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和创新:打造现代城市客运出行综合服务商
——北京公交多元化经营的探索、实践和展望
2024-01-31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徐正祥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徐正祥
城市地面公交客流大幅减少,公交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资金短缺、债台高筑、融资困难、运营成本不断攀升等问题已成为公交企业挥之不去的梦魇。那么,怎样才能让公交企业纾困破局,实现可持续经营和发展?本文以北京公交的探索和实践为例,剖析公交企业发展多元化经营的缘由与动力、实践经验和展望。
1 造成公交企业经营困境的原因
城市地面公交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既有阶段性困难,也有政策性问题,还有结构性短板,更有经营性不足。
(1)公交事业的公益性与企业经营的市场化之间存在矛盾。公共交通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二重性,政府追求社会效益,企业追求自身经济效益。一方面,出行是人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城市公共交通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的公益性事业,政府提供基本的公共出行服务,采取政府管控下的低票价政策。这种票制更多考虑市民的可承受心理和能力,并不与日常运营成本直接挂钩。另一方面,公交企业的运营成本完全是市场化。也就是说,公交企业的主要收入被政府严格管控,而各项支出完全市场化。这种“两头卡死、中间放开”的收支倒挂矛盾形成了长期庞大的政策性亏损,使得公交企业高度依赖财政补贴。一旦财政收紧,公交企业将面临补贴断档风险,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拓展增收渠道迫在眉睫。
(2)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与公交企业日趋增加的经营压力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人们对出行服务提出更高要求,高品质、个性化、智能化出行需求日益增长;“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新能源车辆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公交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大。公交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票款收入和财政补贴,当前,这两方面都面临较大困难。从票款收入看,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出行习惯,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共享单车、电动单车、网约车等新型交通方式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地面公交客流,常规公交客流量下滑严重,票款收入大幅减少。从财政补贴看,受疫情影响,地方财政吃紧,补贴到位困难。从成本来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要求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场站租赁、车辆采购、车辆能耗、车辆维修、人工费用等刚性成本不断上涨,公交企业在收入与成本“两头吃紧”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没有匹配的资金支持,无疑将会陷入“无力提升服务水平—客流下降—收入减少—服务水平难以提升”的恶性循环之中。
(3)公交资源的多样性与营收来源的单一性之间存在矛盾。公交是一个资源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的综合型行业,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以北京公交2022 年的经营数据为例,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客流,在全市运营2.3 万多辆公共电汽车,运营常规公交线路1291 条,定制公交线路418 条(区位),多样化公交专线158 条,还有遍布全市范围的公交场站、加气站、维修场站等公交运营保障基础设施资源,可以说人、车、线、站资源丰富、数量庞大。尽管资源丰富,大多公交企业的自我造血功能仍然不强,营收来源十分单一,主要依靠票款收入和财政补贴。
总之,无论从企业开源增收的视角观察,抑或是从提升服务品质、满足乘客需求的角度考虑,还是从资源高效配置、有效利用的角度出发,多元化经营已然成为公交企业不得不做、必须要做、全力去做之事,唯此才能让公交企业纾困破局和可持续发展。
2 北京公交多元化经营实践启示
多种经营在北京公交百年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帮助企业摆脱经营困境,更为扩大经营规模,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提供重要资金支持,助力公交跨越式发展。但在探索多种经营的过程中,也走过一些弯路,从中得出了三点启示。
(1)必须科学定位、统筹谋划。运营服务是公交生存发展的基石和根本,要心无旁骛做好运营服务主业,一切内外部资源要向主业汇集,发展多种经营归根结底是为主业服务。过去,为缓解企业经营困难发展多种经营,在上个世纪90 年代曾覆盖工业、商业、旅游业、维修、餐饮、劳动、广告装潢装饰七大行业,集批发、零售、总代理总经销等几十个门类。所属运营公司广开渠道,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但也带来了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同质化经营等问题,业务多而散,专业全而弱。为确保多种经营围绕集团整体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开展,北京公交多次开展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清算注销连续亏损的非主营业务企业,并在集团设置专业部门对投资管理工作进行集中统一监管,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体系,持续提升投资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2)必须创新发展、自我造血。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开拓创新。公交企业多元化经营干成干好的不多,多元化业务总是存在营收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力不强、有量无利润的短板,尚未对主业形成有力的补充和支撑。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创新发展能力不强、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公交企业若想通过多元化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开阔思路、深挖资源、释放潜力、革新技术、培养人才,增强价值创造能力。
