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完整性检测中反射波法的应用
2024-01-31陈荣杰
陈荣杰
(广东科致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700)
0 引言
软土基桩是指在压缩性较高、抗剪强度较差的区域构建的基桩。该类基桩负荷增加时较易发生变形,承载力相对较低,具有较高变形率和沉降量。基桩是工程的重要基础结构,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建设和使用安全性。反射波法是当前基桩完整性检测常用方法之一,属于无创检测,适用范围较广。为保证准确检测,应科学使用该技术。
1 基桩检测中反射波检测的应用优点
反射波检测是应用成本和操作难度较低的检测方法,检测设备要求较低,可用于桩身质量普查,应用反馈较好,是建设方和施工方常用检测方法。图1 为建设工程反射波检测。一维应力波理论是小应变的应用基础,在基桩顶部设置传感器,利用小锤向桩顶施压,施压作用下基桩产生应力波,分析应力波情况可了解桩土体系响应情况,在此基础上反向推演,检测速度信号,可初步评估基桩完整性[1]。应用此种方法时,将速度和力视为时间、深度函数,利用平截面假设作为研究基础实施检测评估。在锤击施力时,桩顶受锤击部位为点振源,围绕点振源形成应力波,此种应力波近似半球面,具有横波、纵波、表面波,向周围传播。在应力波传播时,向下传播的波阵面近似平面,因此可作为评估依据[2]。
图1 建设工程反射波检测
2 应用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的技术要点
2.1 技术分析
此种检测的理论基础是一维波动理论,采用数学方法构建模拟桩,分析一维应力传播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反射、投射、波的叠加等数据,观察波形,检出波形异常,即评估基桩完整性。基桩质检中,受检基桩即一维弹性直杆,在检测时假设基桩材质均匀,即正常情况下应为均为信号传播界面,受力时截面处于平面状态。对桩内外阻力、表层摩擦力忽略不计,忽略桩周土支撑、约束影响,桩底弹簧替代上述影响。桩顶承受冲击力时,形成一弹性脉冲波,以桩身为介质向下传播,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力平衡理论,可得出一维波动方程。
2.2 检测前准备
反射波检测中,首先应做好检测准备。检测前准备阶段,应全面了解基桩所在区域地质资料,并收集基桩施工记录资料、桩位平面图。
2.3 安装设备及合理选择激振方式
(1)传感器设置。应选择灵敏度较高的加速度传感器设备,根据要求规范安装传感器,并且连接基桩动测仪。基桩反射波检测设备如图2 所示。
图2 基桩反射波检测设备
(2)合理选择激振方式。检测过程中,应分析实际检测条件,选择合适的激振方式,采用合适的能量强度,以期保证测试质量。反射波法的激振器主要是手锤和力棒,锤击力垂直于桩面,锤击点尽可能在桩的轴心上,锤击为瞬态单击,不可连击。对小桩、短桩或浅部有缺陷的桩,选用铁锤,锤重可小些,以提高激发频率,提高检测分辨率。对大桩、长桩,选用尼龙锤或尼龙棒,锤可重些,以加大冲击能量,并在敲击处垫一层胶皮或其他软垫,以加宽激发脉冲,减小弹性波在桩身中的衰减。传感器安装方面,应选择软连接方法,位置与桩心间距2/3 半径,并且远离钢筋笼、锤击点。清除浮渣后,采用手动砂轮磨平方法处理传感器安装点。桩身完整性检测中,应尽量减少桩周土阻力影响,使反射波仅反映阻抗Z 的变化,采用小能量激振,以期减少土阻力激发,随桩长增加、侧阻力大的桩,激振能量要求适当提高,从而有效检测出深部桩身缺陷以及桩底反射。
(3)合理设置桩激发条件。预制(管桩)桩检测中,桩头截除后,传感器用耦合剂连接,桩长<10m 时,选用5 磅铁手锤(加双层毛巾或胶皮垫),桩长10~20m 时,选用尼龙锤(加双层毛巾),桩长>20m 时,选用尼龙棒(加单层毛巾)。
人工挖孔桩检测时,清除桩头浮浆,传感器位置磨平并用耦合剂连接,桩径<800mm 时传感器设置3 点,桩径<1.2m 时传感器设置4 点。
水下灌注钻孔桩检测中,破除桩头保护层(>500mm),传感器位置磨平并用耦合剂连接,桩长<10m 时,选用5 磅铁手锤(加胶皮垫),桩长10~20m 时,选用尼龙锤,桩长>20m 时,选用尼龙棒。
沉管桩检测中,破除桩头保护层,传感器位置磨平并用耦合剂连接,桩长<10m 时,选用5 磅铁手锤(加胶皮垫),桩长10~20m 时,选用尼龙锤,桩长>20m 时,选用尼龙棒。
(4)合理选择检测时间。桩基检测过程中,混凝土强度大小对测试信号影响很大,经过多年实践认为桩身强度>7d(温度在5~25℃),并且当现场观察桩头颜色为青灰色,才能获取清晰满意波形。
2.4 检测结果分析
在分析检测结果时,应基于理论知识,同时结合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在分析环节,应重点考虑以下方面。
(1)施工中部分基桩浅部可见显著大头,此种波传播异常,或者界面区域产生异常强波反射,在此种作用下透射能力逐渐降低,局部面波反射,导致波形曲线与基桩下方实际情况不一致。此种情况下,应砸挖处理大头部分,然后重新检测。
(2)应重点关注扩径桩基偶数次反射、入射波同相位和奇数次反射、入射波反相位,分析其特点差异,避免误判。在此类分析中较易将径偶数次反射误判为桩基缺陷。
