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这座三线小城,为何能拿下世界第一?
2024-02-01张婉莹
张婉莹
“在亳州,没有买不到的药材,也没有卖不掉的药材。”
来自河南鲁山县的种植户郭春青,种植山茱萸、辛夷和经营中药材已有25年时间。作为种植大户,每年他都会跑到安徽亳州来卖自己的药材。
在交通不便的千禧年前后,长在深山里的药材烂在地里没人收,只能“贱卖”。但只要来到亳州这样的中药材集散地,就会有很多药材中间商,帮忙把货物匹配给有需求的厂家。
方圆200公里皆是平原,居于中原核心地带的区位优势,让亳州从古至今都是贸易往来的要塞。从亳州坐高铁到郑州的时间,甚至比到合肥的时间还要短。
亳州古称“谯城”,地处皖北,靠近河南。历史上,从亳州走出来的名人很多,最受亳州人尊敬的,一定是“神医”华佗。
在当地,不仅有以“华佗”为名的中医院,甚至连中药材专业市场,也冠以“华佗”之名。不夸张地说,在亳州,有五分之一的人从事的工作都与华佗留下的“遗产”有关。
不止一位亳州人向南风窗记者表示,亳州当地有“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几乎每个人都有亲友从事中药材相关行业。
亳州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过去一年里,“涨价”成为中药材行业的关键词,价格上涨自然也影响了亳州这座小城。有人成为“隐形富豪”,也有人苦苦挣扎在亏损线边缘。
这座独特的小城,有着独特的路径和未来。
2023年12月的亳州,气温已经降到零度。清晨8时许,街上行人寥寥无几,但在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又名“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内,人头攒动,气氛火热。据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副总经理苏彪介绍,每天约有6万人来此进行中药材交易。
在交易大厅的电子屏幕前,围坐着不少全国各地来的药材商贩。通过屏幕上的康美中药材价格指数可见,自2022年12月后,中药材价格指数一路走高。根据2023年12月23日发布的指数,总指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3.41%。
中药材的生长需要周期,价格也会随之波动。价格周期上,一般3年为一个小周期,9年为一个大周期。
“目前的市场运行规律已不符合历史经验。”根据中康云瓴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贾海彬在2023年中医药生态大会上的分享,紫苑、白术、猫爪草等品種,一年内价格涨幅超300%。
中药材的涨幅在2023年8月达到顶峰。反映中药材市场整体价格情况与变动幅度的天地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当月达到3604高点,较2022年同期增35.02%,创造了近16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尽管之后几个月部分回落,但中药材整体价格仍处于高位。一位中医馆的医生向南风窗记者抱怨,以前开一服药的价钱约在一百七八,现在没个两三百元根本下不来。
中药材的涨价,影响到种植、加工、流通等整个产业链。如具有安神功效的酸枣仁,在零售端一公斤售价暴涨至千元。坊间传言,在酸枣仁涨价后,亳州当地一位种植酸枣仁的大户身家翻了几番。
这种“造富神话”普通人或许一生都难得一见,但近一年来常在亳州这座小城上演。
“药二代”邢初阳曾入手过一批酸枣仁,却在涨价前几天以较低的价格抛出。后来酸枣仁价格翻了不止5倍,他后悔到掉眼泪,“不夸张地说,真少赚了一栋别墅钱”。
原料端的上涨,势必由消费者买单。除了老百姓买药更贵,从事饮片与配方颗粒加工的企业,在“涨价潮”下,日子也过得艰难。
王鹏的谓博药业,做的是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加工的买卖。一年能生产中药饮品5000余吨,中药制剂2000万盒,在当地私企中可以排到前十,也会为一些大型药业集团做贴牌加工与生产。
据王鹏讲述,很多大客户会在年初与自己签好一整年的合同,然后分季度供货。合同上的定价是固定的,倘若第二季度原料端开始涨价,但交付的价格与质量依旧得按照年初的合同来算。“不供货我们得付违约金。”王鹏叹了口气。
就这样,夹在上游种植与下游药企之间的加工商们,成本上升,为了不丢掉老客户们,或许还得赔钱保生产。
一些药材价格的上涨,在王鹏看来一部分是游资“炒作”的结果。
因为中药材的农产品属性,不需要太多钱就可以把某个品类全部垄断,人为造成市场上供求关系不平等。等价格上涨后,游资抛售囤积的药材,赚得钵满盆满。
中康云瓴中药产业数据库发布的《2023年中药材涨价热力分布图》显示,传统药材市场集中度与涨价热力高度吻合。如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甘肃陇西等地,有80%以上的品种涨幅超三成。
可以说,市场集中度越高,药材涨价也就越多。资本正借助传统药材市场流通支配地位,促使中药材金融化,并影响周边药农大户、工业企业产地公司也参与进来。
