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蓝色粮仓建设模式优化

2024-02-02黄钰张婉君陈燕娟邓岩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借鉴发展模式

黄钰 张婉君 陈燕娟 邓岩

摘要 建设蓝色粮仓是贯彻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海洋渔业大省,广东省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是我国蓝色粮仓建设重点省份之一。梳理了国际蓝色粮仓产业强国美国、挪威,国内蓝色粮仓产业强省山东、福建的发展特点,对比分析了广东省蓝色粮仓产业发展面临的科技创新水平不足、社群参与程度低、监督管理缺位等主要問题,借鉴国内外蓝色粮仓建设经验,提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加快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发挥渔业协会作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健全法制管理体系、整合管理机构职能等改进建议,进一步促进广东省蓝色粮仓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发展模式;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借鉴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2-0241-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2.05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Optimization of Blue Granary Development Model in Guangdong Province

HUANG Yu,ZHANG Wan-jun,CHEN Yan-juan et al

(School of Management,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524088)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blue granary” is an important move to implement China’s maritime power strategy, and is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maintai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guarantee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s a major fishery province, Guangdong Province has rich marine resources and is one of the key provi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lue granary in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blue granary industry powerhouses, the United States and Norway, and the domestic blue granary industry powerhouses, Shandong and Fujian,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blue granary indu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 such as insufficient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ow level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lack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and drawing on the initiatives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lue granary at home and abroad, it proposes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fisheries industr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tertiary industry;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fisher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fisheries; play the role of fisheries associations to guide the masses to participate consciously; improve the legal management system, integration of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intelligence and other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 Development model;Food secur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ference

基金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20CYJ23);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2019WTSCX040);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启动费资助项目(R19002)。

作者简介 黄钰(1996—),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涉农企业管理。*通信作者,教授,硕士,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6-22

粮食安全是关乎人类生存的首要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我国耕地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限制了农业生产规模。同时,受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影响,陆地农业生产功能愈发脆弱,粮食安全形势愈加严峻。海产品生产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特点,生产过程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营养价值高,是陆地食品的有效补充和替代。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四章第(三)节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第四章第(四)节提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为海洋强国建设和粮食安全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蓝色粮仓建设具有非常重要且紧迫的现实意义,尤其是要将发展重点转向1.8万km的大陆海岸线和超过300万km的蓝色国土,从海洋提供的空间资源、环境资源和生物资源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我国开展蓝色粮仓研究的时间不长,由唐启生院士2009年率先提出“蓝色粮仓”概念,此后有关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蓝色粮仓的内涵,认为蓝色粮仓是以优质蛋白高效供给和粮食安全战略空间拓展为目标,利用水域环境和资源,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基于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融合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渔业生产体系;蓝色粮仓关联产业包括海水养殖业、海洋捕捞业、水产加工业、水产冷链运输、休闲渔业五大主要行业。2017年,党中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之后,蓝色粮仓建设逐渐成为理论研究热点,重点围绕粮食安全和提升海洋食物供给能力、蓝色粮仓发展模式构建、关联产业优化、发展潜力评估等问题展开研究。随着蓝色粮仓建设的不断深入,蓝色粮仓建设与海洋强国建设目标相结合,生态环保、渔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国际比较研究等领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游桂云等借鉴国外经验对中国蓝色粮仓发展前景开展了实证研究;秦宏等提出不同地区蓝色粮仓的差异性发展策略;张兰婷等以中国沿海11个省、直辖市为对象,从资源环境养护、绿色生产、组织形态以及综合服务4个方面探讨有效的蓝色粮仓发展模式。

蓝色粮仓建设可以在有限的陆地资源之外生产更多海洋水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成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海洋经济和科技强省,山东、福建、广东3省在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蓝色粮仓发展模式,成为我国蓝色粮仓建设的桥头堡和试点地区。广东省GDP位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规模较大,现有文献中关于广东省蓝色粮仓的研究内容大多分散在蓝色粮仓各个细分行业,对广东省蓝色粮仓研究的系统性、战略性有所不足,忽略了蓝色粮仓进入转型发展期之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此,笔者对以美国和挪威为代表的国外海洋渔业强国和以山东福建为代表的国内蓝色粮仓强省的渔业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提炼蓝色粮仓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规律,将其抽象并上升为一般化理论,为广东省以及全国蓝色粮仓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借鉴。

