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草原植被的有害生物及其防控策略
2024-01-26刘长月轩娅萍李文辉许正红田燕燕张卓文
刘长月,轩娅萍,李文辉,许正红,田燕燕,陈 蓉,张卓文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林业和草原工作站,新疆 可克达拉 835213;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工作总站;3.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
在我国北方陆地生态系统中,草原植被不仅面积最大,而且是干旱半干旱及高寒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作为生态安全的天然绿色屏障,草原植被对我国北方经济、社会、政治、生态建设及稳定边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
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四大畜牧区之一,畜牧业的发展需要优质的天然饲草地作为基础,新疆70%的畜牧业饲草都依靠天然草地[2]。草原植被生态系统不仅生产大量的饲草,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大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提供旅游场所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也发挥出巨大的生态效益[3]。草原植被不仅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维持牧民的健康与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对人类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草地不合理开发利用,加之部分地区畜牧业仍沿用传统粗放的经营模式,出现一系列链锁反应:天然草地沙化、退化、盐渍化和石漠化现象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草原植被有害生物频发,防控难度逐年加大;单位面积饲草产量减少[4]。
加强草原植被有害生物防控是修复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发展牧区经济、稳定社会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
1 新疆草原植被有害生物危害现状
新疆草原植被有害生物有许多,依据其对草原植被危害程度大小依次为鼠害、虫害、有害植物及病害等4大类。
1.1 草原植被鼠害
草原植被鼠害在其有害生物中占比最大,危害最严重。新疆草原植被主要鼠害有:跳鼠、沙鼠、兔尾鼠、短尾仓鼠、旱獭及鼠兔类等6大类。
鼠类在草地表土层、草皮上造穴打洞和推土造丘的过程中,破坏地表原有植被状况,引发水土流失、地表裸露、沙化和塌陷,甚至导致寸草不生,增加了发生沙尘暴的风险,同时也降低了草原植被防风固沙的能力[5]。
1.2 草原植被虫害
近年来新疆草原植被虫害呈现数量大、种类多、危害重、分布范围广以及发生规律复杂的特点,是草原植被主要生物灾害。草原植被虫害主要有3类:草原蝗虫、草原毛虫及其他害虫[6]。新疆草原植被虫害主要为蝗虫,种类包括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黑腿星翅蝗(Calliptamus barbarus)、红胫戟纹蝗(Dociostaurus kraussi)、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肿脉蝗(Stauroderus scalaris)和白边雏蝗(Chorthippus albomarginatus)。
近年来,新疆植被群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部分草地已发生退化和沙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土地裸露面积逐渐扩大。蝗虫天敌的生存与繁殖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给蝗虫生长繁殖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1.3 草原植被有害植物
现有的文献资料表明,新疆共有有害植物257种,分布隶属于45 科167 属[8]。新疆是草原植被有害植物发生的重点省区[7],主要有害植物种类有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天山假狼毒(Stelleropsis tianschanica)、醉马芨芨草(Achnatherum inebrians)、纳里橐吾(Ligularia naryensis)、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荨麻(Urtica fissa)、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酸模(Rumex acetosa L.)、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变异黄芪(Astragalus variabilis)、毒芹(Cicuta virosa L.)和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等。
有害植物对草原植被的危害主要体现在:(1)有害植物体内含有毒成份,通过分泌、释放及死亡后分解等方式产生化感物质,毒害与抑制优良牧草的生长与发育,导致草原植物群落建群物种发生更替,优良牧草种群退化。(2)当有害植物在草地侵入、定居与大量繁殖过程中,不仅占据与挤压其他优良牧草的生长空间,还争夺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阳光、水分及矿物质营养元素,引起原生植物群落优良牧草种群的逐渐消退与消亡,甚至加快草原植被退化,降低草原植被生物多样性[7]。
此外,有害植物还对草原牲畜造成危害。植物体内含有毒成份,具有刺、芒或钩等构造,牲畜取食或碰触会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1.4 草原植被病害
草原植被病害影响着牧草产量和品质,降低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第一生产力,改变草原植被特征[9]。新疆草原植被病害主要有白粉病与锈病,还有叶斑病与黑粉病等,但近年未造成大面积危害状况,大多为零星发生。
