜牧业等技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政府以外的生态农业社会化平台。

3.4 生态自觉力方面 构建起发挥农村居民、村集体主体作用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和激励机制强化农村居民生态意识,长期开展生态知识的宣传,逐步养成农村居民生态自觉的习惯。构建农村居民参与生态振兴的激励性机制,开展乡村生态振兴评估和奖励,实现追求乡村生态文明效益的同时使农村居民获益。继续提升政府公务人员的生态文明素养,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培训。

3.5 监督保障力方面 建立健全绿色科学的发展考核体系,形成有利于乡村生态振兴的健康的奖惩机制、考核办法。根据生态振兴需要,不断优化乡镇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和权重设置,并尽量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占比。加强乡村生态振兴必须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并形成长效監督机制。

4 结论

(1)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高,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相对更完善。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不受地理区位条件影响,但同时存在明显的县域间不平衡。

(2)县级政府对乡村生态振兴较为重视,并建立了生态振兴的基层执行机构。乡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基本健全,而生活污水处理体系是突出短板。农村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自觉力有较大提升空间。

(3)提出河南省构建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的策略,主要为:建立乡村生态振兴的资金长期投入制度和后期管理资金的长期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乡镇环保机构的职能和人员配备,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方式处理乡村生活污水,构建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长期管理维护机制,构建生态振兴中发挥农村居民、村集体主体作用的有效机制,不断强化优化乡镇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生态振兴相关指标权重,发挥新闻媒体的长效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师连枝,高尔旆. 基于生态文明的河南美丽乡村建设路径初探:以许昌市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16,35(6):111-115.

[2]杨为民,但家文,付永全,等.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关于云南普洱、玉溪两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的调研[N].中国环境报,2019-10-29(003).

[3]裴雪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河南内乡县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9):24-25.

[4]檀艺佳.农村人居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基于华东地区四省43个村的调查[J].科技经济导刊,2017(30):103-105.

[5]聂琼玲,谢朝怀,刘远志.重庆市涪陵区农村人居环境现状调查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9(2):261-262.

[6]梁流涛,王岩松,刘桂英.农村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形成机制研究:以山东省王景河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6):89-93.

[7]付洪良,曹永峰,于敏捷. 浙江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8,34(5):218-223.

[8]彭珊. 浅析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机制[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9):68-71.

[9]吴慧玲,杨海龙.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内卷化”问题的思考[J].科技资讯,2020,27(13):215,217.

[10]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理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9):130-136.

[11]于法稳,侯效敏,郝信波. 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与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3):64-68.

[12]常纪文. 探索符合乡村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3):46-48.

[13]徐顺青,逯元堂,何军,等.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J].环境保护,2018,46(19):44-48.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调查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长效机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 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