1 广东省蓝色粮仓发展现状与问题

1.1 广东省蓝色粮仓发展概况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海岸线长约4114.3km位居全国第一,海域面积约为42万km,沿海拥有众多优良港口,海洋动植物资源丰富。2012—2021年广东省蓝色粮仓主要产业结构中(表1),海水养殖业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成为蓝色粮仓支柱产业,由于过度捕捞和精深加工技术装备的落后,海水捕捞和水产加工业占比下降严重,海水苗种业得益于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占比从2020年上升,说明广东省开始重视人工育苗、育种等关键技术研发。

广东省是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截至2020年12月,广东省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4处;建立67家省级水产良种基地以及超过2000个其他种类的苗种场;拥有417个水产养殖场被评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共有17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7个海洋特别保护区、79个自然保护区、19个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落成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多个高质量的水产区域品牌,如湛江的对虾、台山的黄鳝、中山草鱼等。广东省在各个方面积极推进蓝色粮仓建设,着力打造生态优先、产业融合等现代化的绿色渔业。广东省在地理环境、创新技术、财政资金、意识观念等方面都拥有一定的基础,发展更高水平的蓝色粮仓潜力巨大。

1.2 广东省蓝色粮仓发展面临的问题

1.2.1 科技创新水平不足。广东省现阶段的水产养殖行业、水产捕捞行业、休闲渔业、水产冷链运输业都存在科技创新水平不足的现象。2020年,广东水产技术推广经费为3.31亿元,包含人员经费、公共经费和項目经费,经费使用最多的是市级推广,占比超过53.3%;实有水产技术推广人员2360人;推广示范基地(含合作)共有260个,面积超过3054hm。虽然广东省渔业科技专利占中国前列,但相比其他发达国家与地区,在主要鱼种优质种苗培育、人工增养殖设施建设、捕捞渔船和配套装备现代化、精深加工能力和冷藏冷冻技术等方面广东省整体的渔业科技水平仍有待提高。

1.2.2 社群参与程度低。广东省的企业与人民参与蓝色粮仓建设程度都比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省内渔业基层管理体制依旧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和群众参与的意识与动力不足。首先,政府并未下放权力到行业协会,大部分行业协会都无实际权力。其次,行业协会缺乏管理资金,资金大部分留存在政府有关机构中,协会的各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难以有效动员渔民参与到组织中,无法树立行业协会的权威性。 然后,宣传教育不到位,现阶段的渔业资源保护的宣传形式主要是以优秀人物、保护口号等为内容的海报、广告。宣传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意识培养,公民参与海洋保护的意识低下。

1.2.3 监督管理缺位。广东省关于海洋资源管理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广东省渔港与渔业船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广东省内的执法部门与渔业管理部门存在权责交叉与空白的情况,存在部分事项涉及多个机构的问题,部分部门遇难事“高高挂起”,缺乏独立的渔业监督机构。在监管水平上,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动性不足。渔业的管理除了涉及常规的渔业部门,还涉及市场、交通、旅游、海事等多个部门,但省内少有联合的统一行动,海洋渔业管理部门存在着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监管部门在跨区域管理的合作性也不强,尤其是在海域交叉的地带,基层管理部门易受行政干预,执行力度不足。

1.2.4 产业模式亟待绿色转型。广东省渔业经济的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性差。随着渔业产值的上升,海洋环境恶化程度加剧,反而限制了海洋经济的发展,这与蓝色粮仓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符。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冲突的当下,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离岸养殖和远洋捕捞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广东省近几年也在积极进行渔业产业转型,但目前收效甚微,广东省常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对离岸养殖,如深海养殖网箱和养殖平台的抗风浪技术有着不小的考验,同时,对于深远海养殖网箱抗灾害和病虫害等关键技术考验较大。远洋捕捞的TAC制度在配额和监督上还不完善,另外高技术含量的远洋渔船数量少,尤其在食物冷藏冷冻技术和精深加工设备上与美国和挪威差距较大。

