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型人才素质培养的《金融学》课程改革研究
——以投资学专业为例
2024-01-29杜黎霞
杜 黎 霞
(兰州文理学院 经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引言
新时期多领域发生的变革对教育教学如何重构人才培养模式、重塑思维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年4月教育部联合13个部委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打造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学本科教育高质量工程,把新文科建设纳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体系,为全面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建设指明方向[1]。
与此同时,科技技术在金融业已快速渗透,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如何为经济服务,如何促进产业良性竞争已经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新业态,这不仅对投资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也对当前高校金融投资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金融投资人才不仅要具有实践操作能力,适应新型技术的变革,还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学生除能够掌握金融行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外能够快速吸收新的金融知识,对于新的经济形式能够进行分析和研判,较好地为解决金融投资问题做出决策。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运用探究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习惯以及创新能力,能够较好地掌握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和金融科技技术变革带动的新趋势,提升职业能力以适应新时期的变化。
二、本科院校培养探究型金融人才的重要性
(一)《金融学》在投资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居重要地位
《金融学》知识结构包括货币和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货币政策等内容。无论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企业投融资活动、家庭和个人理财都需金融理论做依据与参考。若要从事投资理财、决策工作,学生要具备各类资产投资决策能力,必须掌握基本的金融理论知识,所以《金融学》是投资学专业课程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二)以《金融学》为载体开展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1.开展课程改革是基于人才培养目标顺应新时期变化更新的需要
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在应用型本科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很多院校加大实践实训教学的投入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相应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2]。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由老师灌输知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仅仅停留在表面,学生若缺乏探究型的学习方法,进而会缺乏深入探索与创新的能力,对于金融科技带来的金融环境变化难以主动去学习和适应,以及学校探究能力培养资源和环境的欠缺[3],特别是刚刚升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科研氛围不够浓厚,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而学生后续的学习能力培养有所忽略,为此,《金融学》以课程改革为载体,通过课程教学实现探究型金融投资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开展课程改革是基于知识体系顺应新知识变化更新的需要
随着金融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特别是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产业的应用,对金融投资人才的要求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对人才培养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培养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应对知识更新的探究学习能力。行业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风向标,特别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发展,对投资分析与决策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于投资学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资学专业的金融学课程更应该及时对接行业新趋势,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人才需求的新标准。
三、投资学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内容单一性
投资学专业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知识的综合学科,具有经济学、金融学、证券投资、财务管理、数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所需知识面广,研究方法多元化,实践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要求课程定位要围绕创新目标进行经济学、金融学、证券投资等课程群的设置,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本研究通过发放问卷,对学校投资学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知识更新、教材使用、授课方式以及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的金融学课程内容比较单一,一方面课程知识结构呈现趋同[4],《金融学》教材体系差异性较小,和自身专业要求结合度低。另一方面课程之间相互独立,专业知识未实现较好的相互融合,专业知识的体系性不强。最后,课程内容更新滞后,大多数金融学教材中并未将大数据、区块链等内容纳入到课程章节中,与金融投资发展实际动态具有一定差距。
(二)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融合度低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一些新升本科院校由于受环境和资源的制约,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要求并不是很高,学生仅是围绕教材去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较少。特别是从专业发展的关注度、专业热点的掌握、学科前沿的发展、学科竞赛的参与度都比较低。未来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和上手能力都较为欠缺,专业知识探究能力的欠缺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学生学科竞赛参与度较低
目前,投资学专业学生将学习的重心主要放在考研、资格证考试,日常学习中接触到的依旧是各类应试型培训和教育。对于能力的提升、金融投资思维的养成缺乏专门的、系统性的培养。其中参与学科竞赛是一种能力提升非常好的途径。通过各类学科竞赛,不但能够考验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还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表达、写作等能力进行全方位的锻炼。近些年教育部门开展了各类学科竞赛,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学术竞赛等,竞赛形式多样、规格隆重,经常参与学科竞赛的同学无论心理素质还是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比其他同学强。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于参加竞赛不是非常主动和积极,怕过程麻烦,只注重各种应试。
(四)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较为欠缺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可借助实验室、模拟交易软件的操作来完成,并定期开展校外实习活动,通过实践教学达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些教学环节需要开设相关的课程和专门制定实习时间,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持久的,特别是学生探索和思考要贯穿于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但实际情况是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基本就停顿了,课后作业通常也是短平快,如何通过作业引起学生探究和分析经济现象,甚至在一个阶段持续性去研究一个问题,这在多数课程里没有长远规划,所以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习惯需要去培养。