除了资本介入,种植端的减少与消费端的增多,加上部分地区大旱或大涝等气候因素,共同抬高了中药材的价格。
如2016-2018年,中药材生产基地迎来快速增长时期,年均增长均在1.5万家以上。但2018年之后,建设速度大幅下降,对市场周期造成明显负面影响。
气候也深刻影响了中药材的生产。华东区域信息专家史美强在中医药生态大会中表示,2022年贵州大旱,茯苓主产地几乎绝收。近3年连续的高温大旱,浅根系的品种如砂仁、佛手、草果、八角、茴香、覆盆子、五味子也大幅减产。
此外,疫情之后,民众用药需求增加,这也让药企扩大生产,对原料的需求更为强烈。
中药材涨价的成因复杂。在从事相关行业20多年的贾海彬看来,游资只是影响中药材涨价的因素之一。资源匹配失衡,生产端收益难以稳定,才是药材生产与价格屡屡失衡的核心原因。
他认为,中药材作为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提取物等最重要的原料,应在生产端由政府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对中药材农业生产进行强有力的保护。否则,利益分配格局的失衡、农业种植端過低的收益,将会造成农业端根本无法承载日益增长的绿色、道地、无公害的重任。同时,还会影响工业企业自建基地长期可持续,进而造成工业企业长期依赖中间环节保障供给,给资本介入创造机会。
贾海彬接受南风窗采访时举例,日本、韩国会通过公社与农业协会,以工业、商业、金融、保险等各种方式反哺中药材种植,不允许外部环节插手分割生产端的利润。这也保证了种植中药材的农民即便从事一线生产,收入也会在中产及以上。并且还会提高种植户的市场竞争力,打通市场销售渠道。
苏彪则给出不同意见。他建议政府可以对中药材进行战略储备。当游资介入时,国家通过市场操作,保证中药材价格稳定。中药材只要无虫害,多数囤放几年无碍。只是目前由于品类过多,无法像玉米、白菜等单一品类那么容易实现规模化储备。
真正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的话,无论是种植户还是相关从业者,谁都不希望中药材无序涨价的幅度太快。
中药材市场作为上下游的连接器,在价格震荡中受到的影响最大。而中药材市场,在亳州整个中医药产业链中,占比最大。
2022年,亳州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664.1亿元。其中,中医药流通贸易额达1265亿元;医药制造业产值356.5亿元;中药材种植业产值42.6亿元。根据亳州市药业发展促进局向南风窗提供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当地中药材贸易额约1100亿元,医药工业产值311.6亿元,较同期增长 15.9%。
为何在亳州,中药材贸易可以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这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当时,假冒伪劣的中药材让整个行业深受其害。为了规范市场,在国务院领导下,开展了中药材市场整顿工作,关闭了近百个条件不达标的市场。
1996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批准设立了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其他的中药材市场一律被取缔关停。
亳州的中药材市场便是其中之一。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地区的中药材市场已经衰减,但亳州以3.5万传统药材市场供应商的数量,远高于河北安国、江西樟树、河南禹州、广西玉林、成都荷花池等地。
因为中药材的农产品属性,不需要太多钱就可以把某个品类全部垄断,人为造成市场上供求关系不平等。等价格上涨后,游资抛售囤积的药材,赚得钵满盆满。
亳州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能做到规模最大、药材品种,除了独天得厚的地理优势,政府与市场管理单位对药材质量的监控与把关是关键。严管之下,亳州的中药材市场从业环境更为有序、简单。
掺假是中药材行业里的“潜规则”。中药材品种规格之多,给了不法分子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机会。山茱萸种植户郭青春提到,市场上染色增重以次充好的山茱萸,比他在原产地卖的价格还要低,这里面的水分可想而知。“一家饮片厂可能需要上百个品种,再专业的人也很难火眼金睛辨明每个规格和品种的优劣。”
为了打击掺假,亳州在2003年后就以壮士割腕的力度,对中药材市场进行整治。中药材专业市场即现在的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在2015年推行了联保管理。在中药材专业市场药商理事会的牵头下,市场内有摊位的药商自愿接受“十户联保、百户一组”的联保制度,并接受相关奖惩条款。 根据《亳州晚报》在2018年的一篇报道,当地商户为了保护亳州的金字招牌,市场二楼约6000个有摊位(包括样品号)的药商,均签字做出承诺。
