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铁娘子”胜选,平衡外交将继续
2024-02-01吴阳煜
吴阳煜
全球进入“选举大年”2024年后,南亚地区人口最为稠密的国家孟加拉,率先在1月7日举行了5年一届的议会大选。当晚,各选区的初步结果显示,人民联盟已经赢得过半席位,意味着已经连续执政15年的人民联盟主席谢赫·哈西娜,得以再度留任总理。
根据孟加拉选举专员在投票日后公布的数据,这场大选的投票率约为40%,低于上届大选的 80%。原因是,以“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为代表的政坛反对力量,在2023年公开表示将抵制本届大选。加上孟加拉国的经济体量接连超过越南和马来西亚,而哈西娜对华态度温和,美国对这次大选也给予了重点关注。
“召唤已经到来,是时候上路了。”面对反对派呼吁罢工以抵制选举,哈西娜在选前最后一次的竞选演讲中说,“今天我出现在你们面前,请求投票支持船这个标志(选票上的人民联盟标志)。”
在穆斯林占比超过90%的孟加拉,两位女性总理的经年缠斗,算得上是该国的政治奇观。自哈西娜领导的人民联盟2008年12月赢得议会选举后,该国政局总体保持稳定,但由于反对党领袖卡莉达·齐亚因贪污罪名成立遭到监禁,在孟加拉的主要城市中心、大清真寺等地点,仍可见一系列的抗议示威活动。
孟加拉政府在2023年11月初通报称,民族主义党发起的罢工和封锁,导致该国每天损失160亿塔卡,相当于孟加拉GDP的0.2%。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自上世纪70年代初成立以来,其政坛充满了“枪与暴徒”,发生过多起军事政变,以及针对政治人物的暗杀事件。就在反对党声明抵制本届大选后,有南亚政情观察组织警告称,2023年政治暴力事件已在该国造成70人死亡、超过7000人受伤。
“家族政治长期以来是南亚地区的一大政治特色。历史上,孟加拉国大部分时期是哈西娜家族领导的人民联盟,与卡莉达·齐亚家族领导的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轮流上台执政,受内外因素影响,政治斗争有时候异常激烈,特别是在其他国家干预的背景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红梅向南风窗表示,哈西娜连续执政15年来,在国内经济方面的治理成效有目共睹,这为她的续任奠定了坚实民意基础。
此前在2018年,卡莉达被控贪腐而遭到判刑,出狱后已经让出党首一职,而哈西娜的总理任期延续至今,似乎显示长期互相敌视的两大政治家族恶斗的格局,至少在国会政坛上已经告一段落。李红梅表示:“尽管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指责哈西娜操纵大选,并借此干预孟加拉国内政、煽动反动派力量,但成效微乎其微。这得益于哈西娜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民意‘基本盘’。这也充分说明,孟加拉国选举政治最终的走向,取决于谁能真正促进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
在孟加拉这个绝大多数人口靠农业吃饭的种植业大国,有大约30%的GDP来源于农业。诸如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孟加拉的民生威胁甚大。在饥荒困扰下,该国曾长年从多个渠道进口粮食,而在农村地区的大量闲置劳动力,更与该国的贫困、就业等重大经济议题息息相关。
重压之下,这个人口密度居全球前列的低洼之国,大力发展成衣制造业、造船和拆船业。时至今日,孟加拉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成衣出口国,服装出口占总出口的80%以上,主要出口至欧洲和美国。这是孟加拉经济的重要根基。
反过来,欧美国家近年来多有指责孟加拉“血汗工厂”的声音,一定程度刺激着哈西娜政府在原有的“加工出口区”基础上,积极实施更为吸引外资的“经济特区”发展战略,以谋求产业升级,增加产能与出口。
在上个财年(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孟加拉国的实际GDP同比增长6.0%。虽然受主要出口市场经济放缓、持续通胀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纷纷将孟加拉新财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下调为5.6%到6.2%不等,但回顾近5个财年,孟加拉的实际GDP年均增速依旧达到了6.3%。
“自2009年哈西娜开始连续执政,15年来孟加拉国政治稳定,经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5年孟加拉国跨入了中低收入国家之列,2026年有望从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的名单上‘毕业’。而且,孟加拉国已连续多年人均GDP高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南亚人口大国中首屈一指。”李红梅这样告诉南风窗。
早在2014年时,哈西娜领导的人民联盟,就发布过名为《孟加拉国愿景2041》的纲领性文件,提出该国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长、消除贫困以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对于哈西娜在执政初期提出的‘金色孟加拉梦想’规划,在2020年2月,孟国家经济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孟加拉国2021—2041年愿景规划》, 致力于‘2041年愿景’的具体落实—哈西娜承诺通过20年的发展,到2041年将孟加拉转变为一个发达国家。”
