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调的故乡
2024-01-26陈秀莉
陈秀莉
利川市柏杨坝镇,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柏杨豆干传存了千年土家饮食文化,三千洞浓缩了白莲教的历史,世界著名民歌《龙船调》在这里发源,还有地质文化遗产观音峡、龙桥峡谷,以及融合西方建筑与土家建筑特色于一体大水井古建筑群……
一、老曲新唱促乡村振兴
“龙船调的家,就在利川柏杨坝,绿水绕青山呀,一步一景都是画,哟咿耶……”
2017年9月9日,央视《乡村大世界》节目以柏杨坝歌舞《龙船调的家》作为开场和结尾,“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呵喂,妹娃我去拜年哪呵喂……”和着《龙船调的家》优美的旋律,利川市柏杨坝镇又一次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和向往的地方,这是柏杨坝镇乡村文化建设的又一个精彩缩影。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深度挖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以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柏杨坝的成功,给我们一个启示:振兴乡村文化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及群众为主体相结合,必须坚持深挖资源、加强创新与打造特色相结合,必须坚持合理利用、产业开发和深度融合相结合。
柏杨坝镇地处武陵山腹地鄂西大山深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是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龙船调》的故鄉,也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级贫困乡镇。虽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柏杨坝镇党委、政府坚定文化自信,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深度挖掘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资源,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先进文化引领、品牌文化推动、群众文化保障、文化产业支撑,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柏杨坝镇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农村文化传承面临断层的风险;其次,农民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文化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农民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此外,农村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文化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
柏杨坝镇位于鄂渝边关,是巴楚文化交融地,民族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以《龙船调》为代表的山民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镇高度重视这些特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不断加强保护和创新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资源保护,硕果累累。目前,全镇已收集整理山民歌1000余首,完成了相关音像制作和数字化处理,建立了山民歌数据库,出版了《柏杨坝民歌集》《醉花集》等数十部著作,发表了《利川灯歌的生态、源流及特点探析》《桃李不言》《一段被遗忘的<龙船调>传唱历史》等数十篇文章。二是文艺创作,精品多多。该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紧紧围绕《龙船调》及其他“利川灯歌”进行创作创新,努力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先后创作了原生态山歌《龙船调的家》《村花》《这方凉水长青苔》《妈屋要来接》,锣鼓歌舞《围鼓咚咚醉酒歌》,利川竹琴《村花美》《村花秀》《武陵山下一面旗》,利川小曲《柏杨坝上巾帼心》《十八大光辉照柏杨》,群口快板《反腐倡廉树新风》,蓆子戏《请耍神》,民间舞蹈《梆鼓》《山魂》,《肉连响》《啷们搞起》等文艺精品,很接地气,广受欢迎。该镇还与杨军、谈焱焱、夏毓曼等国家级文艺大家合作,创作了镇歌《龙船调的家》,并将其打造成精品舞台艺术剧。2017年9月9日,央视《乡村大世界》节目,将这一文艺精品推向了全国。同年11月,《龙船调的家》获第七届湖北音乐金编钟奖。“龙船调的家”,柏杨坝镇正朝着山民歌传承发展高地扎实迈进。
二、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柏杨坝镇,这个位于群山环抱中的小镇,近年来在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走入这个小镇,你能深深地感受到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得到了有效保障,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镇文化中心的全力推动下,文化的种子早已深深植入全体村民的心中。这里的农民不仅是物质的创造者,也是精神的追求者。他们在忙碌的农事之余,积极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来:传唱土家山民歌,喜跳土家摆手舞,打莲湘,唱小调,划彩船。不喜歌舞者,便到书画室习画练字,吟诗作对。这些活动既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也提高了村民们的文化素质。
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为这个小镇带来了新的生机。那些被遗忘的传统习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源泉,正是来自于柏杨坝镇农民对文化的热爱和执着。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精神层面的富足,也带来了经济层面的繁荣。许多农民通过制作手工艺品、开办农家乐等,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柏杨坝镇的乡村文化振兴,不仅实现了农民的精神追求,也带动了乡村的经济发展。
当我们深入了解柏杨坝镇的乡村文化振兴,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农民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提升。这两者相互促进,形成了柏杨坝镇独特的乡村文化现象。
柏杨坝镇的乡村文化振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可能:即通过文化的力量,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农民精神生活的提升和丰富。这是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实践。
在这个小镇中,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力量,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可能。这不仅是一种经济的繁荣,更是一种精神的觉醒。这是柏杨坝镇农民的智慧和努力,也是这个小镇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柏杨坝镇的田野上,文化的花朵正在绽放。这是一种新的生命力量,一种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我们期待着这种力量能够持续下去,带动更多的乡村走向振兴。
在这个小镇中,我们看到了希望的光芒。这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力量,一种推动我们走向未来的力量。我们相信,在柏杨坝镇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看到了文化的力量。
