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件大事,持续影响公益慈善发展

2024-01-28传一

环球慈善 2023年9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慈善分配

传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每年的9月5日设定为“中华慈善日”。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具备了必要的经济基础、政策空间和社会需求。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从以往的曲折与困难着眼,不会在失望时产生过多悲观;抬头从光明处出发,则可以在事物“走两步退一步”的发展中把握前进方向。

本文以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基础为主题,从《公益慈善纪事》中梳理了对应的大事件’以回应当时当下的思虑。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随着这次讨论的展开,社会开始重新出现相对的自由活动空间,慈善也开始逐渐回归人们的视野。

2相关慈善法律法规出台

1988年9月27日,国务院发布实施《基金会管理办法》。

1989年10月25日,国务院发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发布修订后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并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慈善捐赠相关法律,其宗旨是鼓励捐赠、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保护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该法明确禁止捐赠活动中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并把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定性为违法行为。

1999年12月28日,民政部发布《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

2004年3月8日,国务院发布《基金会管理条例》,并于6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将基金会划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该条例规定境外基金会在经有关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后,可申请在中国内地设立代表机构。

2016年2月6日,国务院修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89年10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并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据2020年10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发展晚、底子薄、规模小和各方面原因,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与社会财富量级、第三次分配的地位不相匹配,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效能还需进一步激发。”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第三章第三节第八十七条确立了非营利组织的法人地位:“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利润的法人,为非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

3希望工程

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召开“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新闻发布会,宣布建立中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并发起实施“希望工程”。

截至2019年9月,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52.29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9.42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95所。

4《人民日报》为慈善正名

1994年2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为慈善正名》。

这篇文章借力主流媒体的声音和力量,以一种中国式的舆论宣导方式,一扫以往对“慈善”的妖魔化描述,褪去裹挟“慈善”的污名化外衣,让“慈善”公开重返政治舞台和公众视野。

5世界妇女大会召开

1995年9月4日至15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办。

超过1.7万人参加了北京会议,包括6000名参加谈判的政府代表、4000多名经认可的非政府组织代表、众多国际公务员和约4000名媒体代表。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

这次大会后,NGO(非政府组织)这个词开始在中国为人所知。

6 1998年抗洪赈灾

1998年夏,中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暴发历史罕见大洪水。

1998年8月16日,民政部设立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是日夜,中央电视台、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联合举办“我们万众一心”大型赈灾义演晚会,向全国及海外直播,募集到海内外各界捐款、捐物总计6亿多元,这是中国第一个电视募捐专场晚会。

这一次全民动员的慈善事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慈善观念,让更多人参与到慈善行动中来,成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7慈善受到党和政府重视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该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街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慈善事业第一次被写入中共中央文件,从根本上确立了慈善事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2005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自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了“支持发展慈善事业”的字眼。

這是慈善事业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82008年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全国数十万社会组织紧急行动起来,主动配合政府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救援行动。

5月13日,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50多家民间组织发表《中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联合声明》,这是中国民间组织在国家面临重大自然灾害时首次联合起来,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联合公告,独立行动。

几天内,共有168家民间组织参与联合声明与抗震救灾行动。

9互联网深度影响公益

2014年8月17日,风靡美国的呼吁公众关注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的冰桶挑战游戏传至中国,吸引了超过20亿的点击量,成为当时最热门的公益活动。

新浪微公益与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借势联合发起“一起‘冻’起来”微公益项目,不足半个月获得善款800余万元。

“冰桶挑战赛”以其创新性、娱乐性、互联网化等特征,刷新了公益慈善的刻板面貌,被认为是中国乃至全球公益史上一个重要节点,宣告了公益2.0时代的到来。

10三次分配的顶层制度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2021年8月26日,中央财办表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鼓励勤劳致富、创新致富,不搞“杀富济贫”。第三次分配是在自愿基础上的,并非强制,国家税收政策要给予适当激励。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慈善分配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慈善义卖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