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专业课程的路径探索
——以“外科护理”课程思政改革为例
2024-01-28肖熹微
肖 艳,肖熹微,张 洁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 湖南 娄底 417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这为中国教育、科技和人才事业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前沿阵地,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将其精神内涵融入课程思政,用党的理论智慧与实践主张教育与引导学生,是创新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将这一系列思想理论成果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路径[2]。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文章结合外科护理的特点,探索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外科护理”课程思政的“一核三阶五环”育人模式和“三融四点五环”育人路径,最终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转化为责。
1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外科护理”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
1.1 建党精神
建党精神指的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3-4]。把建党精神根植于每一个青年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使命担当精神和奋斗精神,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提质增能的实践要求。
1.2 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新冠疫情防控、生物医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这些伟大成就是最生动、最鲜活、最有说服力的教材[2],将其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专业课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追求真理、守正创新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的科学思想方法;坚持胸怀天下的大格局观,使广大青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突出全局性、前瞻性、整体性,不断探索困局之法和破局之策,以世界之眼光,海纳百川的胸襟解决问题。
1.4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任务
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融入课程思政,既激励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5-6];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7];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任务中所蕴含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融入专业课程,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9];将其蕴含的创新创造创业精神融入实践课程,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工匠精神[9];将其蕴含的奋斗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等融入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
2 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外科护理”课程思政的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10]。“外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国家护士执业资格注册考试的必考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地融入“外科护理”课程内容,构建“外科护理”课程思政的“一核三阶五环”育人模式,即以守初心、育仁心、践匠心为“外科护理”课程思政核心主线,围绕启蒙、成长、进阶三阶段,将课程思政贯穿“外科护理”理论授课、实验实训、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岗位实习五个环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深”、讲“透”、讲“活”、讲“实”、讲“好”,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吃苦耐劳、敬业奉献、责任担当、科研与辩证思维、创新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实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外科护理”课程思政的“一核三阶五环”育人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外科护理”课程思政“一核三阶五环”育人模式
3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外科护理”课程思政的路径
“外科护理”课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精选“融料”、找准“融点”、把握“融机”三方面入手,围绕“切入点、着力点、推进点、落脚点”四点,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环节,构建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外科护理”课程思政的“三融四点五环”育人路径。
3.1 紧扣“三融”,提升育人路径的有效性
3.1.1 精选“融料”
紧扣专业新时代近十年的发展史,将医学领域的钟南山、李兰娟、陈薇等抗疫英雄及外科护理领域的科学家(如南丁格尔等)融入知识体系,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奋斗精神。
3.1.2 找准“融点”
紧扣育人目标,深度挖掘“外科护理”知识体系中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契合的育人元素,比如新时代的典型事迹、先锋模范人物、时代精神等等,引导学生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做到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
3.1.3 把握“融机”
把握融入的时机,将社会热点与学生的兴趣点、困惑点结合,寓情于事,解决学生的困惑,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奋斗心。
3.2 围绕“四点”,提升育人路径的成效性
3.2.1 以认同为切入点
为切实提高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必须转变思路,找准切入点。首要问题就是提升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核的认同。因认同是精神教育“入耳、入脑、入心”的前提,是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内在保证。
3.2.2 以共情为着力点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效果要看精神内涵能否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影响具体的生活、学习实践。只有真正深入心灵才能使党的二十大精神拥有持久生命力,被广泛贯彻落实。从心理学中的共情着力,使价值认同升华到情感共鸣的层次,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烙印于心。
3.2.3 以自省为推进点
自省是教育活动产生效果的重要环节,自省与否是判断精神教育是否有效的首要表征。在共情基础上的自省是精神内化于心的必要阶段。大学生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始真正自我反省,查找不足,直接体现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积极成效。
3.2.4 以践行为落脚点
外化于行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教育成果的具体体现。精神教育能否起到正面的积极效果和作用,关键是通过受教育个体的具体实践行为体现出来,亦是以此作为评价和检验的标准。因此,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就要以影响大学生言行举止为基本遵循,在内化于心的同时努力达到外化于行的最终目的。
3.3 结合“五环”,提升育人路径的实效性
3.3.1 融入教学目标,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深”
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思考如何将其有机融入课程素质目标,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入心入脑、成风化人。该课程的主要思政目标定位是正确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爱国情怀,坚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创造意识;通过课程思政案例,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荣誉感、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外科护理”课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思想,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学生既扎实掌握外科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3.2 融入教学内容,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透”
结合“外科护理”课程内容和特点,深入挖掘课程中每一个教学任务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和环节,以课程模块为单位,从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奋斗意识、工匠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角度出发,深入挖掘相关思政元素,形成课程典型思政案例,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使课程成为推进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将教学各个环节与护理技能大赛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正确引导学生能积极关注医疗相关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外科护理”的思政点如图2所示。
图2 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外科护理”课程内容的融合
3.3.3 融入教学方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活”
积极探索与”外科护理”课程思政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配合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情境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资源,有效拓展和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精选案例素材,找准思政元素与技能融入的切合点,实现思政元素的自我教育,同时教师可借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的大国担当、医疗战士的抗疫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任务点评之中,在提升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渗透思政元素。通过创设护理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赋予学生岗位意识,拓展课程的深度、广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学生踊跃发言、充分探讨、思维碰撞,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易于学生掌握有关精神,培养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人,强化育人效果。
3.3.4 融入教学过程,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实”
①融入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训教师课前针对模块知识需求,精心选取教学视频和测试题,通过云课堂下发任务,学生分小组探究自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在学生学习出现困惑之时,思政可抚慰心灵;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可使其茅塞顿开;当苦苦思考终不尽如人意时,“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人生观可使其越挫越勇;当小组产生矛盾难以化解时,坚持胸怀天下的豁达情怀可使其冰释前嫌。教师点评以及归纳总结时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悄无声息地融入。例如,当小组在完成了任务后,教师除了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外,还应该设置思政评价,如团结协作、创新优化等,真正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大肠癌病人的护理为例介绍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如图3所示。
图3 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大肠癌病人的护理》教学内容的融合
②融入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投身于社会志愿服务中,如“义诊”“三下乡”“疾病知识普及”等社会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社区和养老院,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11],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了解社会,既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力,也锻炼了其组织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③融入岗位实习学生通过医院岗位实习,接触临床上真实的护理情景,面对真实的患者进行护理,不仅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还能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护患沟通、劳动素养的培育[10]。比如在疫情防控中,让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工作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劳动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社会荣誉感。
3.3.5 融入教学评价,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12]。传统的教学评价并不能真正体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因此,在“外科护理”教学评价中,应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入手,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除对课程学习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作业提交情况、平时测验情况和课堂出勤情况等进行评价外,重点突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等思政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4 结束语
作为教师,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专业课的教学行动,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要在“三融”上下功夫。一是融入有“方”,要求教师注重系统性、突出整体性、把握规律性,用学生听得进、听得懂的语言,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热气、灵气、地气进教室、进课堂、进头脑;二是融入在“研”,要求教师加强深化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新思想,围绕重大思想观点、重要论断、重大举措等,开展研究与阐释;三是融入要“实”,要求教师树立“大思政课”理念,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切实发挥“大思政课”培根铸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