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专创融合分析与实施探究
2024-01-28张顺利张艳娇
刘 冰 张顺利 张艳娇 杜 垚
(晋中学院信息技术与工程系,山西 晋中 030619)
1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激烈、国内就业岗位需要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高等院校的重视,尤其是地方应用型大学的重视。自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实施以来,较多的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文献[1]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园林专业教育的融合策略。文献[2]提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的实践策略。文献[3]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下的培养方案建设路径。文献[4]研究了产教融合下双创工作的实施过程。文献[5]设计了拔尖人才的培养路径。文献[6]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路径。文献[7]提出健全双创教育机制的重要性。文献[8]对专创融合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分析。文献[9]为地方院校提出了专创融合的建议。从已有研究可以知道,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是,如何才能真正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2016 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开始实施工程教育认证。工程教育认证是一个国际工程教育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认证。该认证强调产业、政府、高校、研究所互相配合,提升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实施工程教育认证,可以保证毕业生得到国际工程教育质量互相认证,进一步提升工程教育的质量,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为了深化工程教育认证改革,各个高校已经开始制定工程教育认证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如何才能在专创融合的背景下快速实现工程教育认证,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工程教育认证的难题,设计了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专创融合路径研究。通过专创融合来帮助工程教育认证得以更好实施。
2 当前专创融合存在的问题
2.1 专创融合不够紧密
当前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例,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是单独开设的,没有将创新创业课程与本专业的知识进行融合。尤其是创新创业的实践方面,主要以创新创业项目为主。但是学生在申报创新创业项目时不了解专业课程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影响。所以申报的创新创业项目主要是一些基本应用或程序开发类项目,缺少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也缺少对专业核心知识的应用。这样使学生获得的体会是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在创新创业工作中应用较少,从而忽略了创新创业课程对专业知识的依赖。
2.2 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课程体系是学生对专业教育和双创融合的最直接体现。当前的专业教育课程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但是,创新创业课程仅包括通识课程。两者没有进行合理的融合。在专业课程中,教师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以应试为主,没有将学生的创新能力或创业意识融入课程考核当中。
2.3 专创融合的保障制度不完善
制度保障是实施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非常关键的要素。但当前大部分高校课程目标模糊不清、考核指标不完善、政府及企业参与度低。这种背景下,专创融合的主要工作由二级学院实施。但是,二级学院缺乏对行业的深入理解,对国家政策的把握能力较低,导致二级学院在实施专创融合的过程中重视程度不高或者是融合方法不够完善。如何才能充分调动政府、企业、高校教师的积极性,是制度建设的关键。为更好地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融合,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体系明确了政府及企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明确了他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职责以及考核指标,有助于实现政府、企业、高校联动,从而保证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2.4 专创融合缺少充足的激励机制
当前的激励机制主要围绕创新创业项目,但是创新创业项目的经费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经费较少,仅能支持一少部分项目;二是经费使用的限制条件较多,不能充分支撑项目开展和调动双创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当前的双创教育激励机制主要是激励学生,缺乏对企业和教师等群体的激励,导致企业和教师在引导学生双创的工作当中缺少热情。为了提升专创融合的效果,激励机制应该满足多维度参与者的需求,并进一步提升激励机制的广度和深度。
2.5 专创融合的教育资源相对短缺
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关键是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创新创业的工作中。当前,各个地方高校虽然具备一定的实验条件,但是实验室数量偏少,不能面向所有学生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需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尤其是实践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仅包含学校的实验室,还应该包括政府及企业提供的实践基地,这些实践基地不仅能够提供实验资源,而且能够提供使学生真正将专业知识应用到一线工作中的必要的实践环境。
3 专创融合对于实施工程教育认证的必要性
如何分析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实施工程教育的必要性,首先要明确实施工程教育认证需要破解的难题。这些难题包括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等。
3.1 专创融合是提升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实施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是学生具备解决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但是,往往学生毕业后仍需要参加半年以上的社会培训,才具备企业岗位工作能力。对此,专创融合是提升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在专业训练方面,提供了实践实训等课程;在创新创业方面,提供了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大赛等机会。通过这些训赛结合的实践方式既能提升实践能力,也能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将专业知识有效应用到工作岗位中。
3.3 专创融合是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手段
工程教育认证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专创融合是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专创融合,可以使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指标点,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专业教育中存在的沟通能力低、项目管理能力低等问题。通过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落实。
3.4 专创融合是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保障
工程教育认证的成果是学生在毕业五年后能够达到培养目标。在实施工程教育认证时,各个专业制定的培养目标一般都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较好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维度进行分析。通过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面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机会,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知识,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法。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得到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面的指导,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4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专创融合思路分析
