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高效学习
2024-01-31吴艳梅
吴艳梅
核心素养视野下,历史学科应着重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三自主”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入手,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三自主”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為核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坚定自信,树立自强精神与自律意识,提升学习能力。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三自主”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尝试,对提高学习质量、培养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一、课前自主预习,养成自学习惯
“三自主”模式,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独立查找相关资料,独立学习教材内容,完成自主探究,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预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第一步,是学生独立探索的第一个阶段。课前预习结果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促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初步理解学习内容。
以“抗日战争”内容为例,首先,我们要对学情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后,根据教材内容可设计如下预习任务:(1)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2)日本侵华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3)日本侵略中国的开端是什么?上述问题可以直接通过阅读教材并进行适当的思考后解答,作为课前自主预习的任务再适合不过。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课前自主预习是引导学生养成自学习惯的关键,学生要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阅读教材内容、主动查阅资料,在大量的文献信息中提取出相关知识并完成自学任务。
二、课中自主学习,实现能力提升
课中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由教师带领的自主学习,课中自主学习的目的性明确。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能够避免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走弯路。课中的自主学习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要提前设置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整个学习的过程务必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出自主学习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以“辛亥革命”内容为例。正式学习时,要留出十分钟的时间,用于检验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学生可以在这一环节向老师提问或与小组其他同学讨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不足。随后,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课堂探究类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在课上扮演“小讲师”,设计一个关于三民
主义的学习活动,整个活动流程由学生自主完成。在小组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本组探究成果。课中自主学习有目的、有条理、有组织地开展,能给学生完整的学习体验。另外,要注重对学生的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作出全面、系统的评价,便于掌握学情,调整后续计划。
三、课后自主复习,巩固学习成果
课后的自主复习则大多由学生独立完成。每一名学生在自学时收获不同,在课后复习时侧重点自然也就不同。此时,更需要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内容为例,要求学生整理出在本课学习中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将其以有条理的方式罗列出来,并在课后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能完成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新一轮巩固。课后,学生要按照时间脉络,绘制出该内容的思维导图,并清晰地标记出重要的时间节点。课后的复习巩固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课堂中未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重新梳理一遍知识,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理清、学透,能够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并制订出更适合自己的自学计划。
总之,“三自主”模式,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与自主复习,贯穿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