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笛子”
2024-01-25胡紫霞
胡紫霞
科学课上,老师让每个同学用听诊器听听其他同学身体内发出的声音。以前每次去医院看病,看到医生拿听诊器在病人胸口或肚子那里听来听去,铭铭都觉得好奇:这个小玩意儿怎么就能听到病人体内的声音呢?听诊器是由谁发明的呢?
雷奈克:我是一名醫生,来自法国。听诊器是医生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现代西医的标志之一。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发明。事情是这样的——1816年的某天,我受邀给一位贵族小姐诊病。等这位贵族小姐捂着胸口诉说病情后,我怀疑她患上了心脏病。若要使诊断正确,最好是听听心音。平常我会将耳朵贴近病人胸廓,通过听听心肺声音来取得有助于诊断的体征材料,但是当时的风俗不允许我对一位贵族小姐这样做。诊断工作一时无法推进。我思索着如何才能找到一个既不接触病人身体,又能听出胸腔内变化的方法。
铭铭:您肯定是找到了!
雷奈克:我曾目睹几个小孩用木板传音,受此启发,忽然想起声透学的理论:声音透过某些固体的传递会产生扩大的效果。于是,我马上找来一张厚纸,将纸紧紧地卷成一个圆筒,将纸筒一头按在贵族小姐的心脏处,将自己的耳朵贴在纸筒的另一头。果然,心脏跳动的声音和其他杂音都被听得一清二楚。据此我确诊了贵族小姐的病情,并为她开了处方。
铭铭:接下来您就致力于研究听诊器了吗?
雷奈克:没错。我马上找人制成一个空心圆木管,长30厘米,口径大约0.5厘米。为了便于携带,木管从中间分为两段,有螺纹可以旋转连接。我把这种中空直管的木质听诊用具命名为听诊器。因为这种听诊器样子像笛子,所以被称为“医生的笛子”。这就是历史上第一个听诊器。
铭铭:掐指一算,最早的这个听诊器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雷奈克:我又做了许多实验,最后确定用喇叭形的象牙管接上橡皮管做成听诊器,效果更好。有了听诊器,我对各种胸腔疾病的诊断有如神助。经过3年的试验,我于1819年出版了法文专著《论间接听诊法及主要运用这种新手段探索心肺疾病》。这本书详细记述了诊断水泡音与轻罗音经由听诊器所得的心与肺的声音。我还仔细地将各种诊音分类,并以临床观察和解剖为根据对各种声音做了解释,将听到的声音与人体内脏器官运转的异常相对照和联系起来。1821年,该专著被翻译成英文, 听诊器也逐渐为欧美地区的人们所接受。
这部著作的一部分内容已成为医学文献中的重要章节,成了现代医学的一块奠基石。由于听诊器的发明,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尊为“胸腔医学之父”。
铭铭:您真厉害!但现在医生用的听诊器和您发明的不太一样呀!
雷奈克:听诊器自从181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外形及传音方式得到不断的改进,但其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最成功的一次改良当属1840年英国医师乔治·菲力普·卡门将单耳听诊器改良成双耳听诊器。
卡门:我认为双耳能听得更清楚,从而更正确地诊断。我改良了雷奈克设计的单耳听诊器,发明了双耳听诊器。我找了两根末端有耳塞的金属弯管,将听头设计成中空镜状的圆锥,然后用橡胶管来连接这一对弯管和听头。这样操作起来就更为灵活,听得也更加清晰。有助于医师听诊静脉、动脉、心、肺、肠内部的声音,甚至可以听到母体内胎儿的心音。
铭铭:可以说,这种结构至今还是听诊器的标准设计。医师们普遍爱用的就是这种听诊器。
后来,人们对听诊器的改进都是在细节上加以变动,比如用不同的材料做鼓形听头的膜片来增加声波采集能力,提高灵敏度。听诊器的种类增多了起来,有单用听诊器、双用听诊器、三用听诊器、立式听诊器,现在又有电子听诊器问世。电子听诊器能放大声音,并能使一组医师同时听到被诊断者体内的声音,还能记录心脏杂音,与正常的心音比较接近。虽然新型听诊器不断问世,但是医生们胸前仍然挂着200多年前发明的旧型听诊器。这一简单的装置却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不得不让人感叹当初那个“小纸筒”的大作用。