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早期教育专业“课证融通”的实践研究

2024-01-30靳君梅

科技风 2024年3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职业技能

摘 要:在“1+X”证书制度下,早期教育专业“课证融通”能够改善就业矛盾,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确保教育质量,实现产教结合的战略目标。现如今,早期教育专业“课证融通”无论是在师资队伍、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等层面依旧有许多缺陷与问题并未得到妥善处理。所以,各高校就必须对“1+X”证书制度的内涵进行深度剖析,把“育训”更好地融入教学方法,以促进教法革新;将职业能力作为导向,推动“X”能力转化;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当做依托,深化校企合作,从而促进“课证融通”路径的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1+X”证书制度下早期教育专业“课证融通”进行简略分析,以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建设发展提供思路,仅供参考。

关键词:“1+X”证书制度;早期教育专业;“课证融通”

“课证融通”属于高职院校推行双证融通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而双证融通主要指的是,借助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达到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促使“一教双证”得以实现。把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一起添加至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是高校培养优秀技术型人才的有效举措,同样是推动高校改革创新的必经之路。达到社会需求是各大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而如果想确保职业教育能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就需要与时俱进,和技术创新步调保持一致。“课证融通”则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以及创新链予以有机结合的重要举措。因此,对“1+X”证书制度下早期教育专业“课证融通”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就凸显重要性。

一、推行“课证融通”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学校课程主要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点,立足于专业知识、能力以及素养等多个维度着手所确立的课程体系结构,遵循普通教育实行从学科理论基础到专业知识,再到专业技能学习的常规方法。但是一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应用于职业教育时,对于理解能力不足与学科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前期大量高难度理论知识学习让其无法理解与掌握,极易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不但会削弱其学习兴趣,还会对其职业认同感与期待值产生影响。不仅如此,学生缺少实践操作与专业技能练习的机会,让其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得到实践,从而导致“学而不用、不知何用、不知怎用”的情况发生。所以,直接采取和普通教育模式相似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手段是忽略实际情况的懒惰行为。因此,职业教育就需要利用职业证书制度找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新教学模式。

(二)有利于促进职业证书制度的发展

受到水平评价类资格证书制度落实问题的影响,“1+X”证书制度应运而生,该制度的出现要求职业证书制度必须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随之革新,与行业创新发展的思想相适宜。“1+X”证书制度一定会提高职业能力标准与完善证书评价体系,会利用更具规范化与精细化的监管证明其含金量与价值,并获得更多认可。由此表明,之前以社会培训机构全权代理的时代已经终止,特别是在各院校被设立为“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后,学校就必须肩负起培训与考核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课证融通”的举措不仅能够突出学历教育和职业证书培训的相关性,还展现出高职院校对于职业证书制度的普遍认可。因此,“1+X”证书制度如果能以高职院校作为平台和阵地,则可以全面展现自身职业技能教育的职责,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以此实现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的战略目标[1]。

(三)有利于深化行业内涵建设

以往早期教育行业都是将扩大规模与空间当做发展路径。根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2021年入园率已超过85%,无论是幼儿园数量,还是规模都有所增加。在我国出生人口不断降低与大众对学前教育要求日益提升的现况下,以后早期教育的发展方向一定会更倾向于优化结构与加强质量,从以往的外延式发展逐渐朝着内涵式发展的趋势转变。

虽然早期教育行业在这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依旧有许多问题与弊端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例如,幼儿园安全管理不完善,存在重教轻保的情况。保教结合是当下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事实上大部分幼儿园虽然已经贯彻了“两教一保”制度,但是却只将生活照料等相关基础工作交给保育员,而教师只需做好组织活动即可,促使教师产生重教育、轻保育的心理,以此导致保教分离的问题出现。最后,专业教师素养参差不齐,许多教师并不符合相关标准。

行业发展需要依托人才来实现。高职院校通过确立“1+X”证书试点平台,把行业先进技能、先进知识以及最新需求添加到评价标准体系内,利用“课证融通”把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予以有机结合,以此培养出更多优秀技能型人才,在促进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深化行业内涵建设。

