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024-01-26汤云霞
胡 娟 汤云霞
(1.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南京 320116;2.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农业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320116)
1 六合区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生产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的园艺生产以提质增效为中心,通过“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生产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目前,全区果园(含干果)栽培面积约4 000 hm2,其中桃约1 333 hm2、梨约467 hm2、葡萄约600 hm2,总产量4.12 万t,总产值4.21 亿元;茶园面积约1 073 hm2,其中无公害茶园约800 hm2、有机茶园约133 hm2,开采面积约1 000 hm2,无性系茶园面积约667 hm2,总产量约96 t,总产值0.8 亿元,全区现有茶叶生产企业13 家,其中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 家,超过产量半数的茶叶制作实现了机械化;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约6 667 hm2,总产值0.79亿元[1-2]。
1.2 标准园建设初见成效
全区累计创建园艺标准园8 个,其中茶叶标准园5 个,创建面积超过400 hm2,平均提高产业效益超过15%,带动周边农户增加收益20%以上;陆续建成一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生产基地,“三新”技术的应用面积不断扩大,涌现出绿航、枫彩、捷利牡丹、宁晨等园艺基地,及绿宙、超州、果子王、华平、极目等特色品牌,其中金牛湖金山果园被评为“优质果品示范基地”,宁晨花博园获得江苏省“十大盆栽花卉品牌”称号,华平牌雨花茶蝉联五届江苏省“陆羽杯”名特茶特等奖、获第十二届“中茶杯”评比一等奖。
1.3 园艺作物品种得到更新
全区果品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突破原有的种植模式,大樱桃、红心猕猴桃、软籽石榴、白玉枇杷、阳光玫瑰葡萄、杨梅、火龙果、蓝莓等水果引种成功并开展了示范种植,茶树穴盘苗的应用使茶叶品质得到稳步提升。
1.4 设施技术得到应用
设施园艺的生产技术得到提升,先进设备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种植效益。如金牛湖葡萄园40 hm2葡萄采用了避雨栽培模式,宁晨花博园建成了约1.3 hm2的兰花温室,安浦瑟建成了43.3 hm2的山核桃喷滴灌区。
1.5 一、三产融合发展
举办“金山葡萄节”“金陵国卉牡丹节”“玫瑰花节”“菊花节”等特色活动,促进了乡村旅游,助推了乡村振兴。同时各项园艺活动成为全区乡村休闲旅游的闪亮名片,不断延伸了园艺产业链,促进了农民增收。
2 六合区园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全区园艺产业布局较分散,产业发展规模大但不强,存在规模效益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现象,园艺产品不能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具体表现为园艺产品品种多但生产规模小,区域性拳头产品和品牌产品少。如葡萄、桃等常规园艺产品种植面积较大,但缺少地域特色,市场竞争力不强;花卉品种单调,消费潜力大的盆花、鲜切花少;茶叶只有春茬,且以雨花茶为主。
2.2 产业用地受限于相关政策
受非粮化、非农化等政策的影响,全区的园艺作物只可在园地、林地、四荒地种植,限制了园艺产业的种植面积,同时缺少产业发展需要的冷藏、保鲜、分拣等农用地,制约了产业的提档升级。
2.3 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全区园艺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短板相对突出,深加工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距现代农业有一定差距。果品生产主体一般以销售鲜果为主,不具备贮藏加工的技术和设施装备,产业经济效益不高。
2.4 抗风险能力不强
园艺生产常会遭受自然灾害,尽管我区园艺生产的设施档次和体量都在提升,但以销售鲜果为主的经营模式在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弊端凸显,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之农业保险、种植补贴等政策还未完全覆盖园艺产业,更降低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加了产业发展不稳定因素。
2.5 品牌意识不强
全区大多数的园艺生产者习惯于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和现有的销售渠道,缺乏品牌竞争意识,创建品牌的主动性不强。全区园艺产品中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占比相对较低,农产品的质量认证等级有待提高。
3 进一步推进六合区园艺产业发展的举措
继续以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强农富民为核心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发展六合区的园艺产业。积极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设施园艺生产的科技含量,提升设施基础和装备的建设水平,以实现生产规模化、装备现代化、经营集约化、生态良性化。
3.1 调优产业布局
3.1.1 明确区域发展布局
围绕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定位,利用荒地和林地在竹镇、马鞍等街镇推广无性系良种穴盘苗茶园,缩短成园时间,提高茶园种植效益;在竹镇、雄州等区域着重提高生产能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创建油用牡丹、薄壳山核桃等特色园艺产品优势区。
3.1.2 调优产业结构布局
结合市场需求,引种优新品种,推进花果茶产品多元化开发,发展食用月季、茉莉花茶、花饼、香薰,及牡丹花籽油、花蕊茶、丹皮等功能性产品。
3.2 夯实产业基础
3.2.1 加强生产基地建设
培育雨花茶、薄壳山核桃等特色产区,继续推进特色园艺基地项目的实施,改善基地生产条件,提高全区园艺生产能力和水平,更新茶叶、桃、葡萄等品种。
3.2.2 提升园艺设施装备
推广避雨棚、连栋薄膜温室、防鸟网、水肥一体化等设施装备的应用,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探索自动施肥、植保、采收、包装等机械在园艺生产上的应用,力争园艺产品的产后处理率达到70%以上。
3.2.3 培育生产经营主体
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吸纳大批高品质的农业企业入驻,同时落实帮扶政策,加大园艺产业企业的培育力度,做强一批领军型龙头企业,培植一批园艺产业创新型“小巨人”和“单项冠军”。
3.3 完善产业体系
3.3.1 构建全程产业链
发展园艺种业产业,加强薄壳山核桃、蝴蝶兰等地方优势特色品种的引进推广及种苗培育;推进田头预冷、精深加工、冷藏保鲜等设施设备的建设,健全现代化冷链加工配送体系,推广直营直销、电子商务等销售模式。
3.3.2 拓展创意新业态
挖掘农村的田园风光、人文景观等资源,以特色园艺基地为依托,重点在竹镇、马鞍、冶山金牛湖等街镇发展休闲农业,推进园艺产业与三产深度融合,拓展产业功能,实现多模式跨业融合发展。
3.4 推行绿色生产
3.4.1 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
通过实施绿色防控项目,推广应用生物和物理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如采用杀虫灯、粘虫色板、性诱剂、捕食螨、熊蜂等诱杀害虫;推进化肥减量和农药零增长项目的实施,每年新增示范面积20 hm2以上,做到以点带面,带动全区果园、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的提升。
3.4.2 推进标准化生产
争创省级果品标准园和茶叶标准园,按照“五化”和“六个百分百”标准,从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管理、病虫防控、产品准出和销售全程推行标准化技术规程,提升产品质量;开展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提高园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3.5 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3.5.1 加强科技推广和服务
依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聚合资源力量,推进专家团队与重点基地、新型经营主体深度合作,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主体探索创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技术服务,提高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5.2 宣传推介和培育品牌
重视品牌创建和品牌化经营,加强种苗引进和高新技术开发,打造优势特色园艺品牌,开展品牌宣传推介行动。依托产业特点,积极组织和举办绿航猕猴桃采摘节、宁晨花博园精品蝴蝶兰展、捷利牡丹金陵国卉牡丹节等活动,组织和参加“陆羽杯”“神园杯”等优质果、茶评比及各类各级园艺产品的展示展销,加大本土品牌的宣传营销力度,着力推进品牌和诚信体系建设,扩大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