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乡村规划设计方法探讨
2024-01-29李宗祥
李宗祥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开始逐渐关注乡村的发展和建设。乡村规划设计是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关键,也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乡村规划设计中,生态理念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其目的是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1 生态理念在乡村规划设计中的作用
1.1 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生态理念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乡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乡村地区资源相对匮乏,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推广节水灌溉、化肥农药减量、有机农业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品质。在生活和旅游业方面,可以推广节能减排、环保材料等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1.2 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行环保政策,确保生态环境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第二,需要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等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土地和水资源污染,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第三,需要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等,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为乡村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第四,需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素养,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促进乡村环境的全面改善和可持续发展[1]。
1.3 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生态理念将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是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主要依靠农作物和畜牧业生产,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往往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而生态理念则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生态理念的应用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规划和建设生态旅游景区、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扩大乡村旅游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服务、特色农产品销售等。
2 基于生态理念的乡村规划设计方法
2.1 基本原则
2.1.1 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是指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注重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这一原则是保障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的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一,要进行生态环境评估,了解乡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潜在问题,科学规划和布局乡村发展。第二,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为破坏。例如,规划和建设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同时,也要注重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例如,通过保护水源地和湿地,维持水循环和水质的稳定,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2.1.2 人本原则
人本原则是指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以人为中心,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期望,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2]这一原则体现了乡村规划和设计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第一,要注重居民的需求和期望。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居民的利益和需求。例如,建设社区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公共厕所等,以满足居民的生活和社交需求。第二,要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例如,优化乡村居住环境,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和通信设施等。第三,要注重培育和保护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提高居民和游客的文化修养和幸福感。
2.1.3 综合协调原则
综合协调原则是指在乡村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并将它们整合在一起,以实现协调发展。乡村规划设计不仅关注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还应该注重城乡环境的整合、社会服务的提升、文化教育的促进、生态环保的保障等方面,以实现乡村综合发展。在实践中,综合协调原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注重不同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交通运输、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来提升乡村发展的整体水平,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协作和合作,推进乡村规划设计的实施和监管等。
2.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乡村规划设计中,必须注重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即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实现协调发展。这意味着要考虑到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而非仅仅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在实践中,可持续发展原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在乡村经济发展中注重产业的生态化、循环化和低碳化,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在社会方面,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的发展;在环境方面,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3]。
2.2 具体方法
2.2.1 生态环境评估
对乡村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可以帮助规划设计者充分了解生态环境现状,发现生态问题,明确规划设计的目标和方向,为后续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第一,评估土地的类型、面积、利用现状、植被覆盖率、土壤质量等指标,分析土地的适宜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第二,评估水资源的量、质、分布等情况,分析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预测未来水资源的供需情况,为乡村规划设计提供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依据。第三,评估空气污染的状况,包括空气中的颗粒物、气体、臭氧等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分析污染的来源和影响,为规划设计提供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案。
2.2.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第一,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统筹规划,将土地资源进行分类利用,达到最大的效益。比如,将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进行区分,实行分类管理,划分出生态保护区、农业开发区、生态修复区等,让不同的区域得到合理的利用和管理。第二,要开展土地整治和耕地保护等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整治是指对土地进行改善,包括改善土地的质量、增加土地的利用价值和效益等。可以通过水土保持、绿化美化、防沙治沙、植树造林、修建农田水利设施等方式实现。耕地保护是指保护土地不受污染、不被破坏,保持其肥力、水分和结构等优良特性,确保耕地面积和质量不降低。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耕地保护,制定相关政策,保护好农村的耕地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浪费。第三,注重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保护是指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生态工程等手段修复生态系统,使其得到恢复和重建。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2.2.3 推广生态农业
第一,生态农业模式注重生态保护。通过生态农业可以降低农业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农业产生的污染物和化肥农药对土地、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降低生态环境风险,从而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第二,生态农业模式注重循环利用。通过生态农业可以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通过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植物覆盖等方式,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第三,推广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生态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不仅不含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而且口感和品质更好,更符合人们的健康需求和消费需求,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2.2.4 加强生态保护
第一,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自然保护区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严格的保护,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促进物种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在自然保护区内,可以限制开发和人类活动,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第二,建立生态公园也是促进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生态公园是一种集休闲、观光、教育、科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公园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丰富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2.2.5 发展乡村旅游
第一,乡村旅游可以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特色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通过丰富的乡村文化体验项目、特色农家美食、手工艺品制作等方式,可以向游客展示当地的文化魅力和历史文化积淀,提升游客的文化素养和认识。第二,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面临转型和升级的压力,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模式,可以为乡村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建设乡村旅游度假区、农家乐、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激活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 结语
基于生态理念的乡村规划设计方法,是当前乡村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生态环境评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广生态农业、加强生态保护、发展乡村旅游和注重社区参与等措施,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乡村规划设计实践中,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注重社区参与,尊重居民意见,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提高规划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