二、早期教育专业“课证通融”的要点

(一)巩固“1”的基础

“1”指的是高职教育早期教育专业学历证书,是学生在高职院校与其他教育机构完成早期教育专业學习后获取的学位证书。早期教育专业所涉及的通识课、专业课、教师教育课以及实践课是促进早期教育专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早期教育专业不但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更多幼教行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应该引导其形成良好的主动探索意识与自主学习意识,由此才能够使其更快地适应早期教育行业发展。

(二)加强“X”的职业性

“X”主要指的是职业技能证书,分为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三个层次。与普通教育模式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教学时,会把学生个体发展和行业发展予以有机结合。“X”表示“未知”,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按照个人需求,选择对应类别与层次的技能等级,完善个人知识体系,以此形成“X”型复合型人才。不仅如此,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还能够按照自身兴趣爱好、专业特性以及职业发展需求,考取对应的职业资格证或等级证书,例如,普通话等级证书与教师资格证等。所以,“X”不但在数量、类型与层次上有不同,并且在组合方面也有许多不同,所以“X”存在多样性、针对性以及可选性等多种特性[2]。

(三)深化“1”和“X”的融合

“1”的学历教育是实现“X”训练的先决条件,培养“X”专长能力是提高“1”的关键因素。“1”和“X”有机结合十分关键,两个认证项目需要互相认同,以此让“1+X”的能力得以全面展现。“课证融通”贯彻到相关学科内,最关键的是对课外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因此,如果想让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紧密融合,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就需要深化“1”和“X”的结合。

三、“1+X”证书制度下早期教育专业“课证融通”的现状

(一)师资队伍

“1+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内容与要求都必须十分明确,并未通过系统培训的早期教育专业教师无法完全了解考试要求。在试点工作全面开展的现况下,许多学校发现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师资培训力量不足,并且培训内容无法全覆盖到每一位学生,主要是由于以下方面原因。首先,虽然各大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安排了许多师资力量开展培训,然而人数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少数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在进行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借助各种手段开展“课证融通”教学;其次,专业培训规模不大,无法为每位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服务;最后,因为训练时间紧张,基本没有机会完成后续跟踪学习,促使“课证融通”在早期教育专业的推行依旧处于探索阶段。

(二)学习形式和渠道

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是依靠接受教育的方式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然而因为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信息途径,促使其学习方式较为固定,无法让“1+X”认证和专业课教学予以有机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无法立即适应早期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无法统一的情况需要学生面对更多困难与挑战。

(三)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虽然要通过一系列调查与研究,但是却较为滞后,无法顺应时代发展。因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导向并未发生变化,所以我国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依旧会将“学历教育”当作主要教学手段,即使能够向学生讲解一些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然而在能力方面却并不符合“X”标准[3]。

四、“1+X”证书制度下早期教育专业“课证融通”的落实建议

(一)确立长期渐进式课证融通体系

与职业技能培训相比,学历教育所需时间更长,规范要求更高,课程体系构架也更稳固;而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以短期集训式居多,具有弹性大、规范性低的特性,许多证书没有培训,主要依托于学生自学来获取。之前“课证融通”大部分都是一对一内容插入及合并。如果想让“课证融通”得以全面落实就需要把职业证书标准与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予以有机结合。

首先,需要把职业岗位理念渗透到课程教学理念。“1+X”证书制度是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基础进行的改革,能够确保职业岗位理念和专业课程教学理念相一致。其次,把岗位工作内容渗透到早期教育课程内容中。内容的添加不但能够让原有教学案例更具多样性,还能够完善内容体系,对及时融入先进的专业知识具有积极意义。例如,“1+X”幼师照护的“特殊儿童早期发展与干预”就改善了原本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足[4]。最后,把职业技能训练与早期教育专业课程实训予以有机结合,以此提高课程实训的可行性与实践性。此外,还需要把职业技能标准与早期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予以融合,需要以课程评价体系作为基点展开全面分析,才可以让融通得以达成。