(3)护筒对桩基产生缩径作用,此种缩径和真实缩径较易误判,但是本质上存在显著区别。应注意区分扩径后恢复正常桩径产生的缩径问题。此外,入岩区域嵌岩桩常见塌孔,此种情况较易误判为反相桩底,进而错误评估桩长。同等条件下,混凝土强度越高,应力波传播速度越快,但是二者并非简单的函数关系,而是具有复杂的相关性。在实际检测中,桩基所用骨料、外加剂、混凝土含水量、钢筋含量、建设时施工工艺、后期桩基养护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反射波检测[2]。
(4)桩周土阻力对波形的影响,基桩周围的土体,受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应力波在土体中向下传播的过程中不断衰减,其衰减程度与桩周土土体性质有关,具体表现如下:①导致应力波迅速衰减,使有效测试深度减少。②影响缺陷反射幅值,造成利用幅值进行缺陷定量分析时误差加大。③在软硬土层交界面附近产生反射土阻力波,干扰桩身反射信号,容易产生类似缩颈或其他形式的波形振荡等假缺陷反射波,与缺陷的反射混淆。④在没有泥浆护壁或干作用的施工工艺时,在孤石较多的场地成桩的灌注桩,由于浇灌的混泥土极其容易与土体中的孤石结合成一体,类似于嵌岩桩的桩端入岩,这样当应力波达到岩面时就产生一个于锤击脉冲相反的反射信号,同时会影响到桩底真正的反射信号,存在孤石地质时反射波法实测曲线如图3 所示。
图3 存在孤石地质时反射波法实测曲线
以上为某工程基础灌注桩,桩端设计持力层为微风化花岗岩。有效桩长21~28m,设计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进行反射波法检测时桩面标高约为25m,测得桩身约10m 附近(高程约15m)存在反向反射波,查询该项目地质勘察超前钻报告得知,该项目地质普遍在高程16~21m 存在孤石(微风化花岗岩)。桩侧孤石在反射波法检测中呈现出反向反射信号的现象,本次检测中普遍存在,并在后续钻芯法验证时,测得以上各桩桩身完整,持力层性状均满足设计要求。
3 反射波检测应用方法
3.1 反射波波速检测
计算反射波信号传播速度时,桩基材料一维反射波纵波波速描述为c,测点下桩长描述为L,桩底反射波峰值减去入射波峰值产生时刻差,描述为Δt,幅值谱中完整桩相邻峰值频率差描述为Δf,则波速关系式如下[3]:
或者:
完整基桩检测数量≥5 根,取其波速平均值,即为受检桩身材料波速平均值。
3.2 分级评价桩基完整性
桩基完整性分为4 个等级,分别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完整性分级越高,显示完整性越差,即缺陷越严重[4]。
(1)Ⅰ类桩。Ⅰ类桩要求桩身结构无残缺或者异常,可见合理桩底反射。观察实测波速,未超过合理范围。桩底反射波抵达前未见同相反射波。
(2)Ⅱ类桩。Ⅱ类桩要求桩身结构无显著缺损,基本完整,通常为轻微缺陷。可见桩底反射表现基本合理,观察实测波速,基本处于合理范围,可见较低缺陷反射波幅值。
(3)Ⅲ类桩。Ⅲ类桩与Ⅱ类桩相比完整性相对较差,但未达到Ⅳ类缺陷程度通常可见显著缺陷,需要配合使用钻芯法检测、声波透射法检测等方法,进行进一步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处理措施。在Ⅲ类桩检测中,可见同相反射信号数个,产生复杂波列。桩底反射信号不合理。根据反射信号、桩长信息计算波速,可见波速与同类完整桩平均波速存在显著差异,或者可见时域信号区域强异常同相反射信号。嵌岩端承型桩可见显著桩底反射,然而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位一致。
(4)Ⅳ类桩。Ⅳ类桩分级标准是桩身结构可见严重缺陷,结果完整性严重不足,失去桩基功能,应清除问题桩基重新构建完整桩基。该类桩基中无桩底反射,可见多次具有强幅值同相、等间距特点的反射信号,部分情况下信号幅值显著增强,表现为大低频形式。振源脉冲宽度极窄情况下,可见合并连续低强度同相反射,此时频域为双峰。此种桩基是典型浅部断桩。
3.3 评估桩身缺陷位置
场区相同条件桩的平均波速描述为cm,桩身第n个缺陷距离描述为Ln,桩身第n 个缺陷初次反射波峰如入射波波峰时差描述为Δtn,同一缺陷相邻峰间频差描述为Δfn,则桩身缺陷位置计算方法如下:
或者:
3.4 综合评估
检测分析反射波波形,根据波形特点,基于桩混凝土设计强度要求,4 级划分工程桩完整性,分析总结试验结果,描述桩身结构完整性,记录波形曲线。此种检测的局限性是地质条件与桩土互相影响,当工程需要进一步评价桩承载力时,应实施高应变动力试桩试验,或者采用静载试桩试验方法。此外,上述试验过程中难以细化缺陷类型,检出的桩基缺陷可能为裂缝、接缝、材料离析、缩径、夹泥等问题[5]。软土桩基常见缺陷如图4 所示。
图4 软土桩基常见缺陷
4 结语
综上所述,反射波检测可快速无损评估软土桩基完整性,检出桩基桩体裂缝、接缝等不完整缺陷。对于超长桩必要时可采用高应变动力试桩等方法进行深度检测,定位缺陷。同时由于地质条件对基桩反射波法检测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检测人员要考虑地质条件对反射波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确保工程基桩的成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