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024-01-26曾凡银

中华环境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农产品绿色农业

文|曾凡银

“三农”与“三生空间”协同并进

如何理解农业是生态产业?首先,农业生产是高度依赖土地等自然生态空间的产业。在选育种、播种、栽培、耕作、除草、施肥等每个环节上,都需要土壤、水、空气、阳光等,从中汲取营养、交换能量,在自然生态中成长成熟后,以粮食、蔬菜等产品为人们提供食物。其次,农业生态环境是脆弱的。20世纪初期,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化肥、农药等成为农业生产的必需品,它们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土地板结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到60年代初,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问世,震惊了欧美等发达国家,促使人们开始反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探索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如何减少化学品投入,恢复生态自然平衡。作为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我国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因此,国家提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推行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完善节水、节肥、节药的激励约束机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更好保障农畜产品安全。

农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生态空间要山清水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但由于农村点多、面广,人居环境整治缺人、缺钱、少物等现象在一些地区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国家提出,要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开展厕所革命,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的后花园。要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秸秆等资源化综合利用,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巩固退牧还草、退耕还林成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实施乡村生态振兴,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生活空间要宜居适度。要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上取得突破,让保护生态环境者不吃亏并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首先,作为生产者的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化肥、农药以及畜禽养殖粪污等,都会对土壤、水系、农产品带来生态影响,需要建立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聚合多项资金保护农业生态,引导农业生产转变方式,实现集约高效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其次,农民要生活就会产生餐厨垃圾、废弃物等生活垃圾。因此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健全耕地保护补偿、生态效益补偿、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等机制,激发农民守护绿色空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快形成农业绿色发展方式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欧盟从1962年实施共同农业政策后,产量增加的同时也导致粮食结构性过剩、预算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增多。1992年《麦克莎利改革方案》实施,提出以环保导向、市场化的政策推进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如今30年已经过去,仍然在绿色化—市场化(CAP2023—2027)方面深化,以更加符合WTO“绿箱”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强调从制度上解决。国家更是强调,要注重永续发展,既要保障当代人吃饭,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不能再滥用耕地、粗放经营、超垦过牧,要发展绿色农业。

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伴随增产导向的是农业投入品的增加,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经验教训很深刻。因此,国家提出,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加强政策的绿色导向,直接与生态环境等指标挂钩,把农业补贴转向支持改善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助农增收的“绿箱”政策。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从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二十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把产业和生态振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因此,需要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生态宜居空间。健全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政策支撑体系、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调整种植、养殖结构,以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生态化,切实转变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方式,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13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在种植业,重点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以土壤污染防治法、“化肥、农药减量化方案”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精准施药、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措施,到2025年,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3%。在养殖业,重点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这项工作关系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因此,要实施“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拦截—末端治理”工程。以绿色补贴撬动绿色信贷、担保、保险等资金,支持农村居民、新型经营主体等使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产生的有机肥,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帮助企业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支持多种形式种养加循环,到2025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将达到80%以上。提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能力和水平,因地制宜推进秸秆覆盖、翻埋、碎混和有机肥等还田,有力推动土壤固碳和耕地质量提升。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严格保护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只有土地干净,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要抓紧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境的管理,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出台和实施了“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全面推进土壤保护和修复,提升土壤地力。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强调“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所以,保护耕地,要保数量,更要提质量。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为指引,在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加快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体系,在土壤肥沃、生态良好上精准施策,在节水、节电、节肥、节药上加大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以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生态宜居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把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优化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农民生活空间布局,调整种植养殖产业和产品结构,打造集研发、种养、加工、营销、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现代绿色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鼓励和扶持农民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走质量兴农之路,发展多功能农业,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以农业生产的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打造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达标合格农产品“三品一标”,全力增加优质农产品的多元供给。

加强农业绿色科技创新。国家强调,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尤其是要提高良种繁育、节水节肥、食品安全、土壤治理、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的研发能力,真正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领域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再到生产冷藏运输等各个环节,加强生物育种、病虫害防治、栽培养殖、产品加工、数字农业等领域技术研发、创新与推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2年的62.4%,按照《“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64%。因此,需要持续加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奶牛生猪健康养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技术和模式等重点领域的研究、示范与推广,促进绿色农产品数量、质量和竞争力明显提高。

树立大食物观。如今,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发展森林经济,坚持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间游,增加木本粮油和森林食品品种和数量。发展海洋经济,丰富远洋渔业的品种、增加数量、提升品质、塑造品牌,增加海洋食物多样供给。发展设施农业,充分挖掘智慧农业、植物工厂、垂直农场的功能潜能,增强跨季节果蔬等食品供给能力。发展生物经济,将生物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出适合人们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植物动物微生物食品。

强化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绿色农产品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快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进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销售、消费全链条可追溯,用可追溯制度倒逼和引导农业全要素全链条绿色化,加强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和绿色标识制度,以绿色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农产品绿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绿色低碳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