以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为例进行分析。物联网工程专业属于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是国家高端制造的重要支撑学科。为了实现工程教育认证,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如何设定复杂工程,这些复杂工程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特征?例如,需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其次,需要搜集和整理的重要支撑材料包括哪些?例如,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国家标准。再次,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如何体现本学校的特色?例如,体现服务本地产业的特色、师资优势、学生特点等。最后,毕业五年后的学生测评如何展开?例如,从学生的就业单位情况进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毕业要求。
工程教育认证的考查重点包括是否可以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明确的课题体系可以保证课程目标得到落实和有效评价、实践和实训过程是否注重学生工程意识、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否可以使学生具备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学生培养过程中是否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体系是否体现学校特色。
5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专创融合路径
为了解决工程教育认证中的难题,本节给出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专创融合实施路径的一些建议。
5.1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顶层设计
组织机构建设和顶层设计是实施工程认证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和顶层设计,才能保证工程认证的相关指标能够实施。在专创融合方面,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参与者组建为组织机构。该组织机构应该包含政府机关、区域知名企业、高校教师以及相关领域专家。通过涵盖相关参与者可以将各个方面的需求和现状进行综合考虑,制定更加合理的专创融合实施路径,更有助于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在顶层设计方面,可以从发展趋势的视角制定目标以及采取主要策略,可以有效避免具体落实单位在执行专创融合时出现的行为不规范或者是工作落后、成效不足、工作重复等问题。通过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和顶层设计,从组织架构和关键的工作步骤方面,对专双融合进行规范,更有利于推进工程教育认证的工作。
5.2 基于OBE理念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提倡以产出、能力和目标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三个主要指标。这三个指标与工程教育认证是一致的。工程教育认证强调学生毕业五年后必须达到培养目标,即目标为导向、成果为导向和能力为导向。因此,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时,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也要以目标、成果和能力为导向,更好地服务于工程教育认证。在目标为导向方面,通过设定多个维度的考核指标实施,例如通过考试、实践、实训多种维度去考察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成果导向方面,以具体的项目案例为突破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知识所创造的成果。在能力为导向方面,对学生的能力从知识能力、素质能力、思想道德能力等维度进行构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3 多举措建设双师双能型队伍
双师双能型队伍是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融合的必要条件。这里的“双师双能”主要是指教师既要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还要有高校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的积累。只有通过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又有专业知识的高技能人才。如何实现双师双能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采取引进、合作、培养三种方式。在引进人才方面,可以加大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引进力度。在合作方面,可以邀请企业的技术能手或工程师到高校任教。在培养方面,可以采取双向流动的方式。比如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技术人员到高校进行一对一帮扶等,这样有助于促进双师双能型队伍的建设。
5.4 构建丰富多样的实践基地
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可以由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共同构建实践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基地是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条件,也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必要条件。为了培养工程教育认证中要求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就需要给学生提供多场景的实践基地。比如,高校可以与政府联合成立培养机构,高校可以和企业联合制定实践教育方案,联合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双创实践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或实践教学基地,给学生提供企业文化、管理、工艺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机会。
5.5 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在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方面,专创融合需要政府、企业和师生的积极参与,可结合双创竞赛的方式实施。通过打造多维度、立体化的双创方案,鼓励学生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工艺改造、创意设计等创新创业训练,并以成果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双创大赛。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将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融入专业教育,促进学生创新发展。在此过程中,构建多元化激励机制。比如,制定有关创业基地管理、学分置换、双创大赛、专业竞赛、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等制度,形成良性教育工作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对专创融合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学生等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确保专创融合能够落实到位。
5.6 教学成果突出对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一般来说,教学成果主要通过考试的形式进行评价。但在工程教育认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其包括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个维度的能力。考试不足以检测学生在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在专创融合路径中,要以工程教育认证考核指标为主要评价标准。对教学成果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所做的成果。建议结合项目评价、过程评价、成员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对课程涉及的实际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路演打分、团队间互评等,在实现专双融合路径的同时更有助于推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开展。
6 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评估高校工程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地方高校培养的学生可以得到国际大学和企业的互相认证。要实现工程教育认证,必须提高学生的协调、沟通、组织、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对此,本文探讨了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专创融合可以通过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工程教育认证,本文首先分析了专创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专创融合对实施工程教育认证的必要性。其次,基于研究现状,对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专项融合思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专创融合实施路径,以期为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