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厦门人心中的港湾 古老的沙坡尾住着文艺的灵魂

2024-01-25达斯

城市地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沙坡厦门港厦门

达斯

提到“海上花园”厦门的标志性景点,赫赫有名的鼓浪屿当然首屈一指。但近年来,毗邻厦门大学的沙坡尾,因其古朴与新潮完美相融的独特气质,吸引了更多游客慕名而来,逐渐成为这座带有闽南风情的滨海城市不可忽视的地区之一。

沙坡尾,作为厦门港的源起之地,承载着厦门这座城市多年的历史,填满了厦门人太多的故事与记忆。曾经,它是那些载满水产与钢筋水泥的船只的栖息之地,如今,它是厦门人追昔抚今的灵魂港湾。来到沙坡尾,走上避风坞的木栈道,艺术西区的咖啡香四处弥漫,木制渔船在眼前随波轻轻摇曳,轻柔的海风拂面,与涛声一同在耳边呢喃,一场古今对话正在进行……

历史悠久的源起之地

厦门港是厦门市最大的港口,曾经的厦门港因地势低洼,导致金色海沙堆积成坡,得名“玉沙坡”。碧山岩的一条溪流汇聚而下,将其划分为“沙坡头”与“沙坡尾”,靠近蜂巢山一侧且与厦门另一地标鼓浪屿隔海互望的,便是沙坡尾。

厦门因渔而兴,沙坡尾是厦门港船只进出的必经门户,其重要程度不言自明。明朝中后期,随着海内外贸易的兴盛,厦门港开始走向繁盛。港内船坞制造、渔具生产、货物运输等相关行业纷纷发展起来,往来船只与商客络绎不绝,厦门城大城之势初露端倪。

后来,作为抗击倭寇的重要军事港口,郑成功父子在厦门港修建演武场和炮台,同时招贤纳士,吸引了包括外国商人在内的大量人口来此居住并进行商业贸易活动。至此,厦门港已兼具渔、商、军等多种功能。至抗战前夕,沙坡尾地区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发电站、避风坞、水产加工厂、冷冻厂、船舶修理厂等一应俱全,海产品交易市场和商业街市颇为繁荣。但不久后日寇对厦门的占领与破坏,又令厦门城奄奄一息。

新中国的成立为厦门注入了活力。1953 年,厦门市政府成立水产局管理海洋渔业事务,这时候的国营企业,如造船厂、冷冻厂、鱼肝油厂等,似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市场经济蓬勃发展。1959 年,厦门海洋渔捞公社的成立,使得明末清初时期从九龙江迁徙到当地的“海上游牧民族”疍民,享有了和普通市民一样在岸上生存的权利。在之前的各个朝代,疍民一直处于社会最底层,备受歧视,只能在海上度过漂泊的一生。但他们中不乏能工巧匠,有着自己独特的捕鱼手法与文化内涵。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这群疍民成为厦门海洋渔业的主力军,为其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渔船的安全,政府还多次修缮了停靠渔船的沙坡尾避风坞。到1969 年,避风坞的面积已有2.8 万平方米。沙坡尾避风坞最繁盛之时,有渔船近4000 艘,人口达一两万。

沙坡尾亦是台胞轮船的驻足之处。台湾同胞在此探亲访友,进行渔船的停歇与修补,两岸人民同根同源、深入交流。台商还出资重建了龙王宫、妈祖庙等祭祀场所,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送王船”的传统风俗活动,也得以再次重启。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被设立为经济特区,沙坡尾的商业与渔业一度飞速发展。然而,随着渔捞公社的撤销,厦门传统渔业和其他产业结构也面临转型,沙坡尾昔日光鲜亮丽的繁华景象开始慢慢褪色。2003 年,环岛路与演武大桥的修建,将沙坡尾避风坞的进出海口彻底封锁,较大船只再也无法驶入昔日为之挡风遮雨的臂弯,红极一时的“明星”沙坡尾,在此刻已然“过气”。

沙坡尾虽有落寞,但它曾见证厦门港的兴衰浮沉,留有厦门人祖祖辈辈的生活印记,传承着厦门的渔业文化,在老厦门人心中的分量始终重若千斤,是精神上一处不可割舍的港湾。

顺应选择的更新之路

随着城市建设,许多传统建筑被拆除,现代商业氛围于不知不觉间渐渐蚕食着老厦门的原生态文化氛围,有着几百年文化沉淀的沙坡尾此时又该何去何从?有人曾提出按照地产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拆除沙坡尾旧时建筑,将避风坞填平,建立主题商场外加配套公寓,将沙坡尾变成现代化的商圈。但对厦门人来说,此处的民国骑楼、商业老街、旧时工厂遗迹,以及风俗文化遗产等时代记忆是何等珍贵,沙坡尾如果被如此简单粗暴地对待,显然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于是,在新一轮城市变迁与城市有机更新的背景下,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对沙坡尾进行改造。以厦门沙坡渔港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为主的规划团队,提出了“海洋文化创意概念的产业园区+ 创意社区”的构想,希望将沙坡尾打造成传统文化根基与当代文化前瞻力并行的老城区,并在维持沙坡尾历史原貌的情况下进行保护性改造。此方案后来获得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

随着思明区政府、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关于厦港沙坡尾避风坞封闭管理》的公告,引导渔民退渔上岸转产,沙坡尾的渔业发展终于画下了休止符。正式文件的出台,昭告着沙坡尾开始了它异常华丽的蜕变之旅。基于“地产权基本不动,空间肌理基本不改,本地居民基本不迁,人文生态基本不变”的原则,在改造工作中,虽然有很多老旧民房破舊不堪,已无法满足现代居民的居住要求,但改造团队也只是用新的理念对其进行了功能化改造,它们摇身一变,成了各类工作室、商铺、餐厅等供游人吃喝玩乐的地方。四项改造原则极具开创性与普适性,也成为之后很多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借鉴与遵循的原理。

