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的内外功夫
2024-01-27谭振江
谭振江
2023年6月底,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印发名为“爱阅读”的读书行动方案,鼓励大中小学生利用周末、假期等时光读有意义的课外“杂书”“闲书”。这么做在全国实属先行。这让笔者想起了陆游的教言:“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就是说,不能就诗学诗,应扩展到其他领域。好比船离岸,如果竹篙不是撑在岸边而是撑在船上,那就动弹不得。这是办事的着力点问题。其实,读书学习也是如此。
苏东坡曾倡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对专业学科分工越来越细的当代来说,不乏启益。学业专攻的同时,也要提倡博学多闻。比如经济学研究中,若不了解一国、一地区的地理、气象、水文乃至文化传统,仅凭啃几套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的专著,往往就会因决策脱离实际而贻害无穷。不了解某地的地质地貌、矿产水源、气象天文和整体的自然生态环境,盲目大搞城市集群扩张,有可能会造成无可估量的后果。这些看似与经济不沾边的外在东西,却与经济学研究有着内在的紧密关联。这看似“诗外”的功夫恰恰是内在的“助推器”。
胡适先生当年曾对要留美的吴健雄提出“多留意此邦文物,多读文史的书,多读其他科学”。从事物理学研究,却要她“多读文史”“多读其他科学”的书,看似不合逻辑,其实不无道理。诸多科学大家成功的实例证明,“凡第一流的科学家,都是极渊博的人,取精而用弘,由博而反约”。杨振宁先生曾在《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中谈到,读初中的时候,他父亲专门找清华名师教他儒家典籍。他甚至可从头到尾背诵《孟子》。他认为:“这段经历对我的人生有决定性的影响,远比我早早地去学一些高等分析、微积分更有用。”故此,他在2005年一次演讲中谈及中国教育政策时,强调:“要培养广泛兴趣,使得多半的学生能够从狭窄的专业钻研之中走出来,使得他们对于两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有多方面的认识,从而达到文化自觉的地步。”“多讀文史”“多读其他科学”的书,不仅能丰富思想、拓宽知识结构,还可丰富想象力,提升形象思维能力。
科学大家钱学森也有类似见地:“科学技术工作决不能局限于抽象思维的归纳推理法,即所谓的‘科学方法。而必须兼用形象或直感思维,甚至要得助于灵感或顿悟思维。”反之,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研究也需要具备多项思维能力。上述貌似“外在”的功夫,又何尝不是“内在”的功夫?
孔子就倡导“博学于文”,不分“外内”,强调要学会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乃至融会贯通。其实,各学科、学科领域之间也是相互贯通的,没有绝对的“内”与“外”的对立。因此,要从个人实际出发,因时、因地读书学习。这种内外兼顾的功夫,也不失为是对辩证思维能力的培育与历练。
责编: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