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联加强纪律建设研究

2024-01-26项在耿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摘要]纪律严明是军队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军队红色基因图谱中的鲜亮标识,纪律建设的成效关乎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和作风形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东北抗联”)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坚持党对军纪建设的绝对领导;严格执行军队纪律,确保军规法纪坚决落实;充实完善军规军纪,建构科学完备的军纪体系;加强军队纪律教育,提升遵守军规军纪的自觉意识。深刻理清抗战时期党领导东北抗联加强纪律建设的探索历程,总结其基本经验,为新时代人民军队发扬纪律严明的优良传统,推进全面从严治军向纵深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东北抗联;纪律建设

[作者简介]项在耿,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吉林長春 130012。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8-0035-06

坚持纪律严明、执纪如铁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东北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东北革命形势的深刻变化,不断加强东北抗联的纪律建设,为推动抗日战争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抗联部队自身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坚实的纪律保障。梳理抗战时期党领导东北抗联加强纪律建设的实践探索历程,深刻总结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实现强军兴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战时期党领导东北抗联加强纪律建设的实践探索

东北抗联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纪律建设作为抗联部队的建军之基与治军之本,不断加强东北抗联的纪律建设。根据不同时期的战略任务和军纪建设目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联的纪律建设主要从健全党的组织体系、严格整饬抗联部队纪律、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开展纪律教育训练四个方面展开。

(一)不断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坚持党对军纪建设的绝对领导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东北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并切实部署本区域内抗联部队党的建设工作,通过严格党的纪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来领导抗联部队的军纪建设。

首先,开展党员登记工作,掌握抗联队伍中党员情况。1937年7月18日,中共北满省委发出《给高禹民的指示信》,要求其所领导的下江特委根据北满省委发去的党员调查表样式,在下江地区开展重新登记运动,并提出:“队内地方那些‘老党员’捣乱、腐化、破坏纪律,不执行党决议的如何轻重处分,甚至把没有希望的分子开除出党。”①1940年7月7日,金策在发给北满省委书记张寿篯的信中,阐述了北满党员登记工作的现状及重要性,“北满党长期党员调查工作拒在门外的现象,党费工作是取消了,这是不可允许的事”。党支部按照部队党员的斗争实际、组织状况,日常情绪等,如实填写党员调查表,培养党员对组织的负责意识,健全党支部的日常生活体系,克服党内生活的自由散漫状态,推动了抗联部队纪律建设的稳步前进。

其次,实行党内处分条例,推进军纪建设工作。即使是高级领导干部也不例外。1937年,时任东北抗联第3师师长张连科,丧失共产党员的立场,放弃职务及滥用职权,破坏党的正确信仰,建立私人势力,领导及鼓动3军内部作分裂与攻讦的行动之一切政治上、行动上反党,违反革命群众法纪,并同收降日人永田接洽,叛变投敌。东北抗联第3军党委决议将其开除出党,并同意和拥护革命群众对他的一切应有惩处。

最后,纯洁抗联部队党组织,强化党的先进性与统一性。1932年8月13日,中共满洲省委颁布《关于反对党内派争的决议》,强烈指出,满洲党内“最妨碍党的路线转变的是党内派争的严重”。为此,专门强调:“为要保证党的能够顺利的执行目前的中心任务,彻底的转变,必须无情的开展党内的反派争的斗争,坚决的发动反派争的斗争,继续不断的和这些派争份子作残酷的斗争”②,并进一步制定了肃清党内派争问题所要坚决执行的各项工作。1934年6月30日,中共满洲省委又阐述了开展反派争工作的具体手段及主攻方向,提出要运用镇压手段,消灭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破坏队伍的一切反革命阴谋,打破队伍中个别指战员在思想言论或是行动上对反革命派别的任何幻想。此后,东北抗联又注意到某些抗联官兵派争意识的生长性与继续性,并于1938年4月1日颁布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党委员会对于耿殿君同志处罚的决议》中,特别强调要“根据党内纯洁性与统一性,不允许使抱有这种观点的分子混淆在伟大共产党内部”。③党员登记工作与党内处分条例的开展与实施以及抗联党组织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强化,为东北抗联纪律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抗联部队的战斗力与权威性得以提升。

