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疗旅游的影响因素与创新机制研究
2024-02-01王少安
王少安
(苏州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在服务业与医疗产业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一大难题。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旅行社和国内的医疗机构应该联合推出适合当下国情的“医疗+旅游”套餐,在不违反一定的规章准则下,将现有资源有机融合,发展医疗旅游。
一、文献综述
14 世纪初,国外首创性地推出“康乐旅游(Health Tourism)”,而“医疗旅游(Medical Tourism)”则是从康乐旅游中演化出来的一个细分市场(1)。 从国外文献来看,“Medical Tourism(医疗旅游)”字眼首先出先于2008 年,并于近几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2)。 内容上,医疗旅游存在跨学科交叉现象,主要集中在管理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现状分析。从国内文献来看,“医疗旅游” 字眼也出现于2008 年,内容为针对上海市开展旅游医疗的可行性研究(3)。 近几年来,由于疫情的冲击,医疗旅游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内容主要聚焦于定性分析为主的国外研究成果品鉴、实证分析等(4-9)。 同时,定量分析也于近几年开始出现: 周璞等运用非正态分布与T 检验对上海市入境医疗旅游发展的情况进行探讨(10)。 卢飞等以中国30 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推断中国各省份医疗旅游的开发潜力(11)。费广玉等。运用Cite Space 索引对医疗旅游领域研究热点等进行计量分析(12)。综上所述,目前中国医疗旅游方面的研究依然以可行性研究、路径研究与归纳总结的定性研究为主。 本文从需求方(游客)和供给方(政府)所构建的医疗旅游模型出现,扩大研究范围。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正式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统计人口特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户籍、职业等;第二部分是重要性-绩效表现感知, 内容包括医疗旅游建设的各个方面。 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5 分量表进行统计(表1)。问卷主体由三部分组成:针对当地旅游局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针对学生采用线上问卷、针对医疗机构采取线上会议访谈。 共发放问卷510 份,回收有效问卷474 份。
表1 李克特(Likert)5 分量表
(二)修正IPA 法
IPA(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首先由Martilla 和James 提出,他们将该方法定义为一种易于应用和衡量重要性和性能的技术,可以轻松地识别组织的优点和缺点,并评估产品/服务的客户满意度(13)。 然而,这种典型的基于象限的IPA 应用可能有效性较低,即使是最好的IPA 程序的有效性可能仍然有限(14)。因此,在IPA 象限图中引入45°辅助线是评价满意度较为普遍的方法, 距45°斜线的距离代表因子的重要性与实际绩效的差距,距离斜线越远的因子越需要管理者关注,从而便于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与优化(15,16)。
目前,IPA 方法的模型选择主要有QM、SCQM、DCQM、DM、IPGA、IGA 等(17)。总的来说,对角线模型DM 的性能优于QM 模型, 这种修正的IPA 法能清晰地指出各项因子改进的轻重缓急之势。 目前,IPA已被广泛运用于低碳旅游、智慧旅游、生态旅游、野生动物旅游、可持续性旅游等(18-22)。
三、模型构建
(一)预测指标生成
鉴于当前没有完备的医疗旅游模型可参考,因此本文根据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2022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与中国乡村振兴与康养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线上峰会》以及基于三方主体(旅游局、旅游专业学生、医疗机构)的访谈基础之上, 初步获得19 个影响医疗旅游模型的感知因素(表2)。
表2 医疗旅游模型预测指标图
(二)假设模型构建
医疗旅游模型预测的19 个指标包含硬件、软件、生态、人文、政策等,几乎涵盖了“吃、住、游、购、行、娱”各个方面。 借此构建医疗旅游假设模型(图1),含9 个潜变量。 其中,医疗旅游模型为内在潜变量,Y1—Y8 为外在在潜变量,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假设H1—H9 对建立医疗旅游模型有直接显著影响。
图1 医疗旅游假设模型
(三)信度和效度检验
通过SPSS19.0 应用软件对问卷信度进行检验,计算得出19 项因子的重要性和实际感知的克朗巴哈信度系数(Cronbach’s α),分别为0.897 和0.843。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分析显示调查的指标中几乎P值都<0.05,表明测试量表的可靠性较高(表3)。
表3 医疗旅游期望值和感知度的配对样本T 检验
(四)结构模型修正
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法(ML)对假设模型进行拟合度检验(表4),总体各指数都达到理想值,但经过上述检验,绝对拟合指数中优度指数(GFI)、增值拟合值数中比较拟合指数(CFI)、增量拟合指数(IFl)仍未处于理想值区域范围内。 因此,进行进一步检验,如表3,形成更加理想的修正结构模型(23)。 综上所述,经过检验后,H1—H9 成立。
表4 医疗旅游模型拟合度检验
四、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疗旅游的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
(一)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4 可知,修正模型拟合度更好,图2 描述了各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及程度, 图中***、** 分别表示P<0.001、P<0.01,e表示结构方程模型中的残差,其中X1—X2、X5—X7、X14 属于硬件层面医疗化;X8—X10、X11—X13、X15—X16 属于软件层面医疗;X3—X4 属于人文层面医疗化;X17—X19 属于疫情(特殊)层面医疗。
图2 医疗旅游模型参数值
