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工程物资管理的现状及完善策略探析
2024-01-27黄仁辉
黄仁辉 孙 浩
(1.国网物资有限公司 2.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0 引言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电网规模的扩大, 电网工程物资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网工程物资管理涉及到物资采购、 仓储管理、 供应协调等多个环节, 对于保障电网工程建设和高效运维至关重要。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电网工程物资管理实践提出改进建议, 促进提升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降低营运成本, 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电网工程物资管理的现状
1.1 物资采购环节
由于电网工程所需物资种类繁多, 规格不一, 往往因为设计深度原因物资规格型号、 数量、 需求时间等信息不准确, 造成供应商选择困难。一方面, 年度物资需求的准确预测和评估是物资采购批次安排的关键。目前, 一些电网企业在年度物资需求预测方面存在较大误差, 导致采购批次安排不合理, 采购计划的不准确, 产生物资供应的滞后风险。另一方面, 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也是物资采购的难点, 缺乏统一的、客观的评估体系和标准, 影响了物资招标采购环节的评标质量和效率[3]。
1.2 仓储管理
当前, 一些电网企业存在着库存过剩或短缺的问题。库存过剩会造成资金占用和浪费, 同时增加物资管理的成本。而库存短缺则可能导致工程项目延期和运行风险的增加。此外, 由于库存管理历史欠账未完全实现实物库存一本帐, 仍存在实物盘点数量与平台库存数量不一致的情况, 难以实现库存的动态管理和实时调配, 仓储管理的最后一km 仍存在堵点和难点。各省、 地市、 县公司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仓储数字化建设和实物“一本账”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建设进度不一, 实物信息与各专业业务有待进一步深度融合。
1.3 供应链协同
电网工程物资供应涉及到多个业主、 设计、 施工、 监理单位, 以及众多供应商, 需要供应链全链条的有效协同和管控。由于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足、 信息反馈不及时、 沟通不顺畅, 可能导致物资生产延迟、 供应滞后、 配送不准确等问题。首先, 当前电网企业供应链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另一方面,“双碳”目标背景下,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升级转型, 我国电网发展面临新能源消纳压力增大、 系统调节灵活性欠缺、 稳定控制难度增加, 部分电网设备关键组部件“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 迫切需要加快建成安全可靠、 绿色高效的先进电网, 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建设安全可靠、 绿色高效的先进电网,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电网企业内部需要物资专业与其他各专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 充分发挥供应链“链主”作用, 外部需要大量的优质供应商积极参与, 共同确保电网企业物资供应链的稳定性、 柔性与韧性。
1.4 供应链数字化建设现状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侧重于“业务流”, 由于不同信息系统, 甚至相同系统不同专业环节的技术架构、 数据结构不尽相同, 跨系统之间工作流难以协同, 容易产生数据壁垒效应。数据不全或质量不高等问题给业务的深度分析与决策带来不同程度的阻力, 难以有效支撑业务问题的解决。因此, 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 在考虑业务流的同时, 需要更多考虑如何把整个数据体系建立起来, 从而实现从面向“业务流”到面向“数据流”的转变, 更好地支撑电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2 电网工程物资管理的完善策略
2.1 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 实现对电网工程物资的实时监测和追踪, 提高物资的可视化和可追溯性。通过监控物资的状态、位置和使用情况, 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 提前介入处理, 提高物资管理的精确性和效率。目前ELP 平台 (电力物流服务平台) 和监控终控是在大件设备运输全过程监控方面, 是电网公司升级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成功案例。下一步将丰富平台配送规划功能, 在所有重点物资运输监控, 以及仓储物资配送方面全面推广应用, 利用智能算法和优化模型, 优化物资的运输路线和调度计划, 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一步推进物资管理的“三效”提升。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利用。树立数据资产的理念, 充分利用好物资数据, 创造新价值。首先对物资供应链所有数据全面梳理, 物资计划、 招标采购、合同、 物资供应、 质量监督等各环节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供应链全链条顺畅, 产生的数据准确、 及时、 有效。其次各专业之间系统接口标准,完善数据映射表, 实现相关专业之间数据共享, 形成完整的数据字典。在此基础上,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对大量的物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如通过分析物资需求、 库存水平和供应链情况, 实现物资管理的优化和预测, 减少库存积压和降低库存物资短缺的风险; 优化物资需求预测模型形成预测模型库,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 预测未来一年或几年的物资需求, 为下一步采购安排提供决策支持,避免采购资源不足影响物资采购的情况出现。
2.2 供应链优化和合作