(二)不断严格执行军队纪律,确保军规法纪坚决落实

自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东北的抗日斗争迎来了新高潮。但随之而来的,是抗联队伍中一种盲目骄傲自满和畏难情绪逐渐滋长,违法乱纪现象不断凸显。尤其是抗联部队的一些干部放松了自身的要求,导致抗联队伍内出现各种违纪违法问题。例如:有些干部对战斗胜利后缴获的战利品不如数上交,而是自己任意支配;有些干部在公款使用上铺张浪费,奉行浪漫主义,服装、各类用品准确奢华漂亮;有些干部在执行军纪时,不讲求方式方法,常用粗暴打骂等方式,不注重“以理服人”,缺乏说服教育;甚至个别干部出现畏惧战争,宣扬所谓的“假投降”。

尽管这些不良现象只存在于少数人,但这与抗联干部应有的革命品质和优良风范形成鲜明反差,它如同腐蚀剂一般正侵害着抗联队伍的健康肌体,造成了抗联内部干部间、干部与士兵间的分歧与隔阂,影响到抗联干部的权威。如果任凭这种不良风气延续下去,势必会损害到抗联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鉴于此,严格执行军事纪律,保证军规法纪贯彻落实,坚决刹住各种不良作风就变得迫在眉睫。

首先,严厉惩处违纪行为,坚决捍卫军纪权威。军规法纪具有刚性约束力,要求抗联官兵要坚决执行并自觉遵守,否则将受到严厉惩罚。1937年,日伪当局对东北抗联实行严密封锁与疯狂进攻,并极力推行“集团部落”政策,隔绝抗联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抗战环境日趋严峻。一些畏惧革命斗争艰苦挑战和政治方向摇摆不定的人开始逐渐动摇。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惯匪出身的抗联第3军7师师长于海云。他虽在党的反日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加入到抗战阵营中来,但其革命立场始终摇摆不定,在哈东地区曾伙同“黄袍”开展投降活动。即使1936年接受抗联第3军的改编,但在日常行动中仍是漠然无为。1937年初,赵尚志曾对其恶劣行径作出严厉批评,并指示他“要认清大局,中国人必须一致团结,组织有统辖之武装团体,以向抗日救国之途迈进”④。但他仍旧匪性不改,拒绝接受党的领导。甚至在1937年秋,他鼓吹所部及其他义勇军叛敌投降,并在下江利用3军内部意志薄弱的官兵开展内奸分裂活动,帮助日寇消灭或驱赶了在巴彦、木兰、东兴等地活动的抗联3军部队。最终他彻底叛变党的革命斗争事业,给巴木东等地的抗战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对此,抗联第3军决议将其缴械逮捕,在弄清其叛敌事实后,将其处以死刑。于海云的伏诛,极大地震慑和教育了抗联官兵,向他们展示了抗联钢铁一般的纪律,在部队内部营造了不敢违反纪律的高压态势。

其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干部以身作则。1937年末,赵尚志针对抗联第3军内部出现的各种不良风气,致信全军师级以上主要领导干部,要求他们不断整饬军规军纪,以保证部队的巩固与发展。信中,赵尚志带头自我批评,深刻检讨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追求生活的浪漫”“疏于干部检查管理”“纵容下属违纪”等,紧接着还批评了3军许多高级干部思想作风恶劣、滥支公款、违反军纪、脱离群众等缺点和问题,对3军内部各级指战员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联经过严格的纪律整顿,使得抗联部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不断加强,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很大提升,抗联官兵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抗联第5军北部派遣队在穆棱、依兰一帶,东部派遣队在桦川、富锦一带坚决执行军规军纪和群众纪律,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北部派遣队还被老百姓亲切称为“大姑娘”队。1937年,在反日军讨伐的斗争中,抗联第4军副军长王光宇率领第4、5军联合部队于宝清毙伤日军40余人,并在不久之后,又攻袭了桦川县聚宝山伪警察署,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30多支以及大量马匹和粮食等军用物资。⑤

(三)不断充实完善军规军纪,建构科学完备的军纪体系

军规法制是实现东北抗联纪律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的根本保障。只有构建起完善的军纪制度体系,抗联部队的纪律建设才能规行矩止、有迹可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东北抗联对军规军纪进行不懈探索,并勇于实践,逐步建成了一套反映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规章制度与管理办法。