1.硬件层面医疗化。 硬件设备医疗化对医疗旅游模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57,假设H1 成立。主要影响为专业医疗设备(0.72);其次是辅助设备(0.62)。 硬件场所医疗化对医疗旅游模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8,假设H3 成立。 周边医疗化对医疗旅游模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8,假设H6 成立。
2.软件层面医疗化。 游客服务医疗化对医疗旅游模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64,假设H4 成立。 额外服务医疗化对医疗旅游模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21,假设H5 成立。 医疗化管理对医疗旅游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33,假设H7 成立。
3.人文层面和疫情(特殊)层面医疗化。 周边医疗化对医疗旅游模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7,假设H6 成立。疫情防控医疗化对医疗旅游模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46,假设H8成立。
(二)创新机制分析
根据医疗旅游视角得出医疗旅游模型主要集中在医疗设备医疗化、工作医疗化等8 个维度(图3)。 以影响医疗旅游模型的8 个维度为标准,归纳出医疗旅游的9 个驱动层面,在此基础上,形成“供需层-驱动层-决策层-目标层” 的医疗旅游创新发展机制(图3)。
图3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疗旅游创新发展机制
1.供需层。根据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各维度对医疗旅游模型都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Y4、Y5从需求方角度出发,可归纳出游客对医疗旅游的要求为“医疗功能健全”。 相类似,Y7 归纳出游客对医疗旅游的要求为“信息共享高效”。Y6 归纳出游客对医疗旅游的要求为“保健产品丰富”。Y2 对医疗旅游的要求为“人文化管理健全”。 Y1、Y3 归纳出游客对医疗旅游的要求为“节能环保低碳”。Y8 归纳出游客对医疗旅游的要求为“深层需求扫盲”。 从供给方角度来看,硬件设备医疗化、游客服务医疗化等更多地是体现在政府对“成本”“安全”“收益”的要求上,尤其是在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阶段。
2.驱动层与决策层
第一, 基础工作针对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展开。 保健因素即针对医疗旅游建设中配备医护人员、配备医疗用具、设立医疗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游客心中处于底线位置,是景区理所应当具备的功能。 激励因素即针对医疗停车场、医疗厕所、医疗周边等功能,这类功能若能具备可给游客带来一定程度的满意度。 具体体现为“注重身体素质机能提升”与“提高医疗旅游各项功能”。
第二,提升工作由创新因素、政策因素等6 项因素展开。 创新因素即游客期望景区实现“互联网+医疗”的功能,增加便利和效率,具体为“融入科学技术手段/工具”。 政策因素即游客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疗人员的水平、医疗设备的先进性等因素产生较高需求,与当下政策不谋而合,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人本因素即游客期望医疗旅游模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表现为“注重人性化设计与管理”。 社会因素即游客期望景区提供的医疗服务与当下社会群体的偏好与重心相一致, 如各种检测、基本身体机能体检等。 环保因素体现出游客在医疗旅游过程中更加注重低碳、环保,如是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技术因素是医疗的水平、技能要与时代同步发展,而不是故步自封,停滞不前。
第三,保障工作由供给方视角出发,主要体现为效价因素。 即在医疗旅游建设过程当中,要兼顾医疗旅游景区的建设成本与效益的大小,力求以最小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 同时,又不降低游客的旅游体验,表现为“考虑‘成本-收益’均衡”。
3.目标层。 基础工作是为了在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基础之上,尽可能拔高景区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提升工作是对景区的硬件、软件、人文等进行质的升级,力求融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景区的竞争力。 保障工作更多的是打造景区的良好口碑,建设城市文明窗口。 三者都对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相关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促进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医疗活动的开展,从而推动医疗旅游进程。
五、结论
第一,疫情防控常态化视角下,基于结构性访谈+IPA 问卷构建假设模型,并通过修正指数过高的潜变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拟合度更好的修正模型,得出8 个影响医疗旅游建设的维度。 其中,游客服务医疗化对医疗旅游建设解释程度最大,而硬件场所医疗化、周边医疗化等解释程度较小。 第二,在影响因素的8 个维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归纳出医疗旅游建设的9 个驱动层面,形成“供需层-驱动层-决策层-目标层”的医疗旅游创新发展机制,实现医防结合。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第三,本文在需求方与供给方的基础之上,提出医疗旅游创新发展的机制模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实现“人民医疗需求得以满足”“景区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城市文明窗口得以建设”。 未来,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导下,在各景区完成试点工作后, 可借助TOPSIS 模糊评价等方法对医疗旅游建设进行更进一步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