2 国内外蓝色粮仓发展现状

2.1 美国、挪威蓝色粮仓发展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洲中部,三面环海从东至西逆时针分别接壤大西洋、墨西哥湾、太平洋,管辖海域面积为2.181×10万km,海岸曲线长达2.268×10km,东西两岸有暖流和寒流的作用,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美国是最早开始建设人工鱼礁的国家,并在1972年实施海洋牧场计划,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产品消费国与生产国之一。据NOAA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美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约为3730亿美元,其中海洋休闲旅游业超过1429亿美元、生物资源(包括商业捕鱼和水产养殖)超过127亿美元。海洋捕捞业在美国渔业产业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美国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对海洋捕捞进行管控。投入方面,设置禁渔期、禁渔区和捕捞许可证,规定从事海洋捕捞的渔船,必须对船只的型号、发动机功率和主要捕捞鱼种类等进行注册登记,防止渔船的增多造成滥捕和海洋生物栖息环境的破坏。产出方面,根据渔业资源评估数据,在最大可持续捕捞量的范围内,根据鱼种类别按一定比例的配额分配给渔民、企业和渔业组织,并允许自由交易和转让,八大渔区的具体捕捞配额和各州的渔业管理机构都有差别。

根据FAO发布的《2022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报告》,2020年美国水产总捕捞量425.3万t,以海洋捕捞为主,2011—2019年水产捕捞产量均保持在480万t以上,从2020年开始捕捞产量出现下降趋势(图1)。美国的渔业管理计划也是渔业资源管理体系成功的关键一环,国家海洋局给每个渔区划定生态边界和可捕鱼种数量,每个季度对各渔区渔业资源数据库进行评估,一旦发现评估结果为过度捕捞状态,国家海洋局可持续办公室会强制要求渔区停止过度捕捞,并且实行两年制的渔场重建计划,此举大大缓解了美国过度捕捞带来的渔业资源衰退。

挪威地处欧洲最北部,是世界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挪威三面环海,海岸曲线长达2.1万km,拥有近海岛屿多达15万个。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奠定了其成为世界渔业大国的基础。水产养殖业是挪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22年FAO渔业统计年鉴显示,挪威海水养殖产量从2010年101.9万t增长到2020年的149.0万t,2014年之后养殖产量均保持在130万t以上,2021年预计突破150万t(图2)。挪威深远海养殖获得的鱼类产出丰厚且价值较高,挪威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深水网箱养殖科技创新,对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资金投入较多。经过多年研发,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取得了突破。目前主要采用HDPE圆形网箱,网箱容积4000m,单个网箱鱼产量可达1000t,网深20~50m,防污期可达6~10个月,大大节省了清洁网箱成本。挪威的深水网箱技术将工业化理念、信息化技术、现代化装备与水产养殖进行了充分融合,实现生产结果精准可预知、生产过程全人工可控、生产管理标准可复制。挪威政府对渔业生态建设十分重视,把限额制度融入渔业生态建设中,无论在养殖业、捕捞业抑或是休闲渔业,随处可见法规对于数量的限制以及准入许可的规制。

2.2 山东、福建蓝色粮仓发展概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黄河下游,东临黄海、渤海。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总长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6,超3.2万km,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km。根据202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数据,2021年山东省蓝色粮仓关联产业结构中,海水养殖业产值占26.49%,水产捕捞占比8.34%,水产加工占25.28%,水产苗种占比1.97%,海水养殖和水产加工是山东省蓝色粮仓支撑产业(图3)。作为蓝色粮仓建设示范区,山东省海洋经济总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二,也是国家唯一的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区域。

