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4-01-29
草莓被誉为“早春第一果”,其生长周期在春季,成熟周期在春夏之交。通过大棚种植方式,可以让草莓在淡季成长,在冬季上市,提高种植效益,满足消费需求。因此,大棚种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草莓种植生产中。目前,草莓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化学农药进行杀虫,频繁使用会增强病虫抗性,影响防治理想效果,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基于此,应不断优化病虫害防治措施,强化防治效果。
1大棚草莓种植技术要点
1.1选种
大棚草莓选种工作十分关键,在选种过程中,要遵循应用性、实用性原则,优先选择生命力旺盛、生长趋势强大、果肉细腻柔软、果香浓郁自然的优质草莓品种。而且要注意草莓品种在低温下的生长情况,选择在低温环境中健康着色的品种,例如“红颜”等。
1.2选地
选择近年来没有种植过草莓的地块,地块地势要平坦,位置向阳,土质最好为方便排灌的壤土,疏松透气。在种植前要施肥,每公顷施加有机肥1 500~2 000 kg、微生物肥料500 kg。在定植开始10 d左右,选择天气较好的日子整理畦头。在整理过程中施加底肥,即每公顷100 kg硫酸钾和磷酸二铵。
1.3幼苗培育
在选择优质品种后,大棚草莓种植进入幼苗培育过程。此时要先根据草莓幼苗生长情况,选择健壮挺拔的母株。此类母株要具有5片左右的展开叶,在9月下旬(最好不超过10月)按标准定植。畦宽保持在30~40 cm,幼苗间距保持在20 cm左右,并在定植后浇水定根。定植深度要适中,新茎要入土[1]。
1.4田间管理
对于大棚草莓种植而言,保温工作必不可少。在10月底应进行覆膜作业,当夜间温度低于5℃时,大棚应加套。低于0℃时,草莓也要加盖小棚。在白天,当草莓株苗增蕾后,要保持温度在25℃左右、夜间7℃左右,以此更好促进草莓开花结果。与此同时,要控制草莓大棚湿度,尤其在阴雨天,湿度可能会达到95%以上。因此,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除了覆盖地膜外,还应及时加铺稻草减少水分蒸发,晴天时保持通风,降低棚内湿度。
2大棚草莓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2.1炭疽病
炭疽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的草莓病害。在栽培大棚草莓过程中,任何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炭疽病。由于大棚草莓种植规模扩大,棚内高温高湿环境加重了炭疽病发病概率。多次种植和复种土地也残留了大量炭疽病病菌,很容易引起草莓病虫害。该病害一旦发生,将会导致草莓大规模减产30%左右。当草莓遭受炭疽病后,植株后续生长势头降低,成果果实品质和质量偏差,进而影响售卖。一些严重的炭疽病会导致草莓植株成片死亡,影响种植效益。由此可见,大棚草莓种植时应合理防治炭疽病[2]。
炭疽病发病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移栽的幼苗带病,另外是土壤残存病菌。管理人员应在栽培过程中,严格控制草莓幼苗质量,避免将带病幼苗带入大棚。应优选未种植过草莓的土地。若无此条件,则应做好土壤处理工作。要对土壤中的病菌进行灭杀,并在灭杀作业完成后补充对草莓生长有利的微生物,实现“以菌抑菌”。一般来说,中国7、8月气温较高,管理人员应在这时对大棚进行薄膜覆盖,利用高温杀菌方式灭杀炭疽病菌,灭杀过程可以持续1个月。在高温杀菌中,应选择晴天中午,挖掘5 cm左右的土壤进行温度测量,若温度达到65℃以上,就可以高温杀菌。当高温杀菌结束后,管理人员要及时拆除大棚薄膜,并翻耕土地,在合理翻耕后施微生物肥料,补充微生物数量,减少炭疽病菌活动空间。在草莓移栽过程前,管理人员应做好土地补水工作,采用滴灌补水的方式,将微生物发酵液滴入土壤中,确保草莓根部可以在有益微生物环境下生长,以此降低炭疽病发病率,提高草莓移栽率。在大棚草莓成长后期,也可以根据草莓生长情况滴灌有益微生物发酵液。还应注意的是,对于炭疽病发病严重的地区,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品种来减少炭疽病发病率,例如红玉。这类品种对炭疽病有较强的抗性,可以减少炭疽病发生。
