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缩略语生成机制的韵律语法阐释

2024-01-31张培翠庄会彬

语言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缩略语

张培翠 庄会彬

摘 要|本文从韵律语法的视角出发,探讨汉语的缩略语生成机制问题。文章指出汉语各类多音节存在双音化趋势,并借助韵律模板解释予以做出解释,亦即,汉语韵律模板(韵律词)表现为双音节形式,从而在汉语发展的总体趋势上,双音节受到青睐。对缩略的操作机制,则运用重音理论加以解释,即多音节词语在缩略时通常保留词中承载重音的音节。

关键词|缩略语;双音化;韵律模板;重音理论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学界很多学者谈及汉语的“双音化”,指的多是单音节双化,实际上,双音化不仅应包括单音节双化,还应包括多个音节缩略成双音节的现象,如我们常见的简称、略语等。后者同样是在音步的作用下完成。

多音节经双音化而形成的词汇,可以说充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无处不在。有些词我们耳熟能详,却不知其本,譬如,近年频频出现的“城管”就很少有人会想到它是由“城市管理者”简化而来;再如“商务”这个每日所见的词很少有人会想到它是从“商业服务”变过来的。其他又如“公交”“地铁”“海拔”“高校”“彩电”“空调”“教案”“外长”“学龄”“币制”“婚龄”等。

多音节的双化,细究起来,可分三音节的双音化、四音节的双音化以及多音节的双音化等数类加以讨论。

三音节的双音化,古文献中不乏例证,如髙诱注《淮南子》的“私鈚头”双音化为“鵔鸃”,《旧唐书》的“吐谷浑”双音化为“退浑”,《佛经》的“阿难陀”双音化为“阿难”;而现代汉语中例子更多,如“小学校”双音化为“小学”,“落花生”双音化为“花生”,又如:

(1) a.山茶花↑茶花 b.生地黄↑生地

c.熟地黄↑熟地 d.外国语↑外语

e.照相机↑相机 f.机(关)枪↑机枪

四音节的双音化现象则如:

(2) a.政治策略↑政策 b.政治权力↑政权

c.亚细亚州↑亚洲 d.劳动模范↑劳模

e.土地改革↑土改 f.菩提萨捶↑菩萨

g.军人家属↑军属 h.政治委员↑政委

i.北京大学↑北大

五音节的双音化现象如:

(3) a.美帝国主义↑美帝 b.文化大革命↑文革

c.亚美利加洲↑亚洲 d.中国共产党↑中共

六音节及以上的双音化现象如:

(4) a.政治协商会议↑政协 b.美利坚合众国↑美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问题是,为什么汉语的词汇有双音化的趋势?这些最后形成的双音节形式在缩略时是否有章可循?本文拟从韵律语法的视角做出解释。

2 理论基础

我们所依据的理论,具体而言,包括两个理论框架,一是韵律模板,二是重音理论。下面逐一加以介绍。

2.1 韵律模板

按照Macken 和 Salmons(1997)的韵律模板的定义是:韵律模板是一个样式化的唯一的单位——它限制词的表面形式,并借此赋予该类词以特定的关系。(...a prosodic template is a conventionalized unit — a single unit — that imposes constraints on the surface form of words and, in so doing, encodes a partic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s thus related.)

可見,韵律模板(prosodic template),实际上是一种范式。一种为特定语言造词所提供的范式。那么汉语的韵律模板是如何形成的?

根据冯胜利(1997,2009),汉语史上音步转型的直接后果就是双音节韵律词开始在汉语构词造语中起主导作用。什么是韵律词?根据冯胜利(1996),“韵律词”是从韵律学的角度来定义的,指“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它是通过音步实现的,必须建立在音步的基础上。在汉语中,音步必须由两个音节组成,因此韵律词也必然包括两个音节。由此不难看出,冯胜利(1997,2009)所言的韵律词实际上就是汉语的韵律模板,也是汉语造词所据的基本形式范式——如此也就解释了汉语词的双音化问题。

事实上,考察汉语,我们不难发现,汉语为满足韵律模板/韵律词的要求,采用了诸多手段,其中就包括:

1)重叠,如“妈↑妈妈、刚↑刚刚”等;

2)延长,即一个单音节词通过语音延宕而成为双音节词,如“寻↑寻么,眨↑眨么”等,这种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如“孔↑窟窿、茨↑蒺藜、笔↑不律”等;

3)感叹,如“妈的!天哪!”等;

