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土地资源管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4-01-28王志刚
王志刚
(湖北省洪湖市乌林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湖北 洪湖 433200)
引言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过度的城市化往往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植被覆盖,甚至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这不仅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会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还会增加洪水、干旱、土地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风险,这些灾害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可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从而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的风险。同时,合理的土地利用还可以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1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1.1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土地是各种生物栖息的基础,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划定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通过科学的监测和管理,可以防止非法捕猎、滥伐乱种等行为,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1.2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可以预防和减少土地退化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会导致土壤侵蚀、荒漠化等问题,严重破坏土地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通过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政策,推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采取措施防治土壤侵蚀、恢复退化土地,可以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3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有助于改善水资源管理
土地与水资源密切相关,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污染。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源涵养功能,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灌溉效率,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
2 土地环境问题现状
2.1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造成了肥沃土壤的大量流失。水流冲刷和风力侵蚀使得土壤颗粒分解、结构紊乱,严重损害了土壤的肥力,导致农田产量下降,甚至出现荒漠化和沙化现象,这不仅对农民的生计造成了直接威胁,也加剧了全球粮食安全的风险。水土流失导致了河流湖泊的淤积和水质恶化,水土流失物质的大量输入使得水体中悬浮物增多,水质变差,直接威胁到饮用水安全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淤积的河道不仅减少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还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水土流失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土壤的流失使植被覆盖减少,从而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导致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这不仅加速了物种灭绝的进程,也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源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包括气候变化、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人为活动以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雨模式不稳定,干旱频发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扩大。过度放牧和滥伐森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土壤暴露于日晒和风蚀环境下,使土地逐渐贫瘠。土地荒漠化还具有许多负面影响。首先,给农业和畜牧业带来巨大压力,导致农作物死亡和牲畜饥饿。其次,损害了生物多样性,许多植物和动物物种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荒漠化还引发了土地侵蚀、风沙暴和饮水困难等问题,对当地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2]。
2.3 土地盐碱化
土地盐碱化会抑制植物的生长,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使农民的收益减少。此外,盐碱土中的钠离子也会对农作物产生负面影响,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加剧了饮食卫生问题。土地盐碱化还会破坏土壤和水体平衡,使生态系统失去稳定性,从而影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此外,盐碱土也会释放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碳等,进一步影响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
3 土地资源管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 有利影响
3.1.1 土地资源管理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保障食物链和生态功能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合理的土地规划和管理,可以确保各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并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保护濒危物种和栖息地,从而维护生物多样性。
3.1.2 土地资源管理有助于防止土地退化和水源保护
过度的土地开发和不合理的农业实践可能导致土壤侵蚀、沙化和水源污染等问题。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控制土地的开发强度和方式,可以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源的纯净,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3]。
3.1.3 土地资源管理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模式,土地资源管理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环境效益最优化的双赢局面。同时,土地资源管理还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资源公平,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3.2 不利影响
3.2.1 生物多样性下降
土地资源管理不当会导致生物区系的破坏。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体组成的生态群落和生态系统构成的,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健康运转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过度的土地利用和不当的开发行为会破坏环境,导致生态群落的破坏和生物物种的减少,生物多样性也将下降,这对整个生态系统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土地资源管理不当还会导致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如果对土地使用和管理没有严格规划和控制,就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这不仅会破坏土地的肥力和质量,也会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发还会导致生态灾害的发生。当土地资源被不断开垦和开发,原本稳定的生态系统便会受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包括地质灾害、水灾、旱灾等,这不仅会对人类造成极大地伤害,也会使生物群落造成重大损失,且后果是无法挽回的。
3.2.2 生物群落不稳定
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会导致生物群落失去平衡,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大规模的开垦、伐木和采矿等活动,破坏了原始植被和土壤,使得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质量逐渐下降,这些影响往往会导致许多生物物种失去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从而对生物群落形成恶性循环。土地资源管理不当还会导致生物入侵现象。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外来物种可能会进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并繁殖,从而占据其他生物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来源,这些入侵物种往往没有天敌,能够快速扩散并且严重威胁本地物种的生存[4]。
3.2.3 生态景观遭到破坏
快速的城市扩张使得大量天然土地被开发成建筑用地,以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和工业用地需求。大规模的土地填埋和平整活动,使许多珍贵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如湿地、森林和草原等,这些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破坏将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深远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不科学也是导致生态景观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土地的利用缺乏科学地规划,过度开发及过度建设导致了生态系统的断裂和破碎化。例如一些旅游景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规模开发建设,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景观原味逐渐消失。
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1 提高对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视
4.1.1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监测
通过建立全面、精确的土地调查制度,及时了解土地的质量、用途、利用状态和保护需求,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建立土地资源监测网络,通过遥感技术等手段实时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状况,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应对不正常现象。
4.1.2 加强土壤保护和治理
实施全面整治城乡环境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城乡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鼓励有机农业发展,避免土壤污染。加强耕地保护,严禁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转地行为。同时还要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治理受到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污染的土地,并恢复其生态功能[5]。
4.1.3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相关部门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划定力度,划定生态敏感区,严格限制开发建设,保护珍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同时,要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修复退化湿地,促进湿地生态的恢复和修复。另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厉打击盗伐、滥伐等违法行为,从而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4.1.4 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土地资源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并建立多元化的参与机制,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合力。
4.2 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2.1 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各级政府应划定合理的保护区范围,确保涵盖各类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同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禁止破坏性开发活动,确保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得到充分保护。
4.2.2 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在使用土地资源时采取环保措施,并对其进行奖励或补偿。例如对于涉及破坏生物栖息地的项目,可以要求在其他地区进行生态恢复或支持相关生物保护项目。
4.2.3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调
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需求,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例如可以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城市绿地规划和农田轮作制度,提高土地可持续利用效益。
4.2.4 加大对非法捕捞、盗猎和非法采伐等活动的打击力度
非法捕捞、盗猎和非法采伐等活动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必须依法予以取缔和打击。所以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度。
4.3 遵循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
4.3.1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监管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土地功能,确保合理利用土地,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对土地利用行为的监管,打击非法占用和破坏土地的行为,从而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4.3.2 推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
相关部门应鼓励开发利用已有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城市更新、土地整治等方式,减少对农用土地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此外,应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发展高效节约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方式,从而降低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4.3.3 鼓励生态农业和绿色建设
倡导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绿色环保理念,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的农业模式。同时,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绿化景观和生态建设,扩大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而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4.3.4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科技支撑
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精细化管理,并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5 结语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管理的合理规划和利用,能够减少土地的过度开发和破坏,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保护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从而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管理还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人类社会对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发展的需求,并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能够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所以在实践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和法规,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同时,加强公众参与和意识提升,共同推动土地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