在新冠疫情暴发前的十年里,孟加拉平均GDP增速达到令人瞩目的7%。李红梅提到,在上述减贫方面,孟加拉国成效显著。“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其贫困率从2010年的11.8%下降为2022年的5.0%,优于南亚平均水平;在医疗卫生、健康营养、教育、电力供应等领域进步较大。可以说,孟加拉国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的脱贫和发展树立了‘榜样’。这些成就,与哈西娜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
她同时认为,在孟加拉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来自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合作功不可没。“根据中国驻孟大使馆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孟‘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丰硕,‘14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用,或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中国对孟投资存量增至近14亿美元,在孟中资企业已近700家,累计为孟创造超55万个就业岗位。正如中国驻孟大使姚文所言,在孟加拉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一帶一路’是与‘2041年愿景’和‘金色孟加拉’梦想最契合的发展合作倡议。”
历史上,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上台掌政后,穆斯林国家孟加拉与三面接壤的印度的关系就会发生波动。相比之下,对印更为友好的哈西娜,曾经在遭到他国武装分子行刺之后,寻求印度的保护与援助,也有过6年在印的流亡经历;哈西娜政府还与印度合作开展广泛的打击恐怖主义活动,足可见两方关系之密切。
选前,对于“印度暗中协助哈西娜连任”的说法,印度政府予以否认,但亦有该国官员带有警告意味地表示,若孟加拉在政党轮替后与印度发生冲突,将会使前者转而与其他亚洲地区大国加强关系,这不仅影响到印度东北部的国土安全,还会有更多的武装团体在两国边境肆虐,导致区域秩序更为动荡。
另一边,随着孟加拉在2016年成为第一个在政府间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南亚国家,其与中国的关系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22年6月25日,经过中资承建企业8年施工,在整个南亚地区历史上建设难度最高的大桥—帕德玛大桥正式建成。在哈西娜于通车仪式上露面后,外界有评价称,帕德玛大桥缝合了被稠密河流分割的孟加拉,让这个国家的地理面貌和经济格局就此被改变。
在“孟加拉陆上唯一的邻国”印度,包括政府高层在内,有不少人对中孟合作关系的加深表达过担忧,认为这会削减印度在南亚的影响力。但值得赞赏的是,无论是具有联通孟国东西部战略意义的帕德玛大桥,还是南亚地区首座水下隧道“国父隧道”,都显示哈西娜政府似乎并没有因为印度方面的顾虑和忌惮,而放弃或回避与其他区域内大国的合作,而是以务实的态度把本国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最近的一个例证是,印度媒体在2023年底爆料称,孟加拉正同由15国组成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集团进行谈判,可能在本届议会大选后,正式宣布加入RCEP的计划。而这在此前于谈判最后关头宣布退出,决定不参与签署RCEP的印度看来,“可能给印度产业带来巨大挑战”。
无疑,处理好对印关系,一直是往届孟加拉政府外交政策的关键议题。但在李红梅看来,在不同的阶段,孟加拉的外交方针展现出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回顾历史,从孟加拉国独立至今,尽管孟方一直强调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但它的外交政策实际经历了几次調整,从刚独立时偏向印度的外交政策,转变为反印度色彩浓厚、积极拥抱西方的外交政策,再到寻求与各方发展友好关系、追求多元平衡外交的政策走向。”
李红梅称:“1975年10月中国与孟加拉国正式建交,此后很长一段时期里,特别是在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主政时期,该国基本延续了齐亚·拉赫曼将本国定位为‘东方瑞士’的外交基调。而哈西娜上台后,尤其是2009年以来,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是与各大国都保持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其多元平衡的外交政策,有着基于经济发展、区域安全和政治稳定等现实需求的综合考量。”
从自己2023年5月赴孟调研考察的经历出发,李红梅告诉南风窗:“孟加拉国的专家学者普遍表达的一个统一观点是,孟加拉国愿意与各方发展友好关系,无论是与中国、美国、印度,还是其他国家,不会在大国之间选边站队。甚至(他们)还表示,愿意为促进中印关系的缓和,发挥‘桥梁’作用。”
她预测,孟加拉新一届政府对外政策会有延续性。“其多元平衡外交的总基调,应该会延续下去,而且过去孟加拉国十多年的发展成就也充分证明了,多元平衡外交,是一项对孟加拉国而言较为明智的外交选择。”
2024年新年伊始,环视周边及自身的政治环境,该如何更好地调整内政及外交政策,来应对全球地缘政治危机频发所带来的能源价格高企等考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多机遇,这应该是哈西娜在新的5年任期里,需要为孟加拉未雨绸缪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