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以运动康复专业为例
2024-01-28王欢,马壮
王 欢,马 壮
锦州医科大学:1.护理学院;2.体育与运动康复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1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审议通过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1]:“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涉外办学水平,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全面提升合作办学质量。”《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面指导中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对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在内的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是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持续、健康、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确立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目标的基本依据[2]。结合《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加强校际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辽教函〔2020〕4号)等文件可知,中外合作办学是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机制、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国外资金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3],为培养国际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1 锦州医科大学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合作办学现况
经中国教育部批准,锦州医科大学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于2021年8月签订了《合作举办运动康复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协议书》,并于2022年9月开始招生,采用“3+1”模式办学,学制四年,前三年在国内学习。在国内教学开展过程中,所引进的外方课程占所有课程门数1/3以上;所引进的外方专业核心课程占项目全部核心课程的1/3以上;外方派驻教师所承担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占所有课程门数1/3以上;外方所承担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时数占所有课程时数1/3以上。第四年达到怀卡托理工学院的入学标准后,转入外方院校完成第四学年的学习。未出国学生可继续在国内完成第四年学习。2023年启动运动康复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工作,2025年初步完成第一轮建设。
2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实意蕴
2.1 培养符合中国运动康复行业需求和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
该研究以提高学生未来的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旨在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使学生掌握国际先进的康复医学理念和运动康复知识,系统掌握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和运动损伤防护及现代运动康复技能,具备较强的岗位胜任力和职业竞争力,具备多学科融会贯通的新医科业务素质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达到该行业国际先进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合作办学以思政为引领,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关怀、爱国主义教育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完善人格,力求培养德才兼备、德术双馨的运动康复人才。
2.2 使中国运动康复专业教育与世界接轨,为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规则的制定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外合作办学可促进高等学校内部的学科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起到推动作用[4]。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是新西兰最大的国立高等院校之一,是新西兰顶尖的理工学院,以开设高质量应用型、职业和专业资格课程而闻名。运动科学专业受到新西兰运动科学学会认证,被公认为新西兰最好的运动科学专业之一。该合作办学将锦州医科大学运动康复专业的特色优势与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相结合,实现引进、吸收、融合、创新,可以极大地促进中国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科建设,促进内部突破改革的堵点、难点和瓶颈,啃下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硬骨头”[5],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收到良好的“以开放促改革”的效果。合作双方独特的制度设计和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以及在发展中积累起来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办学经验,可惠及运动康复专业教育治理和教育改革。
2.3 提质增效,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运动康复专业在中国发展的早期阶段,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去向与康复治疗学专业差异不大,多为综合医院康复科或康复医院、康复诊所等[6]。随着执业定位的明确和体育产业发展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技术要求,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体现其自身特点,突出与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别,体现出医学院校“体医结合”的特色,充分发挥其在运动疗法、伤病防护以及健康促进等领域的优势,成为专业人员在学科建设和促进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运动康复专业具有更广泛的就业领域和服务人群,具备高等教育素养和不可替代的专业价值。毕业生未来除了可以进入各级医院、康复机构、社区医院或养老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工作以外,经中外合作办学具备更高专业水平的人员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进入涉外医疗机构、国际国内高水平专业运动队、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或体育健身场馆、职业运动俱乐部等单位[7]从事运动康复领域的相关工作,就业前景光明。
3 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需要调整和优化
鉴于“3+1”模式“双证双通道”,国内通道就业输出要加强物理治疗的教学内容,国外通道需要加强对英语的学习。为更好地融合引进课程,在“双证双通道”设计中,针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桥梁课”、运动医学、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运动人体科学等课程内容,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教研和调整,实现更高的支撑性和衔接性。
3.2 师生英语水平有待提升
学院专业教师均具备硕士以上学位,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以及一定水平的英语能力;但是,经外方前期教学培训期间发现,授课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呈梭形分布,英语水平极高和极低的学生人数较少,英语水平普遍一般,且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学院正在制定有效提升英语水平的途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英文授课,提升教学效果,为第四年的留学做好充分准备。
