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
2024-02-01叶葆倩
叶葆倩
上高中时,总会因为各种教学需求而更换任课老师。于是很自然地,在我升上高二时,班级迎来了一位新的语文老师。
新语文老师是位男老师,人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戴一副黑色方框眼镜,没有什么很突出的特点,长得有一点点凶,整个人却给人一种宽厚的感觉。那时刚开学,大家的假期作业还没交,他进到课室,上来就是一句:“有同学的语文作业还没写完吧?”顿时把全班人吓了一跳,一时氛围十分紧张。没想到过了几秒他又笑眯眯地接着说:“那也没关系。没写完作业你们心里愧疚,之后就更会好好学了。”瞬间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小声笑起来,一时间氛围又轻松了。之后他又说了些别的,简单介绍了下自己,健谈中有稳重,幽默中又有严肃。仅仅一个照面,便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那之前大家是抗拒新老师的到来的。毕竟上一任老师很好,人有趣,课讲得也好,大家都舍不得她。可这一个照面后,班里竟再没听到过一声怨言。
后来的日子平平淡淡,大家很快跟新老师熟悉起来。新老师姓“于”,不知谁开了个头,自某天后,大家便都亲切地叫他“老于”。
老于上课很有自己的风格,气氛轻松,又不过分热闹,每堂课下来都能学到很多知识。老于讲课还有个特点,常讲着讲着就推荐起书来。他推书不是长篇大论,只是随口提一下,言辞间是很希望你去看的意思,但你要是没看,他也并不会在意。
坦白说,我并不太記得他到底是用什么方法让课堂变得那么吸引人的,我只记得每次上完语文课都觉得很愉快,即使不愉快(这往往是有什么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也很有收获感。这使得我每天最期盼的就是语文课,即使前一天晚上熬夜了,也能撑一节语文课不倒。
后来有一节课他说,他喜欢轻松又能学到知识的课堂,不过分热闹,也不过分枯燥。他是这样说的,也这样做了。我打心眼里佩服他,我想着,要是以后我成了老师,也要像他这样。
日子一天天过着,高二到高三似乎只是眨眼的一瞬间。万幸,老于依然带我们。他仍跟从前那样讲着课,氛围轻松,但知识点更密集了。高三下我才恍然明白,老于有一张网,整个高三他就是在教我们“织网”。只要这张网织得好,每个部分都踏踏实实织好了,高考没什么大不了。我第一次见逻辑思路那么清晰的老师,建起的框架那么稳扎,像是摸透了所有规律,任何情况都能随手化解。
我的语文成绩一般,老于来之前稳定地保持在平均分以下。后来过了一个学年,我的成绩稍有起色但仍不稳定,所以高三每次联考完我都会拿着卷子找老于分析,把每个错题都弄明白。
有一次,我因为一个问题跟老于起了争执,大概是某句话让他听了不对了,他突然很生气起来。我没想到他反应那么大,忙喏喏应了。要走的时候,他让我把之前发的一份卷子的总结好好看一下,我说我没带智能机,没法看。学校管智能机管得严,网课后老师又爱用微信发文件,有的人偷偷带了智能机,我没带,反而没法看,委屈坏了。他便有些气急了似的笑着跟我说,无论怎样,想办法找别的同学的来看,我忙应了。过了一节课下课,我便看到老于径直往我这边走来,我还愣着,他就往我桌上放了一叠纸,说:“去年卷子的总结,你好好看下。”我简直受宠若惊,赶忙道谢。我对着那份总结,心里五味杂陈,仔细地看了一遍,又折起来,小心地收好。
老于真的是个很矛盾的人。我在历史班,老于在我们班上虽然偶尔会发脾气,但大多数时候都温温和和的。他会跟我们讲一些关于他的事,有时分享些诗歌,甚至高三时会每周拿一节课给我们讲一位哲学家。在我眼里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甚至有时显露出些天真幼稚,那种光芒谁不向往?可偶尔也能从其他同学口中听到他的一些事迹。他除了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还是二班的班主任。他们说老于在二班很严厉,甚至有些一般人听了都觉得过分严厉的要求。我记不太清了,也没去证实,只知道他们口中的那个“老于”跟我所认识的老于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要是那是真的,那老于真的是一个太过矛盾的人。他像是把所有理想都寄托在了我们班,又把所有的现实都给了二班。他不是理想与现实的混合体,这两者在他身上是分裂的,没什么融合;他是理想与现实的拼凑体,却又拼凑得严丝合缝,结合得恰到好处。我没见过这么神奇的人。
高考前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他没有上课。他给我们分享了几首诗,说了一些话,然后拿出他给我们写的诗,一个人一个人地发。诗印在学校常见的那种粉红色纸上,每个人的诗都不一样,收到者的名字散落在诗的字里行间,诗的意思是老于对那位同学的印象。我们班有,二班也有,八十八个人,就是八十八首诗。这太犯规了,没有人会不感动。我又想起第一次照面时他说他以前是文青,但现在不是了,还告诫我们不要当文青。但我想他的“文青”大概是刻在骨子里了,即使他自己否认,但那些天真理想依然存在,镌进骨子里的东西是抹不掉的。不知是谁起了头,让老于在发下来的诗上签名,顿时一堆人围上讲台,纷纷要老于签个名。他像是被吓着了,一边愣愣地,一边笑着说“我从来没有过这种待遇”。那笑很腼腆,却溢出了许多高兴。于是他又把所有的诗收上来,一张张签好了名再发下去。
我说不清自己对老于究竟是什么感情,敬里带着一丝畏,困惑后是很纯粹的喜欢。他打破了我多年来设置在标准答案上的枷锁,给我迷茫又无力的高中生涯带来一阵暖风,甚至于种下了我想当老师的种子。而多年后,每每想起老于,想起这些往事,我便觉得心中多了些力量。
我很感激能在高中遇到他。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