早在游击队初创时期,中共满洲省委就明确要求游击队制定严格的组织纪律,绝对禁止出现胡子(土匪)的组织模式、反对极端民主化等情形。1934年,游击队制定了《反日游击队纪律暂行条例草案》,规定:违抗军令、泄露军事机密、开展反革命活动、任意残害民众等,有违反上述军纪者,执行枪决;屡教屡犯造成严重错误者、企图附和叛逃者、哄抢民众财产屡教不改者、遗失零件子弹及夜行军抽烟者等,实行开除或罚加岗处罚。还规定:工作勇敢积极、成绩优异,且能完成重大任务者给予升级、物奖及记功三种奖赏。各游击队还非常注重群众纪律,对游击队员在群众家吃饭、住宿等问题作出严格规定,要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对违纪者进行严肃处理。先前曾有1名游击队员在通化地区擅拿了群众一条裤子,被发现后不仅勒令其退还群众,赔礼道歉,并将其开除。⑥

东北人民革命军创建之后,各部队的管理更加严格规范,制定并完善了内部管理体系和纪律规范。从1933年9月起,就先后制定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暂行规则》《东北人民革命军及赤色游击队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颁布自卫队工作大纲》等条例规范,对人民革命军的行政管理、军规军纪、官兵待遇及惩戒奖励办法等都纳入相关制度,实现体系化和规范化。1933年9月,由杨靖宇亲自主持制定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暂行规定》的20条细则中,包含了18条带有惩戒性质的条款,其中对“勾结敌人破坏、组织一切反革命阴谋”“造谣扰乱军心,泄露军事秘密”“无命令烧杀人民”等行为执行枪决,可谓极其严格。⑦

1936年,人民革命军改编为抗日联军后,又相继制定了《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各种纪律详则草案》《抗联部队内部婚姻简则》等制度规范,对抗联部队的军容风纪、装备管理、交往礼节、保密勤务等作出规定,这是对人民革命军时期制度规范的继承与超越。抗联队伍的奖惩措施也更加系统科学,真正做到了赏罚分明。如抗联第3军军长赵尚志就为其组建的抗联政治军事学校颁布了10条纪律规范和6条惩戒措施,充分彰显了团结教育的基本精神。

除成文的军纪规定外,东北抗联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队伍内纪律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通过下发文件、跟进审查、提醒批评等机制,拓展抗联等军纪规定的内容。1937年12月,抗联第3军一些军、师级领导干部违反军规军纪,出现滥支滥用战利品、借故支用和浪费公款等问题,对此,3军军部连下3份文件,对他们进行严厉批评,一方面整饬了部队纪律,同时也为部队的规章制度提供了补充完善,起到了“判例法”的作用。

(四)不断加强军队纪律教育,提升遵守军规军纪的自觉意识

加强纪律教育训练是培养抗联官兵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有效手段。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训练,摒弃抗联官兵存在的各种违法乱纪的错误思想倾向,提高政治觉悟,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推动抗联官兵将军规铁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行动。

早在1933年东北人民革命军建立之初,中共满洲省委就强调要加紧新同志的教育及训练工作,组织开展抗联官兵接受革命纪律教育。1934年6月16日,在《东北人民革命军及赤色游击队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中,规定了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实施反日反帝的民族革命教育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政治教育,使每个战斗员成为最有纪律的自觉的阶级战士”,每个政治指导员的首要任务是“从积极教育方面,消灭连一切违反或破坏队伍的政治、组织、纪律等等不正当行为”。⑧1936年1月,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在小兴安岭的伊松湖畔,创建了以赵尚志为校长的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制定了军校教学中各类纪律详则草案,并在临时简章部分指出“欲创造干部,必先有其标准;欲领导他人,必先健全其自己”,为此,必须“要靠着学校之革命的军政教育”。⑨抗联老战士王明贵在回忆录中,生动真实地记述了当时纪律教育训练的场景,“在教室外面一块100多平方米的操场上,学员们出操、跑步,练习队列、刺杀和搏斗。”“一天夜间,大家都睡熟了,突然响起了哨声,第一次动作不齐,有声响,有的人忘了拿背包。第二次就好了,又齐又快,不到5分钟就集合齐了,符合了要求。”⑩1937年6月22日,在《第五军军长周保中给谢文东信关于敌情及整顿军队问题》中,也指出:“在军队整体与个别各级负责同志,以至队员务必讲求教育训练,养成健强全美之风,有萎靡不振清谈误事或故意放弃职责或行动破坏者,或轻或重,都宜以严格之纪律纠正之。”⑪1939年4月25日,东北抗联第3路军总指挥部颁布《训练处第一期训练班规则》,在总则部分提出要“在功课实习、警备、劳动、卫生、保存与管理武装和公物及遵守纪律方面,成为模范者”⑫,并制定了关于授课、警戒战斗、军人品行等方面的纪律教育训练细则。自1940年底,东北抗联部队陆续进入苏联境内,在海参崴和勃利附近的南北野营进行休整。休整期间,东北抗联野营党组织从未放松部队的纪律建设,组织开展了严格的纪律教育训练,如北野营曾专门组织党团小组会议,研究如何加强野营内部抗联官兵的组织和纪律问题,并作了“铁的纪律是战胜敌人之主要武器”为主旨的教育报告,为野营内官兵的纪律教育提供思想指引。