(二)模块化创新课程内容

如果想让课程内容实现融通,就需要做好章节目录的解构,将以知识体系划分的常规手段作为基点进行创新,从职业“工作领域”内提炼精华,从而为课程内容的创新与优化提供支持。

首先,课程内容超过30%都和职业资格证书有关,就能够被选定成关联课程,并安排科任教师负责研究、剖析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5]。例如,早期教育专业课程的“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或是“学前卫生学”等一系列课程就需要被纳入“1+X”幼儿照护证书的有关课程内容,需要达到课证融通。然后,课程内容不再将学科专业知识作为逻辑基点进行编写,而是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所涉及的“工作领域”当做模板设计课程内容。以“学前卫生学”的章节为例,多数情况下会以卫生学学科知识作为逻辑基点进行划分,具体包含:幼儿生长发育、传染病预防、幼儿生理解剖特点、生活保健、心理问题干预以及安全教育等一系列内容。如果重新根据“工作领域”进行划分,则涉及安全防护、日常保健以及生活照护三个部分。营养卫生与生活保健等属于生活照护的范围,其中还可以分为进餐照护、盥洗照护以及睡眠照护等多个部分;心理问题干预与幼儿生长发育等属于日常保健范畴;传染病预防与安全教育等属于安全防护范畴。模块化能够让课程内容更具有系统性与有序性,同时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的紧急程度对先后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完善課程评价体系

首先,学校层面。课程标准按照各专业培养目标确立并支持毕业标准,属于下位目标。若是下位目标出现变化,上位目标(毕业要求)同样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毕业要求主要是对专业学生毕业素质与能力的综合规定,突出学生毕业的最低要求,具有毕业门槛的价值。职业技能标准与早期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结合代表着必须对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固有设定进行适当的调整,会对学生毕业审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无论是毕业要求过低,还是毕业要求过高,都会对毕业生整体质量及其能否顺利获得毕业证书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可随意调整。例如,“1+X”幼儿照护证书,这一职业技能标准涉及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三个层次。其中,初级、中级主要针对职业理念、早期发展指导、幼儿身心发展特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日常照护技能等多方面进行考核;高级主要针对前两个层次的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以及评价。由于高级技能标准考核难度与标准较高,所以,在职业技能标准与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标准进行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只对初级与中级标准进行了整合,以此对毕业标准进行了科学的管控。

其次,教师层面。职业技能标准的渗透不但让评价难度有所提升,还对现行课程评价标准造成了冲击,因此,教师就需要借助各种有效措施对课程评价体系予以优化。

例如,可以将“课证融通”作为契机,打破早期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将实践操作考核当作课程评价创新的主要内容。实操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也应该确保有效性,必须保证题目抽取随机、题目阐述情景化、评价要求透明化、操作材料实体化。此外,还可以借助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进行把控。日常教学期间,在进行过程性考核时,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先完成自评,反思自身不足与缺陷,由此一来才可以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才可以让其持续发展。学生互评不但可以反映出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还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能力水平与技能掌握情况;教师评价应该以总结性语言或是鼓励表扬居多,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完善自我的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1+X”证书制度下早期教育专业“课证融通”不仅反映出其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还反映出职业证书制度打破现状、创新建设的决心,以此通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达到行业不断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推行“课证融通”时,需要把“1+X”证书制度渗透在课程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借助确立长期渐进式课证融通体系、模块化创新课程内容以及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多种措施,找到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李忠毅,黄丽娟.1+X证书制度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的路径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3541.

[2]陆续筠.1+X背景下中职保育专业保育技能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22(24):173176.

[3]栾博强,刘迎接.“1+X”证书制度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科技风,2022(21):2931.

[4]陈天怡.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的创新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钢琴弹唱课程为例[J].林区教学,2023(3):5659.

[5]董静.“1+X”证书制度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合”模块化教学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6):1921.

基金课题:高职《“1+X”证书制度下早期教育专业“课证融通”的实践研究——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23JYB04)

作者简介:靳君梅(1990—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講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职业技能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中职助产专业“一专两岗、课证一体”课程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