4)替换,即用同义或近义的双音节词替换原来的单音节词,如“与↑参加、师↑军队”等;

5)凑补(加词缀),如“虎↑老虎、椅↑椅子、石↑石头”等;

6)缩略,如“北京大学↑北大、电冰箱↑冰箱、高等学校↑高校”等;

7)复合,如“国↑国家、窗↑窗户、眼↑眼睛、书↑书籍”等。

汉语史上的音步转型给后来的汉语带来了一个新的韵律模板——韵律词,用音系符号写出,即为[σσ]。也就是说,韵律模板为后来的汉语造词提供了一种范式,使其产品从一开始就要符合韵律词的要求。所谓范式,一般是指某一领域中经过长期演化逐渐形成的具有极强规范性和代表性的标准模式(王立,2000)。既然是范式,韵律模板就应该具备范式的几个基本特质:典型性、能产性和规约性。

应当说,以往的统计数字足以说明汉语韵律模板[σσ]有其典型性和能产性,如汤廷池(1988)谈到:

根据《汉语语法》的统计,王力宇先生所著的《国语词典》(Mandarin Chinese Dictiouary)里的多音词约占百分之六十七。另外根据《普通话三千常用词汇》的统汁,在总数一千六百二十一个名词中多音词占了一千三百七十九个,约为百分之八十五;在总数四百五十一个形容词中多音词估了三百十二个,约为百分之六十九;在总数九百四十一个动词中多音词估了五百七十五个,约为百分之六十一。陆志韦先生也搜集了北平话的单音词汇共四千词,仅占北平话常用词汇七万词的百分之六。刘连云与马亦凡两位先生,曾用电子计算器统计普通话词汇里声调的分布情形。在他们的数据里找不到单音词汇的总数,但是双音词汇共有三万五千二百二十个、三音词汇共有五千四百二十三个,四音词汇共有四千三百五十四个,总计共达四万四千九百九十七个。

此外,汤廷池(1988)还举了另外一椿平常不为人所注意的事实,来证明国语单音词汇数量之出人意料的少。那就是,在现代国语的日常口语里,除了「人称代词」。“你、我、他”、亲属称呼“爸、妈、爹、娘”以及“人”,这个名词以外,几于找不到其他表示人类的单音名词。

周荐(1999)曾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收条目凡58481个,“双字组合有39548个,约占该词典收条目总数的67.625%”。吕叔湘(1963)曾对《普通话3000常用词表》(初稿)进行过统计,结果如下:收词3817个,名词1621个,其中复音词(绝大多数是双音词)1379个,占85%;形容词451个,其中 多音的(绝大多数是双音的)311个,占69%;动词941个,其中双音的573个,占61%。如不计词类区别,双音节形式占总数的75%。

吴为善(2003)也对《普通话3000常用词表》(1985)进行了统计,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加入了使用频率这个要素。其统计结果如下。

而汉语中韵律模板的规约性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单音词汇使用的不自由。这方面的研究很多,最为突出的就是吕叔湘先生(1963)的《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一文。在该文中,吕先生详细列举了一些单音节受限的情况,在此不赘述。

第二,三个及三个以上音节的词常常会缩略。所谓缩略,就是指将原来较为复杂的或音节个数多的词语变成较为简单的或音节个数少的词语。李熙宗(1983)对此的论述是:“在语言表达上,常常把一个结构较繁、较长的语词改变成一个结构形式要简略得多的语词,词义不变。这种方式我们称为语词的缩略;由缩略造成的语词,也被称为‘略语或‘简称。”

缩略语的研究早已被人重视,而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吕叔湘(1941/1982)、夏丏尊(1946)、张志公(1953)、王松茂(1956)、筱文(1959)、林漢达(1952)、马庆株(1988)等曾对缩略语的定名、分类、性质和特点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潘文国 等,2004)。然而,以上研究多是限定在缩略语的形式上。形式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局限于此,而应该更深层次地去发掘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为什么这些词语可以缩略?它们如何缩略?是什么在背后起作用?归根结蒂,这里还是韵律在起作用,也就是说,汉语的韵律模板——双音步要求迫使它缩略,而且缩略后的形式多为双音节,少数为三音节(构成超音步)或四音节(构成两个音步的复合韵律词)。下面是马庆株对缩略语统计的一张简表。

第三,韵律模板对外来词借入的影响。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产物,是文化交流的结晶。它的来源包括外国语和国内其他民族语两种,前者如“沙发、菩萨、马拉松”,后者如“单于、胡椒、胡萝卜”。对汉语外来词的界定,史有为先生(1991)有这样一段话:

