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几点建议

2024-01-29王佳

建材与装饰 2023年36期
关键词:施工现场项目管理施工人员

王佳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000)

0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降低施工风险和成本。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施工技术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通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高施工效率、质量和安全,推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升。这对于建筑工程领域的相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

(1)提高施工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优化施工流程,减少工序之间的冲突和重复,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2)提高施工质量。施工技术管理能够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提高施工质量,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降低质量风险。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和措施,规范施工现场秩序,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1]。

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建议

2.1 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

2.1.1 设立项目管理组织

(1)项目管理组织结构。设立一个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由项目经理、技术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组成。根据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确定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保项目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

(2)项目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管理的各项规范和标准,制定项目管理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执行程序和时间节点,确保项目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项目管理人员培训。为项目管理团队成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专业知识更新,提高其项目管理能力和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使其具备有效管理项目的能力。

(4)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支持。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和技术,如项目管理软件、移动设备等,对项目管理进行信息化支持,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项目管理与施工技术管理的融合。项目管理组织与施工技术管理密切配合,相互补充,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得到有效执行。

2.1.2 制订完善的项目计划

(1)确定项目目标和任务。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确定项目的范围、目标,明确工作内容和所需资源。

(2)划分工作包和工作任务。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工作包,每个工作包再划分为具体的工作任务,确定每个任务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所需资源。

(3)确定关键路径和里程碑节点。识别项目中的关键路径,即影响整个项目工期的关键任务,在项目计划中明确把控。同时,设置里程碑节点,用于标志项目的重要阶段和进展。

(4)分配资源和制订资源计划。根据项目需求和工作内容,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制定资源计划,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5)设置进度控制和监控机制。建立项目的进度控制和监控机制,定期对项目进展和工作进度进行追踪和监督,及时调整和处理延迟和偏差。

(6)建立沟通机制。确保项目团队内部和各方之间的沟通顺畅,及时传递信息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计划的有效执行。

(7)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风险对项目计划的影响[2]。

(8)定期评估和更新项目计划。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定期评估和更新项目计划,及时调整和优化计划,确保项目能够按时顺利进行。

2.1.3 加强沟通协调

(1)建立沟通渠道。确立项目团队内部和与其他相关方进行沟通的渠道和方式,例如,定期召开项目会议、使用项目管理软件和通信工具等,以确保沟通畅通。

(2)定期沟通会议。定期组织项目会议,对项目进展和问题进行全员沟通和交流。会议可以涉及项目计划、工作分配、工作进展、问题解决等内容,确保团队成员对项目的整体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3)提供项目文档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项目文档和信息共享平台,包括项目计划、工作任务、问题记录、变更通知等。通过共享平台,团队成员可以随时查阅和分享信息,减少信息传递的阻碍。

(4)促进团队协作。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分享经验和知识,共同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团队建设活动、经验分享会等方式促进团队协作氛围的形成。

(5)有效解决问题。及时收集和记录团队成员的问题和困难,组织团队协调解决。可以借助问题解决工具和方法,如鱼骨图、五力分析等,促进问题的快速定位和解决。

(6)清晰分工责任。在沟通协调过程中,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每个成员清楚自己的工作范围和目标,减少沟通失误和工作冲突。

(7)合理安排会议和沟通时间。避免过多无效的会议,合理安排项目沟通时间,减少对项目工作的干扰[3]。

加强沟通协调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有效解决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沟通协调也是建立良好团队文化和合作氛围的重要手段,促进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推动施工技术管理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2.2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2.2.1 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环保

(1)制订施工安全管理计划。在项目启动前编制施工安全管理计划,明确安全目标、责任和措施。该计划应包括对施工现场的风险评估、安全工作程序、培训和教育计划等。

(2)实施安全培训和教育。为所有参与施工工作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包括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培训内容应涵盖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紧急救援程序等。

(3)设立安全监督机构和岗位。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督机构或岗位,负责监督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风险和问题。

(4)配备个人防护设备。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安全鞋、安全绳等。并强制施工人员佩戴和使用这些个人防护设备。

(5)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程序和责任分工。该体系应包括报告和记录危险和事故、制定安全措施和程序、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等。

(6)做好施工现场的卫生和清洁。保持施工现场的卫生和清洁,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避免积尘和冗杂物的堆放。

