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预防和治疗
2024-01-27姚富安罗福斌
郭 红,姚富安,罗福斌,杨 通
(云南省新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新平 653400)
1 病原
能够引发犊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较多,常见的有冠状病毒、轮状病毒、呼肠弧病毒以及细小病毒,有些患牛体内还分离到了腺病毒、杯状病毒和星形病毒,这些病毒通常会造成混合性感染,导致犊牛的病情加重,出现持续性下痢。这些病毒对大部分消毒剂敏感,常用消毒剂对其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2 流行特点
消化道是这些病毒侵染的主要途径。含有大量病毒的粪便排出病牛体外后,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当易感牛接触到被污染的饲料、器具或垫草后即可发生感染。病原体还可通过尘埃或气溶胶进行传播,易感牛经呼吸道吸入病原后,也可感染。
新生犊牛腹泻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特别是冬季和初春等寒冷季节发病率更高。新生犊牛发病多集中于10~20日龄左右,与母源抗体水平有一定的关系。病毒性腹泻对新建牛场的危害更大,一旦感染会迅速在牛群中传播,患病犊牛的症状更加严重,死亡率更高,老牛场牛群存在抵抗力,可给犊牛提供母源抗体,犊牛本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发病后的症状也相对较轻。犊牛可因体质弱、无母源抗体保护及遇外界不良刺激而发生病毒性腹泻。
3 临床症状
感染初期病牛临床症状不明显,经过7 d 左右的潜伏期后,患牛的症状加重。
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腹泻的潜伏期较短,病牛症状明显,感染后的死亡率较高。患牛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稍升高,采食量降低,腹泻严重,排黄绿色的水样稀便,严重者粪便中见到脱落的肠黏膜。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牛喷射状排出血便,并因腹痛频繁回望腹部,随后其出现脱水症状,眼圈凹陷,皮肤松弛,鼻镜干燥,部分患牛出现跛行,喜窝在角落里,并频繁发出嘶鸣声,大部分患牛会因脱水出现酸中毒,最终衰竭而死。
慢性型主要症状为牙龈肿胀,鼻腔溃烂等,同时伴有持续性腹泻,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
4 病理剖检
病死牛眼窝深陷,脱水严重,机体消瘦。消化道病变明显,皱胃发生膨胀,肠道肿胀,肠内容物稀薄,存在大量的积液,空肠、回肠绒毛变短萎缩,肠黏膜充血或出血,柱状绒毛上皮细胞发生鳞变,肠系膜淋巴结明显水肿。
其他器官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心包出现少量的积液,肺脏充血,直肠及肛门处也有出血点。
5 预防
5.1 加强母牛护理 母牛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搭配饲料,可在粗饲料中添加适量高能饲料,确保其营养摄入充足。妊娠后期根据母牛的体况,在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母牛临产前对牛舍、牛栏及运动场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5%的福尔马林、2%的氢氧化钠等,同时保持牛舍干燥、卫生。母牛分娩前可用温肥皂水或0.1%的高锰酸钾将乳房周围、后躯及尾根等处清洗干净,随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再擦干,避免新生犊牛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
5.2 做好新生犊牛护理 犊牛出生后尽快除去体表的羊水,并擦干身体,犊牛舍要注意保暖,防止犊牛受凉感冒。
犊牛出生后1 h 内吃足初乳,母乳连续饲喂5~7 d,以助犊牛获得母源抗体,饲喂必须定时、定量,避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喂犊牛前应对母牛乳房进行严格消毒,严禁使用变质的乳品喂犊牛,可在犊牛的饮水中添加0.01%的高锰酸钾,抑制病原微生物。如初生犊牛体质较弱,长时间无法自行站立和吸食母乳,则需人工辅助饲喂。
犊牛舍保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注意做好防潮、防寒工作,将舍内的湿度控制在50%~70%为宜。
5.3 加强卫生管理 工作人员进入牛舍前更换工作服,并进行喷洒消毒。每天早晚清扫一遍牛舍,及时将粪污等清除干净,同时加强消毒,每半个月更换1 种消毒剂,以保证消毒效果。犊牛舍及运动场每周至少消毒2次,每隔5 d对牛舍地面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同时更换干净的垫草,并保持牛舍干燥。饲槽、水槽以及母牛的乳头等均需定期消毒,避免病原微生物滋生。
严格禁止外来车辆与人员随意进入养殖场,养殖场门口设消毒池和消毒室,人员、车辆等经过严格的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区。
5.4 坚持自繁自养 养殖场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减少外引犊牛。为避免外界病毒传入,可采取人工授精的措施进行繁育,既可提升母牛的受孕率,缩短繁育周期,还可降低病毒性腹泻的传播几率。发现腹泻犊牛立即隔离,并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6 治疗
6.1 西医治疗 控制病牛的进食,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如犊牛腹泻严重,需禁乳8~10 h,期间使用食盐水代替母乳,可在盐水中适量添加乳酶生、酵母和胰酶等,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治疗可按10 mg/kg 的剂量,使用链霉素肌肉注射,同时配以10 mL 的VC,每天注射2 次,连续治疗3 d。便血严重的还需注射10 mL VK或止血敏,便血症状消失后停药。同时用100~200 mL的5%碳酸氢钠静脉注射,以防犊牛出现酸中毒。可在犊牛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促进免疫力恢复。
6.2 中医治疗
6.2.1 马齿苋40 g,金银花35 g,葛根、黄芩、黄连、地榆炭、白芍、白头翁、苦参各25 g,炙甘草20 g,生地10 g,枳壳8 g,厚朴7 g,诃子5 g煎煮,给患牛温服,100~150 g/次,每天1 剂,分2 次服用,连续服用3~5 d。
6.2.2 滑石粉600 g,粉甘草、白术各100 g,朱砂、砂仁各50 g,葛根、黄芩、厚朴、柴胡、太白各30 g,番泻叶20 g,药物研成细末后,开水调匀,均分成9份,以适量白糖为引,给病犊牛灌服,1 份/次,连续服用3 d。
6.2.3 葛根25 g,黄芩、白芍、炒白术、防风、诃子、石榴皮各20 g,炙甘草15 g,陈皮、黄连各10 g 煎煮后给患牛温服,每天1 剂,分2 次服用,连续服用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