外来词,从最初的发明权来看,它们是外来的词,是由外民族首先发明并凝聚了词的概念,更重要的,是由外民族赋予了特殊的形式,或者是语音形式,或者是文字形式。而借入汉语之后,却又经过不同程度的再创造,在语音形式上或在文字形式上进行适合汉语的再创造,从而融入汉语词汇,成为汉语的词。这就是我们对外来词的“定格”。

外语词进入汉语,通常是以双音节形式出现,举例如下:

(5) a.咖啡  吗啡  布丁  坦克  保险  手枪  电话

b.卡车  忏悔  啤酒  葡萄  茉莉  槟榔  玻璃

c.因缘  手续  道具  抽象  直接  经济  社会  淘汰

d.主观  哲学  定义  目的  事件  打击  概念  观念

这些译来的双音词,有的是中国自译的,有的是用日本现成译好的汉字的。但这些都符合韵律模板的要求。其中,“咖啡、吗啡”是新造汉字的纯音译词,“布丁、坦克”是假借同音的纯音译词,“保险、手枪”是纯意译词,“卡车、啤酒”是半音译词。葡萄、槟榔是音译的新形声字,哲学、定义采取日本译用的汉字。

概括来说,汉语外来词产生的过程就是一个吸收和改造的过程,即“在语音形式上或在文字形式上进行适合汉语的再创造”。因为各民族语言的语音结构差异,在借入词语时势必存在语音上的冲突,而文字又是本民族语言(或说语音)的记录形式,语音的冲突又必然地导致文字上的“再创造”,当然,这种创造并不是创造新的文字,而是已有文字对声音调整的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本民族发音习惯和语音基本单位的特点对借入词语的声音约束;二是指在韵律上的适当调整。

一般观点将“外来词”分为“音译词”“意译词”和“混合词”(音译+意译)。音泽词是语音上的对译,它体现的主要是本民族语音对外民族语音的一种模仿,就汉语来讲,它只在单个音节的相似性上发生作用,结构上依然体现的是借入语言的语音结构。意译词只借义不借音,那么它自然就会按照本民族的语言习惯和节律特征来构词,比如:电话、水泥、癔病、语法、手杖、拳击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意译词有很多是先经过音译才固定下来的,如下:

(6)telephone(英语)↑德律风↑电话

cement(英语)↑水门汀↑水泥

hysteria(英语)↑歇斯底里↑癔病

grammar(英语)↑葛朗玛↑语法

stick(英语)↑司的克↑手杖

boxing(英语)↑扑克胜↑拳击

仔细观察这些词的先后形式,在音译阶段明显看出反映的是他国语言的音节结构,在意译阶段就表现出了本民族语音特征的约束,词汇结构趋向“双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韵律的约束,或者说是强大的双音构词力量的导向作用。这些外来词的出现到演化再到定型,都说明汉语语音系统和汉民族语的使用者对双音节格式的“偏爱”。这种“偏爱”在新词语和方言词等词汇现象中都有体现。

总而言之,汉语音步转型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汉语从此走向了双音化的道路,进而为汉语整体面貌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2.2 重音理论

汉语的重音问题,一向争议较大,如王力(1979)、朱光潜(2001)等认为重音对汉语无关。而端木三(Duanmu)则坚持重音在研究汉语中的重要性。他提出,音步一律有重音,而且一律是左重,停顿前与非停顿前都一样。端木三(2014)进一步认为,汉语的最小语段是个双音节的SW步,在停顿前可以产生重音移位,规则如下:

(7)北京话两字组的新分析([ ]=音步,S=音节,下线=重音,0=空拍,#=停顿)

最小语段要求: [SS]

重音移位规则: [SS]#↑S[S0]#

(8)演示

停顿前 非停顿前

原结构: [大学]# [大学][教师]#

重音移位: 大[学0]# [大学]教[师0]#

对最小语段的要求,北京话跟其他汉语方言一样,都需要一个双音节的SW步。重音移位规则,需要一个空拍来实现一个双拍步S0(等于SW);因为空拍需要时间,而停顿正好有时间,所以重音移位限于停顿前。北京话的不同点在于,在停顿前经常有重音移位,而其他方言多数没有。比如,成都话、上海话的“大学”“教师”一律左重,无论是否有停顿。北京话的重音移位限于两个普通节,下字是轻声时不用,如北京话的“哥哥”在停顿前也是左重。英语有时也有重音移位,如“thirteen”(十三)、“bamboo”(竹子)、“antique”(古董)、等(Kiparsky,1979;Prince,1983),不过有的单词没有,如“recount”(重数)、“finite”(有限)、“magpie”(喜鹊)等。当然,这里我们只考虑重音的最终表现形式,那就是左重。