二、抗战时期党领导东北抗联加强纪律建设的经验启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联的纪律建设实践取得重大发展,成为我们党“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信念的实践溯源,为新时代加强与创新人民军队的纪律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不动摇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论述战争和战略的问题时就曾明确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容许枪指挥党。”⑬1940年8月,朱德在总结长期以来对八路军和新四军党的领导工作经验时,也曾专门撰写《党是军队的绝对领导者》一文,强调“没有我们党,就没有这支军队;有了这支军队,就必须要巩固我们党的领导”⑭等理论,来阐释该原则的重要意义。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军队在血与火的革命考验中探索出来的宝贵真理,是人民军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由胜利走上胜利的制胜法宝。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的纪律建设实践就是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与思想引领下进行的。1937年10月,东北抗联第3军军党委在总结不断取得革命胜利的经验时就强调:“我第三军党同志在上级党正确领导之下,几年来造成目前第三军的抗日声誉,每当各部队的动摇时期及抗日战争转入艰苦的时期,我党所领导之第三军,不断克服动摇,突开艰苦的局面,给抗日各部队以模范与向导。”⑮东北抗联纪律建设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从政治与思想上为军纪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从政策与措施上为军纪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党的领导是东北抗联纪律建设不断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二)坚持多措并举地提升军纪建设的整体效能

东北抗联的纪律建设综合运用了纪律教育训练、军纪检查、军纪法规、军风营造等多种手段,以发挥其整体效能,从总体上塑造了抗联部队的严明军纪与优良作风。这既发挥了各项军纪建设措施的最大效能,又实现了互相间的融会贯通,以弥补单项措施效能的片面性。例如,纪律教育训练措施虽极大提升了抗联官兵的纪律意识与法治观念,提高了他们遵守军规军纪的自觉性,但由于该措施缺乏强制性的约束力,对那些无视军规军纪、屡教不改的个别顽固分子就难以发挥其效能,此时就需要运用霹雳手段,通过强制性的军纪惩戒,保证军队纪律的严格执行。1940年3月8日,中共北满省委所颁布的《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中,就曾指出,抗联政治指导员在同饮酒、抽大烟、赌博、奸淫、打骂、盗夺等不正当行为作坚决斗争的同时,“应当用耐心的解释与规劝等方法来教育,并利用以军纪处罚等方法来补充教育”⑯。人民军队的纪律建设实践既要整体发挥各种常规性措施的综合效能,又要不断探索军队纪律建设的新思路新路径,不断提升军队纪律的权威性和威慑力,从而更好地改进与完善人民军队的纪律建设。

(三)坚持以内容创新推动军纪建设与时俱进

革命形势与任务决定抗联部队军纪建设的内容。东北抗联的军纪教育内容时刻围绕党的新政策方针与决策部署,密切关注军队出现的错误思想及不良倾向,推动军纪教育的内容体系与实践形式的创新。东北抗联在苏联整训期间,军纪建设工作便积极适应新的革命环境,紧跟新的革命实践,及时满足军纪建设方面的新要求。1941年2月20日,在《周保中关于加强学习问题致野营游击部队全体指战员的信》中,就提出抗联官兵要利用好在苏联的良好实践和条件加紧学习,改正个别分子守旧与破坏纪律的行为,并对遵守军纪的具体表现作出新的阐释:“服从命令,遵守思想行动的一切规定;爱护劳苦人民;热心工作和学习;注重同志同伍战友的关系;积极尽自己的职责,以至流血牺牲而不辞。”⑰12月15日,在《周保中给姜信泰等的信——对临时驻屯在苏联的部队提出的思想、组织、纪律的要求》中,提出每位同志要“利用现有的好条件,加紧清理自己的思想,增进政治认识,锻炼军事技术、技能,提高体力健康,再进一步去了解党的纪律和军事纪律的问题”,并使它们考虑在“实际生活中应该要怎样更高度的表现出来”。⑱1942年6月30日,A野营党团大会为解决过去一个时期野营内纪律生活松弛、不严格的状况,又通过了《关于领导方法与严格执行野营纪律问题的决议案》,以推动纪律之前进。

