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涵要义及其实践向度

2024-01-27陈泉润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现实困境

陈泉润

摘 要: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建设的内在力量,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硬核底色,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关键之举。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内生力量对党的建设具有更深沉、更突出的影响。因此,面临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全面阐述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丰富内涵的实质要义,建构性探索其实践向度,着力剖析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之困,系统研究并深刻掌握解决困境的破解之道,对于健全党内政治文化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新征程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战略意义。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内涵要义;现实困境;实践向度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3.04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最根本的则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不断创造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形态,一种内在精神,是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的集中体现。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治本之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道路的应有之义,是一项既需要守正创新,更需要持续加力、久久为功的重要命题。新时代大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对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内涵的实质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进行了阐释,“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这种诠释既不是对西方政治文化的生搬硬套,也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循故袭常,而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结合本土实际,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创造性及创新性发展,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根”,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思想保证、内在要求以及核心导向,并且规定了其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何为根,为何为根,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从西方脱颖而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之上,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先进文明成果来指导实践。它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渊源,也是党内政治文化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党的原创性思想理论能够指引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向前飞跃,恰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这一正确理论的引导,党和国家才能不断壮大、富强,继而带领全民族不断取得伟大成就,创造重大理论成果,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若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引领,中国共产党便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丝毫没有存在价值和意义,为此,党内政治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内生文化成果,更要将其贯穿始终,切实运用最新精神硕果精准发力,武装全党头脑,筑牢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根基。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其中所蕴含的核心理念是党内政治文化得以汲取智慧和丰厚滋养的重要前提,使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赋有了强烈的民族性。何为基,为何为基,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久经不衰、守正创新,不断发展壮大,能够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且饱藏治国理政的智慧。从本质上讲,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洪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展现着歷代文人志士的实践品格与文化根脉的不朽价值,也为党内政治文化提供可靠的理论遵循。中国共产党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无时无刻在为党内政治文化的积极健康发展注入鲜明的民族“基因”,着重强调清廉从政、勤勉奉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全心为民、一心为民,呈现出讲仁爱、崇正义、尚和合的价值理念,这些思想精华不竭地丰富滋养着党内政治文化,为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再次,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源”,是党的红色基因不会褪色的根本原因,集中体现着党的革命信仰和价值追求,并且使党内政治文化具有了鲜明的革命性特征。何为源,为何为源,究其原因就在于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实践中历尽千辛万苦,用热血和生命所培育和淬炼出来的精神和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产党员要学习不畏艰苦的长征精神、坚定信念的井冈山精神、勇于奋斗的延安精神以及甘于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这一系列极具鲜明特征的革命精神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源头、文化源头和实践源头,筑牢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家园,推动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积极健康发展。总而言之,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红色基因早已定格在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细胞中,并且这种精神已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此相应的,革命文化也成为党内政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见证。

从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体”,是党内政治文化先进性的重要保障。何为体,为何为体,究其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要部分,这种文化的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使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与形成趋势不断向纵深发展。从理论维度上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中坚力量。中华传统文化在党的百年历程中不断绽放荣光,并在与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传承结合之下,催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种新型文化形态。这亦是一种新的文化要素、新的文化力量,与党内政治文化的指导思想、本质属性及阶级立场等多方面相一致,而又在内涵要义、理论价值等方面迥然不同。其中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等,这些内容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党性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魂”,是政党固有本质属性的外在凸显,赋予了党内政治文化鲜明的人民性。所谓党性,说到底就是党员所具有的政治人格、也就是立场问题,是党员干部道德规范、政治品德、理想信念等精神品质在社会实践生活的综合反映。党性是党员干部践行党的宗旨的动力之魂,是党员干部勇往直前的毅力之魂,是党员干部甘于奉献的民族之魂,更是党员干部面对金钱权力诱惑而岿然不动的定力之魂。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所在。党性既具有坚持共产主义伟大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般共性,又具有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自身特性。它与党内政治文化彼此交融、相互促进,既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硬核要义的有机构成,又是党员干部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的必备属性。

2 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是能够将各级党组织以及全部党员的道德作风全数展现的精神因素,与一个政党凝聚力、创造力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在新的时代浪潮下,党内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趋势,往往关系着一个政党的荣辱盛衰。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虽然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某些层面已然初见成效,但在思想认知、文化渗透、制度保障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第一,党员干部思想认知偏差,威胁到政治价值体系。“党内政治生活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子还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发生了动摇。”党员党性修养缺失,思想认知存在偏差,使政治价值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进而使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优化与革新进程受到阻碍。从党内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党员修养是意识形态下思想观念与自我教育的共同塑造,是党员群体坚定理想信念、政治信仰程度的集中展现。伴随着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部分党员缺乏上进心,出现理想信念淡薄,宗旨意识淡化,党性修养缺失以及人生“总开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知偏差等问题,造成了党内政治文化纯洁度不高的现象。

