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保护区监测方案设计与监测数据分析

2024-01-30付小虎

江西测绘 2023年4期
关键词:管径拱顶号线

付小虎

(南昌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38)

1 引言

项目位于某市老城区,施工现场正下方有地铁N号线。XX 路改造工程全线调整为双向六车道,即拆除两侧绿化分隔带,中间为30m 宽车行道,两侧设置5m 左右宽人行道。本次XX 路改造道路起点接A 大道X线,桩号为K0+012.676,终点接B路交叉口,桩号为K0+371.563,全长为358.887m。正下方有地铁N号线E 站及E 站~F 站区间。其中,雨水管基坑上跨地铁N 号线E 站出入口及E 站~F 站区间,距1 号出入口最小竖向净距约1.4m;距区间最小竖向净距约12.0m。本项目施工对地铁N 号线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施工期间应对地铁N 号线进行连续监测,为判断N 号线结构安全状况及时提供依据,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及时处理。

2 监测方案设计

2.1 监测范围

本项目监测范围为工程所对应地铁区间外延50m,对应里程为ZDK13+016~ZDK13+326,上行线约310m,下行线约310m,共约620m;E 站站厅层;A大道改造工程跨越地铁段,对应里程为ZDK12+670~ZDK12+754,上行线约84m,下行线约84m,共约168m。

2.2 监测内容

为保证地铁结构的安全,在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必须对地铁结构进行现场监测。监测内容为地铁隧道管径收敛监测、地铁隧道拱顶沉降监测、既有线路结构沉降监测。

2.3 监测网布设

(1)控制点布设

本项目沉降监测控制网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控制网监测起算于基岩水准点。工作基点按国家规程规范要求进行埋设,采用混凝土水准标石埋设,具体按现场的条件选择埋设位置。

(2)监测点布设

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测点,新增监测点在此基础上加密布设。拱顶下沉监测点、收敛监测点、沉降监测点布设在同一个断面[1]。主要影响区域按12m 间距布设,外延50m 区域按24m 间距布设。拱顶沉降监测48 点,隧道沉降监测48 点,收敛监测48 条。如图1所示。

图1 监测点位布设图

(3)隧道拱顶沉降监测点布设

拱顶沉降点原则上应布置在与道床中心的测钉对应的隧道顶端,监测点采用Leica 反射片粘贴在管片内壁,或用油漆作固定标记。

(4)隧道管径收敛监测点布设

隧道管径收敛采用全站仪固定基线收敛监测。监测点原则上应布置在隧道腰部中心,避开其他终端设备设施,每个断面1 条基线共2 个监测点,监测点采用Leica 反射片粘贴在管片内壁。反射片四周做好标识,以防反射片万一脱落后,进行准确补粘。每次测量前,注意检查反射片是否松动或变形[2]。如图2所示。

图2 管径收敛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隧道管径收敛监测断面与沉降监测点布设在同一断面上。收敛对中点应与沉降监测点共用,道床沉降监测点直接作为管径收敛测量的架站点。

(5)既有线路结构沉降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一般布设在道床中心,有浮置板道床或中间有排水沟的布点在隧道前进方向左侧结构上(不得破坏其他设备设施)。监测点应避开隧道结构变形缝,隧道内设置的监测点应避开疏散平台和隧道内的管线、终端设备[3]。盾构隧道沉降监测点布设如图3所示

图3 盾构隧道沉降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2.4 监测预警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2013),监测预警等级划分及应对措施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地铁变形监测项目及警戒值

同时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经验,提出各个监测项目的警戒值及报警值,详见表2。

表2 地铁变形监测项目及警戒值

上监测项目及警戒值需报地铁管理部门备案确认后执行。

2.5 监测周期控制

监测周期能及时反映地铁变形的渐变过程,本项目施工距离地铁隧道较近,其对隧道的影响相对较大,应增加监测周期。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2013)及以往相关监测经验,本项目监测周期将持续3 个月左右,分为三个部分:施工前、施工期间、施工后[4]。各施工阶段的监测频率如表3所示。

表3 地铁保护区监测频率

若施工方工期延长,则相应地延长监测时间。以上监测周期及频率最终以运营分公司批准作业的时间为准。

2.6 监测方法

(1)沉降监测方法

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外的车站或隧道中布设工作基点,各1 个工作基点和2 个检核点,每个月进行一次复测,以保证监测精度。根据相关规范以及过往监测经验,本次沉降监测等级为II 级,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规定,水准测量沉降监测主要技术指标要求见表4。

表4 沉降监测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在测量过程中,为了提高监测网的精度和可靠性,沉降监测起算于沿线基岩水准点,联测布设在每个车站的左、右线站台处的工作基点,在上行隧道区间、下行隧道区间各布置一条水准线路,有联络通道的,线路通过旁通道连接并通过站台间的工作基点形成附和水准线路。相邻两个车站的四个工作基点形成闭合水准网。

(2)隧道管径收敛监测方法

采用高精度全站仪(Leica TS50 全站仪)自由设站的方式,分别测量每个断面两侧腰线的同组收敛监测点,获得监测点的相对三维坐标,计算该断面两侧腰线的基线长度。为保证监测精度,避免小角度观测对精度的影响,自由设站时每站测量1 个监测断面,仪器架设在该断面道床中间进行观测。测量中均采用相同观测方法,每个监测断面设站点固定,并使用同一人员和仪器进行观测,测量数据均为四次测量取平均值。

(3)拱顶沉降监测方法

拱顶沉降以道床中心的测钉及对应隧道顶端的反射片(或标记)构成一条垂直收敛基线为基础。垂直收敛基线长度加上道床中心的测钉的高程即为拱顶点的高程,两次的差值为拱顶沉降量。

3 监测数据分析

3.1 隧道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道床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方式进行测量。部分沉降监测点沿用地铁N 号线结构长期结构监测项目已有沉降监测点。XX 路改造施工安全保护区专项监测点在已有监测点基础上进行加密,监测数据显示道床沉降监测点累计沉降量均小于−1.5mm,平均累计沉降量为−0.5mm,远小于预警值±4.0mm且无明显沉降趋势,如图4所示。

图4 隧道沉降曲线图

3.2 隧道拱顶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隧道拱顶沉降监测点沉降量采用精密水准结合三角高程方式进行。X 路改造施工安全保护区专项监测点在已有监测点基础上进行加密,监测数据显示隧道拱顶沉降监测点累计沉降量均小于−2.9mm,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1mm,小于预警值±4.0mm 且无明显快速沉降趋势,如图5所示。

图5 隧道拱顶沉降曲线图

3.3 收敛监测数据分析

收敛监测点部分沿用地铁N 号线结构长期结构监测项目已有收敛监测点,X 西路改造施工安全保护区专项监测点在已有监测点基础上进行加密,监测数据显示监测点收敛变形量均小于2.7mm,小于预警值±4.0mm,无明显变形趋势,如图6所示。

图6 收敛监测曲线图

4 结束语

在XX 路改造工程地铁N 号线保护区监测实例中,获取的监测数据显示变形量均在预警值内,无明显变形趋势。随时对地铁保护区进行监测以确保地铁的运行安全很有必要,说明其监测方案设计切实可行,为地铁自动化监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管径拱顶号线
1号线,上海地铁零的突破
大管径预微导纠偏防护窗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立式圆筒拱顶储罐排版技术及控制方法
大型拱顶储罐三角形板式节点网壳正装施工工艺
地铁隧道施工拱顶下沉值的分析与预测研究
寒区某水电站大管径PCCP管施工过程
拓扑缺陷对Armchair型小管径多壁碳纳米管输运性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