(四)坚持以组织建设带动人民军队的纪律建设

党的力量来源于组织,党领导人民军队开展的纪律建设实践必须依靠坚强完善的组织体系来实现,组织建设是人民军队纪律建设坚实保证。1938年10月,毛泽东就曾在扩大的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发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阐释了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加党内民主对人民军队纪律建设的积极意义。他指出:“在我们军队中的党组织,也须增加必要的民主生活,以便提高党员的积极性,增强军队的战斗力……无论在军队或在地方,党内民主都应是为着巩固纪律和增强战斗力,而不是削弱这种纪律和战斗力。”⑲因此,党必须注重运用组织建设来推动军队纪律建设的发展。东北抗战时期,党在东北抗联团以上单位设立委员会,在营级单位设立基层委员会,在连级单位设立党支部,自上而下地建成了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到基层党组织的严密组织体系,保证了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能够高效地传达到抗联部队的基层组织与官兵。1934年6月16日,东北人民革命军颁布《党的连支部及党的团委员会工作暂行条例草案》,规定了连支部的基本任务是“巩固并扩大党在人民革命军中的组织领导,并督促全体党员积极参加部队中一般党的和群众的工作”,以实现“在党员与非党员间,应与一切破坏队伍的政治、组织、纪律、军誉等不正当的行为斗争”。⑳即使在苏联整训期间,抗联官兵仍旧依靠党组织来管理纪律生活。1940年11月29日,在《金京石给周保中的报告——关于渡江后总支部各项工作情况》中,提出“在清洁、卫生、内务、外务以至开工、停工、开饭”等纪律生活中的各项事情,“都按照我们组织上曾决定的一定范围和时间而执行”。东北抗联的革命实践充分证明了,凡是军纪严明、战斗力强的部隊,支部工作就必然健全完善,反之则不然。党组织作为贯彻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维护部队团结统一的核心,在部队中也承担着依法从严治军,严肃监督执纪,捍卫军规军纪的主体责任。可以说,包括东北抗联在内的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人民军队内部各级党组织严格守纪、严肃执纪的辉煌历史。

东北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抗联部队的军纪建设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既在形式上丰富了东北抗联纪律建设的制度体系,又在实践中为东北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东北抗联军纪建设的实践探索,为新时代人民军队的纪律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开启新征程,迈向新时代。我们更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弘扬党领导军队建设的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以新时代强军目标为指引,坚定不移地走新时代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将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不断提升我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与本领。

[注释]

①中央档案馆等编.东北地区革命革命历史文件汇编(甲25)[M].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出版社,1990:48.

②中央档案馆等编.东北地区革命革命历史文件汇编(甲11)[M].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出版社,1988:49-51.

③中央档案馆等编.东北地区革命革命历史文件汇编(甲51)[M].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出版社,1990:221-222.

④趙俊清.赵尚志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306.

⑤赵俊清.周保中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230.

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东北抗日联军 综述 表册 图片[M].沈阳:白山出版社,2011:120-121.

⑦中央档案馆等编.东北地区革命革命历史文件汇编(甲44)[M].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出版社,1990:27.

⑧中央档案馆等编.东北地区革命革命历史文件汇编(甲44)[M].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出版社,1990:101-104.

⑨中央档案馆等编.东北地区革命革命历史文件汇编(甲47)[M].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出版社,1991:75.

⑩王明贵.踏破兴安万重山[M]//王明贵回忆录.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45.

⑪中央档案馆等编.东北地区革命革命历史文件汇编(甲49)[M].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出版社,1990:68.

⑫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东北抗日联军文献3[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50-53.

⑬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421.

⑭朱德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409.

⑮中央档案馆等编.东北地区革命革命历史文件汇编(甲49)[M].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出版社,1990:513.

⑯中央档案馆等编.东北地区革命革命历史文件汇编(甲26)[M].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出版社,1989:36.

⑰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东北抗日联军·文献[M].沈阳:白山出版社,2011:863.

⑱中央档案馆等编.东北地区革命革命历史文件汇编(甲62)[M].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出版社,1990:108.

⑲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9.

⑳中央档案馆等编.东北地区革命革命历史文件汇编(甲44)[M].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出版社,1990:114.

中央档案馆等编.东北地区革命革命历史文件汇编(甲59)[M].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出版社,1990:86-87.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