山东省在产业链上游到下游的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种苗培育过程中,积极对接高校院所,提高产学研成果转化率,实现重点区域水产种苗检疫系统全覆盖,增加陆基标准化基地建设。推广新型的海洋牧场模式,引进海洋牧场“生态方”泽潭模式、南鱼北养新模式、陆海接力明波模式、海湾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长青模式等多种生态渔业模式在全省复制推广。山东省为提高加工产业附加值与水产品利用率,以水产加工业龙头企业为首,联合合作社、农户,通过整合资源、补贴资金、引进技术等方式,打造多个智慧水产冷链物流产业园,极大提高了下游产业组织化水平。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福建省海域面积13.6万km,拥有长度3752km、位居全国第二的陆地海岸线,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而成为中国渔业大省之一。202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福建省渔业经济总产值3452万元,在蓝色粮仓关联产业结构中,水产养殖业产值占28.44%,海水捕撈占比11.81%,水产加工占比高达31.98%,水产苗种占比1.56%(图4)。福建省高度重视渔业转型升级,在打造渔业品牌、生态渔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了提升整治的效率,福建省将整治的模式由单一部门负责转变为政府多部门联合整治。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牵头、地方政府统筹协作,开展多个大型联合行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大规模清理禁养区的养殖户、养殖设施。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基地,实施“退渔还湖”策略。在福建流域内投放各类经济、特色物种改善流域水质,省内部分地区实施限额管理制度。福建省开展“四权两证”的海域权属改革,理清海上养殖的权属关系,规范养殖秩序,减少社会纠纷。再者,实施“海上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渔民、船舶等信息进行编队分组、划片分区,有效减少海洋养殖管理混乱、信息不齐全的现象。

3 国内外蓝色粮仓发展模式比较

3.1 不同地区蓝色粮仓主要产业比较

3.1.1 海水养殖业。由表2可知,美国的养殖模式大多是工厂循环水养殖模式,依靠着发达的育苗育种技术,循环水处理技术和相关技术配套设施的完善,美国的水产养殖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经营水平主要体现在技术配套设施完善、社会化服务健全以及有关政策法规严格等方面。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美国生物领域、科学领域的高端技术,从种苗培育的基因研究、养殖水处理、自动化投喂装置等都是科技集约化的成果。

挪威的水产养殖经营水平较高,养殖品种以三文鱼为主,经营水平主要体现在产业组织化程度高,行业企业以大型装备式企业为主,企业多元化、多行业发展。技术水平强主要体现挪威在养殖技术、水产育苗技术等方面都是世界公认的水产养殖科技强国,国内高校对海洋研究高度重视。

水产养殖一直是山东的主要产业,山东的养殖模式带有地方特色,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的特色模式。经营化水平在国内中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近年来发挥产业园集群效应、企业与经济社、农民的密切协作。产业组织化水平有所提高,主要是建设时间比较短以及一些小型企业经营化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积极促进产学研结合,成功交付一批智能养殖平台,但在技术研发上还有明显不足。

福建的水产养殖业在福建渔业结构中占比超过7成,规模相较于山东省较小。在国内经营化水平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擅长利用品牌优势加持产品,打造地方特色商标;产业组织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福建每年在渔业产业上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的研发经费,设立多个基金组织鼓励渔业企业发展。但在技术应用上核心产品还要依赖进口,研发能力还存在一定进步空间。

3.1.2 海水捕捞业。由表3可知,美国、挪威、中国的捕捞渔业规制都是从准入和产出2个方向进行控制。3个国家都实行捕捞许可制度,美国通过观察员制度和市场监管制度配合许可证制度实行,从而使美国的准入制度更明确和严格。挪威的准入制度对渔民数量、渔船数量、捕捞品种等采取许可制度,利用渔船监控系统对其作业过程进行监管。山东和福建并没有地方特色的准入制度,总体是按照国家标准实行。在产出方面,美国和挪威的配额制度都是经过科学评估体系来确定各地方配额,美国是通过观察员制度以及八大区域系统收集数据为限额提供标准,挪威是通过渔船监控系统收集数据,中国是依据历史捕捞量或者地方抽样报告来估计,相比之下数据缺乏动态性以及准确性。

