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项目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与内容建构
2024-01-27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实验小学陈雨薇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实验小学 陈雨薇
众所周知,学科教学与学科活动是学科育人的重要载体。作为学科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它是反馈学科教学与学科活动效果的有效载体,同样具有育人功能。
当前,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等理念正逐渐内化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设计与之相匹配的项目化作业势在必行。科学项目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课外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基本的科学能力,使其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科学项目作业的问题分析
作业不是简单的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的过程,而是一种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的系统的行为,它在本质上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制订学习目标,接下来布置作业,然后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其作业行为进行调节、控制,由此引发一系列个体对作业的认知、动机、情绪以及行为。
从作业的目标定位来看,绝大多数教师会不假思索地将作业作为巩固知识、反馈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载体,没有从育人的高度来看待作业功能。从作业的内容设计来看,大部分科学教师局限于学科本位,主要以实验册上的习题为主,很少设计适合学生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从作业的过程推进来看,很少有教师能够将作业过程本身所蕴含的“检视学生个体所呈现出来的心理品质、意志品质、习惯态度”的功能发挥出来。从作业的评价功能来看,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对与错的评价,还不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情感。从作业的资源开发来看,教师还停留在科学实验册上,还不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中发掘育人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程资源。
作业在大多数情况下,要么成为游离于课程标准和教学的“独立存在”,要么成为“教学附庸”,要么沦为知识和技能的重复操练,作业的育人价值因此被简单化了。
二、科学项目作业的育人价值
科学项目作业的育人价值主要是通过有结构、有针对性、有梯度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科学观念、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培养科学实践能力等。项目化作业的育人功能实现了从“知识核心”到“素养核心”的转变。
(一)增强学生自我调节的学习能力
单元作业是典型的自我调节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自我调节活动的机会。在完成单元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要调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多维思考,提升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如元认知调节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实践管理能力、环境控制能力等。
(二)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品质
在完成单元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自律、坚强、遵守作业规范,还要克服困难、抵制外界诱惑、培养学习意志力等,因而培养了责任感、纪律意识、主动学习等积极心理品质。
(三)提升学生社会性交往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完成小组或集体形式的单元作业过程中,自然需要进行小组分工、任务安排,在遇到困难时需要进行团队合作、与人沟通,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科学项目作业的内容建构
科学项目作业的内容建构既要用好学生身边现有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册、活动手册等,又要善于从学科内寻找作业资源点、跨学科间寻找作业融合点、融生活中创生作业研究点三方面努力发掘科学学科的作业内容。
(一) 从学科内寻找作业资源点
教师要重视问题驱动,以大学科融合为主要抓手,通过学科内大单元、大主题的统整,系统梳理各单元的核心素养,扎实做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二) 跨学科间寻找作业融合点
教师要基于学科融合,以跨学科关联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掘校内各方面、各领域育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科学社团、场馆、角落课程等延展性课程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 融生活中创生作业研究点
从协同育人角度出发,以融生活链接为主要抓手,开发实施实践性课程,邀请社会名家、行业达人进校园参与课后服务,组建市域层面的核心素养校外实践基地,发挥家、校、社的协同育人作用,共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项目作业内容的选择要覆盖本学段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所有内容,要有基础性和时代性,要突出核心概念的转化和应用,要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此外,教师还要合理选择科技发展史中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以及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科技成就,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体会科学思想,学会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
四、小学科学项目作业的设计原则
项目化学习是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教师要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上,将学科活动、学科作业进行项目化推进,从项目成果和评价量化方面进行设计,努力追求“五度”,即效度、角度、梯度、广度、温度的设计原则。
(一)追求效度:提升练习针对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立足科学中对学习质量的明确要求,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学生经常出现、可能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内涵本质。
(二)注重角度:注重形式新颖性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科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科学化,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帮助其真正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表达的条理性,找到作业新颖的角度,打开创新之门。
(三)展现梯度:凸显问题层次性
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从作业内容的选择到作业形式、反馈形式等方面都要给不同的学生留有思考空间,通过基础作业、拓展作业、综合作业循序渐进地增加作业难度,使作业具有层次性和弹性,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力求广度:强化方法多元性
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在解题策略和方法上应更多地体现多样性,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探究空间,打破单一、惯性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经验,灵活、深入、缜密地思考并解决问题。
(五)内含温度:优化题材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从作业的素材选取到呈现,从作业的练习到组织,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新时代发展、区域发展等,将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有机统一。
五、小学科学项目作业的实践反思
(一)学生立场下优化作业内容设计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心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阐明设计的目的和评价机制,确保作业设计达到预期效果。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立足学生立场,优化作业内容设计,提升作业内容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二)系统育人中关注作业过程价值
系统育人就作业目标、内容、类型、难度、情境、时间等进行系统思考,同时关注从学段到学期、单元、课时的系统思考,从而实现系统育人。教师要从完成作业转向作业行为及作业品质,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及时对作业过程中抄袭、粗心、思维定式等不良心理品质进行干预,确保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
(三)素养视野下提升自我实践路径
教师要从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作业功能,让学生体会到作业的意义、教师的批改及评价等反馈尤为重要,并认真分析学生错误资源中认知上、理解上的问题,思考作业反馈形式和方式,务必使反馈促进学生真实的发展。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要善于反思作业设计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发挥作业结果对教学的诊断和改进作用,实现评价增值。
教师应努力创新作业内容,优化作业设计路径,通过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联生活、社会,让作业的范围更广泛,发掘作业的深层次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要构建对作业的评价机制和学生完成作业后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