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机制研究
2024-01-30赵文静
赵文静
(兰州市西固区第二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甘肃 兰州 730060)
1 引言
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加快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且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建筑工程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日趋明显,但由于参建单位多且复杂、员工工作地点和环境变化快、人员流动性强、危险性工作较多,建筑工程行业致死率和受伤率较高,其安全管理更具有挑战性。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网络技术打破行业之间结构、思维等限制,各个部门上下联动,制定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机制,能够提升安全管理效果的同时,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长远发展。
2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技术落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管理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相对有所提高,但是,整体管理技术仍然比较落后。零碎化宣传和阶段性行动较多,缺乏预见性和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无法应对不断扩大的工程规模和建材、机械、技术等建筑工程相关要素的逐步升级,施工现场主体作业人员安全风险逐步增加,而管理技术的缓慢发展不仅影响了建设工程的稳定和有序发展,而且增加了安全风险。个别施工项目甚至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和形式主义作风的现象,相关工作比较被动,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经济损失严重。
2.2 监督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
在现代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过程中,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大规模工程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没有给予工作人员一定的约束力,存在一人多岗、工作拖沓、权责不明等问题,安全措施不到位,施工质量因此受到影响。加之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队伍成员间的监督和合作交流,加大了监管工作的难度,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隐患。部分项目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或仅采取公司整体安全管理措施,并非因项目而异,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有些项目制定了安全管理措施,但没有按照措施内容逐一执行,致使安全管理效率不高。
2.3 专业素质不高,安全管理意识不强
建筑工程是一项涵盖多个行业、多个工种、多个层级的长期系统性工程,具有人员流动性大、施工区域分散、施工工艺复杂等特点。施工单位为了节约建设成本,聘用文化水平较低的临时工人,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受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的限制,员工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安全管理意识不强,限制了建筑工程行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阻碍了该行业的市场竞争。
3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安全隐患发生概率、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保护人力资本、保证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3.1 减少施工事故,节约生产成本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疏忽大意、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施工难度大、施工材料伪劣、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增加了危险事故发生概率。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该因项目而异,建立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在发生紧急意外情况时能够沉着冷静地按照机制内容采取应对措施,可有效控制突发情况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恶劣影响。进而,安全管理机制的实施可促进施工过程中的严谨性,指导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合理规划日常工作,增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降低施工事故发生的概率,节约生产成本。
3.2 保证施工进度,提高工程效率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稳定的施工进度是施工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稳步推进工程施工、提高工程效率的前提保障。强调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一方面,可规范员工行为,注重日常施工细节,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减少突发情况发生,进而保障施工进度;另一方面,可树立管理人员的安全预警意识,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并在最短时间内解除隐患,及早预防特殊天气、自然灾害等不可抗风险,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工程效率。
3.3 提高施工质量,保障工程效益
工程质量是该行业始终追求的目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司的口碑和信誉,是长期立足于该行业的关键所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保证该行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是保障普通大众对环境产生安全感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提高施工质量是建筑行业最核心的目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能够督促监管人员发挥重要作用,监督施工人员认真工作,及时排查安全隐患,提高工程施工安全系数。建筑工程行业在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能够秉持“高质量施工”的原则,打造高质量工程,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效益。
4 “互联网+”背景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机制构建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载体,与金融业、商业、工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进行全面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实体行业发展方式的创新,助推各行业实现信息化发展,加快行业变革。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建筑工程行业安全管理中,在传统管理技术和理念的基础上融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互联网+”打破了行业之间结构、思维等方面的限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人才质量,进行结构重塑,形成“互联网+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机制,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稳步发展。
4.1 多方联动,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筑工程行业应以先进的技术为依托,联动多方机构,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动态规避安全风险。首先,加强建筑工程行业与政府部门合作交流,实现信息互通。与政府部门的信息互通不仅可有效规避因信息闭塞带来的生产风险,而且可以为建筑工程行业提供网络环境和设备支持,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节约建筑成本。其次,推进建筑工程行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动,加强培训宣传。定期邀请高校或相关科研单位专家为施工人员进行线上、线下培训,播放行业安全事故视频,制定风险防范宣传册,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另外,加强建筑工程行业与医疗、消防机构联动,一旦发生事故,及时抢救。建筑工程行业因其特殊性,一旦发生事故,伤亡比较惨重,危害会更加严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及时与医疗机构、消防机构等取得联系,可进一步节省时间,及时抢救伤员,减少经济损失。最后,促进建筑工程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互动交流,实现合作共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多行业间合作交流不仅可以促使本行业的迅猛发展,而且可以助推多行业合作共赢。
4.2 加强监督,完善评估机制
提高监督管理水平是建筑工程行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必要前提。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不仅可以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而且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安装危险报警系统进行云端和现场双重监控,可以弥补监督员现场勘察不仔细、不及时、不全面的短板,及早发现安全管理问题,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改正,规避安全风险的同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科学完善的评估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整改。建筑工程行业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评估模式,制定适合本公司且因项目而异的评估方案,采取阶段性评估、项目评估和整体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检验工程施工水平。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对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反之,对造成安全隐患的员工进行相应惩罚。鼓励员工之间相互监督和相互评价,并定期举办线上、线下安全管理有奖知识竞赛,实时监督项目施工过程,评估项目运行效果,降低安全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4.3 以人为本,提高行业信誉
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建筑工程行业安全管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在“互联网+”背景下,依托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规范施工人员操作流程、培训安全操作相关技术、灌输危险防范思想、普及质量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对于行业信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安全性事故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进而影响公司和行业信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安全管理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增加公司经济利益的同时,提高政治、文化利益和行业信誉。
4.4 科学管理,共促行业发展
科学管理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员工多年积累的传统技巧和知识经验进行归纳整理和对比分析,继而梳理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内容,将其进行标准化,形成科学的方法。建筑工程行业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对施工人员使用的工具、操作方法、劳动和休息的时间进行合理搭配的同时,对环境因素和施工设备不断改进,结合最优因素,同时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形成适用于建筑工程行业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科学的记录、观察和分析,挑选、培训最优秀的员工,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在标准化的环境中操作,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行业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长远发展。
5 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建筑工程行业安全管理是推动我国科技信息持续发展和经济稳步增长的保障,是增进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效益必不可少的要素,可以引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迈向未来、走向世界。一方面,希望行业管理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注重科学管理的同时,更加关注安全管理,将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等原则,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希望施工人员在开工之前通过互联网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详细了解操作流程,树立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率,为社会和人类创造更大的价值、带来更多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