3.2 不同地区蓝色粮仓发展政策比较

3.2.1 美国、挪威。美国海洋农业的许多法律都是基于海洋环境保护和维持物种多样性而设立,在渔业活动开展的全过程贯彻“渔业源评估管理”“国家渔业管理计划”“国家渔业观察员项目”3个主要政策。各州政府再根据各州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养殖、捕捞管理条例与标准,并由联邦和各州渔业管理机构及相关渔业协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惩罚措施。

挪威是最早建立渔业法规的国家,在产业链各个方面都建立了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得挪威捕捞业规制和养殖业高效发展变得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同时,政府颁布并实行的《水产品质量控制法》《水产品出口条例》等法规,也为挪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文鱼出口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柱。挪威的渔业财政补贴政策规定,渔业财政补贴一部分由政府承担另一部分由保险基金会承担,依靠政府对渔业科技的大力投入,挪威顶级院校以及国家级研究中心带诞生了多项世界领先的水产技术。

3.2.2 山东、福建。山东和福建并没有建立完整的省级渔业产业链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说蓝色粮仓某一关联产业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但因地制宜出台适合当地渔业发展的政策是值得提倡的。与美国、挪威相比,中国的渔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可依据的法律法规有部分内容缺乏具体标准,甚至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缺乏认定标准,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也存在部分空白的情况。中国对于渔业资源的治理主要依据2018年修改的《中国海洋渔业法规》,地方的条例多是在《渔业法》的指导下设立。结合不同产业的状况来看,挪威、美国拥有完整的渔业法体系,中国的渔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可依据的法律法规有部分内容缺乏具体标准,甚至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缺乏认定标准,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也存在部分空白的情况。

4 广东省蓝色粮仓发展模式优化措施

4.1 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海洋第三产业发展

开拓渔业养殖的空间,发展深蓝渔业。学习挪威深海网箱养殖经验,加大深海网箱养殖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深入促进深海养殖相关技术装备研发的产学研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网箱技术。学习山东和福建海洋牧场建设经验,把“生态优先”理念深入贯彻到海水养殖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手段进行实地考察,并建立广东省自己的渔业资源评估体系,根据评估结果来指定相应的渔业管理计划。鼓励海水捕捞向远洋拓展。可借鉴美国的观察员制度或者挪威的监督管理制度,对捕捞量、捕捞过程、捕捞品种等进行监控。近些年,休闲渔业等海洋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广东省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广东省应结合不同沿海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打造地区独特的休闲渔业品牌,例如潮汕地区的客家文化。利用客家文化打造客家渔村。其次,提高休闲渔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人员的素质,注重服务质量,由行業或政府组织专门的中间部门进行监管。

4.2 提高渔业科技研发能力,加快渔业科技成果转化

广东省政府在蓝色粮仓科研投入的资金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中高水平,推动了一大批渔业技术、品种的学术研究。但在资金结构上除了依靠国家财政划拨,还可以效仿美国的做法,引入社会公益资金,减缓政府的财政负担。要让基层工作人员加入渔业科技的研发中。学者、专家们主要负责渔业科技创新与研发的过程,基层人员负责将研究成果转化成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模式或者将研究成果具体化、简便化。另外,政府要制定明确的渔业研究方向,统筹管理每个研究所或高校的研究项目,避免重复研究。同时,政府可引导社会有关企业加入科研创新领域。一方面减少财政负担,另一方面社会企业的经验可以解决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

4.3 发挥协会作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光靠政府监督与规制很难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广东省应当积极发挥中间组织与群众的力量。设立相关产业的协会组织,政府简政放权,给予协会部分权力。参照挪威在行业监督上措施,协会派出成员陪同渔户作业,随机抽检渔户作业规范等。另外,设立蓝色粮仓相关行业的专项基金,有关协会占一定基金份额用于日常监管、开展行业教育等工作。在鼓励群众参与层面上,应当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保障群众参与的权力,建立完善的投诉与举报机制,明确公众的参与范围、参与渠道等内容。同时丰富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把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渗透进日常生活。利用情景剧广告、征文比赛、示范教育基地、宣传教育讲座等形式提高广大群众对海洋资源保护的意识,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保护海洋环境。