(7)使用环保材料和设备。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同时要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噪音、粉尘和排放物的产生和扩散。

(8)做好施工现场的防火工作。制定防火预案和安全应急措施,并设置灭火设备和器材。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火灾隐患检查和排查。

(9)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合理利用和管理施工现场的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排放。

2.2.2 建立施工质量监督机制

(1)制定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质量管理程序、确立质量目标和要求等。该体系应涵盖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关键要素。

(2)指定质量监督人员。指定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或组织,负责监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工作。监督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并独立于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

(3)编制施工质量检验计划。根据施工过程和工程要求,制订合理的质量检验计划。该计划应包括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和检验频次等。质量监督人员应按计划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4)加强现场质量监督。质量监督人员应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工艺和质量符合要求。还应特别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工作。

(5)实施第三方质量检测。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质量检测,对施工过程和成果进行核查和评估。第三方质量检测可以提供客观而专业的质量评价,避免利益冲突和主观判断。

(6)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建立质量数据管理系统,收集、记录和分析与施工质量相关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和不良趋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7)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审核。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审核,对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检查。评估和审核结果可作为改进和提升质量管理的依据。

2.2.3 加强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检验和验收

(1)制定施工材料和设备检验验收规范。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制定专门的施工材料和设备检验验收规范。规范应包括检验要点、方法、标准和验收标准等。确保检验和验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明确检验和验收责任。明确材料供应商、施工方和监理人员的检验和验收责任。监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和实施检验和验收工作,材料供应商和施工方应提供必要的协助和配合。

(3)建立材料和设备检验和验收记录。建立完善的材料和设备检验和验收记录系统。记录包括检验和验收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方法、结果、问题和处理措施等。确保检验和验收的可追溯性和可证明性。

(4)强化材料和设备的进货检查。对进货的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检查,确认其符合要求。检查包括外观、尺寸、材质、防腐性能等方面。对出现问题的材料和设备,及时要求供应商进行整改或更换。

(5)严格材料和设备的验收标准。根据验收规范和工程要求,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验收。验收标准可包括外观、性能、安装质量等方面。对低于标准的材料和设备,不予验收。

2.3 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和培训

(1)确定施工人员的资质要求。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和资质要求,包括工种、技能等方面。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经验,能够胜任工作。

(2)建立人员管理制度。制定人员管理制度,明确施工人员的权责和职责。包括入职和离职手续、薪酬福利、工作纪律等方面。建立健全的员工档案和个人成长计划。

(3)推行技能评估认证。实施技能评估认证制度,评估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工作素质。通过认证,明确施工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4)强化岗位责任和考核。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岗位责任和考核指标。根据工作成果和质量表现,进行相应的奖惩和激励。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2.4 推动施工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应用

2.4.1 鼓励施工技术创新

(1)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施工技术创新项目。通过拨款、奖励等形式,为具有技术创新潜力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

(2)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建立技术创新平台,提供技术咨询、试验研究、示范应用等服务。为企业和研究机构搭建沟通合作的平台,以促进技术创新的交流和合作。

(3)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技术创新的回报和保护度。鼓励企业申请专利,提升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4)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加大对施工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开展技术培训课程等方式,提升施工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4]。

(5)建立技术创新评价机制。建立评价技术创新的机制,通过专家评审、行业评比等方式,评估和表彰具有技术创新成果的企业和个人。提高技术创新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6)开展技术创新交流和展示活动。组织技术创新交流会议、展览会等活动,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展示成果和交流经验的平台。促进技术创新的传播和推广。

2.4.2 加强对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1)跟踪和研究新技术。密切跟踪和研究国内外的新技术动态,了解其应用领域和效益。建立专门的技术研究机构或团队,负责新技术的研究和评估工作。

(2)评估新技术的适用性。对新技术进行评估,评估其在当前施工项目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等因素,确定是否引进和应用新技术。

(3)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的优秀技术和设备,通过技术合作和引进模式,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开展合作,加速技术引进和应用的进程[5]。

3 结语

总之,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需要全方位的工作,从管理团队建设到技术创新都要予以关注。通过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提高施工质量、提升安全性和效率,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施工现场项目管理施工人员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