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井开采后水文地质特征及水害防治技术探讨

2024-01-29

西部探矿工程 2024年1期
关键词:水害水文地质含水层

刘 罡

(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45)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愈发关注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因为煤炭资源作为一种必备的能源,在我国的使用量、开采量,均呈现出了逐年升高的趋势。在煤矿生产中,研究水文地质特征,制定安全生产、高效生产的矿井作业方案,要求从业人员重视矿井水害问题的防治,提高警惕,实施可行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1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地下水的运动现象,在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时,要以保证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性、高效性为目的,掌握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特征,加强对矿井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科学探究,已经成为了煤矿市场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的重点环节。在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探究中,针对地下水的研究,涵盖了存储在岩石间隙当中的水,包括了不同的水形态,例如重力水、薄膜水和气态水。遵循自身的运动规律,矿井地下水运动体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工作人员在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时,加强对地下水运动规律的掌握,可以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可行的煤矿生产计划,保证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性、高效性。

在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查时,要综合考量多方面的要素,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分析,详细的调查水文地质条件,总结水文地质条件的特征,准备有关的水文地质资料,利用书面证明的材料,评价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制定生产方案。矿井作业和地下水的运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综合分析评价的角度,要对矿井的资料和自然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统筹规划,对地下水位深度进行测量,针对地下水腐蚀建筑材料的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对承压含水层所具有的水冲力进行测算。对地下水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物理、化学作用,以及地下水对岩石层所产生的物理化学作用加强探究和分析,做好施工建设前的前期准备工作。

我国地大物博,煤矿生产所在区域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也各有不同,调查水文地质情况,了解含水层的具体变化,水文地质条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地下水和河床的侵蚀基准面,会直接改变水文地质条件,例如当地下水位在河床侵蚀面上方的情况下,将会出现含水性减弱的情况,因为含水层转变成了透水层,因此开采矿井的过程中会发现没有水。除此之外,地下水和岩石之间会形成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使岩土发生形态上的变化,盐度的变化程度不同,岩石性质改变,影响矿井作业的生产安全,在勘察岩土层时,掌握岩石性质的变化规律,对勘察和生产作业有着重要的意义[1]。

2 发生矿井水害的原因

2.1 缺少对地下水的地质条件的了解

近些年煤矿开采中出现水灾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这是因为煤矿开采的综合性较强,生产环境复杂导致的。从业人员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缺乏了解,一旦出现水灾,治理难度较大,无法保障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在矿井建设之前,工作人员没有全面地做好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调研工作,对选址和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缺少谨慎的对待,增加了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几率。

2.2 勘探工作落实不到位

在矿井生产作业活动的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矿井探测,矿井勘探工作的全面性不足,精准度有限,将会使矿井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因素没有被早期的发现和治理,对矿井的具体位置、地质特点、分布特点等,缺少准确的勘察和掌握,增加了矿井水灾还有问题的发生几率。

地下水会对煤矿损害的发生形成直接的作用,例如含水层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决定了水量,在不同区域内矿井水量补给的方式和排放量有所不同,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勘察、了解,掌握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才能够为后续各项活动奠定基础。我国矿井水文地质情况的勘测工作实施中存在着勘测不到位的问题,勘测效果不理想,没有彻底地进行全面勘测,其中应用到的探测设备和技术手段落后,对最终的勘察工作结果产生了影响,降低了勘测结果的精准性,从业人员对地下水的动态情况了解不足,增加了矿井水害问题的发生几率。

2.3 地表积水处理不及时

在多雨季节,针对地表积水的处理不及时,是增加水害发生风险的一大原因,多雨季节地表积水过量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大量的地表积水将会进入到地下井的内部,造成水害。在多雨季节,我国有多个地区会形成地表积水的现象,地表水过多,积水没有得到及时地清理,矿井下方必要的防水设备配置不完善,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了矿井水害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大幅增长[2]。

3 矿井水害的防治措施

以某煤矿4#矿层为例,在该煤矿北部建立起综采采空区,在该回采工作面中有着简单的结构,单斜外形平缓,部分位置出现了起伏状态,波幅小,对回采作业产生的影响小。分析掘进巷道的情况和坑透的成果,在该回采工作面中,发育两条正断层,两条正断层的落差为1.5m,在裂隙的影响下工作面位置出现了破碎问题,没有其他地质构造类型。