第二,外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对人们的思想造成严重干扰和冲击。进入新时代,在这条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依旧到处是那种“没有硝烟的战场”。马克思曾提到:“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人们的思想会伴随着各种文化思潮的交锋碰撞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不良文化思潮会逐渐侵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从根本上动摇党的执政地位。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人治思想、宗法思想等腐朽庸俗的封建残余文化也在侵蚀人们的思想,造成党内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还有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也在逐渐消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扰乱人们思想。另一方面,不同于主流的西方异质性文化在促进社会思想进步的同时,滋生出众多不良政治文化,例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这些西方文化通过“分化”“西化”“弱化”等方式冲击乃至颠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及话语权,长此以往会妨碍着党内政治文化价值内核,影响全面从严治党。

3 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向度

面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需要深入研究其实践向度。建设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可通过厚植思想根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制度执行等方面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第一,厚植思想基础,强化党性教育,以思想破冰引领精神提纲,提升党性修养。党员党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结构内在表现,而党性必须通过整风整党的教育活动来形塑,通过党员干部高度认同且践行政治价值观来实现。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是党性的根基,若要强化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必须着手解决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和政治价值观扭曲的现实问题,根据此情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一名党员的政治灵魂,也是党的历史使命和价值追求的最终写照。增强民族自信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因此,必须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来增强实现这一梦想这一伟大目标的信心与决心,以防止信仰动摇、信仰危机的出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的至关重要性,将其比作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要求党员干部强化思想引领,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时刻保持昂扬的姿态面对各种“诱惑”。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就是在精神上缺乏理想信念“钙片”,得了“软骨病”,导致腐败贪污现象的滋生。为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夯实理想信念基础,只有补足全体党员的精神之“钙”,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塑造党内政治文化灵魂,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将为民情怀贯彻到培育党员干部价值观的方方面面。站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以及人民性的视角看,党性和人民性在根本性质层面保持同步,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加强党性教育,牢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底色。从具体实践上来说,党员干部必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以民为本的精神理念内敛于心、外修于行,从而在实践层面丰富党内政治文化。

第二,把握關键环节,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健全高素质干部队伍。选人用人正确与否,事关党的事业荣辱成败。新时代若要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又快又好发展,重中之重的环节就是匡正选人用人之风,牢固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导向,抓“关键少数”,落实好干部标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健全高素质干部队伍,以此精准把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新时代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祛邪气”,要坚决整治选人用人环境中不干事、不作为、不担当的歪风邪气,切实整顿恶人淘汰能人的“逆淘汰”现象,把拈轻怕重“做样子”、热衷于阿谀奉承、弄虚作假、摆弄权术的“躺平式干部”查出来、清出去,铲除产生党内不良政治文化的土壤,遏制腐败文化的传播和滋生,才能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体制机制,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筑牢“防火墙”。另一方面是“提正气”,要科学规范选人用人制度,突出政治标准的重要地位,善于挖掘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有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的党员干部,积极提拔敢担当、有作为、务实做事、干净为政的干部。从以严治吏的端口着手,选拔过程中确保严格化,严格执行好干部标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人选,逐步完善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此外,选拔人才时要有视野宽广、境界高远、气魄宏大的全局战略眼光,明确高素质干部党员不是单指某一项达标,而是一种综合性考量。因此,涵养高质量人才,健全高素质干部队伍,努力营造风清正气的环境,进而促进欣欣向荣的党内政治文化发展。

第三,提升刚性保障,完善法规制度,将党内政治文化强基固本。“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党内政治文化属于软实力,而制度法规问题在本质上带有根本性、约束性、保障性,所以需要以党内法规制度进行刚性约束,规范党内政治文化活动,夯实法规制度基础,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完善法规制度机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发力:一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着手,以中央相继推出的众多指导性文件为依据,以最新出台政策为指引,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党内法规制度的完善,在全面统筹、强调重点的总基调上,全方位打破党内法规制度衔接不顺的局面,突破体系内部分法规相互冗杂的瓶颈期,进而优化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促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逐步完善。二是加强党内监督。尤其要严格监督制约机制,纪委、监委负起责任,每位党员干部要各司其职,真正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敢于监督,善于监督。首先,以党内法规制度为基础,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监督机关,保证各项制度法规的专项监督。其次,增强监督管理人员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发社会力量的监督热情,从而提高制度执行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活环境。最后,健全优化科学有效、覆盖面广的监督机制,各级检查组、巡视组要积极开展严格化、全面化、持续化的监督工作,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震慑效应,不断丰富监督模式,促进监督工作高质量高效能全方位开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6.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J].党建,2017,(02):68.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5]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J].党建,2021,(12):411.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文化现实困境
培育党内政治文化需要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
用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重构政治生态的着力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