(五)课程考核方式亟需创新
课程考核方式沿用的是传统粗放型考核模式,即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平时成绩来综合评定。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以出勤和作业为主,占总评成绩的30%。这种考核方式体现不出教学过程的管理与教学要求的完成情况,并且最终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对学生的考核往往有失偏颇。
四、培养探究型金融投资人才的课程改革模式设计
以《金融学》课程为抓手,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形成专业投资的思维习惯,在课程改革中具体通过以下路径实施:
(一)转变教学模式以培养探究专业知识的兴趣
通过启发式和问答模式增进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和探讨,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教学模式为“启发、提问——思考、听讲”。启发式教学在设计问题时注重问题的连续性,问题选材要与时事热点问题和经济生活紧密结合,由浅至深地引起学生兴趣并主动思考。
(二)优化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当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严于律己的好习惯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依靠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自主性,课后更需要将这种自主性延展下去,巩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学习平台给学生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结合灵活多样的课外作业,如小型调查报告等,实现学练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探究型培养模式可固化学生金融投资的思维定式
投资专业的学生要具备金融投资的思维定式,特别是当今资本市场对于信息是非常敏感的,学生也应该具有敏锐的金融投资思维,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金融、经济信息能够准确获取并分析。《金融学》课程实施探究型培养模式的改革,可强化学生思考与分析的训练,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索、勇于探究、反应迅速的思维习惯。
(四)注重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分析能力
投资学专业学生还应具备扎实的写作能力和较强的分析能力,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无论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或者参加各种社会招聘性考试,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特别是专业领域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小型学术论文的撰写都是本科阶段应该具有的能力。课程教学中可以穿插这样一些作业来锻炼学生的能力。
五、构建探究型金融投资人才的课程改革路径
(一)采取专业探究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模式,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在课程开展初期,通过专业介绍、课程介绍,让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有所了解,对于《金融学》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和学术前沿有初步的接触和印象。老师结合生活中的经济、金融现象,帮助学生选择和确立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在整个学期集中关注、研究课题[5]。通过这一研究过程,学生在学期初就会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研究方向。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去发现、弥补所欠缺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图1 探究型金融投资人才能力培养模式
(二)通过“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移动教学手段的使用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氛围。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丰富的教学形式带给学生的只是短暂的、表面上的记忆,如何深入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金融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每一节内容、每一个知识点讲解中设计知识引入模式,随时抛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6]。例如学习信用的概念,提出助学贷款属于什么形式的信用?通过同学们思考、分析后再提出“个人信用受到影响会产生什么后果”,这个问题还可以引入生活中许多事例,如校园网贷等,引起同学们深层次的思考,随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个人信用?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层层渗透到教学知识的中去,既“教书又育人”,通过多次课堂实践,学生的思维逐步活跃起来,愿意并且主动与教师形成互动。
图2 启发式教学问题设计
(三)实施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研讨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主角是学生,增加课堂教学活力,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倡导实施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多提供机会。利用一定的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研讨活动。具体研讨内容可以结合课外探究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将作业成果通过多种方式在课堂中进行展示,PPT汇报、论文答辩、小组讨论交流等,充分展示学生的风采。教师要做好研讨活动的前期准备活动,在学生展示过程中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正面引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中引起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7]。对于学生的成果还可由老师推荐期刊发表,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对应的学科竞赛等。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成就感和存在感。
(四)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注重更新知识,将学术研究融入课程
首先,金融学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更新非常快,需时刻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来调整授课内容,更新教学资料和案例。做到与学科前沿相联系,知识能够及时更新,教师也应及时将学术研究、学科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当中,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解除新知识、新事物。其次,教学方法体现出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开放性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型学习和实践。积极倡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提高研究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
表1 金融学课程内容拓展
六、细化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粗放,期末考试占比重较高,平时的作业与出勤占比较小。新时期课程改革对于教学评价体系内容应进行重新设定。首先要细化考核指标。学生的各项作业、调查报告、学科竞赛等应纳入考核体系中。其次应加大教学过程性考核指标的比重,特别是平时成绩要反映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质量,如课外作业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完成情况。这样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表现、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带动学生参与各个教学环节的积极性。
新时期,《金融学》课程教学要根据投资学人才培养的需求,紧随时代变化与发展实施课程改革。在“创新创业”“互联网+”等新形势下结合金融学科、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