该工作面矿层底板标高为924.2-946.5m,盖层厚度65~162m,地面标高为996~1104.2m,在回采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中,该回采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级别,位于采空区的低洼点,有充足水源。因此在施工中利用放水孔施工作业的方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矿系砂岩含水层裂隙水为弱含水层,作为次要充水水源,在回采生产的过程中,出现工作面滴水的情况,最大涌出量为85m³/h,正常涌水量则是25m³/h。针对该矿区的水害问题进行防治,需要从多个层面,加强水害问题的治理力度,矿山回采工作面水文流动情况见图1。

1#、2#、3#、4#开采中,不同矿层砂岩裂隙的含水层情况、导水裂隙带情况和采空塌陷的情况各有不同,具体情况见表1。在矿井充水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了解矿井充水的发生原因,进行现场勘探,对矿井周边的状况加强全面、系统的掌握,在施工环节要进行实时的监控与管理,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停止施工。利用先进的设备设施,对用水状况加强监测和管控,达到理想的损害问题防治目标,施工人员需要对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做好井内积水的外排作业。结合天然的地势因素、自然因素要向较低的位置排放积水,对渗水情况进行监控,对不同类型的水害防治技术加强运用[3]。

表1 裂隙带高度情况

3.1 强化矿井充水管理力度

矿井充水水源勘查工作实践的效果,决定了矿井水害问题的防治水平,为了防范矿井水害问题,要加强前期的矿井充水水源地勘查作业,该措施已经成为了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大多数的基础性勘查工作都是以查明矿井充水水源为主,其中涵盖了多项动态监测的参数,包括煤层底板承压水、煤系为岩石灰岩裂缝系含水层水,以及地表水等,此类矿井充水水源均需要由专业的人员进行动态监测,进一步地研究充水水源的存储情况。发生矿井水害问题时,需要介入导水通道的功能,进行对水害问题的治理,在煤矿开采生产中,导水通道和充水水源相互连接,会形成水害突发的问题。因此在设置导水通道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防范水害事故问题的发生和进一步蔓延[4]。

在水害防治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地了解矿井充水水源因素的技术参数,掌握详细的信息,采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模式,对技术参数展开判断,掌握水害的危险程度。为了防治水害,配备有关的设备设施,制定系统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提高矿井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煤矿开采中各个因素都会对隔水层的破坏程度产生影响,例如工艺、工作面长度和采高参数等,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对隔水层的作用进行评价,要确保隔水层措施的有效性,将隔水层的阻水作用发挥出来,增强对水害问题的防治效果。

3.2 地表防治水措施

治理地表水防治矿井水害问题,要将地表水治理的防线作用利用起来,清理地表水,通过地表排水措施的运用,防止出现矿井中有大量地表水流入的问题,保证生产安全,降低矿井水害问题的发生几率。在具体的实践中,结合气候条件、水文环境,在雨季到来之前,工作人员需要专门建立起防洪小组,针对地表水进行防治,利用修筑排水等措施,提高对地表水问题的防治效果[5]。

3.3 奥灰水害防治

在奥灰水害防治的实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做好预测工作,明确水害指数,落实安全措施,从而达到防治水害的目标,设计隔水煤柱,留出足够的宽度和高度的区域,不进行开采,保证靠近含水层煤矿开采的安全性,防止水害问题的发生和蔓延。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安全技术,例如注浆堵水技术,可以扩散、凝固浆液,对含水层的空隙进行堵塞,达到隔绝水源的目标,增强岩层强度。利用钻探的方式进行验证,将不必要的工序减少,明确注浆堵水的具体位置,从而达到防治奥灰水害的目标。

3.4 断层水害防治

在煤矿开采生产活动中,全面地做好勘察工作,需要结合勘探资料,了解水文地质的相关信息,对断层水害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判断,针对水害发生的几率和可能性加强全面分析,保证勘探工作充分。制定可行的防治措施、防治方案,对于用水量较大的问题要进行早期防治,在断层水害问题的治理中,可以采取注浆堵水的措施,保证勘探全面性的基础之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注浆堵水,增强对断层水害问题的防范和治理有效性[6]。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煤矿生产中,从业人员需要以保证煤矿生产安全为目的,加强对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对煤矿生产中的损害风险进行防治,降低采矿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保证矿井作业的安全生产,提高煤矿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在掌握水文地质特征的前提下,对采矿风险进行防范和治理,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提高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竞争力。

猜你喜欢

水害水文地质含水层
巨厚充水含水层疏放水层位优化研究
基于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基于GPRS实现自动化水文地质抽水试验
基于转移概率的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划分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美国西部奥加拉拉含水层水位下降原因初探
全球地下含水层下降惊人:要被抽干了
矿井水害立体防治技术体系
岩溶含水层水流模型研究进展
浅谈矿井常见水害事故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