在这个小镇中,我们看到了乡村的未来。这是一种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未来。在这个未来中,我们看到了农民的笑容,看到了农田的丰收,看到了农村的繁荣。这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未来,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柏杨坝镇党委、政府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人民群众成为乡村文化繁荣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一是活态传承,全民参与。目前,非遗山民歌的傳唱风起云涌,全镇拥有500多名山民歌歌手,有以演唱山民歌为主的柏杨坝农民艺术团,很多村还有山民歌演唱队。在2018年6月举办的柏杨坝乡村音乐旅游节上,出现了万人同唱《龙船调》的盛况。二是群文活动,红红火火。目前,全镇58个村(居)委会,共有文艺团队132支,每个村(居)有两支以上文艺团队。农民艺术团、文艺宣传队、老年健身队、乒乓球协会、诗词楹联小组等文艺社团,常年活跃在全镇。廉政文艺专题演出、群众广场舞大赛、村级春节大联欢和土家民俗文化歌舞比赛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2013年以来,每两年举行一届“龙船调的家”群众文化节,已经常态化、品牌化,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文化盛事之一。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创造了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形成了“淳朴敦厚、文明祥和、热情好客”的乡风民风。
该镇先后获得“湖北民歌镇”“荆楚诗词之镇”“湖北楹联文化之镇”“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省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体育先进乡镇”等诸多殊荣,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柏杨”现象。
三、形与魂的交响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柏杨坝用实践行动告诉我们:只有形与魂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只有当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时,我们的乡村才能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柏杨坝先后编制了《柏杨坝镇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柏杨坝镇龙船调音乐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出台了《柏杨坝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办法》《柏杨坝镇文化生态保护奖励办法》等配套政策,坚持从并不富裕的镇财政中列支相应的文化发展专项经费,每年安排用于文化建设工作的经费均在30万元以上。同时,他们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坚持把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益性文化活动作为体现和突出群众主体性重要渠道,探索建立乡镇政府、行政村与企业共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制度。农商行、邮储银行、金利茶厂等企业每年对文化建设支持经费在15万元以上。不仅如此,加强群众社团建设,让群众唱响文化舞台。组织老艺人走村串户,有针对性地对年轻人及家属进行宣传发动,鼓励他们参与到文化团队中来。在各村(居)委会中配备一名“懂文化、爱文化、干文化”的文化专干,切实加强文化团队规范和管理。
每年组织各村文艺骨干开展培训,不断提升文艺骨干素质。通过不断地培训指导、活动推动和赛事提升,农民群众不仅登上了文化的舞台,而且已经成为活动的主角,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和自评的活动方式日益普及,群众文化自信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文化自觉能力显著提高。
乡村振兴,既需要塑造外在的形,更需要铸造内在的魂。柏杨坝,这片深藏于群山之间的乡镇,正如一颗未经雕琢的宝石,在乡村振兴中静待着绽放。
“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这句话像一道晨曦,照亮了柏杨坝前进的道路。柏杨坝镇党委、政府深知这个道理,他们以高远的视角和坚定的决心,启动了一场深度的文化塑造。
柏杨坝镇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如同巧匠持笔,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他们也注意调动社会和群众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这场文化的盛宴中来。人们以各种方式,或歌或舞,或写或画,或言或行,共同为柏杨坝的文化建设出力。
柏杨坝的文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从一个个小角落开始的,从人们日常的生活中生长出来的。他们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设立了文化墙、文化长廊,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人们在劳作之余,可以随时驻足观看,或吟诵一首古诗,或欣赏一段快板,或品味一段传说。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像春雨一样滋润着这片土地。
柏杨坝的文化建设也并非独自前行,而是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在政府的引领下,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这场文化建设中来。企业家捐资赞助,艺术家下乡指导,志愿者热心服务。他们的加入,为柏杨坝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柏杨坝已经成为一个特色乡镇。这里既有传统的文化瑰宝,又有现代的文化元素。这里既有高雅的艺术,又有朴素的生活。这里既有深沉的思考,又有热烈的欢笑。
四、值得借鉴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柏杨坝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绿意盎然的荆楚大地上。这里的历史,犹如一条明澈的溪流,穿越时光长河,滋养着这一方沃土。近年来,柏杨坝镇通过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及深度挖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柏杨坝镇而言,文化更是其生生不息的源泉。他们深知,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首先振兴乡村文化。于是,他们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石,通过创新与转化,将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挖掘出来,让人们重新认识乡村文化的价值。
他们深度挖掘历史遗迹、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等资源,通过保护与传承,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他们还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将乡村文化传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让乡村文化走向市场,走进千家万户。
在柏杨坝镇,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乡村文化景象。这里的人们,在文化的熏陶下,更加懂得珍惜与传承;在文化的滋养下,更加充满自信与活力。柏杨坝镇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不仅为其他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生活、人生和社会等方面的新视角。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那就是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的文化。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和深度挖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我们才能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责任编辑/孙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