3.3 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协议中,教材、讲义、中方任课教师培训规定、外方来华教师授课配备中方助教人员安排等事宜虽有相应体现,但是,工作细节仍需要做好详尽安排。中外共创课程的教材选用以国内出版教材为主,根据当前对教材的要求,合作项目中外方使用的讲义、教材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外方授课课程采用外方提供的英文讲义等素材未在国内出版,因此,所引进的课程教材、讲义等教学材料在授课前还需必要的审核。
3.4 中西文化交流和环境氛围建设亟待加强
双方师资须按照前期协议中的有关规定选派,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质量的需求,确保适当的频次,并且在授课时段方面,提前做好准备,以便于统筹整体课程安排。学校运动康复专业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取得博士学位及博士在读教师比例超过55%,其中36%以上的教师拥有海外留学及进修经历。但是,引进的课程师资仍然贫乏,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方面还需与外教多做交流。
3.5 基层党建工作有待于加强
党建工作方面,锦州医科大学出台了一些相关的规定;但多是借鉴或沿用普通本科的学生党建制度,缺乏深入细致、有针对性的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特别是还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规章制度,难以适应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中外合作办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思想意识、教育教学观念、评价标准和行为模式交汇,而且中外合作办学具有国际影响力大、社会关注度高、体制机制灵活、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师资队伍国际化等特点,迫切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有序健康发展。
4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提升运动康复专业学生胜任力的应对策略
4.1 改进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
以体育学与运动医学两个二级学科为基础,以运动康复、运动医务监督、运动损伤恢复作为重合点,对专业“桥梁”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对内/外科、诊断、影像等与骨科康复、慢病康复起支撑作用的临床医学课程进行教学研究,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完善。运动康复专业合作办学项目总体课程设置经双方学校及专家论证,引进课程共16门,分布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两个模块中。引进课程应由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提供教材、教学大纲及考试样卷等;结合原有的其他课程配置,从课程总体设置进行评价,并体现出医科大学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运动康复专业合办本科教学由外方教师来华授课项目(如表1所示),引进课程由中方教师承担的授课项目(如表2所示)。
表1 外方教师来华授课的具体课程及授课时间安排2022级运动康复专业与怀卡托理工学院本科教育联合办学项目引进课程时间安排表(112名学生)
表2 引进课程由中方教师承担的授课项目
4.2 提升师生英语水平,促进专业能力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对中方教师无论是在英语还是专业知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师的英语能力和教学水平,学院已申报并获批“2022年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地方合作项目、地方创新项目”,部分经费用以支持专业教师出国培训和学习。另外,中方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定期对项目相关的合作教师进行英语口语培训,参与EMI 全英文授课教师能力培训,并加强学院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联合开展双语教研活动。学生英语能力提升通过开设英语选修课,打造学习专业英语浓厚氛围;组织并鼓励学生有效利用学校图书馆英语学习资源提升英语水平;开展雅思培训,以便更有实效地为后续有意向到外方留学的学生提供便利学习条件。
4.3 丰富教学资源,推动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
鉴于所引进的外方课程采用的是外方提供的英文讲义等素材,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大量的文字翻译工作是关键,须配备充足的翻译及相关工作人员和经费支持。另外,学院通过“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引进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平台建设”和“运动损伤康复与运动医务监督虚拟教研室”项目为丰富教学资源提供相应支撑。鉴于招生规模,实验室及设施器材等需要扩容和增添;教学实习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建设;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对于确保充足的外方授课可以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
4.4 加强对外交流和环境氛围建设,促进内部教学质量保障
成立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委员会,对项目的有序开展提供可靠保障;成立学术指导委员会,在教学方面给予指导,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在管理过程中以监控为手段,有助于促进校内分散的教学质量要素与管理活动的有效统一,形成内部质量监控与外部评估相互结合的模式,有效提高教学管理质量[8]。制度是质量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学院针对合作办学项目计划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主要包括:《锦州医科大学运动康复专业合作办学教学管理规定》《运动康复专业合作办学教学大纲》《合作办学教学文档资料归档要求》等。还建立了教学督导、教学评议、教学考核、奖惩机制。每学期与外方通过线上方式开展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活动,于检查后召开师生座谈会;教学过程重在平时,通过领导、督导、同行听课查找教学问题;期末组织学生评教。通过全方位监督、关键节点跟进,有效保障教学质量[9]。
4.5 加强党建工作,推动师生融合共建
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机制,筑牢课堂主阵地。抓实学院网站主媒体渠道,构建课内与课外,院内与院外的立体化、跨时空、零距离的网络互动空间。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三全育人”全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为切入点,加强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引领、示范和带头作用,坚持全面学和重点学相结合,反复学和跟进学相结合。坚持学习计划制度,定期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体会,真正将学习转化为好的精神状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选树典型,通过党员榜样作用推动学生工作的全面开展,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切实重视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联系起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于党员先进性的培育之中,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10]。根据实际,加强学生思想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11]。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运动康复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力争体现中国特色,不过多渲染毕业生的“出国深造率”,将“出国深造”与“高质量培养”画等号,会偏离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目标[12]。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的定位在于服务大局和服务社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宗旨,遵循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力求培养出适应和服务于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大局,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具备高水平岗位胜任力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