3 缩略语双音化韵律机制

有了以上讨论,汉语缩略语的双音化机制也就迎刃而解。在做出解释之前,我们还有必要再看一下其缩略的方式。

3.1 缩略方式

一般说来,汉语多音节词的缩略一般有以下手段:压缩、截略、总括等。下面我们逐一加以例示。

3.1.1 压缩

压缩即是在多音节词中选取两个代表性的音节,组合成词。一般说来,这两个音节都是所在音步的第一个音节,如(9)所示;但也有不少例外,如(10)所示:

(9) a.邮政编码↑邮编 b.科学教育↑科教

c.沧海桑田↑沧桑 d.北京大学↑北大

e.流行性感冒↑流感 f.彩色电视机↑彩电

g.政治协商会议↑政协 h.北京广播学院↑北广

(10) a.泰山北斗↑泰斗 b.外交部长↑外长

c.微型电子计算机↑微机 d.人民警察↑民警

e.住房制度改革↑房改

其中的原因,我们在下一节解释。

3.1.2 截略

截略是指在多音节词中选取最具有却区别性的语素,而省略区别性稍差的语素,如:

(11) a.清华大学↑清华

b.《聊斋志异》↑《聊斋》

c.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也门

3.1.3 总括

总括是指把由几个词并列造成的短语中共有的一个语素抽出,并加上表示词语数目的数词而构成的(韵律)词,如:

(12) a.西汉、东汉↑两汉

b.广西、广东↑两广

c.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三反

d.通邮、通航、通商↑三通

e.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四化

3.2 缩略机制

这其中,音步肯定是起作用的,虽然具体组合音步的方式与单音节双音化不同。前者是增加,后者是缩减。单就压缩方式而言,仅凭简单的观察我们即可发现,多音节双音化后留下部分常常是在原来的词中承载重音的成分。如此一来,考虑到汉语词的重音在前(Duanmu,2004),“北京大学”“劳动模范”“土地改革”“邮政编碼”的缩略形式必然是“北大”“劳模”“土改”“邮编”,如下所示:

(13) a.x

x x

x x x x

北京大学 ↑ 北大

b.x

x x

x x x x

劳动模范 ↑ 劳模

c.x

x x

x x x x

土地改革 ↑ 土改

d.x

x x

x x x x

邮政编码 ↑ 邮编

可见,韵律机制对缩略语的作用之大,甚至可以说超越了其他机制。正是韵律的作用让北京大学简称为“北大”,而不是“京大”,尽管后者也许能更好地传达其地理位置在京这一信息。也无怪乎无理的“邮编”力量强大得可以打败有理的“邮码”(罗福腾,1996;胡山云,1996;亦葩,1997),置语言学家们的多番呼吁(如李苏鸣,1991;唐银生,1994;沪君,1998)和《咬文嚼字》的多年坚持于不顾。

事实上,韵律机制对缩略语对制约,可见于方方面面,一般说来,缩略首先要考虑韵律,其次才考虑语义。下面我们不妨以大学的校名缩写来加以说明:

1)安徽大学,简称“安大”,尽管“徽大”可能表义更明确。

2)新疆大学,简称“新大”,尽管“疆大”可能表义更明确。

3)内蒙古大学,简称“内大”(官方),尽管“蒙大”表义更明确(当然也有少部分人简称为“蒙大”)。

4)上海大学,简称“上大”,尽管表义不够清晰(笔者第一次听到“上大”就茫然不知所措)。

5)南昌大学,简称“南大”(而不是“昌大”,“南大”明显容易和南京大学的简称相混淆,而后者则可能给人的感觉所指更明确)。

当然,例外也是有的,如四川大学简称“川大”。但这些毕竟少数,而且多和语义表达有着强烈的关系。如“四川大学”若简称“四大”给人的感觉是“四所大学”了。同理,有些其他的例子,也是语义驱使下的无奈之举,如“外交部长”就不宜缩略成“外部”,而缩略成“外长”就要好得多。“泰山北斗”若缩略成“泰北”就会让人不知道所云,而且,北斗星最早就是称“斗”,《诗·小雅·大东》曰:“虽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之所以“斗”前加有一“北”字,是因为还有一个南斗,称北斗只为了区别两者而已。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缩约式构词机制几乎会产出各种类型的复合词,最常见的是O单V单型,如:

(14)城建、党建、环保、植保、企划、区划、毛纺、棉纺、麻纺、丝纺、房管、网管、城管、质管、企管、纪检、车检、路检

有趣的是,随着缩约式的频繁使用,有些“复合词”已经带有了类词缀的特征,比如由“展”可以构成 “房展”“画展”“花展”“书展”“影展”“邮展”“梅展”“菊展”……其中的“展”已很难辨明是缩约所致还是类词缀。

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把这类词看成是缩约式,同时又承认“展”是类词缀,那岂不正是说明,类词缀的来源应该一分为二:一类是由复合词发展而来,经过词缀化而形成;一类是经由缩约、词缀化而致。

4 结语

就汉语的双音化手段而言,不只存在单音节双化,还有多音节双化这种途径,单音节双化通过联绵、加缀、添加类名、复合等手段,而多音节双化则通过缩略手段完成。两者共同铸就了当今汉语双音节词汇统治天下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双音化的几种手段应该不是同一时间共同发生作用,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总体说来,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种手段可能为主导;其他手段或者尚未开始,或者停止发挥作用,或者转而居于次要)。汉语早期的手段应当是语音,后期则逐渐变为语法造词(程湘清,1992a)的研究。

参考文献

[1]Duanmu San.The Phonology of S tandard Chinese[M].New York /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Duanmu San.A corpus study of Chinese regulated verse:phrasal stress and the analysis of variability[J].Phonology,2004,21(1):43-89.

[3]Macken,Marlys,Joseph Salmons.Prosodic Templates in Sound Change[J].Diachronica,1997,14(1):31-66.

[4]端木三.重音理论及汉语重音现象[J].当代语言学,2014,16(3):288-302.

[5]冯胜利.论汉语的“韵律词”[J].中国社会科学,1996(1):161-176.

[6]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7]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胡山云.邮编、邮码:谁笑到最后?[J].咬文嚼字,1996(3):4-5.

[9]沪君.是邮编?还是邮码?[J].广西会计,1998(6):66.

[10]李苏鸣.“邮编”还是“邮码”:小议“邮政编码”的缩略形式[J].语文建设,1991(9):13.

[11]林汉达.汉语是不是单音节语?[J].中国语文,1952(11):6-11.

[12]罗福腾.无理的“邮编”打败了有理的“邮码”:“邮编”取代“邮码”的启示[J].语文建设,1996(11):18-19.

[13]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1.

[14]呂叔湘.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J].中国语文,1963(1):10-22.

[15]马庆株.关于缩略语及其构成方式[J].语言研究论丛,5(1988):78-104.

[16]潘文国、叶步青、韩洋.汉语的构词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7]史有为.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18]汤廷池.也谈“汉语是单音节语言吗?”[C]//汉语词法句法论集.台北:学生书局,1988:553-556.

[19]唐银生.“邮政编码”应简作“邮码”[J].写作,1994(4):17.

[20]夏丏尊.双字词语的构成方式[J].国文月刊,41:19-21.

[21]筱文.“现代汉语词汇的缩简”[J].中国语文,1959(3):125-127.

[22]王力.漢语诗律学(新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3]王立.汉语构词范式再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9):49-53.

[24]王松茂.谈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M].北京:通俗读物出版社,1956.

[25]亦葩.“邮编”缘何打败“邮码”[J].语文建设,1997(3):44-45.

[26]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

[27]周薦.双字组合与词典收条[J].中国语文,1999(4):304-309.

[28]朱光潜.诗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A Prosodic Perspective on Acronyms in Chinese

Zhang Peicui1 Zhuang Huibin2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2. School of Culture and Transmission, 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

Abstrac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from a perspective of prosodic grammar. We first point out that there is a tendency in Chinese for polysyllabic words to become disyllabic and explain that thorough prosodic template: Chinese prosodic words (prosodic template) are disyllabic. Then we account for the generation of acronyms based on Stress theory: most polysyllabic words, when acronymizing, keep only those syllables that carry stresses.

Key words: Acronym; Disyllablization; Prosodic template; Stress theory

猜你喜欢

缩略语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常用缩略语汇总
关于缩略语的要求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