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招生视域下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4-01-29孟亚平

军事护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生源护理学设置

孟亚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 招生工作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23)

近30年来,护理本科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院校护理教育还承载着弘扬中医药文化,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重任[1]。招生工作是人才培养起点和入口,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与成效。基于此,本研究以全国24所中医院校2021-2022年护理学类本科专业招生情况作为切入口,梳理中医院校护理学类本科专业招生现状,探讨院校教育通过优化专业结构,调整招生策略,深化教学改革等,更好满足社会对中医护理服务需求。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2版)》,护理学类下设护理学(代码101101)和助产学(代码101102T)两个专业。考虑到高校间院系设置、专业设置和相同专业代码下研究方向存在差异,本研究运用网络搜集法,全面检索全国24所中医院校官网,系统汇总护理学、助产学和相近专业的招生信息,包括招生简章、专业设置、专业简介、招生办法、专业录取线等,数据统计年份为2021-2022年。经查询和筛选,24所中医院校均设有护理学类专业,涉及39个护理学类本科专业及方向。

1.2 数据提取 在系统文献检索和团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邀请中医护理教育及管理专家,围绕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内涵开展专家函询。15名专家均为高等中医院校护理学院院长或教研室主任,硕士以上学历。经过2轮专家函询,形成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框架。参与咨询的专家具有较好的地区代表性,权威系数为0.87,判断系数为0.91,熟悉系数为0.89。据此建立资料提取表,提取资料信息包括:院校名称、专业设置、专业目标、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和招生模式等。采用文本分析法,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提取上述资料,再由第3名研究者进行核对,若存在差异由团队成员讨论后确定。所有研究者均经过系统文本分析法培训。

2 结果

2.1 专业设置 24所中医院校均开设护理学专业,其中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有15所,占63%;其中9所院校同时开设助产学、2所院校开设护理学(老年护理)、3所院校开设中外合作办学或涉外护理方向,1所院校开设护理学(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英语)。见表1。

表1 中医院校护理学类专业设置

2.2 专业布点 依据国家统计局[2]经济地带划分,24所中医院校在全国分布:东部地区9所,中部地区6所,西部地区6所,东北地区3所;从专业布局看,护理学和助产学在全国4大区域均有覆盖;专业种类方面,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有4种,东北地区有3种,西部地区只有2种;特色专业方向方面,东部地区2所院校率先布局老年护理方向,中部和东北地区2所院校设置了中外合作办学方向,西部地区无。见表2。

表2 中医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在全国布点及比例[n(%)]

2.3 专业目标 24所中医院校招生简章和招生宣传材料显示,23所提出培养学生同时掌握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知识,培养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可见具备扎实的西医护理知识和技能,同时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正成为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亮点和特色。虽然1所院校在专业宣传中对中医特色介绍较少,但是已有少部分院校人才培养开始围绕大健康时代需求,向上游预防保健延伸,开设助产学、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方向专业;向下游老年康养拓展,开设老年护理方向专业,逐步彰显中医护理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中的作用。

2.4 课程设置 24所中医院校护理学类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医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中医护理特色课程等。其中医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本相同,中医护理特色课程各个学校有所不同,其中12所院校开设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基础、中医临床护理3门课程,8所院校还开设了中医养生康复、针灸推拿与护理,有4所院校在此基础上,还开设了方药护理、中医营养与食疗、经络腧穴与护理、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中医传统功法等课程,体现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与西医院校不同,更凸显了中医护理在养生保健康复全生命周期护理中的特色和优势。见图1。

图1 中医护理特色课程设置

2.5 培养定位 24所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可归纳如下:16所院校定位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和“应用型复合型护理人才”,4所院校定位培养“中西医结合高级护理人才”、3所院校定位培养“护理高级人才”、1所院校定位培养“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并重的护理专业人才”;中西医结合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成为中医院校的共识。但定位培养推动中医护理传承创新的拔尖型人才较少,制约中医护理事业向纵深推进。

2.6 招生模式 选拔方式上,24所院校护理学类生源主要通过统一高考录取,但随着新高考改革深入推进,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部分招生计划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模式录取,学校通过落实招生自主权,探索选拔与中医护理专业培养要求更吻合,具备更高学习热情和学业基础的生源;招生类型上,少数院校开展大类招生,如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实行大类招生,学生第一学年强化基础知识学习后,根据个人意愿以及专业要求等进行具体专业分流,该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以进一步培养专业兴趣和了解专业方向;专业设置上,河南和辽宁两所中医药大学都开设了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分别与意大利、新西兰有关高校合作,通过联合培养打造对外开放窗口,拓宽中西医结合护理国际化发展之路,为学生专业选择和成长发展提供更多可能。但多元化招生模式探索仍局限于少数院校。