“十户联保”质量承诺书规定,如有人发现联保摊位中有违规行为,经市场和行政主管部门处理查实后,管理公司给予举报人2000元至20000元的现金或实物奖励,并对违规者依照管理制度进行处罚,取消其租赁资格。
如公司和行政主管部门发现违规经营行为,但该摊位(样品号)所在“十名联保”中成员均未发现或举报,除取消违规者的租赁资格外,联保成员将接受监督不到位的处罚,即被取消当年“诚信经营之星”评选资格,还将给予当季度租金上浮约30%的惩处。
苏彪介绍,自己所在的市场约有2万名承租药商,全年交易额约在500亿元左右。市场内一个普通的摊位,一年的净利润约在20万元左右。若是经营阿胶、虫草等贵细药品,年利润更是在百万以上。即便守着个普通摊位,一家三口也能吃喝不愁过上小康日子。若为赚“快钱”掺假而被取消租赁资格,显然得不偿失。苏彪称,如若市场内的药商掺假,还会登上市场里的“黑名单”,想换个马甲让直系亲属帮忙代租,基本不可能实现。
“我们敢保证,康美中药城里无假货。”苏彪表示,公司作为市场管理主体,最重要的一个部门就是质量管理部,每天都会进行巡检抽查,并不断加大巡检力度。
除由药商签署市场安全承诺书与市场内质量监管部门巡检外,政府相关部门也会入驻市场开展日常监管,如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在药材市场内设有市场分局。
中药材虽与医药紧密挂钩,但目前,在我国中药材归属于农产品行业,产品附加值低,种植户还是得看天吃饭。如何实现标准化种植,从“农产品”向“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亳州迫切想要解决的难点,亳州市从绿色种植、市场升级、推进医药工业转型三方面着手。
若想农作物长得好,优质种子少不了。亳州市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在2020年共同成立了亳州市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从组培品种研发、良种选育等方面推动良种的标准化种植。
简单来说,就是与高校专家合作,培养更耐旱与耐涝的种苗,通过实验室组培的手段缩短育苗期,节省药材的成长时间,增加药材的经济收益。以白术为例,在2022年一场洪涝后,田里普通的白术种苗几乎全军覆没,而组培中心田里活下来了近一半的种苗。在不可控的天气下,优质种苗可以尽量减少种植户们的经济损失。
市场层面,除了加固中药材贸易的龙头地位,亳州还在推进中药产业互联网交易平台。如亳州市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珍宝岛),在2023年前三季度已实现交易11.82万批,成交额5.08亿元。
由于中药材专业市场的销售受国家政策的严格限制,明确规定不准炮制与切片,因此,国内的中药材市场相当于是“农贸市场”,农民与种植户采收的中药材原料,直接在市场内销售给下游饮片厂与中药企业。
从“中药材”向“医药”产业转型,相当于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升级的工业革命,若想真正落实,并不那么简单。亳州市药业发展促进局副局长廖自荣向南风窗记者表示,政府会通过补助有独家产品批文药企等方式,鼓励本地药企从传统产业进行升级,往“专精特新企业”的方向发展。
王鹏的谓博药业便是如此。从父亲手中接下饮片厂时,饮片生意的利润已经大不如前。王鹏利用已有的客户资源与拥有相关药品生产批文的优势,乘势向中成药企业转型发展。他认为,原料是为中成药服务,未来市场会以中成药为龙头,推动行业发展。
王鹏向记者介绍称,谓博药业有20%的药品与饮片出口至东南亚等地区。在产业端,亳州中医药已从中国走向了全世界,而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出海。2022年,国家药监局、农业農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部委联合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GAP);2018年,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首次提出无黄硫加工、无黄曲霉毒素污染、无公害以及全过程可追溯的“三无一全”概念。
“要把中医药推向世界,中药材是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认为,要不断提升中药材的品质,才能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保证。
自2020年亳州开始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以来,亳州中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涉及80多个国家与地区。在德国、瑞典、美国等医药产业发达地区,都有亳州相关企业出现。
两千年前写下《青囊经》的华佗根本不会想到,一棵小小的中药材,真的能令亳州跻身世界的舞台。
(文中邢初阳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