采用数字化技术来提高供应链的可见性和透明度。通过数字化平台, 供应链参与者可以实时获取物资信息和交互数据, 促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这有助于优化物资的采购、 仓储和分配, 减少不必要的运输和库存,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促进可持续柔性供应链的发展。在选择供应商时, 应优先考虑那些具有环境认证和可持续经营理念的企业。与供应商共同制定绿色采购标准和要求, 推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的使用。此外, 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估机制, 监督和鼓励供应商履行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推动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的有效利用。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废旧物资, 可以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 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建立废弃物管理和回收体系, 与供应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 共同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发展[4]。结合绿链建设情况, 全面推进绿链建设成果应用, 提升全领域物资保供能力。
2.3 流程改进和标准化
完善制度固化系统流程。结合国家审计意见和工程管理实际情况, 修订完善物资管理制度, 明确责任和权限, 并将管理要求和业务流程固化至ECP 平台中, 实现物资工作有依据、 有流程、 有痕迹, 全面提高物资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物资跟踪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建立物资跟踪系统, 实现物资跟踪和管理的全程可视化。通过引入自动化技术和信息系统, 实现对物资的准确计量、 入库、 出库和流转的实时监控和记录。同时, 优化物资分类和编码体系, 深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结合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 (简称实物“ⅠD”) 建设, 完善实物“ⅠD”应用范围和应用流程, 推进实物“ⅠD”在工程物资管理和库存物资的业务应用、 管理提升、 辅助决策方面的场景应用。
2.4 持续完善应急物资管理体系
风险评估和防控。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识别和评估物资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包括供应商破产、 物资质量问题、 供应链中断等。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开展应急库运营管理提升, 提升应急库的日常管理和战时保障能力。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完善应急物资响应预案, 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责任分工, 以应对突发情况和紧急修复工作, 提高电力系统的抗灾能力和恢复速度[5]。推动ESC 与新一代应急指挥系统 (ECS) 业务数据贯通和系统对接, 推进E 物资移动端应急物资保障功能建设及应用, 实现预警、 灾害、 故障信息实时获取和值班、 查询、 应急响应掌上处理, 提升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定期修编《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方案》,并全面梳理全网抢险抢修物资的储备情况, 全力保障电网物资快速可靠供应。
2.5 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
人员招聘和培训的策略。制定明确的人员招聘标准和职责要求, 选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同时,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 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适应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的促进。鼓励物资管理团队的合作和协作, 建立知识分享和学习的机制。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 培训和经验交流, 提升团队的整体能力和创新意识, 促进物资管理水平的提升。
这些完善电网工程物资管理的策略将有助于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 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因此, 需要充分考虑并解决目前存在的挑战, 同时加强合作与共享经验, 为电网工程物资管理的改进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 将电网工程物资管理提升到更高水平, 实现电力行业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电网工程物资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结合电网企业物资管理的实际和内在需求, 提出了通过对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供应链优化和合作、 流程改进和标准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等方面的完善措施或策略, 这将有助于推进电网企业物资供应链数字化建设, 有助于提高电网工程物资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对深化电网企业物资供应链标准化、 专业化和平台型建设, 对上下游企业积极向平台服务型供应链拓展, 形成电力供应链生态圈, 不断提升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水平, 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双碳目标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