2.7 生源情况

2.7.1 录取分数线 2021年24所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录取分数线显示,9所院校为同批次招生专业中最低录取线,4所院校高出同批次招生专业最低录取线1~5分,11所院校高出同批次招生专业最低录取线5分以上。由此可见,半数以上院校护理学专业在同批次招生录取线中处于末端位置,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有部分院校护理学专业高于同批次管理类等非医药类专业录取线,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北地区。总体来看,护理学专业生源质量相比中医药主干专业,仍处于弱势地位,从录取分数线看,护理拔尖型人才较少,制约中医院校对中医护理事业高层次人才供给。见图2。

图2 护理学专业在本省录取线与学校同批次招生最低录取线对比图

2.7.2 专业选科 当前大部分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对选科没有限制,以文理科兼收为主,文科背景学生在学习中医理论和传统文化方面更具优势,理科背景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时更具优势。从2024年起,24所院校办学所在地均实施新高考改革,遵循教育部最新版招生专业选考科目指引要求,护理学类专业选科日趋理科化,更加契合了该专业的自然科学属性,见表3。

表3 2024年中医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在办学所在地招生要求(N=39)

3 讨论

3.1 优化专业结构,服务社会多元化需求 本研究表明,中医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在特色化专业设置、专业区域性布局上仍不平衡,虽然专业设置趋于多元,“一老一小”社会问题得到关注,助产学和老年护理方向专业设置占一定比例,但仍仅限于少数院校;既往研究[3]显示,全国医院中医护理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因此,一是动态调整中医院校护理专业设置,围绕服务健康全过程做专业延伸拓展,在稳定护理学专业主体办学地位同时,合理布局新兴特色专业方向,重点向中医护理优势突出的情志调护、预防保健、康复理疗等[4]方向倾斜,谋求专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二是根据区域特点,优化专业布局,均衡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区域配置,构建专业方向明确、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的中医护理人才储备库,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可进一步优化养老方向等战略性、急需性护理专业招生布局。三是推动护理长学制招生改革,探索贯通式拔尖创新生源选拔,以一流专业吸引一流人才,发挥本研贯通式人才选育模式有利于集中教学科研资源,为造就中西医结合护理高端人才提供突破口。

3.2 调整招生策略,探索多渠道生源选拔 与既往研究[5]结果一致,本研究表明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生源质量总体不高;本研究发现,目前中医护理招录模式较为单一。因此,一是加强招生宣传,突出中医院校护理学科专业性和职业感。通过向考生和家长展示专业特色、教育成效、毕业去向和优秀校友等,特别是中医护理在医疗细分领域的职业前景,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形成中医院校护理人才供给良性循环。二是探索综合评价录取,加大对热爱中医药生源选拔力度。新高考体系下综合评价招生制度为人才培养招录更适配生源创造机遇,录取标准按高考成绩、校测成绩、特色要求各占一定比例综合考量,促进对中医药有浓厚兴趣考生脱颖而出,拓宽生源获取渠道。三是拓展招生类型,满足多元化深造需求。大类招生模式按照护理学类大类招生,新生经过一年左右基础培养后,依据兴趣方向和专业要求做具体专业分流,赋予学生充分选择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紧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推进中医护理开放发展、深化国际交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平台。院校可结合生源状况、专业目标、教育资源等,制订各具特色的人才成长通道,为中医院校多元化护理人才培育提供适合路径。

3.3 深化教学改革,突出中医护理优势特色 既往研究[6]发现,中医护理存在西医化培养;本研究表明,中医护理人才培养聚焦拔尖人才不足,部分院校中医特色不显著;有研究[7]指出,重视培养目标设计、改革教学模式、优化培养内容意义重大。因此,一是优化培养目标,强化培养特色,结合区域需求和办学实际等,分层次、差异化制订人才培养目标[8],强化中医护理在养生保健、康宁疗护和医养结合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教会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扬长避短,发扬中医护理特色[9]。二是探索“新师承式”培养模式[10],关注培养中医护理领导者,为能力强、基础优的学生提供由名医大家引领的多口径、新师承成才通道,特别是护理学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院校,应主动探索中西医结合护理拔尖人才培养改革。三是调整课程设置,促进通专融合,应对新高考后中医护理生源全面理科化变革,通过中医护理特色人文通识教育改革,增加中医经典、文史哲类课程比重,帮助学生掌握中医药知识,提升学生中医护理思维能力和服务能力;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11],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丰富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活动等,增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引导学生以积极的专业态度[12],坚定对中医护理的学习热情和从业自信。

猜你喜欢

生源护理学设置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护理学杂志》稿约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