2.2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作为大棚草莓常见虫害,主要危害草莓植株叶片,有时也会威胁草莓果实。斜纹夜蛾具有极高的抗药性,幼虫食量偏大,生存能力强。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措施较差,不足以降低其危害。在秋季,斜纹夜蛾虫害发生最为频繁。而大棚草莓种植往往集中在9、10月,此时为斜纹夜蛾虫害高发时期,会对大棚草莓种植产生较大的危害。斜纹夜蛾幼虫具有杂食性特点,一般聚集于草莓生长点上取食,对草莓幼苗伤害极大,使得草莓幼苗无法健康成长,草莓果实品质大幅度下降。针对这一虫害问题,大棚草莓种植管理人员应采取科学预防、有效防治的措施及时处理[3]。
在大棚草莓定植前15 d左右,管理人员可以在草莓田块上悬挂诱捕装置,装置上涂抹斜纹夜蛾性息素,一些较大的大棚可以准备5套,较小大棚准备3套即可。这种诱捕装置可以释放性息素,让雄性的斜纹夜蛾成虫产生误判,从而被诱杀。当雄性成虫减少后,斜纹夜蛾交配率减少,虫卵数量也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斜纹夜蛾虫害。与此同时,在斜纹夜蛾成长期,管理人员应采用必要的农事作业,对幼虫进行捕杀操作,进而更好地避免斜纹夜蛾虫害发生频率。不过要注意的是,诱捕装置的设置有时间限制。在合适时间内将裝设诱捕装置安放在大棚草莓田内捕杀斜纹夜蛾。若诱捕装置设置时间过晚,斜纹夜蛾虫害就会发生,一些草莓植株的幼苗还未发叶就被啃食,从而引起较大危害[4]。
2.3灰霉病
与炭疽病相同的是,灰霉病也是在植物和土壤中残存的。但是灰霉病传播与炭疽病不同,灰霉病可以通过气流、水甚至是农事操作进行传播。灰霉病菌生长条件特殊,其生长温度与草莓结果时期的温度大体一致,其生长湿度则需要在90%以上。一旦发病,灰霉病菌会直接影响大棚草莓花瓣和果枝的生长,从而导致草莓生长受阻,产品质量下降。一般来说,草莓效益最好的时期就是灰霉病高发时期。因此,灰霉病产生危害更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多[5]。
在防治灰霉病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注意大棚温度湿度情况。可以在大棚中悬挂温度湿度记录仪器,定时定点查看大棚温度湿度情况。当湿度过高时,要及时采取通风手段,调整棚内湿度,避免灰霉病的发生。同样,针对灰霉病菌也可以采用“以菌抑菌”的手段,在草莓的开花阶段,可以对草莓植株喷洒有益微生物发酵液,挤压灰霉病菌的生存空间,减少病菌量,降低发病概率。若棚内已经出现灰霉病,则需要管理人员及时摘除发病植株,并将摘除植株带出大棚,集中销毁掩埋。在摘除后,还应喷洒生物药剂,降低室内病菌数量,喷药后隔一段时间喷洒有益微生物发酵液,以此有效防治灰霉病[6]。
综上所述,应合理利用各种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确保大棚草莓健康成长,提高经济效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纪波.大棚草莓高产高效种植关键技术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4):164-165,168.
[2]胡雅娣.大棚草莓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2(4):70-72.
[3]杨文玲.大棚草莓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业灾害研究,2021(12):17-18.
[4]林亚萍.大棚草莓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南方农业,2021(29):82-83.
[5]李西武,蒋学杰.大棚草莓种植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0(9):51-52.
[6]孟芳.大棚草莓高产高效种植关键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0(3):59-61.
(山东临沂莒南县农业农村局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