2 新疆草原植被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对草原植被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政府投入资金不足
草原植被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尚末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新疆草原多地广人稀,牧民思想观念落后,社会化防控服务机制不健全。政府投入草原植被有害生物防控资金少,往往当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甚至暴发成灾后,才有资金投入,难以满足对草原植被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10]。
2.2 草原植被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人员不足
新疆部分地区基层草原植被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人员不足,机构改革后,熟悉草原植被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技术人员离开原有的工作岗位,更加剧技术力量不足的局面。发生疫情时,往往报告不及时、不准确,耽误了最佳的防治时间[4]。
2.3 缺乏完善的草原植被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体系
原有固定草原植被有害生物监测点覆盖面较小,所获取的日常调查数据量难以支撑对草原植被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再加上新疆草原植被分布范围较大且多为高原牧区,交通不便、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不同程度地存在监测盲点[11],不能为制定草原植被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3 新疆草原植被有害生物防控策略及防控措施
3.1 防控策略
3.1.1 防控策略总体要求
“突出重点、分级管理、分类施策、分区防控”,有效降低草原植被有害生物对草原植被与草原牲畜的危害。同时,草原牧民当下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在所属草地范围内,区划好放牧区、轮牧区、休牧区与禁牧区,合理控制单位面积草原的载畜量;在各类区域与草地边界建设围栏,切实做到牛羊马只在放牧区取食牧草;通过补播与补种方式,引种优良草种,增加草原植被单位面积饲草产量与质量,提高可食牧草数量与优良牧草的覆盖度[11];可通过人工补充饲料方式减轻牛羊马对草原植被取食牧草的压力。
3.1.2 完善草原植被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系统
在重点危害的区域,设置主要有害生物种类监测点,并结合开展人工调査工作,进一步扩大监测调查范围;充分调动牧民积极性,让他们担任草原测报员,并以此为抓手实现对草原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有效衔接[10]。
3.1.3 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防控意识
宣传方式可采取制作宣传片、宣传栏以及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通过线上宣传与线下宣传相结合,从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开展宣传工作。把草原植被有害生物监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积极营造懂草原、爱草原与护草原的良好氛围,逐步增强全民参与草原植被有害生物防控意识。
3.2 防控措施
3.2.1 草原植被鼠害防控
当发现鼠类危害造成“秃斑地”占比为15%~30%时,可采用雷公藤甲素、不育剂、毒饵及其他化学药物灭鼠,还可采用捕鼠器械及架设鹰架等防治措施。
3.2.2 草原植被虫害防控
新疆草原植被虫害主要为非迁飞性蝗虫类,可依据《主要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指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要求进行防治。优势种蝗虫2~4龄若蝻的防治标准为:小型蝗虫类25头/m2;中型蝗虫类15头/m2;大型蝗虫类5头/m2;混合型蝗虫类10~20头/m2。
在3龄若蝻至羽化前,可选用印楝素乳油、绿僵菌复合油剂、蝗虫微孢子虫及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进行防治,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采用牧鸡治蝗。
草原蝗虫的防治要考虑区域、草地位置、蝗虫种类、虫害密度等不同因素,因地制宜开展防治工作。
3.2.3 草原植被有害植物防控
在草原植被中,如果有新的(外来)有害植物入侵或定居发生,就需启动防控工作。在一般情况下,有害植物发生在荒漠类组中可不启动防控工作;在其他草原植被类组中,当有害植物的盖度大于30%则要启动防控工作。
对有害植物可因地制宜选择人工拔除、机械刈割及药剂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控。常用的广谱类除草剂有草甘膦,新型阔叶除草剂为迈士通,还可选用绿源素及21%氯氨吡啶酸等。
3.2.4 草原植被病害防控
近年来,新疆草原植被病害虽未造成大面积危害,但仍需继续加强监测调查,防止病害爆发成灾。
4 讨论与结论
新疆草原植被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主要原因是对草原植被的不合理利用;长期超载放牧;草场严重退化。对此,应该切实做到:
实行合理的放牧管理系统,执行好划区轮牧制度,采用合理利用方式,为新疆草原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根据所属各牧民草原植被的承载能力确定合理的放牧强度,严格控制单位面积家畜数目;做好草原植被有害生物监测与预报工作,对疫情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控技术措施,以阻止疫情的扩散蔓延;充分利用草原原有鱼类、菌类、药材、野生果类、野生动物及旅游资源(如牧区民俗风情旅游,草原生态旅游),开展多种经营,改善区域产业结构,促进牧区经济发展,探索对草原有益的价值利用模式,增加农牧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