改造团队还竭力保留沙坡尾原生态的渔港和闽南特色骑楼,并且治理避风坞内水域改善水质,着力修护原生态建筑物,极力恢复百年渔港旧日的面貌。在渔船清退之后,避风坞内淤泥被清理干净,内侧道路进行了拓宽,铺上了木栈道,装上了栏杆与夜景灯,崎岖不平的路面铺上了平整洁净的石板路,沿岸房屋的立面重新刷漆、修补。整个更新过程中,沙坡尾片区被划分成“场、港、街、坊”四个区块,秉持“433”原则,即引进40% 的全新业态,提升改造30% 既有业态,保留30% 的原有业态。此举将沙坡尾传统风貌与各种现代元素有机融合起来,古早与前卫相得益彰,使其呈现出新的自有风格。

如今已经声名显赫的“艺术西区”,是厦门“沙坡尾海洋文化创意港”项目的第一个改造示范单元,作为厦门第一个年轻文化艺术区,这里俨然是新潮的代言之地,吸引着无数青年前来打卡。

它的前身是冷冻厂的厂区,占地近万平方米。改造过程中,设计师用混凝土墙对场内空间进行重塑,以拉索结构将混凝土墙与建筑主体相连接,将圆形元素植入厂区各部,使厂内分散的空间元素具备了统一感。反复受拉力影响的钢索在其间形成张力,而节点处的圆形好似一个个抛锚点,昔日沙坡尾港口的常见场景就这样被模拟还原。

在这里,原先老厂的设备房、冷库、输冰道等“工业遗产”被完整保存。尤其是运送冰块的冰道,如今属于“瑞帕健身房”,它高悬于空且面朝大海,会员可在此自由活动,体验不一样的海景健身房。

“藝术西区”是旧厂区的先行官,它的首度“试水”成功,吸引着冷冻厂周围的旧厂房纷纷加入更新行列,以“艺术”“文化”之名重新规划与使用。例如“沙坡尾吃堡”,原为厦门鱼肝油厂,现在是一座五层楼高、集结了闽南名小吃的美食大楼;“中华儿女美术馆”的前身是厦门市的渔商码头,在游客和本地人中拥有较高人气。这些沙坡尾曾经工业辉煌的亲历与见证者,如今以另一种姿态焕发了新生。

首屈一指的潮流担当

不入沙坡尾,何以品厦门?若问厦门的必游之处,沙坡尾必定是众多人口中的答案——海水微澜,渔船荡漾,古朴悠闲的氛围感中透露着些许趣味与新潮,无人不对此地赞不绝口。近年来,《紧急救援》《青春创世纪》《快把我哥带走》等80 余部影视作品和广告都在这里取景拍摄。

如今的沙坡尾与改造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原本废弃的旧厂房集齐了咖啡店、运动滑板厂、演出空间、创意集市等当下潮流元素,还定期举办文创集市、艺术展、时尚秀等活动,其中有作品还登上了威尼斯双年展。

福建省首个以青年潮流文化为核心的Live House 也诞生于“艺术西区”,“ 痛仰”“木马”“五条人”“海龟先生”等知名乐队,都曾在这个极具历史感的空间表演最潮的音乐,古老与新兴的碰撞,迸发出绚烂的火花。这里还曾为滑板爱好者打造了厦门岛内首个露天专业滑板场,是潮酷青年举办滑板、“死飞”和街舞等活动的必选之地。

沙坡尾业态的更新,也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大批有绝妙想法的创业者群聚于此,他们通过文化市集、艺术工作室、特色店铺等输出着自己的理念,“胖胖啤酒马”“大爱潮店”“Juicy”“烧鸟居酒屋”等颇具影响力的网红品牌便是其中优秀的代表。这些年轻创业者用才华与态度,将沙坡尾的影响力辐射到闽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

老城复兴计划也从沙坡尾的菜市场开始,创意青年将原本平常的菜铺摊位重新包装,帮老板娘设计卡通形象并画到墙上。丰富多彩的设计与涂鸦使原本庸常的环境变得让人耳目一新,这些创意也为原本只有当地居民光顾的菜市场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

多年来,艺术西区也获得了与它精彩程度相匹配的荣耀。2014 年被评为“厦门首个年轻文化艺术园区”,2017 年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特色园区”,2020 年获得“博鳌国际旅游奖·年度精品旅游目的地大奖”,2022 年入围厦门首批市级文创园区名录,一系列奖项都代表着人们对沙坡尾地区有机更新的肯定与褒奖。

能被誉为城市微改造的范本,沙坡尾自是当之无愧。“海国巨观,连贯东西,玉沙挹注,万象生聚”,正如设计团队提炼出的十六字“沙坡尾精神”,沙坡尾经历过渔港的繁华,没落的静寂,再到华丽转身为厦门新地标,都向世人表示,这里的百年浪潮,从未停止。未来,沙坡尾所代表的厦门城市精神,也将在海风吹拂里延续下去,生生不息。

编辑+ 周勃飞

猜你喜欢

沙坡厦门港厦门
厦门正新
沙坡大桥悬臂浇筑施工监控技术
厦门港航道通过能力建模及应用
“偶”遇厦门
自贸区背景下厦门港竞争力分析及转型研究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厦门港同时靠泊两艘20万吨级集箱船
当复古遇上文艺
你没有看见,沙坡尾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