4.4 健全法制管理体系,整合管理机构职能

广东省要加强渔业法规的配套立法,减少法律法规条例不明确,甚至是空白的情况,定期更新法规条例。要尽快制定“三无渔船”、违规使用渔具等行为的惩罚标准,出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工作指导条例等,争取在法律法规等文件上给予最全面的立法保护。健全享受财政补贴后续行为的规范,积极深入渔船燃油、渔民的补贴制度改革,增加有关专项基金,倒逼渔业有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整合机构职能,增加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增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合统一行动。同时要建立起省级的独立渔业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各部门、部门之间联合执法的情况。还要关注政府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要定期组织机构人员开展内部培训,对法制工作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法律知识考核。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精神,优化机构内的政治生态。从源头上杜绝腐败,弘扬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加强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于会娟,牛敏,韩立民.我国“蓝色粮仓”建设思路与产业链重构[J].农业经济问题,2019,40(11):72-81.

[2]李大海,韩立民.中国“蓝色粮仓”理论研究进展评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31-35.

[3]刘洋.中国经济新常态与“蓝色粮仓”可持续发展趋势研究:以大连市为例[C]//上海市法学会.《上海法学研究》集刊:上海市法学会海洋法治研究会文集.上海:上海市法学会,2019:86-91.

[4]张兰婷,王波,秦宏.论我国“蓝色粮仓”发展模式的构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36-44.

[5]杨红生.我国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与实施途径[J].水产学报,2019,43(1):97-104.

[6]李大海,韩立民.陆海统筹构建粮食安全保障新体系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9(6):109-117.

[7]卢昆.蓝色粮仓支撑产业系统构成及其功能定位[J].社会科学战线,2015(9):65-71.

[8]梁铄,陈琦,韩立民.中国“蓝色粮仓”生产潜力评估研究[J].农村经济,2018(6):49-54.

[9]王建友.政策、制度供给视角下的海洋捕捞渔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9,40(11):25-31.

[10]王波,翟璐,韓立民,等.产业结构调整、海域空间资源变动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J].统计与决策,2020,36(17):96-100.

[11]刘波,龙如银,朱传耿,等.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水平测度[J].经济问题探索,2020(12):55-65.

[12]张懿,纪建悦.中国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驱动因素分解[J].农业技术经济,2020(4):94-106.

[13]李忠义,林群,李娇,等.中国海洋牧场研究现状与发展[J].水产学报,2019,43(9):1870-1880.

[14]赵奇蕾,陈桂莹,祁思琼,等.休闲渔业经济研究进展[J].海洋湖沼通报,2022,44(4):176-184.

[15]游桂云,杜鹤,管燕.山东半岛蓝色粮仓建设研究:基于日本海洋牧场的发展经验[J].中国渔业经济,2012,30(3):30-36.

[16]秦宏,孟繁宇,杨文娟.“蓝色粮仓”关联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40-46.

[17]张兰婷,刘康,韩立民.“蓝色粮仓”建设潜力评估:来自我国沿海11省市的经验[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24(6):235-248.

[18]李晨,杜文奇,邵桂兰,等.蓝色粮仓战略下青岛市远洋渔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J].河北渔业,2016(9):56-59.

[19]杨红生,章守宇,张秀梅,等.中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战略思考[J].水产学报,2019,43(4):1255-1262.

[20]袁华荣,陈丕茂,禤国荣,等.广东省海洋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20,38(1):92-104.

[21]操建华,孙东升.中国现代水产种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3):377-389.

[22]何天华.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23]张锐.广东省牡蛎产业发展的公告政策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4.

[24]高阳.广东省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与政策建议[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5.

[25]叶焕强,杨明,禤国荣,等.广东省休闲渔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新经济,2016(31):26-41.

[26]白洋,张瑞彬,赵蕾,等.美国海洋生态系渔业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20(10):82-90.

[27]张宇雷,倪琦,刘晃,等.挪威大西洋鲑鱼工业化养殖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8):310-315.

[28]韩超.山东:“五带”引领水产绿色养殖多点绽放[N].农民日报,2020-01-11(006).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4,52(2):247-249,256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借鉴发展模式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