(3)必须分类考核、分类核算。公交运营与多种经营业务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多种经营业务处于充分竞争行业,需要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只有分类考核、分类核算才能提高发展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前期,采取经营管理承包责任制的模式发展多种经营,所属运营公司成立自己的经营企业和经营网点,造成多种经营与主业之间界限不清。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对多种经营与主业的人、财、物进行分离,划清公益性资产与竞争性资产的界限,逐步形成公益性运营单位与竞争性企业协同发展的局面。公益性运营单位重点考核服务质量、成本控制、运营效率和保障能力。竞争类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实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重点考核资本回报水平及价值创造能力。
3 北京公交新机遇下的多元经营发展与展望
“十四五”时期,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北京公交确立了打造现代城市客运出行综合服务商的新定位,多元化经营迎来新的战略机遇。
(1)开发多元化服务平台。充分开发乘客消费潜能,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构建乘客行为引导体系,发展“线上引流+线下服务”新消费模式,将餐饮、住宿、购物、旅游、娱乐引入出行服务场景,为乘客提供“出行+”综合服务平台,创造个性化智能交互体验,不断提高用户黏性和平台吸引力,构建“出行+消费”新体系。
(2)发展汽车服务生态圈。整合既有的汽车销售、汽车修理、汽车检测和公交场站、加气、充电桩等资源,从购车、用车、养车、维修、停车、加气、充电等环节提供服务。按照“内外兼修、以内为主”原则,合理规划、精准布局充电桩,在完全满足公交车后勤补给需求前提下,建立向社会提供公共充电服务模式,优先为出租车、环卫车、物流车、通勤班车等提供充电服务。未来,随着“超充港湾”在北京建设数量的增加,将最终形成一张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对外充电网络。把握社会停车痛点和停车需求,通过加强自有场站挖潜、与外部停车场合作经营等方式,发展静态停车业务。
(3)做优“出行+广告传媒”。充分整合运营车辆、公交候车亭等广告媒体资源,实现广告创意、策划、设计、制作、营销一体化发展,增加广告营收,反哺客运业务。细分广告投放,实施“按时间段、按定向区域、按触达人次”投放,实现精准营销、精准投放、精准售后服务。打造全息媒体应用平台,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式体验,为客户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广告服务。
(4)做强“公交+旅游”。进一步完善京内旅游网,构建“中心成网、星型外放、远端相连”的旅游出行线网体系。拓展京津冀旅游客运市场,连通京津冀旅游景区环向通道,通过组建联盟等方式,整合跨区域旅游和客运资源,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旅服务品牌。加强运游融合发展,与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酒店等加强合作,深化推广“车票+门票”“车票+门票+酒店”等一站式运游融合服务产品,畅通“吃住行游购娱”。针对自由行、家庭游、团队游等提供定制化的运游融合服务。开设特色旅游专线、主题型专线、短途观光线路等,提高车辆舒适度,提供随车讲解等配套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5)发展“公交+零售”。优选公交优质场站,加快建设线下实体便利店,打造“便民化、连锁化、特色化、智能化”的综合服务消费品牌“公交便民驿栈”,补齐便民生活服务设施短板,解决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现北京公交便民驿栈已经运营了10 处,覆盖果蔬菜车、早餐档口、便利店、便民服务中心等经营业态。到2025 年,我们将建成300 处“公交便民驿栈”,形成规模化、品牌化效益。
(6)加强场站综合立体开发。突出立体、集约、节约思维,提高场站用地复合程度,盘活场站资源。开展公交场站用地站上融合开发,在依托土地进行融资的同时,利用开发收益维持公交场站的日常管理、养护、运营,实现以站养站,缓解公交场站“建管养运”的财政资金压力,实现场站自我完善与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场站+商业”的开发模式,打造以候车休闲区、旅游集散区、餐饮娱乐区、购物体验区、物业租赁区、商务酒店经营区和写字楼招租办公区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商贸中心。
(7)打造城市智享空间文化产业园区。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落实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提升存量土地资源空间价值。以提供多元城市服务功能为着力点,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和示范运营,承接文化创意企业,实现千平方米以上“留白增绿”,为园区周边广大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培育“物业经营+产业投资”新模式,逐步形成集企业办公、产业综合开发、文化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智享空间系列文化园区群落。“十四五”末,园区总经营面积将达到11.2 万平方米,实现项目收入4.68 亿元。
(8)建设公交智造产业园。持续深化产业帮扶,将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制造等功能从首都有序疏解到保定市涞水县,建成公共交通产业生态集群,基本形成新能源整车生产智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智造、教育研发三大功能交互发展体系。基本建成生活配套等设施,实现与整车生产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有序衔接。有序承接非首都功能,带动当地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9)深化交邮合作。邮件“坐上”公交车,便民跑出“加速度”。用运营公交车代运邮包至各远郊区县农村,不仅提高了公交客运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弥补邮政在郊区尤其是山区运力的不足,有效解决农村客运服务和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未来,北京公交将在所有纳入一体运营的郊区开展交邮合作运输,确保公交服务、邮政寄递服务触角更快延伸到每个远郊区县和乡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面对奔涌向前的时代大浪潮,公交企业要锐意改革,推动创新要素向客运出行全产业链延伸,加快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公交传统线性产业价值链向网状产业生态圈转变,彻底摆脱经营困局,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服务,以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公交出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